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966619|回复: 2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 歌曲写作教程

[复制链接]

1447

积分

3

听众

-13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4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5 | |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此贴仅仅是书籍推介,只有目录,没有具体内容。
/ i" l' x1 T9 q' c' b; q* h1 V/ ]4 Y5 V7 h7 n$ y$ \$ b3 f, W7 n
【内容提要】 3 N/ J) @/ E7 T/ \% }$ N, F9 v8 w
  本书以一般歌曲、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为主要研究对象,适宜于开始进行歌曲写作并熟练掌握五线谱,以及有初步和声知识的读者阅读。- J4 {  w) n2 \5 l) ]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从拿到歌词以后,如何一步步写下去,亦即结构是如何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和延展下去作为主线的,因而结构布局,曲调和歌词的结合以及一般性的歌曲写作技巧是上篇的主要内容。下篇则是对有关歌曲体裁以及写作的一些技术性内容进行阐述。/ L, T1 Z/ W! c5 Q5 y/ l0 Z
5 P$ g2 v  W) P& t$ O
【目录】
! i1 J# a& P# a前言$ b: e5 p7 A" M6 r6 m
上篇 5 O4 O0 H- Y! H& V% q: I9 i0 q
第一章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 C2 L2 B3 S- X* `5 `, m
 第二章 主题乐句的写作1 u0 H+ Y. S2 j2 u! ]
 第三章 旋律发展手法. y; E. d( i, }+ k. f, ~! X
 第四章 乐段结构歌曲的写作(上)
- S* Q: g0 V7 t 第五章 乐段结构歌曲的写作(下)" P" M0 [- E" N" M$ b: E, y$ D% b
 第六章 两段体歌曲写作
4 Y9 v# f5 C" u& k2 {& Z 第七章 三段体歌曲写作4 P/ Q1 O0 ^( v+ M
 第八章 多段体歌曲写作和歌曲结构布局
8 ^1 {# c" |: r 第九章 固定音调和固定节奏的贯串发展6 J* H8 w9 e$ y2 X8 m9 m9 K
 第十章 前奏(引子)间奏 后奏(尾声)
6 p8 x! ^4 C, j- B) j2 M下篇 0 c, j# X: B. k- T. Q! K# J
 第十一章 曲调与声调; X( N$ H: I. x3 H$ t9 c
 第二十章 装饰变音 se采变音 离调 特性调式变音和调转
( A- m$ F0 a- s! E; Q/ J 第十三章 拖腔 重复歌词 衬词
8 e5 J# r& T# M9 j 第十四章 歌曲的常见体裁' n" S, R( M0 L" K6 Y
 第十五章 艺术歌曲特征
& x, Z  k, T* k0 d 第十六章 通俗歌曲特征
! T" f& C2 f& `: T& J4 j附录一 男女各声部音se 音域和定调 演唱形式 演唱风格
. K2 }* _, f- I% u: z" r) @# K附录二 部分习题解答提示
7 g- G# b4 \* }3 W后记3 Q: u% n& _. X" `/ Z) f- B
( H$ @- n* M- x& 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12

积分

2

听众

7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12
推荐
发表于 2006-2-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乐段的写作1 v/ v) |2 o: _

( S' z+ Z; X, g: I$ Q乐段是音乐结构的基本单位。许多短小的乐曲和歌曲就是一个单乐段结构。比乐段更小的单位是乐句,乐句有点像文章中的“句”。比乐句更小的单位是动机,动机有点像是文章中的“词”。下面我们就由小到大,由动机、乐句到乐段的写作逐步进行练习。
3 M5 r; B# M3 {: ^6 \; } & U9 }$ Y& ?% D2 X  y
第十一讲  动机
) |$ h% [) x! g9 E( h1 _
! s) Z; B7 ^! V7 Z4 d' u一、动机  
/ _( U# }5 Q. X9 i: K1 Q, A4 r8 \# M) E6 l2 i% x
动机可以理解为音乐中的“词汇”,是旋律的“种子”。所以,在创作之初,作曲家都非常在意,首先要把主题动机写好。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我们只要听到它的开头,就能认识它。例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前奏、《凤阳花鼓》的第一句、《保卫黄河》,外国作品《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等:4 j; b$ L. \) M" i( L. x$ L8 c  Z* w
. S% K4 O- Y& F% ?( M
% E/ z2 S1 X7 j% h: j
二、动机的写作  2 h# M7 L; r( ^$ L; y. O  f
初学作曲的人,会遇到许多困难,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怎样开头”,实际上就是如何写出一个理想的、符合内容需要、而又生动的动机。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既不要轻视,认为“无所谓”,也不要被它吓住,以为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甚至怀疑自己的才能。
' U- q8 U+ b# R, e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这里有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的渐进过程。当初写一个音乐主题,可能要试写七个、八个,要几天的时间,才能选出一个比较满意的动机。而在若干年以后,这个过程缩小到了一天、半天,有时甚至几分钟,脱口而出。
) d2 s2 L! f  d9 X4 w# e我愿意向大家提供一些路数,供大家参考。5 l" s0 N, }* y8 r* m
1、从意境入手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情绪、意境是否恰当,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例如:欢快、悲哀、抒情、激烈、邪恶(例如大坏蛋、大灰狼)等等。这些形象的渲染,是差一点儿也不行的。5 R% y2 _6 f' x+ L
在写作之初,首先要给自己定下一个感情的、音乐趋向的轮廓作为“标准”,然后用写出来的动机与之对照。对头了,定下来,不行就重新来过。
+ X, v0 C8 C3 q& S, D+ o那么,这个“意境的轮廓”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 `( I5 t/ ?" u, p这一方面要勤于动脑,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各种体验铭记在心。还要多听音乐、看电影、欣赏美术作品。特别是听音乐和看电影,我们和普通的听众不同,我们要学会欣赏,在不同的意境中,看看那些作曲家的作品是如何表达的。
- I; n7 d$ e& W2 h/ r3 Z0 A以前,我见过一本清朝末年出版的《律诗作法》,其中对诗的意境有一些提示,对我们扑捉“感情点”很有参考价值:  k0 ~, }1 h# \' L/ ^/ k
雄浑    冲淡    沉着    高古    纤秾    典雅/ N- t( g" D5 o: i% l+ F
洗练    劲健    绮丽    自然    含蓄    豪放, k0 Y( j- N! h+ K" l1 G6 I
精神    缜密    疏野    清奇    委屈    实境
& J3 \+ D3 ~, e1 l( e; \1 e悲慨    形容    超诣    飘逸    旷达    流动
& Y& y; n8 }1 t# Y0 i2 |) Y/ z这些古代诗词的术语,有些我们现代人不太熟悉,而有一些现代还在使用。有一些与我们现代音乐作品的术语十分相像,如“精神”(Con anima),“豪放”(Con dignita),“悲慨”(Con dolore)等等。
2 \) I. ^4 ]- ?( r/ r3、( z" \0 e8 F3 Q* p. Q- s5 I. {' X8 {
引用现成的素材,如民歌、戏曲、古代歌曲等,取其某一点,作为作品“起兴”的“火花”。如生茂作曲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了突出“兵味”,选取了中国旧军队“大兵”歌曲《北望满洲》的开头:2 e# K% w2 q$ T5 E  N# W
5 ]' [7 L5 C. z$ _. V3 i- h+ o
他选取了前两小节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动机:
: W+ N" |4 L. t# U; m6 v + R$ ]* g; O5 p; T+ `7 f& S# [8 \0 `+ P
+ O9 _" v1 g6 X3 b4 N
原来旧军队的“丘八”形象,经过吸收、改造,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1 F2 g. \+ [3 E7 T  @2 z7 T; |1 |
请看下例,湖北民歌《练兵小调》:
# i+ T9 c, i5 v+ A! E6 m( V
4 B% g7 g! u* F) G& j再看王永泉作曲的《打靶归来》:
  J) f, b3 z# F6 O* _  g) z# [9 R5 {- I2 x6 G. g! b
我不知道作曲家在创作时是否借鉴了上述民歌,但是作为在浩瀚的民歌海洋中选取自己创作的素材,作为音乐主题,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y2 a/ C+ F% K5 X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采风”的方法,只能是对于不存在著作权的客体,而对于有明确著作者的作品,是只能学习、借鉴,却绝对不能抄袭和模仿,否则会带来法律上的问题。在我年轻时的那些年代,个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我们单位有几个人纠集在一起,专门找别人的“窍门儿”,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风气。. g0 Y4 n" V/ i  _$ a- ~( m
3、类化法,即以某种风格(音调、节奏)作为自己创作时的对照,进行模仿,但又不是去“照搬”。也就是说,并不去照搬它的旋律,而是仿照它的风格去进行再创作。在别人听起来,“似曾相识”,却又找不到出处,这是一种艺术价值很高的手法。这方面的优秀作品有很多,例如山西味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山东味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江苏味的《太湖美》、西藏味的《洗衣歌》、以及《长征组歌》中的大部分段落。- W' o- d' m$ M* m
2 x" b+ c3 n3 n7 M! Y
4、不一定从头写起。可能是从歌词当中的某一点得到了启发,就应当马上抓住不放,顺势写下去。我在创作合唱《八一军旗高高飘扬》时,最先写出来的是“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句,一个由低到高的分解和弦,这是倒数第二句。紧接着写完末句,然后再写开头的部分。
2 U+ F1 d" K- r+ c2 q- v
% w3 e% m* h3 C# B9 o, N据作曲家王酩介绍,他的《妹妹找哥泪花流》,当初的起兴也是从倒数第二句开始的。在苦思数日之后,突然想出了一句“啊”高潮句,于是顺势写完最后一句,然后再回头写旋律的前半部分。
5 I  M1 E  w/ N6 z
  x3 `, S! u$ T' A8 K' ?看来,歌曲的高潮部分,也是最容易调动感情的部分,可能更容易捕捉一些。
3 w* N0 M& c+ i% h
9 J3 ^1 K+ {, H6 Z! D9 J( Z9 h    5、从一个特定音型,或特定节拍入手。1987年,我为青年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李棠写的独唱歌曲《春风你好,青春你好》(潘新民词),本来打算借用《杜鹃圆舞曲》的大三度开头,制造一种欢快跳跃的圆舞曲气氛:
$ e& H8 A4 j: M3 p( z, [; W  D! x0 S& y, j0 e
主题写出来以后,觉得太生硬唐突,不够含蓄。于是我试着把前两小节颠倒过来,觉得蛮好,便顺势写出了第一乐段。: I$ f) g2 ~2 N) N" j; v4 N3 a
1972年,我给女高音歌唱家马玉涛写的《祖国处处有亲人》(刘薇、石祥词),音乐主题的起兴,是来源于有些少数民族的羽调式,特别强调下属音re,而不是象通常那样强调属音mi(例如《瑶族舞曲》),我觉得很有特色,就想试试。另外,有些混合节拍也很生动,我便用3加2的混合拍子写了这首作品,反映很好。+ h8 q8 M$ x# ?

. a: ]$ \1 ]  x# L1 E- `" K6、从一种演唱形式入手。例如男低音、女中音独唱,男声齐唱,男女声二重唱……在其中你想突出一种什么效果,使用某种音程等等。例如男女声二重唱,你想突出一个平行4度,或一个持续的5度……从这个音程出发,也许会启发你的乐思。* o0 M$ O% Q6 {8 d
7、从前奏起兴,有时忽然先想出了一个前奏的片段,那就应当抓住不放,从这里引出“正文”来。5 u7 y1 d. \) i' D: Y8 _* B  t- e
三、动机的写作要点
; ~( K4 m/ d: b- D1、动机既然是旋律的“种子”,就不可能很长。从上例可以看出,一般不超过两小节,或者是紧凑的几个音。* `. V- j% B- }; `* [! ^2 E
2、音域不宽,一般不超过6度。试想,一个音域很宽的片段,稍一活动就到“极限音”了,还怎么去“发展”,去“折腾”?, j5 a: u7 ~: i  D. t5 i! q
3、动机既然是旋律的“种子”,那他就要准备发展。而为了之后的发展,它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而不能是过渡性的片段。否则,它会被淹没在音符的海洋里。这“特点与个性”是什么?从本讲开头的举例可以得到启发:要么在节奏上(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前奏),要么在音程上(如《保卫黄河》附点节奏下的6度跳,《命运交响曲》的三度下行,三短一长的节奏),要么有一个鲜明的线条(如《凤阳花鼓》)。" Q) U2 ]4 E7 ?6 P
4、在写作动机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果是人声,男声、女声?如果是器乐,什么乐器?二胡演奏的味道,和萨克斯就截然不同。! E& j6 _; B8 H+ m6 i- |% w
+ q; ]- T  \. J% }2 G( a' N. K
练习13:写出4个短小的主题音型
) [7 _( [% N* g0 _) A①活泼欢快
  ^5 d+ W* [5 U; r9 ?1 C9 ?6 k! M②抒情浪漫
- n6 T4 A4 s- ]% q: @③江南丝竹
, S2 e# E5 D! S' K. Z0 ^" x④少数民族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25

积分

2

听众

27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25
推荐
发表于 2006-2-1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一讲  三段式. x  t' ^, a" ~, O8 }
; q. Q4 w/ ^3 ]9 y( i( o% E. y  L) R
    一、三段式的结构模式
: h: h+ [2 o/ m世界上的事物有其矛盾的、对立的、变化的一面,同时又有统一的、协调的、恒定的一面。音乐上三段式的结构,就是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事物是按照统一——发展变化——再统一的规律的认识。
/ ?" n' n' C7 R# X+ S  i* G0 f三段式的模式是:
- p- d. q, J! ~2 r2 A0 M* b/ y 歌曲写作教程 ( b' L- n0 n9 A7 e" k" [" I& B3 U
前者的第三段是静止再现,只需用反复记号就可以了,如《歌唱祖国》;后者的第三段是动力性再现,不能用反复记号完成,如《我为祖国守大桥》。- n) F2 W. L( o3 \* q. e% c$ R
    三段式和“带有再现因素的二段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只是使用了A段的一些素材或片段,没有独立性;而前者则具有明确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 I: v* M8 i8 D
    在三段式中,各段的功能是:A段呈示,B段发展、对比、变化,然后又出现A段的再现。
" @; T. Z* v: X% i  U0 }    二、三段式中A段的特点8 v8 V& Z& T/ x8 z
    在三段式中,A段的功能与二段式的A段基本相同,只是由于有后面的再现,所以在写作时,要通盘考虑。有时因为再现时不足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得不回过头来对A段进行修改,甚至废弃不用,另选主题。如果A段很令人满意,而再现时又不满足,则可以考虑使用“动力性再现”。 ) Y9 `3 Z4 K: }9 z
三、三段式中B段的特点0 X3 b  N# G" p3 o$ M2 O! V
B段的功能是发展、变化、对比,与二段式的B段大体上一致。使用的手法也相通、相同。只是由于后面有一个再现段,足以保证全曲的完整、统一,所以有些作品B段的对比度和发展的幅度会更大,音乐思维的发展也更加自由。但是,* A9 _$ T$ U# F. i$ q- Y
艺术作品追求的是个性,不可能千人一面。有的作品的B段对比度较小,有些“轻描淡写”,例如《万水千山总是情》(顾嘉辉曲),《乡间的小路》(叶佳修曲),而方韧作曲的《我站在铁索桥上》,它的B段在调性、节拍、速度等8 D# ?4 I: D; T7 V* J/ E0 [/ i
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变化,对比非常强烈。同样,塔塔尔民歌《在银色的月光/ f3 X; d  \# x. C# B" W0 W, @$ z
下》,B段的调性、调式变化,由D大调转入D小调,之后反复回到D大调的A段结束。
- ]5 A# N# Y4 {6 t* O, Y# N1 e" L9 {( [4 |# B8 h6 D0 v4 a
下例是美国的波帕作曲的《爱情是蓝色的》:
( ~7 X1 }$ x0 w$ N6 z! E! s! QA段是C大调转A小调,B段是A大调。由于调式、调性的变化,听起来就很丰满,色彩性很强。- }- m9 ^. g, w9 K7 w+ i
这两首作品的第三段都是静止再现——利用反复记号,返回到开头。8 W0 B( |; h" Z$ E
四、再现
( \9 G/ d( e6 f* Q4 y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它是三段式的主要特征。大致可分为“静止在线”和“动力再现”两种。
  W( J: m; o, o; c# m5 v    1、静止再现。即完全地或绝大部分地重复第一段,有时只需画一个反复记号即可,就像前文所举的两个谱例。这在群众歌曲、合唱歌曲中极为常见,还可以举出像《歌唱祖国》、《国际歌》等作品。
, n$ s* k  X' n! g3 F" I( R我们在讲解“动机的发展”时提到过,音乐的重复不止是数量的增加,音乐经过重复便产生了质的变化。在三段式中,经过第二段的发展、变化、对比,再出现第一段的音乐,即使是毫无变化地重复,它所产生的质的变化,大大地深化了音乐的表现力。它是人们感情上“九九归一”、“叶落归根”的反映。是一种渴望完美、统一的满足。几十年来,中国的小型器乐作品创作,绝大部分使用了三
2 S5 U( [/ G) i, @段式结构,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1 A: k6 n) [: |2 W( ^    2、动力性再现。由于内容或感情的要求,第三部分对第一部分的素材作了较大的改变:调式、和声、音区、速度、节拍、节奏等等,产生了质的变化。但还有一个基本条件——能使人辨认出A段的因素,即它的主要旋律骨干仍然是第一段的。否则,就是并列三段式“ A B C ”了。
: p& F. q1 @9 b; r动力性再现中,第三段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 \4 C1 ^$ c; z/ w3 W6 Y2 c6 [

# L( f2 O9 I, x4 _# Z4 ^⑴ 提高音区。如钊邦、铁源作曲的《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的A段开头是:: e5 f+ q6 I, v7 \* W) n2 `
   ' r; |1 C7 H/ E7 p% x" V$ ^7 A$ ?
! W" A2 W0 b2 v" e/ O* \
再现时音区提高了8度:* z. Q; G3 {- @* y, {* b
⑵ 压缩。有时候作者认为乐思表达已经相当充分了,没有必要把A段全部再现。于是就来一个“点到为止”,将第三段压缩。至于压缩的程度,要保持“令人认得出”为好,否则就是“带再现因素的二段式”了。
' N, u3 [* h7 X" J9 V5 e8 ~    陈翔宇作曲的《笑脸》,A段八句,再现时压缩到两句。6 C  @! N$ `4 K
    传统音乐认为一首作品应当保持一个完整的调性,不管多么大的篇幅,结束时总是要回到开始的调性才好。但是,现代通俗音乐可不管那一套,高兴了就把调子往上涨,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
* y- G4 ^/ }! N⑶ 移调。王锡仁作曲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A段是G大调,再现时移到了bB大调,演唱效果也蛮好。) ~& W7 s; a  v, k
⑷  改变节拍、速度,或将音型紧缩、扩大、倒转、逆行……只要保证别人能够辨识到“这是A段的再次出现”,均无不可。如果改变到了不可辨认的程度也不怕,只要内容需要就可以,在结构上可以认定为“无再现并列三段式”。
7 V' k( A5 U% d9 R" _$ U    五、二、三段的衔接。: A3 ^1 o+ P. n9 u) u8 t
    二、三段的衔接,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之一,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 ~1 \7 F4 ^+ k% t, x4 `6 Q' _9 |$ E% Z4 X+ |  h
    1、较简单的办法,是把B段结束,A段另起,如《歌唱祖国》(王莘词曲):' G: O  H- l+ d8 h4 {+ E
0 `& W) U8 f0 ?7 r8 s5 L4 x
2、B段使用开放性乐段,不作正格终止结束,而是让调性游离开,常常是“挂”在属音、属和弦或属调上,而且使用不协和和弦,让它产生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向主功能的强烈倾向性,这样的再现更富有戏剧性。
7 R* d% f! b/ |7 L4 G: G3、如果三段的情绪布局是抒情——强烈——抒情,二、三段的连接就需要做一个递减;而如果是强烈——抒情——强烈,那么就应该反过来,做一个增长。例如朱践耳作曲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是一首静止再现的三部曲式,但是它的中段对比性很强烈,情绪激动,内容是仇恨、斗争,和A段的歌颂截然不同。于是,作者将B段的结尾处理成开放式,又加上了一个7小节的间奏,使用渐弱、渐慢来过渡,使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与A段达到了顺畅地连接。而《我为伟大祖国站岗》(见前例),就使用了1小节的强有力的增长过渡。' `. M8 g0 ~- \
    六、无再现三段式9 u- R& k8 x: k
% g. m9 [; Y' K. X5 L  i7 B5 y% z) ^
歌曲写作教程
& Y  O# @) ?) l. m, O0 S1 k) |5 [4 D3 W- O  x% G5 G
它的模式是:         6 x0 Y2 L, o: H& |. t7 M
, ^7 U# D  ?; T% |) V/ t
由于歌词内容的关系,情绪一步步变化,却没有返回的要求。如有些叙事歌曲、歌剧唱段等。( e4 ]# O: {* a  g% P+ |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海啸词、陈紫曲)大致可分三段,从头到“别挂在心间”为A,从“放心吧”到“不怕难来不避险”是B,从“埋头一心做工作”到结束是C段。而三段在节拍上、抒情性上又各有特点。
/ c/ a( S1 i# n. E+ ^( \. M! ]" Y1 d4 ~! b7 o; J2 h
有些并列三段式的对比度并不很大,如王立平作曲的《大海啊,故乡!》:
. ]% H. s: {& @7 c! [% d( w4 Q6 j; x; y从反复记号的使用来看,A、B两段好像是“主歌”,C像是补充性的结尾句。可是它又有相当的独立性,所以还是看做一个乐段为好。0 U4 P, |& p9 E

# g' n$ |: f4 l9 y6 d- u/ h9 @练习25:分析下列歌曲:% }4 R& H$ P+ W! e  Q) @% `
        1、我爱祖国的蓝天7 }4 A( d9 }; S6 w# _* b
        2、老鼠爱大米
5 T" m! x, c& X! _2 L        3、叫我如何不想他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50

积分

2

听众

4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50
推荐
发表于 2006-1-27 | |只看该作者
歌曲写作教程8 s' e1 t9 ~8 Y
# P6 n) ^% L, M- p. C& `/ b7 e$ C
前   言
0 s4 C3 e4 m# |2 p. a 7 H$ U/ P, H. M7 B. _6 j
一、十几年前,我曾出版过一本《歌曲做法十二讲》,很受欢迎。但是它的缺点是,作为理论教材是很好的,而作为学习作曲的教材则不合适,因为没有课程分割,没有设置练习题,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 p: N: t3 o) P现在,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增补,谱例更加丰富,特别是增加了通俗歌曲创作的内容,相信会对大多数人有所帮助。
4 K7 v; m5 m# l* F1 X2 M    二、本书的特点,是将“歌曲创作”这一比较繁难的课题化整为零,使得每一课都非常简单,容易操作。学员只要按照教材一课课地做下去,不要很久,就会掌握歌曲做法的全部要领。) e, q1 @( F3 L# V/ Y
    三、本教程的对象,主要是业余的歌手、乐手,和青年音乐爱好者。他们喜欢作曲,而又不能进入音乐院校深造。他们应该具备的条件大约是:熟悉简谱,或初识五线谱,具备一定的普通乐理知识。为此,我将谱例以简谱与五线谱并列的方法,以适应不同情况的读者。9 O# [& s8 w( f) F0 e7 B8 m: s' \# \
    四、我在这里强调,在学习本教程的同时,一定要多做作业,多做练习。而且最好有一个较有经验的人批改作业,给予具体指导。这一条如果实行起来有困难,例如在远离城镇的边远山区,则可以使用“远程教育”的手段,利用网络、通信、电信等手段,以获取具体的指导。
: u' _7 U) b5 L8 g& p% b$ ^) A# a ; s$ @: a6 B  f
第一部分:准备、开篇1 ^' f2 {* d# O! l

0 U& {" |2 `8 t  x# [/ o1 _" D- N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写过歌曲,甚至从来没有写过旋律的人来说,“第一次”是非常艰难的。如果我们的课程一上来就进入“写歌曲”的正题,那实在是“硬碰硬”的大难题。所以我想,我们可以避重就轻,用10讲的篇幅做一点迂回和准备,待大家手头比较活泛了,再进入实质性的写作训练。; g. a' i$ U, }9 u' X8 i, r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旋律线的写作规律、旋律线与节奏的关系、旋律线与歌词的关系、旋律与调式调性的关系、旋律与和声的关系等基础知识。这些问题是写作旋律时肯定会遇到的,所以在开始我们首先将它们浏览一遍,知道一个大概其,在以后写作时就不会感到茫然了。
3 s9 z3 c' x2 L3 {: \/ y6 ^: u既然是准备性的开篇,大家可以按照各个练习的规定大胆地操练,不要考虑规矩、限制、好不好听、会不会被人耻笑……只要能写出来就是胜利。只要能写出来,今天的丑小鸭就会变成明天的天鹅王子。
0 G1 v& n( P1 R0 D4 Q4 c
- P$ S& T# a2 j1 }6 h; h: N* f1 i8 m第一讲:旋律线: o* v/ {- v3 Q2 U
构成音乐的要素有许多,包括:6 s& }- N2 z* f7 @3 y* ]1 L2 V1 }
1、旋律线
+ z' G: P- ~; y: B# Y) w& S& \1 c$ L2、节奏、节拍、速度、力度
/ ]$ C- a9 h6 U0 X" ^3、调式
& n+ l9 o8 ]. l% S, I4、调性  r( x8 `0 h( ?" c
5、和声
9 ~" r5 M- P( t! [6、曲式结构8 x) }* c) j; K( i' `/ A/ x
在学习音乐创作时,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旋律线的写作,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A1 y, B! c; E$ T7 @- O9 u
一、旋律的要素  一支旋律中,至少包含着3种构成要素,它们是:
4 q; {4 Y( s; ^  y0 `8 q; n- t1、音的高低  在一支旋律里,较高的音占有优势,比较突出。
7 r- e0 j) {( U3 s1 {2、音的长短  在一支旋律里,较长的音占有优势,比较突出。
3 I( M! O  B* a$ o3、音的强弱  占有优势的音往往比较强,比较低的、短的则比较弱。当然,也可以人为地用力度标记加以改变。! s, H8 l& R( A1 ^' E
这3种要素并不是平均存在的,有时某一种会突出些,另一种会减弱些,这要看所表达的内容、情绪而定。2 Q+ M% u) q) N' M3 r
二、旋律的进行# A7 k% Z7 ]( x  a) o) h9 ]$ n
在旋律中,由一个音到下一个音的过程,叫做旋律的进行。音的进行可分为以下3种:
" h( {  N! J& i- k/ L! P
- l7 ?$ R$ ?9 W1、同音进行   例如《树叶对根的情意》(谷建芬曲):
- }7 m( N4 U- c0 B$ p . Z8 |7 U7 s7 d% h8 F. E

! p* ~/ B) {# V2、级进  包括上行级进、下行级进
* F+ C& g4 I5 k, K' I3 ?& I9 U7 Z' Q5 y% X$ j

  Q* g, N& N7 r. K' ^3、跳进  包括上行跳进、下行跳进,以及大跳、小跳。一般地说,在旋律当中,4度以下的小跳用得比较多,而在情绪激动时,则常常出现6度以上的大
5 M$ a/ s- s0 z: _( t& O# [跳。如李凡作曲的《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用了许多小跳:
7 ~- R; d7 C, x5 t% }& {" S4 Y# M) K! r5 L( l  U: |) e) ^
而赵季平作曲的《好汉歌》则使用了较多的大跳:
1 ^$ k' c! h& C, L  v% r) t6 U
. m! `" Z6 s) P* J
) ~! \2 x( V0 h7 V- ?2 F9 ~从以上的谱例可以看出,在实际创作中,不论是级进,跳进,上行,下行,并不“纯粹”,只能说“主要倾向”。在实际创作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旋律的进行是混合进行的,即以上几种模式混合使用,才能做到生动、优美动听。
- V+ l1 X5 H$ L一般地说,情绪平静的、抒情的、缓慢的,常常以级进为主,混杂着小跳;而情绪激动的、强烈的、兴高采烈的和异常愤怒的,则常常使用大跳。
8 o' m# H3 w* Y* B
6 Z5 J5 g3 k$ n7 e! `7 o& ?关于练习: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又要化解初学旋律写作时的难度,我们练习的第一步,只要求写一个好的旋律线,而排除节拍、长短、强弱等因素,以便集中精力,突破一点。: t* g( A9 J1 M. x- [
旋律写作练习规则:
4 _* w* j) l. k) p2 h6 I0 w9 ?6 d& P1、同方向的级进不要超过6个音,初学时最好限制在5个以内。
, A  t+ D8 f$ t& Q
  g0 X7 Q4 @0 R8 [  T0 B   
. z. n) c( w8 b5 @  H$ C8 ~: t+ ?1 L0 b$ J* |
2、六度以上的大跳,或连续级进之前要反向进入,之后要反向退出。大跳之后,或连续同方向跳之后,还要同方向级进是不好的。
% s! n$ G( |3 ]# f6 z3、不要使用增4度、减5度,也不要使线条的两个“拐点”之间形成4 L4 j3 {5 X6 {. O7 Z" w
2 l( W3 D! z$ f2 ^0 m1 F! R! f$ R
增4度、减5度。
( I  A4 A7 b5 b& H2 V: V(这里所说的好与不好,是在一般情况下的评判。而在实际创作中,假如你非常喜欢它,而且能形成一种风格、特点,就会把缺点变成特点。)/ `# T4 n5 @' ?' N
4、音域最好在8度以内,最多不超过10度。
7 l6 `" I- t5 n5、用开始音结束,也可用其8度音。不要使用大调的第4、第7音(fa、si)作为起止音。
. F4 B0 `1 H! R* H+ P$ y6、要有明确的高潮点和低潮点。
" R$ q( c7 E- x( W5 A: B3 s: P9 d; p* p
7、不要同音重复。两个音的音型不要超过两个,3音以上的音型不要重复。因为我们现在学习的是主题旋律的写作,而重复技术是属于音型发展的,今后会专门讲解。" v5 x7 `* v, B8 b/ g# ^8 Y! w
6 Y; W# u0 u' w7 N
关于规则  音乐上没有绝对的规则,任何规则都是可以打破的,任何规则都可以
. L& k  K0 C5 F& ?4 b在大师们的作品中找到“违例”。但是,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恰恰是他们在童年经受过严格的,甚至是苛刻的训练。希望初学的学生,把“规则”变成自觉的习惯,而不要急于“突破”。/ r% A, ?; j' B2 Q4 s

- i7 n8 r( G' p+ J! v5 M练习1:写任意旋律2条,每条10—12个音,不要小节线和节拍,也不要重复音,只要单个音(线谱用全音符,简谱用4分音符)连成的一个“线条”。
$ Q' r0 Y% B2 L0 Q0 W, \: R7 V 5 v! X8 D: d) [1 B( p$ C
- D/ o5 w9 i. `. \
例题2则3 S6 w$ X/ C9 e/ m! Y& f" I$ S+ K: s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57

积分

2

听众

4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57
5#
发表于 2006-1-2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讲:节拍与节奏
: K4 O+ t& D. L8 K+ d& @% Z
- }4 q/ d: o( z# P! k4 d- J一、节拍的意义) U) ^" q9 A& X
我们所见到的旋律,并不像我们的练习题那样,只是一个个呆呆的音符。它还包括了音的长短、长短音的组合,和多种多样的强弱关系。所有这些,都属于旋律中的节拍与节奏概念。+ o# H, {) d2 F4 B
二、小节线  }! z- z" L1 V
小节线是用来划分节拍的,是标示旋律中强弱关系的符号。在一支旋律中,强弱关系并不是随意地、杂乱地分布,而是有规律的循环。为了标明这种循环关系,便使用了小节线:小节线的后面是强拍,小节线的前面是弱拍。也就是说,每小节有一个强拍,以及若干个弱拍。我们以●代表强拍,以○代表弱拍,以◆代表次强拍,列表如下:
( ?: w7 e6 V7 P+ u; V2 o5 S( ?( k  `, m$ E
歌曲写作教程 0 W" b: n, m6 R1 q6 z3 h6 }
三、节奏型
  J4 ^) K+ a; t" T  _2 V节奏型,就是旋律中音的长短组合。在旋律中,不可能像我们上次的练习那样,一个个音平均的排列。这种组合处理得好,音乐就生动、优美,否则就会艰涩,不流畅,而缺乏美感。
7 y7 J# M1 q3 v1 q3 E: T, W四、节奏型与旋律线的关系
* _& O/ \2 `$ Q6 M节奏型与旋律线,是构成旋律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的结合使得旋律富有生命力、个性和感情色彩,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在一般情况下,有些偏重于此,有些偏重于彼。" i, o* Q" o" ]4 p7 b9 _2 c& c; U
1、以旋律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如一些抒情歌曲,散板,“长调”等。
. {  s6 l& q; v/ h2 b2、以节奏为主要表现手段,如《一无所有》的后半部分,特别突出的例子是“饶舌”歌曲。而“快板书”可以看成是“去掉旋律线的歌曲”。$ q" b- Y) ?% A$ {  S: i
3、两者大致平衡,大部分歌曲属于这一类。3 S2 h7 S/ q  o- f& U
五、节拍在运用中的类型
& P2 K2 U5 T( f, @. \. d+ j1、规整型节拍  旋律的分句和小节线一致,句首在强拍上,如《亚洲雄风》(徐沛东作曲):
; Y( l4 j$ N5 k" T% U& {/ r* o& f8 I( z7 L

+ V! }$ \. F7 S' \# J! ?0 [2、旋律的分句和小节线交错,句首在弱拍,如《笑脸》(陈翔宇曲)
# V. N7 A6 O; a& a" b! m) s% j# Y
$ D5 y( P' |6 z- p2、强弱拍倒置,也就是“切分”。切分的形态有多种,规模有大小。
& ~3 [& v2 ~+ _+ W: i, [' L7 t
/ F; j# z' U3 h8 x1 Y这是最常见的形式,它将第二拍的“节奏点”前移。注意:强拍上的音可以休止,这并不影响其切分效果,如《请到天涯海角来》便是。
5 [- m( ?9 [% A( M$ U. l5 |0 t下一例的切分形式多样,有 * 号的地方都是切分。( O, {2 z1 C& e! X2 R

+ C$ S# K2 f: y$ J2 A7 ?3、切分的使用  近些年,一些通俗歌曲常常把“切分”记成“附点”的形式,希望大家留意:它的实际效果并不是附点(重拍不转移),而是切分(重拍转移)。
, E" Q) N6 `9 v1 `
) U. X4 R0 P# n1 Z, }, ?2 Q( {写谱形式:
, e( [  @: F' k1 y% z7 C5 G2 b
. W! p: [8 A9 o
6 u0 q' p1 m: p9 r9 w$ }  Q4 ]) T/ j. t/ W* {8 j5 F2 I0 u
按传统习惯记谱:
4 b2 W& h, r; @0 Q0 |% Q3 e1 |( R7 v  {( I" Z  ^7 K' X2 v# v
" M$ v) ^0 _, ?9 v
                     
9 ?4 ~: L  x7 Y! t6 d; o# ^0 r1 h- s
练习2:  用上次你的练习作业,加上小节线,可以处理成2拍、3拍或4拍。练习中可以用同音重复、长短组合、附点和切分,以及少量音型的反复。在练习中,要有强拍开始、弱拍开始等多种起始节拍。( l7 v* x2 O% b, G& P- `4 D& L6 l
6 X( t$ g  P- |6 n# ^

- h! S, m9 d; V; Q/ [2 G例题  请注意:这3条例题,是从“练习1”的两条旋律线变化发展而成的。. Q9 R* a  T3 f( F. Y
* w" \; u8 _7 \3 m' B4 W3 x3 u# J
& }' w# C+ m. ^0 K+ m+ c
   六、通俗歌曲中的摇滚风格0 l4 m/ M& g5 l* P6 Z

% ?' V2 _! W2 }      近些年的流行歌坛,受到世界歌坛的影响,出现了不少摇滚风格的作品,在青年当中流行。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大量的使用切分音。如果大家对它感兴趣,就要研究它,找到它的风格特点,开始不妨做一点模仿,然后再创立自己的风格、品牌。参看《爱如潮水》(黎沸挥曲):, G8 P4 s2 d. s: D

7 y6 ?! S7 E5 x5 t: y9 ~5 h练习3:把上次的练习增加切分音的使用,可以写成传统的,也可写成摇滚风格的,或者另写2条新的练习。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561

积分

2

听众

191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561
6#
发表于 2006-1-3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讲:旋律的美化! w0 d$ y7 s. N& f
$ J& B6 O; O) X
旋律的美化,就是利用各种技法,把比较简单的旋律加以变化,使之生动,或活泼、或雄壮、或激动、或甜美、或安详。美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T. g3 b. [0 M4 g- h1 V
1、利用同音重复、变化重复、8度跳进。( z: X, O% [! @* `- \+ Y
2、增加和声外音,使旋律线条曲折流畅。. S# |' S1 _. q% I
3、设计一个有特色的音型。
7 {6 _( |) {' t0 x! A" y4、使节奏具有个性化的特色。2 P  T( h( d/ Q7 ^
下例是用原有练习1的例题,改写成一首江南风味的旋律。: b5 S* \6 e/ M9 u& C8 c* }

5 P3 o) |4 m: a+ s 4 [$ T$ K" o0 U$ F( m: J
下例是用另一首主题旋律写的轻快、活泼的舞曲。
* [$ f8 Z" e) _
6 R1 D( }; k9 |% ^. ]1 e2 z: O
! t4 F' A2 Y) N( ]5 Y) O9 [: E练习4:用你自己以前写的主题,改编成两首乐曲,情绪自定,但要用文字标明。! l" {. @9 F+ d; t& s, C! ~* }7 X! R

: P9 o3 b7 g  p操作要领:把原来的主题旋律作为“提纲”,可以重复,反复,添加附属性的音,节奏上大胆设计,发挥想象力。9 `8 M/ ]4 \/ p- ?7 I8 g
/ l4 q$ K* M/ {$ l8 e
# `9 t2 v4 Z, ?% {; Q( ]! f9 J0 d/ a  ]
第四讲:节奏与歌词
, c$ |0 `# K3 F: V2 K% Y$ f
) x7 h( |" h& I6 e" P歌词是有节奏的。由于四声、虚实、词组等等原因,在朗读的时候便会产生有强弱、长短的节奏。好的歌词应当是朗朗上口的,通顺的。在通常情况下,歌曲创作,大都是先有歌词,然后作曲家以歌词为基础进行创作。) b9 G  P- Z4 N
    但这并不是说,作曲家的创作是被动的,被歌词套牢的,只能对歌词作出“诠释” 的劳动。一首歌词并不是只有一种处理方法,旋律是很灵活、适应性很强的。一句歌词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我们的思路要开阔、灵活。例如,一首歌词的第一句是“我们的心向着北京”,旋律应当怎样处理?这就要看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哪一个字词,一般是把要强调的字放在强拍上。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们”,或者“心”,而不大可能是“的”。因为“的”是一个虚词,不适合过分强调。( j9 b; t9 M& E3 W/ K1 ?$ r
' ~8 t, x; C1 ?! Y; O; u
下面我们写出3种不同的旋律:! l& k) [- J1 q; S0 b: {* S
, F5 N1 E6 |4 G7 H6 a5 Y; l3 i

- y/ a: Q. j* ?' W. W第一例是比较雄壮、爽朗的、带有进行曲的风格;第二例节奏比较活泼,旋律婉转,稍有一点内向;第三例从弱拍起,以及连续附点的运用,有一种呼喊、跳跃、比较兴奋的情绪。& T5 _. P/ ?. H1 y$ A6 s
可能性并不止这些,还可以列出多种。
3 O4 I. K, h$ P$ {; O! ~ ; _# `' F- d: q9 E: x! [5 i: Y
练习5:将下述歌词谱曲成3种不同样式的旋律:) D1 X3 w) E4 G, K' C! |* C
好山好水好风光,这是我家乡。/ E8 J+ j& o, c" j

: |$ x! i7 D! @+ ?2 L9 ^第四讲 调性
+ V4 F. s/ L! @- f* D* b5 h : M1 f! x) J& @' {1 |
一、调性  很简单,就是“谁是主音”,主音是一支旋律的中心音。一支旋律,看起来好像是“漫不经心”,实际上,其内部各种力量的矛盾、统一、力量的对抗是很激烈的。我们明确了谁是主音,它便是一个调的中心、统帅,其它的力量都要服从它。, }- X# v* q& k7 O
主音,就是我们最初所写的“主题旋律”的起止音。在目前的练习阶段,旋律一定要结束在主音上。
4 \* k: Q$ Y" {1 V6 J; t) X, Y) [- s二、功能  一个调里有3种功能:以主音为代表的主功能(T),以属音为代表的属功能(D),和以下属音为代表的下属功能(S)。属音在主音的上方5度,下属音在主音的下方5度,表现在音列上是第4级。
' p2 z& Y4 J4 T( l( X1 d- s
3 o- g8 Z1 T/ ?6 N* w0 g& f功能的问题是《和声学》的核心,在现阶段,我们只是作为一般的,与写作旋律有关的知识,了解一点就可以了。由于“和声骨干音”常常是旋律的骨架,所以我们在学习旋律写作时,还是最好能够掌握一点这方面的知识为好。
. U% A( B& @  P3、音域  不论人声还是器乐,都存在一个“最佳音域”和“极限音域”的问题。在旋律写作中,要充分发挥最佳音域的优势,慎重使用极限音,更不能超音域,这是初学写作的人常犯的毛病——旋律向上进行,越写越高,一会儿又不断向下发展,到头来一看,两个8度!只好又进行艰难的压缩。
, t: r: y. T; b! ]在创作之初,如果先定下了调性,比如G大调,那就要有意识地自我限制,省得过后再修改。如果是先写出了旋律,那就要根据其音域,参考其他因素,确定一个合适的调性。
, ~( l# P9 c( r9 k0 q如果在歌曲创作之初,就有了演唱者的目标和约定,那就可以先了解他的音域和声音特点。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青藏高原》,很能发挥演唱者李娜的声音。人们说:“没有李娜的演唱,难以表达作品的潜力;而如果没有张千一的作品,李娜的艺术水平也无法发挥。它可以作为作曲家和演唱者合作的典范。”
% K7 Q  @7 E( x% A2 ]: ]1 _ 4 p  }. X* g2 ]; z, r
练习6:将以前练习中的两支旋律改变调性,为童声、男低音、女高音移调。同时也为小提琴、小号、二胡改编。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21

积分

2

听众

73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21
7#
发表于 2006-1-31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讲  三个正三和弦
0 u& n/ v) {+ M$ d0 D0 Z# b
8 p! x' m& A2 ]! A2 i远古时代的旋律,包括我们见到的“原生态”民歌,受和声的影响很少。而在创作歌曲中,尤其是在电声乐队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作曲家,在军乐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军旅作曲家,其作品中的和声因素就会非常的大。/ W# t1 o% Q  h
在旋律中起作用最大的,就是建立在3个功能音上的和弦,被称为“正三和弦”,即Ⅰ、Ⅳ、Ⅴ三个和弦。如《太阳岛上》(王立平作曲),是D大调的三个正三和弦:( m6 {' c% |- R; h8 a2 I% Y
% [) e& V6 e% |. s# B8 B4 u
《一剪梅》(陈怡曲)是E自然小调的三个正三和:
! v$ v& @, E5 g- \% q" f: {
" F3 w) [7 ^9 l- B5 J+ i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的民歌里,也存在着类似的和弦结构,所不同的是,它们往往是一个主和弦到底,缺乏功能的矛盾、对比。对于这一类风格,我们要具体分析,不能以功能和声的要求对待。例如湖北民歌《崔东崔》:
- G1 Y3 P) Z% Z7 e   e( g/ X+ K- P7 ^! ?
1 }! n( R7 Z. |9 X0 ^. e( f/ A# z
练习7:请大家分析以下谱例的开始部分,将3个正三和弦标出:
( E( m1 u/ x4 A1 Y( @
: e8 d  Y% S# r! q! \《保卫黄河》
! c9 ?1 O- G: ?3 j) p《团结就是力量》
( u1 k6 F* n8 ~5 a- b《思念》6 i+ X( ~' f: ]0 {# Y* ?
《万水千山总是情》
" S1 e3 q2 ^. b9 |3 E * r& ^1 z( }& ?1 Q
! A: ]& s5 n# B5 f& s0 R1 \8 ?
第六讲  副三和弦
& R2 v, E9 y+ `" g, w : A' O. F( m+ h, x
在一个调的7个自然和弦里,有3个是“正三和弦”,我们已经讲过了。还有一个 Ⅶ 级上的导音和弦,理论上是不能独立的。剩下的3个和弦Ⅱ、Ⅲ、Ⅵ级,大家习惯上称之为“副三和弦”。) v( S5 i, E8 \5 X' `7 I
正三和弦在一个调里,起着稳定调性、支撑结构的重要作用。而副三和弦,则在丰富色彩、充实内容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使一首作
* w" ^) L6 R$ Z: j! v
# w9 w" j, m) c" H$ S% }品更加生动。请看谱例《执着》(许巍作曲):8 w6 O- t7 g; T0 \  n7 y
. F3 R0 V+ D6 X$ n

' n6 W6 P8 S! X: J2 A8 l《涛声依旧》(陈小奇曲):, f/ j" _+ W: j& d* b9 F
' S3 e6 t  t6 ?- a4 E
' a1 O: U" E( |% m

3 T9 R1 h" h1 W1 v) j! @- K* r* E. m# j2 `7 O& P6 K; Q1 c

! R* q1 ^( a* O7 h6 p* g练习8:用不同的和声框架,写2到4乐句的旋律2条。
* |$ ~7 v  A7 }! s! J% ^: R' ?) R+ x- B
. i$ o, p' Z7 T$ h' y& F2 t
0 C' d  w# C' Z) V. b4 `- A+ o第七讲  和声外音" Z3 x% z2 ^# ?% T( ^

+ \# i8 k9 P( o) U: U4 L在分析第六、第七讲的谱例时你会发现,那些旋律中存在着并不属于所标示和弦的音,这些音便是和声外音。9 ^8 x# t$ ~8 }( z: _
使用和声外音的目的有3个:- i$ H4 M5 t+ |
1、旋律的美化。( _/ r, g4 g9 p% L
2、旋律的顺畅。
$ O  D3 A2 K, Z2 I+ d6 |  Q& c3、突出旋律的某种个性、特点。; f0 s: {! ]8 g, r: h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做一点试验:把一支优美的旋律将所有的和声外音删除,只剩下和声骨干音,这旋律就会变得晦涩生硬。7 e9 q/ O6 o4 R
关于和声外音,我们没有必要进行详细地练习和讲解,那是以后你们学习和声时要做的事。而现在要做的,是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旋律的优美顺畅是第一位的,为此目的,和弦音可以用,非和弦音也可以用。为此,不要顾及规则如何。至于你所使用的非和弦音叫做什么,这是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如果非要说清楚,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 n7 V3 b$ \; r) L# c2 k
1、经过音  从和弦音同方向级进,并同方向解决。- O) Y' m) u8 w3 g  |, P# D
2、助音  从和弦音出发进入,又回到原和弦音解决。助音可以是单音、单向的,也可以是双音、双向的。7 s" [1 h* k# L. J& J+ Z
3、倚音  没有预备的和声外音,下行级进到解决音,(导音上行解决).( |* \& U/ s) m* I" ^2 Q
4、延留音  前一和弦的和弦音,留到下一和弦成为不协和音,下行级进解决。
) a4 f+ O  O' p2 u, P5、先现音  下一和弦的和弦音提前出现,成为不协和音,无需解决。7 ^+ P: N0 e6 |; p3 d8 g! W
6、持续音  从一个和弦音开始,在原声部保持不变,而不顾及和声的变化,
6 A7 p+ s2 p# e" a- D- V- h! ?" H: T# D9 F7 W
直到成为和弦音时停止,自然解决。  q1 Z* u; C8 c: C2 _" ~
8 Q0 f, k% h9 {1 ]% `
我在这里再次强调,这些介绍只能作为参考,看看就翻过去。在写旋律时可以任意使用任何的音,不必考虑“叫做什么”。# E" _4 s/ G: h. R1 R0 \4 ]/ o

8 M  Y# M; d1 h4 O( f- U+ o练习9:将以下4条旋律片段,利用和声外音,以及重复音、附点、切分等节奏手段,加以丰富、美化。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45

积分

3

听众

-33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45
8#
发表于 2006-2-2 | |只看该作者
第八讲  调式) X- T  @+ L& M8 ?: v
调式,是一个音乐作品的音列结构。我们把一首作品所使用的音,按照高低顺序排列起来(8度音不算),就可以看出它的特点和样式。( `, u' G- w, u' F% F

+ E. `! f3 w5 z8 u5 T7 g
. k" ~6 v+ ?- v第一条谱例是《东方红》的调式音列,是汉族五声调式中的D徵调,通常只有五声,这里增加了一个“变宫”,成了6声。
$ e6 H& Z7 E1 w) T/ C3 A& b第二条是C大调,在旋律里没有出现第4和第7音,但是在和声上它们是存在的,所以用括号加以显示。
- k- ?! L% U- J; h7 U7 S# v& u第三条是E旋律小音阶,第6第7音上行时升高半音,下行时降低。它和E大调的区别是在第3音—G音上,一个是大3度,一个是小3度。4 Z  u  i; O$ u4 o
调式的种类很多,我们平时使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6 Q, Q/ b+ z1 M1、大调  大调最突出的特征,是主音上方的3度音是大3度,因此效果明亮。用以表现英雄气质时,显得光辉、阳刚、意气风发(如上例《团结就是力量》)。而在表现安静、优美时,又显得恬静、畅快(如舒曼的《梦幻曲》)。% u; G( k1 M5 m+ `0 H
2、小调  小调主音上方的3度音是小3度。与大调比较起来,小调更加委婉、阴柔、富于表情。例如《太行山上》、《小草》。
6 E, l  [8 |' J/ ]$ [7 Y4 ~1 K# K3、民族调式  民族调式种类极多,我们平常所说的,大都是指汉族五声调式,即“宫商角徵羽”五声,有时候是6声、7声,数量虽有不同,其风格是一致的。. E' d7 C+ H9 G
0 P) m# b/ F% q' a
五声C宫调正音
8 z4 g$ [9 X/ L3 P5 i
( e" E% m  f+ B* `9 A$ O七声C宫调  根据风格的不同,偏音任选3 c) p# q0 K" b4 ?  j5 c0 _
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与创作歌曲中,五声调式用得很多。《洪湖水,浪打浪》、《五哥放羊》是徵调式,《歌唱二小放牛郎》是羽调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商调式,《连成拜年》的前半部分是角调式,《查路条》是宫调式。
. n2 A" T, r! H6 X( X, H  h大调和宫调非常接近,小调——特别是自然小调,和羽调非常接近,甚至“不分彼此”。一般地说,“七声齐全”、带一点“外来”味道,可以认为是大小调,而两个“偏音”不大出现,味道偏向民族,则可以看作民族调式。二者在处理上可以互通,并无矛盾。8 x; ^9 ^7 x  @9 `; k) h# [

  o: P+ H9 M/ S  J( \  A- x- d7 x练习10:一、分析以下曲目,辨别其调式、调性、节奏,以及其他特点,找到它所以受欢迎的优点所在。
6 z0 S6 v( g, Z4 m6 o! S- J4 \
$ ^' b2 Y) E5 f' r9 I+ ]$ A- ], ^《歌唱祖国》
: l; {# x# V9 s! s- U" N《解放区大生产》! v, ]8 Q, B4 A9 O' e: B- S) N# z
《扎红头绳》
0 E, N% K* K# s9 f9 b《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 w! `+ d5 T' l2 ~, k. z" h《让我们荡起双桨》8 D; h! |, C0 |8 V2 k
《金梭和银梭》- U) t; |( F# O4 s2 b2 y
《我们多么幸福》
8 I4 i) Y& |, A. N  V
+ \4 d7 U8 T8 ?- s
' k8 V% i$ ~1 N% G" W二、写出不同调式的旋律(2到4句)3条。
0 c. {6 B! x, o3 q- n - w( y- i7 i5 P0 F* _9 C
第九讲  调式在创作中的应用- o' h+ N7 ?- d( E/ v0 F6 ?/ ^

, J0 R5 |4 l6 ?* S' z$ i调式理论,在实际创作中有什么实际意义吗?有的,而且非常重要。调式是决定着一首音乐作品风格的重要部分(另外还有节拍、旋法、和声等等)。我们在听一首音乐作品的时候,会对它的风格作出判断:陕北风,湖南腔,新疆味,俄罗斯,东洋调……这些判断,主要来自调式。& ^8 g5 U8 u3 p4 u2 P) b% U
下面分别展示几支旋律,并对它们的调式加以说明。
0 n, S+ Z6 X$ `" Y* J
$ g5 M# Z* j2 }9 I, a1 c3 o& N" k, M陕北民歌《信天游》:6 e0 V# V+ U- q: t1 k
这是个两句结构的乐段,C徵调,调式音只有徵、宫、商、羽4个音,羽音处在很不重要的位置。
& f, h5 U7 ~8 b8 o  `( ?) W& f7 D8 m$ w1 U' j
下面是湖南花鼓戏的一个片段,在这里,升G与原位G并存:1 j4 g  X  ^$ m
6 K3 Y7 D7 \8 v0 [  e$ p
再看日本民歌《樱花》,它所使用的调式叫做“都节”调式:9 B+ L$ W  _0 R, q* l: E8 z. |( x
6 g7 U! J$ k$ A( C( ?  T
我们在进行音乐创作时,调式无时无刻不在规范着旋律线的走向。例如,我们$ T. r9 o, G: G9 k
" y' q* v/ Y% V6 ^
在写一支从mi音下行的旋律时,不同的调式会有不同的结果。
5 w. T3 J' a6 K$ _3 b
+ w% |2 U, D+ ~/ A2 e& Y$ t% _9 a$ o9 K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再举3个例子,看看这个从mi音下行的旋律,4。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R: x6 z" c) k$ G  X. `
" e( t9 ]" K2 Q! E3 |9 e+ K0 b
湖南花鼓戏:
$ o& n2 L. w2 d- b0 M 3 d, ?: e; {1 ?

6 k/ N9 S' O+ F日本民歌《樱花》所使用的“都节”调式:2 H4 h6 a/ `9 D; P, z
& L4 s9 a7 ~8 B! \
, @; L" C4 k( h& t, n4 Q$ N0 l  f3 L. v# B
塔吉克舞曲风格。注意,这个音列里有两个增2度:
1 D% a% H- a+ ~+ U! h* V& d( }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创作时,首先要在调式上有一个明确的定向:使用什么调式,要那种风格,要不要地区特色,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不能听之任之,“到哪算那”。' N  V, \2 \4 @5 U+ R

1 C; _: \! M. J3 r* e  w4 A练习11:用不同的调式写3支短旋律,可以考虑的风格有:山西、河南、浙江、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白族等等,或者你所熟悉的风格。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45

积分

2

听众

8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45
9#
发表于 2006-2-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讲  调式交替
! z1 e2 b: H: O+ u# m7 {5 m& j& t
- _1 ^# L% ]6 j& z+ {$ w许多音乐作品并不是只使用一个单一的调式,而是作品在两个、或更多的调式中转换,这便是调式的交替。
6 k  k; G$ z' Z大、小调间的交替,一般都是在关系调之间进行。也就是在使用同一调号的大小调之间。例如C大——A小;F大——D小;E大—— #C小,等等。
- c+ R/ K7 b1 l' E$ W- w9 e
" d6 \' }$ \+ |0 s0 H; A我们所熟悉的谱例,俄罗斯风格的作品最为典型。例如《我们举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下例是前苏联歌曲《喀秋莎》的调性布局:; [; ^8 n. {/ l) z$ b( v/ l  Q' K7 ^
我们中国的民间音乐,和民族调式的作品,也常常有调式交替的手法。民族调式的交替,常常是在“同宫”调之间进行。“同宫调”,就是使用同一个宫音的调。例如F宫系统的有G商、A角、C徵、D羽;bB宫系统的有C商、D角、
1 N2 l  c7 L3 X6 z- {F徵和G羽,余类推。* p  K$ S: e7 p2 m' w
' T: g, |% B+ B" }, v2 g+ ]8 ^
请看下例《常回家看看》(戚建波曲):
2 m5 O2 _' {$ I0 \
4 }0 j0 {+ o0 Q! J6 I( ]- \) j练习12:写8——16小节旋律2条,其一使用大小调交替,其二使用民族调式交替(至少包含2种调式)。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88

积分

2

听众

3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88
10#
发表于 2006-2-2 | |只看该作者
四、写动机时容易犯的毛病
: I% f. l5 z) Y1、直露,令人一览无余,也就没有发展的可能了。
8 x" M8 W; j" X% d0 v1 c1 Z这实际上很空洞,即使用它来发展,也会造成更大的空洞。假如我们" c2 X( v7 v9 e
稍稍加上一点迂回,就有一定的韵味了:! P. K1 f0 F' u/ t6 P9 W. B

7 b( `' ^9 l% M3 h% n: w如果我们把“和声外音”的技法应用起来,旋律会更加生动:4 E- W: [4 L9 |3 E, e

7 o( k( J- ~: K" m9 K1 [  E- V( N2、停滞,谱面上看起来婉转,而实际上是“陷入绝境”不可解脱。如:7 ^$ h' Z5 V5 w0 [! I7 p
" t, v4 O! [" E- G. ?# B, y
3、动机的旋律线缺乏“支点”,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这对于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不利的。5 X8 u, X+ L6 `7 ]0 r6 F; _

! F# L0 L* H4 ^. O4、使用过分“朴素”的手法,例如音阶进行,是很危险的。在许多大作曲家的经典作品里,常常出现这样的片段,但是,我劝大家在目前还是避免这样的手法为好。请看美国影片《美女与野兽》主题歌中的片段:  D$ b3 Y' [- |3 |/ y
# E. L' y+ H9 R) p9 T( ]0 D% Q

) G' w! D5 P0 r$ u" E大作曲家在使用这种看似“笨拙”的手法时,会在相邻的段落里安排非常漂亮的技巧与之抗衡,取得平衡。而初学者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U2 x6 C7 b2 r+ H- y' f
7 v5 W7 Z6 p8 m6 e  j1 o6 H
练习14:写出任意4个短小的主题音型

920

积分

2

听众

363

音贝

音频应用推广专员

Rank: 2Rank: 2

积分
920
11#
发表于 2006-2-3 | |只看该作者

ding

第十二讲  动机的发展(一)重复与模仿
# V- @5 N# u% N1 F( a   
  ]! U8 B) D1 \8 t+ s0 D动机发展手法,是作曲技法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有了好的种子,还要耕耘得法才能获得丰收。否则也会前功尽弃。
. K, S- v" f# l# A1 n, E# _- ^动机发展的方法,在许多教科书、作曲法中都讲得很多,关键是会用、活用、善用,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些手法总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l& w; R  E! n# F" x- c9 ~: i. N
一、重复  
7 M) G% \: \, e3 p4 L7 _+ z2 K! j
$ v# d; E# Q3 R  n! l0 f1 Z重复是动机发展的重要手法。在音乐的进行中,重复并不只是数量上的意义(再来一次),而是产生质的变化——加深印象,突出要强调的部分。有一位作曲家说过:“重复就是力量。”可见其重要性。我们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前奏为例,看看重复是如何进行的:# L' ^4 t: `* T3 \2 G0 I2 C: a; y( b

! Q$ x& Q. y# o; ^1 w- j/ P- }A 主题原型+ q- v6 K  l9 N% l8 ~7 d1 W
B 重复# }4 o1 e/ p( n' }) {& ~
C 展开(利用8度跳),为D做准备
0 R; j1 T/ H/ q) E& zD 移位(同样的音型移高6度)
& p$ V/ h; ^0 m) GE 是D的再移位,准备结束. d3 o2 J- T1 {
) y( l7 W8 R* p; z4 @* Q
F 结束
1 Y- E/ x  L0 W) _7 d* i, ]从这6小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短小的动机,变成了一支生动的旋律。
# z2 h3 f! H4 F7 v" p; g! a1 FA 主题原型, \1 j( B1 P. Y* P+ }5 ^. F: J/ e
B 重复, w% s- V* W# x) z% }/ _+ |; p# g
C 反方向,节奏变化+ r" S7 U7 \4 U0 b& J% S8 i, u+ m* f! {
D 是C的移位重复,向上移位,展示力量的增长。注意,第7小节没有严格模仿第5小节。为什么?你自己可以试一下。
/ a8 P9 z8 f) z0 @5 g4 r6 w
* m( K7 Y- G) S( T$ K二、 变化重复
# |: ~9 i* a/ @2 P$ ~, m) Z
$ h9 l* s9 N/ C! D4 `它比起单纯的重复来,发展的势头更大一些,所以价值也更高一些。例如《战斗进行曲》(韩塞词,佩之曲):
! A. d9 k) s) {  OA 是歌曲的核心动机,节奏像是“快板书”,朗朗上口。而大6度跳,烘托出青年战士求战心切的形象。' [9 n( I' W- E6 H& h
B 是A的变化重复,结尾的d音与A形成对比。9 D& h! x" l; G+ D+ ]8 \8 |
C 是动机的扩大:两次级进变成了两次跳进。
8 I! g) A) u" x, pD 是动机上升移位。B、C的前半部分是简单的重复,变化很小,全在尾上做文章。而在D处整体上移,使情绪达到一个小高潮。同时也是为了使功能移向属,以便从头反复。
3 A+ I: Z9 O; s& e/ K3、模仿  它比重复的发展性更大。模仿的技巧有许多种,如严格模仿、自由模仿、升高、降低、改变音程、改变和声、扩大、缩小、倒影、逆行等等。对于歌曲创作来说,这些技巧我们不必全部精通,只要记住一点,就是抓住一个基本素材,用你想得出来的花样(当然是内容需要的)去变化它、发展它,目的是发展乐思。5 }' m$ G9 E4 k! {) K
! w1 c) r0 q4 A
请看谱例《小芳》(李春波作曲),它是介于“重复”与“模仿”之间的、比较简单的手法。: w  h% L2 e2 Z3 h/ q1 Y  V
A 主题动机分为a、b两个部分,特点很鲜明,容易辨认和记忆。: M0 e2 L( n/ U8 L
B 变化,向下移位,比“变化重复”的变化更大一些。, U% P! C, e: w5 S8 U9 y( t
C 再次向下移位。
, Y3 j; k- o- n# p3 FD 停止模仿,作出总结。1 j4 s+ o3 o; x6 L$ V

" x3 ]& V7 [7 H1 G再看谱例《酒干倘卖无》(侯德健曲)开始部分:0 `% _( n0 N4 {' G! `7 i
   
, |1 {. c6 `. E6 ^' P; X这个谱例比较单纯,A、B、C、D依次向下模进。4 G4 k0 V( K  ]5 M; P2 y
" W0 U6 k$ C2 R  [, |/ W# z7 w+ Q& v
模仿手法的运用,在器乐创作上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因为在歌曲创作中,会遇到音域、歌词、演唱难度等方面的限制,而器乐作品则不然。请看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
8 P7 |0 ~. Z+ z. i8 X 1 w& V& `( h( e
A 主题原型' J: n* G( P1 [+ s4 j4 G6 I# R9 V
B 模进(移位重复)
3 i! a6 S% M- v# x. z5 U0 AC 紧缩3 \0 _9 V! J' n5 F) @6 Q2 X
D 移位
0 a% a- s" o( dE 再移位——3次升高" ~" }" n; i4 Z0 ~: H
F G H 模进CDE,和声由C小调的Ⅰ级进入Ⅴ级。
7 ^( u) L" x% l0 S' d从重复、变化重复、模仿等等,我们应该记取什么呢?
- f( c, O8 x1 K  D0 j4 z6 f首先,有了一个满意的音型,要把它发展成旋律,就要抓住不放,要有信心,. I" ], i$ b1 b; Q; T7 K# z+ q% d
不放弃,切忌来回更换新材料,自相冲突。如美国歌曲《老人河》:- a, j+ O9 }4 h9 D
  S  U5 T- T" A2 e5 `& T! u

0 i7 B. S0 p" ~$ ?
7 a, w5 @2 y, g% `5 a第1、2句以A音型发展,重复出现4次。第3、4句音型向下移位3度,也重复出现4次。造成一种频繁的、执着的、坚韧的力感。
1 {2 J- O& N7 u" U7 S7 Q
+ Z- }8 [+ N) a) a其次,一些短小的音型,还可以“培养”,加入新的材料,变成一个新的音型。例如 3 4 5 5  这样一个音型,就可以有两种发展方法:9 A. I1 Z* {- a# p9 Z

9 Z$ w# ], l2 `8 Y0 |6 [$ |! h0 I% x2 O+ B
练习15:用以下音型为基础,写出6——8小节的旋律,可以不作结束,可以改换音区、调性。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87

积分

2

听众

107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87
12#
发表于 2006-2-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讲  动机的发展(二)对比发展! k. A4 h2 S+ e6 f# U

& N6 }% ^9 Z/ H! ~3 A1 `0 e% ^如果说上一讲的重复和模仿是属于“相辅相成”,那么本讲的内容则是“相反相成”。顺势而行,只是事物的一种形态,逆势而行有时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艺术创作。对比发展大致有以下几种:+ r. |1 u: |9 q7 ~' Z4 T, V
一、音位对比! i0 f' [$ B" [" Z" y, J
如音区的对比,上行与下行的对比等,用不同音高进行对比,这些方法大部分是为了形成“对仗”,促进发展并保持稳定。
  V4 G. b1 f" g3 p2 G
- n. O$ \! Q. F- h  A0 c; C7 S
! d5 z6 {# M9 t9 @% _请看陕北民歌《抗日将士出征歌》:
% j0 \- j2 c! h0 d" P , [( a) j  z- _% a  z1 `$ p
- P& V6 b% W6 g# l
《祝愿歌》(付林词,小模曲):1 b% Q7 v  C- u8 u, q3 {  s4 ]
+ _) O0 t- g+ O5 L* ^; {
* {7 i- b: T, Y8 D6 z. j" R
二、节奏对比  用节奏的疏密、缓急形成对比。例如《少林、少林》(王立平词曲):# o4 ~' b6 e% `, j$ l# H

- }5 H. {2 s7 P: ]5 B9 s& i12‘
# X: i( W) x3 ?5 l$ l再看下例《心中的太阳》(李文峻词,李黎夫曲):
4 i3 o, U  W' n! \( T - x6 X" R* r% |" o
5 h5 p' t, S! Q- C4 n
# W& b& x, f. v9 U' X0 z" b
三、调性、调式、和声的对比
9 b% \; W8 h$ d3 P: ?在一些和声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调式、调性的对比发展手法也是常见的。我们在第十讲“调式交替”就提到过,这里再举2个例子。0 G% m! E: y: t3 c+ b/ _
! W/ L6 _) P2 I# d% \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d小调和F大调的关系调交替:
* b2 D5 K0 v/ z; u8 s
3 y* u% b% Y% r3 M, i9 R: O% D  o3 O# K: M1 P/ |+ \7 o+ G& D' |
意大利歌曲《重归苏莲托》(库尔蒂斯作曲),是同主音大小调(E大调和E小调)的交替:
& Z0 l: ]5 ~. A& X  } # n4 H4 ^, t8 v& w  Q6 V+ [+ J5 l; t
从E大调开始,第2小节是Ⅱ级附属和弦,第5小节是Ⅳ级小和弦,第6小节转入E小调。! ?! S3 V: f7 A8 x( Z" k
这些手法属于高端和声技巧,不要求大家马上掌握,只是作为一个品种,向大家介绍。大家可以在掌握了较多的和声本领以后再去熟悉、运用它。
) B4 Y6 w5 a* U2 I: x& D
& q! B0 W$ ]" H5 B. h练习16:用以前所写的、自己比较满意的动机,进行发展,3条。
8 b; t: Y7 L9 M+ c% a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26

积分

2

听众

29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26
13#
发表于 2006-2-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讲  非动机发展; q' }$ Y- D* x- W

% M9 a+ T4 H" w. W$ n" P4 ]: F采用音型及其发展的手法,只是旋律写作的方法之一。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旋律从一个起始音开始,顺势发展。; R9 C$ h- e  O# X/ M- @& A
一、以乐句为单位
  }/ X' h8 {& F$ b
+ r/ v9 D1 W% p许多歌曲作品不使用动机发展的手法,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更大、以乐句为单位来考量。例如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
6 M% c# M; B9 y' }: w; j( g/ F 3 J+ z1 J3 r3 [, }6 }- N
第一句分为a、b两个单位,第二句按照相同的模式构成,与第一句形成对比、对仗,这是以乐句为单位的发展手法,在歌曲创作中时常会用到。+ E$ r$ H9 E- B* W( r2 [) `
二、不作对比
$ ~+ r1 x. H* D; Z乐句之间也不进行对比,旋律只是顺遂自然去发展。这种旋法更加天然,不露斧凿的痕迹。或似涓涓细流,或似激流奔涌。例如田歌作曲的《草原之夜》、舒伯特的《圣母颂》,格林卡的歌剧《伊万.苏萨宁》中的咏叹调《我悲伤啊、我痛苦》;器乐曲中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舒曼的《梦幻曲》、罗马尼亚舞曲《春天》、等等。3 r9 b, v" k1 m( o( y2 U

! B, a* Q) ?8 U7 V0 P) `: H- `请看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
/ \) S; {7 y* O( ~" \) F& W7 X" m : m0 e% H. U' _0 x

, w+ s8 G6 _5 ?. {8 R整个乐句像是行云流水,朴素自然,一气呵成,而又不乏激情和局部的高潮。但是,总的来说又是有节制的,真正感情大的爆发,更大的高潮,是放在第二段的“唻唻唻”那里。% g) f( o. }9 z1 s+ N0 U/ X
) g  x' U: o0 F. j# h
冼星海作曲的《黄水谣》:
+ C' C$ O5 I- h# a- f; W6 C
1 F1 o9 |0 o; S0 [: U从这两例可以看出,这种“自然流露、一气呵成”的旋法,往往使用在感情深沉、速度不快,倾诉性的情绪里。而激烈的、昂扬的、欢快跳荡的和舞蹈性的旋律,则往往使用音型发展式手法。4 K% Y( R2 Z2 o4 i8 u, C# E6 v9 ?

  ~# P( M' D9 U通俗歌曲、流行音乐有时也采用这种手法。如中岛美雪作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
8 G7 x+ W% u  E4 \. h! ^通俗歌曲离不开电声乐队的烘托,而这种风格的作品,可能对乐队的依赖性会更大一些。3 S4 ], y2 O( s# Y) k

- {( }+ }& U6 {) r) q6 b9 P练习17:写出2支旋律,8——12小节,不用“音型发展式” 手法,而用自然展开式,“顺势而下”的写法。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09

积分

2

听众

10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09
14#
发表于 2006-2-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讲  乐段写作
( \3 e- P, f8 l/ R $ B2 C/ b7 K: o0 i! }& B6 x
乐段是音乐作品最基本的单位。小到一两句的民歌,大到几个乐章的套曲,其最基本的结构单位都是乐段。乐段内部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是一个整体,是能够独立存在的音乐作品的最小单位。乐段是由乐句构成的,最常见的、最典型的是四句乐段,其次是两句乐段。有时也会遇到一句、三句、五句和多句的乐段。
+ E* ]  f! C# ?8 \- O% Q  r一、四句乐段的特点
) h  h* f4 J+ [4 ]* c. g四句乐段的结构,并不是任意地将随便四个乐句的相加了事,其内部有着严密的结构逻辑。四句乐段是音乐里用得最多的形式。它好比文学中的“绝句”(四句结构的诗词)。而且四个乐句之间的关系,也和诗词各句之间的关系非常近似,特别讲究“起、承、转、合”:
! S  X/ c3 X" g& R第一句 起——起兴,把一个主题提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 o( S: e) z# R3 V7 Z' v1 |第二句 承——承接,把第一句引入的主题加以引申。0 Q5 Y% E1 h& E! y3 }$ z
第三句 转——转换,用对比的方法,用另一种角度、情绪加以扩大。& n1 Q' P. @' {6 P9 _$ x
第四句 合——回归,把话题引回来,准备结束。
  r# e9 |; \+ z/ |, i请看李白的五言绝句《夜思》:
4 T% N' U! l0 Y床前明月光——起,这首诗的意境是月夜,暗示难以入睡的旅人。
6 ]* F1 t6 `4 i4 j疑是地上霜——承,由月光引发的联想。
/ t$ R$ O4 n* U) ]抬头望明月——转,由想到看,声调转变,无韵,第4声。
1 u3 x4 T  H& e低头思故乡——合,点明主题,他是想家了。
7 f! I& M# S* Q7 \$ P, I+ U3 }二、四句乐段中的调性功能分布
& O# V# n; b5 \4 g' J由于“起、承、转、合”的需要,在一个乐段里的调性功能分布,也随之形成了适合这种结构的布局。这一点在中国的民歌、创作歌曲,尤其是外国的传统作品中都很常用。
' u' _; t0 N5 B! @$ T& t6 n! v. K$ k起:常常在主功能上。这叫“开宗明义”。从其他功能开始,甚至用其他调开始,而渐渐引入本调的作品,不能说没有,但总归是少数的。
6 b/ \" T$ G  `; e8 L承:承接主功能,向属功能过渡,目的是在乐段的一半处形成“半终止”,即停在属(音、和弦、调)上,以便与结尾的“主”形成对比、矛盾。
: v! Z# Y  \5 ]$ y转:在中间偏后的部分,常常是乐段的高潮,这里需要发展变化,所以常常放在下属功能上。因为下属功能的发展余地很大,可以任意驰骋,什么时候想收住了,只有转到属,很快就可以结束。如果用主、属功能,都做不到这一点。$ f# Y/ j8 l- U3 y" G
合:是由其他功能向主功能靠近、解决的部分,以便使乐段有一个圆满的结束。! z! y0 ^0 l; p2 S
综上所述,乐段的和声功能布局,是T—D—S—T,而“和声进行”的习惯是T—S—D—T,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Ⅰ—Ⅳ—Ⅴ—Ⅰ,希望大家注意。# _% G# [7 g- h. [: V  q# }2 X
请看下例《小松树》(付晶、李伟才曲):; q3 g* o+ n* x
' ^& o( y. g# U; }  |
5 R* h+ C' L+ k$ H$ U

% [" b& D7 d! `0 i! y$ [三、终止音
$ Y3 T& b$ w: s+ d6 o( E" J: K" h- T与乐段的结构、起承转合功能相关的,是终止音的布局,包括整个乐段的终止音,以及各乐句的终止音。这些终止音的安排,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而实际上却是绝顶重要的,耗费了作者大部分心计的事。终止音的分布处理得好,可以使调性稳定,进行顺畅,好听易记。例如上例的四个终止音是do、sol、re、do。我们还可以做一点“破坏性试验”:把四个终止音互相对换试试看,会是个什么结果?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09

积分

2

听众

10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09
15#
发表于 2006-2-4 | |只看该作者
练习18:用上例的方法,分析以下各曲的调式,各句的终止音和功能布局。5 G$ G  ~+ Y' F8 T! i
1、《歌唱二小放牛郎》
; X1 X, y3 f. q  a' r# L2、《军民大生产》
0 L3 }, D- B/ D! g3 J. D3、《假如你要认识我》2 F! L) T' u6 ^+ o2 K) q7 Q8 d: y
4、《兰花草》
+ p' e: G3 y2 p5、《外婆的澎湖湾》
* q! U/ D5 |3 f& J" |
7 m, Z; X3 x+ j! `) y, s! y  p! G) t四、四句乐段的结构模式。
: L5 ?8 d) C" r& v  s1 I请看例1,《牧马之歌》(石夫作曲):
& f0 v, `0 ~8 Q: S
' |* C# ~9 f, n5 e* m4 y. l! `G大调,结构模式AABB。这个乐段是用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对子句”,也叫“句句双”的形式来表达“起承转合”的:第二句用“重复第一句”的方式来体现“承”,第三句以“出现新材料”的方式来体现“转”,第四句重复第三句,达到平衡、圆满而结束。3 E; ~2 ?/ C8 P+ f! `0 \" M' k
5 X# ]  s0 c0 x, Y
另一首山西民歌的结构相同:5 d( |' t0 P% W

+ w3 f+ m3 R" s+ Z  }/ E这个乐段也是AABB四句乐段,而不能看成是“两句反复”。因为这里的反复是不可省略的,必须唱成AABB才能圆满。
/ y1 ^+ W7 c2 p+ }* E) S4 |0 z+ ?
下例是《我是一个兵》的第一段:
* i2 `3 k0 j$ F. H' ~; u
& H" l% y* m( u8 q, Z( ]
2 I* Y/ X3 i4 z* f本例是ABAC结构。降B大调。
! I0 E7 H( e2 A3 R4 y《小曲好唱口难开》是ABCB结构。
1 w1 k& |7 z2 j; j《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第一段是ABCD结构。了解了各种结构的组成及其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好不同的乐段写作。7 B* v4 y0 K: F( k: h0 a. ?
五、四句乐段的高潮布局
. ?/ C, M8 m" Q- O7 K+ |所有的音乐作品,小到两句的民歌,大到声乐套曲、协奏曲、交响乐,都有合理的、恰当的高潮安排,没有高潮的音乐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分析别人的作品的时候,要分析它的高潮所在,及其手法。在自己进行创作的时候,要把高潮处理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
3 R3 K& t8 r) O9 q/ z高潮的位置,可以靠前,也可以靠后,这要根据内容来决定。但是大体上说,人们习惯于把它放在“黄金点”上——大约是在作品的61.8%处(简略地说,在8分之5处),或者更后一些。小型作品比较灵活,放在哪里都可以,越是大型的作品越是讲究。
9 Z5 R3 `! t4 p, X: P6 c高潮的形成,通常是使用较高的旋律音来实现的。但是也不尽然,也可以通过节奏变化、特殊的跳进、突然的意外手段等等来取得。
3 ~+ `- x8 g5 h6 P! n; U
( u: W& `6 \" e* G0 F. m; {8 c& Z8 W3 E练习19:1、对练习18的5首作品进行分析,找出其结构模式与高潮点。9 j" p* I# a. @# P9 A
2、写一个四句乐段,调性、调式、节拍、速度、情绪自定。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11

积分

2

听众

2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11
16#
发表于 2006-2-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讲 两句乐段

第十六讲  两句乐段
" m* x9 p: m9 O+ E: _5 \; X , U) N: F/ l% @, K8 a( k
和四句乐段比较起来,两句乐段更简练,直截了当,没有多少可发挥的余地。第一句包含了起、承的功能,第二句包含了转、合的功能。; F. |" }4 V( z+ k! |6 e$ y2 j
和文学的例子相对照,两句乐段好比是一幅对联:上句扬起来,下句落下去,也可以理解为“一问一答”,或者“一放一收”。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对联的特点:$ P, }$ \. @+ u+ E
1、一副对联的上下联,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内容,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说的是灶王。“青山有幸埋忠骨,黑铁无辜铸佞臣”,说的是岳飞墓,上下联是有关联的。
+ Q' X' T1 }' L  s0 E2、同时,上下联也是相对立的:上天对下界,青山对黑铁,有幸对无辜。1 [* ^4 A0 i$ t% _5 c
3、上下联的长短、字数、节奏是一致的,而且要“对仗工整”。0 S0 _0 d2 Z) S3 K: a, B# g
4、上联不能有结束感,而是提出问题,等待回答,下联则比较肯定,扎实,不留牵挂。
2 ?8 b& M1 Q0 v3 i$ D; J* E: \在音乐上,两句乐段所有的特点,和对联的4条特点完全一致,完全可以拿来比对,只不过一个是文字的,一个是音符的。
) e; W/ h9 Z( K4 R8 k7 N' q8 r, C% a; E. t! E6 ~/ z
在短小的民歌中,两句的乐段俯拾皆是。下例是一首河北省涞源民歌《放哨》。: c& R4 n0 M) l. l# [/ H

& B5 i' ?1 K/ v2 d# u+ Q3 \第2例是陕北民歌《信天游》。$ `) m* V; B( y. l" u1 e1 X$ d
4 _3 z8 p8 r: f( T" q* r( h3 d. ]
第3例是《酸枣刺》,选自塞克作词、冼星海作曲的《生产大合唱》% [: M2 Q6 {$ s& B4 W! r( j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3首谱例。
" j% R# o8 b, z' \8 _+ h& O第一首是C商调(re调式),3小节一句,上句为动机发展式结构,两小节问,一小节答,结束在下属音;下句沿用了上句的节奏型,但是比较连贯,结束在主音,很稳定。高潮点在第4小节。( p1 g6 D% ^, i( t: D" J0 f
第2例《信天游》是G徵调,每句4小节,两句的结构近似,第二句开始部分模仿第一句,后面做了对比发展,第一句结束在属音,第二句结束在主音,形成对比、问答。高潮点在第5小节。8 _! |5 C. a- K  X3 G
第3例《酸枣刺》是E羽调,也可以叫做E自然小调。结构和节奏很有童谣式的特点,4个小节分别是动机、对比、变化重复:a   b   a1   b1  ,在调性上是属—主—属—主。正因为有了强烈的个性和艺术感染力,所以合唱的整个乐章完全由这4小节重复构成,仍然兴趣盎然,妙趣横生,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高潮点在第3小节。2 `) w# q7 @8 U
综合以上三例,我们可以对两句结构的乐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 W2 Z& D! C$ b+ _% e% A7 h7 }1、两句之间在结构上比较对称,很少见到长短差别很大的结构。6 S9 f" k2 E3 |
2、可以是动机发展式的,如《酸枣刺》,也可以是连贯式的,如《信天游》。) U- E/ H2 n/ s) K7 u, w) W
3、两句之间要有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是线条走向的、节奏的、音区的和终止音的。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希望大家注意(请再复习一下关于“对联”的探讨)。( n2 n! b+ i$ `
4、两句结构的乐段,在歌曲里往往是一曲多词,要多次反复唱的。而器乐作品中的两句结构乐段,则往往是作为大型作品的主题部分,是要发展的。所以,虽然短小,但是一定要经得起反复,经得起发展,要百唱不厌,百听不烦。不能因其短小而草率行事。% @# v( ?: G5 A+ B  u
5、作为器乐主题的两句乐段,往往不作很明确的、很肯定的终止,以免给后面的发展造成困难。
1 `& R; Y' x, n$ A# z6 l3 ~9 L( Z5 @" d# M
6、两句乐段并不都是那么单纯、简洁,有时它会加上一些补充,而变得比较丰富。例如山西民歌《打酸枣》:
7 G1 D1 l; s8 s" \& @: s, y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民歌。C徵调式,2乐句,音型发展式。
! y  s8 d3 s) h: u& w% i第1小节是一个主题动机,第二小节进行重复,3、4小节发展,5、6小节重复(对第一句进行扩充,这里也是高潮),第一句完成。第二句用对比的方法进入,第9小节重复(扩充),后面连续3个小节停不下来,直到第13小节才完成第二句。
4 `* j/ D/ l. m- p1 u7 y+ L2 V2 j+ V( z6 F# Q( i( h
在研究民间音乐时,常常会有惊喜的发现。比如下一首谱例《对了》,也是一个二句乐段,但是其中加入了乐句的扩大,比上一例更加夸张,个性十足。这是一首男女声对唱,共两段词,第一段女声把男声数落得体无完肤。第二段男声左表态、右表态,直到女声首肯,说:《对了》结束。这里只记录了第一段词。/ u: K  b6 ^3 k8 @1 }- D9 x9 M

, q; z5 b% F; K# O3 r5 eF徵调,两句乐段,第一句4小节,第二句把第7小节重复4次,后面又稍有扩大,第二句总共10小节。
" M, k' K; G% `: J6 J& R" H我们不得不钦佩民间的无名作曲家,他们是多么的高明而又潇洒,完成得多么的漂亮!/ W" [# g: T. z; D2 ^
/ P% J# u; v, L
练习20:写作2首两句乐段,可以有歌词,也可只写旋律。
+ S- b" i8 d% ^8 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78

积分

2

听众

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78
17#
发表于 2006-2-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讲  三句和五句、六句的乐段. o7 J$ K4 n- g9 k" c

4 q# \" p. h4 o" w, w/ N+ K" W0 _一、三句乐段的特点
, A4 @7 c1 H, ?- A% Q  U
1 o, P* ]8 F+ N/ Z# J, {三句乐段可以理解为2加1,或4减1,有些像“一问两答”,或“两问一答”。请看下例《掀起你的盖头来》:
' M+ t) Y: Z' _7 n 8 V" J+ {# v! a2 v  B
" \4 j# @4 y) n
河北民歌《卖饺子》:+ _, P/ ^7 T  a( V2 I
以上两例都是一问两答——A、B、B。第一例的后两句是前同后异,第二例的后两句是前异后同。, Y4 l+ y* @$ l( ]+ |' o% B
三句乐段由于打破了平衡,不那么“四平八稳”,会显得比较生动。可是,它往往只存在于民歌之中,而在创作歌曲里很难见到。我想,这大概是由于词作家的歌词大都是4句或两句的。其实,两句的词也好,四句的词也好,只要音乐处理得当,都能写成3局的结构——两句的词用重复、加虚词“哎咳哟”之类,4句的词则使用紧缩的办法,把两句词压缩到一个乐句里。+ B; r: b# q# e0 F
二、乐段的扩展与补充' Q& ^% C/ _: R; w5 X9 K
五句、六句的乐段,往往是由四句乐段扩展或补充造成的,在创作歌曲里,特别是队列歌曲、群众歌曲有很多。它保留着四句乐段的起承转合关系,在完成之后,仍然感到意犹未尽,再作一番扩展或补充,这便是第五句、六句的由来。
' @# n# }3 M7 J; ]* E6 ]) e( {! H( p3 R/ N5 m* U  I! M
例如肖民作曲的《人民军队忠于党》) K+ E! }8 G7 t% t

; L) @, v! p0 f1 S8 zF大调,4+1结构,第二句结束在属功能,是典型的半终止。但是第4句并没有出现主功能,而是用属音加以阻挡,使其不能结束,以便引出第五句扩展句。这是作者为了“点题”,用重复的办法,强调“伟大的毛泽东”这一句,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再看谱例《打靶归来》(王永泉作曲):1 ~) `4 }6 ]5 j0 L3 o8 L

3 }+ V7 M0 b8 B' `D徵调,前4句的结束音是属、主、属、主。第4句虽然结束在主音上,但是低8度的主音结束感很弱,不能满足,所以又补充两句“属、主”,提高8度,满足了结束的需要& r3 g2 w: x. K) Y, F7 p1 {  S0 d

( P7 c0 R* t' I8 x  {% y再如王酩作曲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J4 Z; h& k: E3 k9 [! i4 Q

( i6 n0 k8 J! s; {, ]' S这是一个6句乐段。C宫调,速度慢(谱上标注Adagio),节拍比较自由:前4句的长短是4、5、4、5。在正格终止以后,加入了两个补充句,其一是伸展性的,其二是高潮加重复。这个作品不能看做是二段体,因为后两句没有独立性,不能构成一个乐段。
8 M  A: U0 n. x. J三、关于歌词的重复
7 [3 O: W/ [" }在本讲多次提到旋律的扩展和重复、补充。在歌曲里,这必然给歌词带来影响:随着旋律的延伸、加长,歌词必然也要随之扩展和重复。这就要引起必要的警惕——有些词句可以任意重复,不会伤及原意,而有些则不行。例如:
. S1 i/ N- s% u, f+ |+ b羊肉倒比猪肉香,猪肉香,猪肉香。
7 W# B4 A, ?$ G/ |) v; {6 t困难面前不后退,后退,后退。                                                     
2 [1 c4 E( ?1 T; ?  D我们坚决不投降,投降,投降。(如果重复3个字“不投降”就没问题。)
+ q( U& ~! S  O  W1 h8 W% E  K; f( `想想看,这是多么大的谬误啊。8 h! [# [" w( N0 K8 S! \& K! T( X8 x
四、乐句和词句的关系4 N8 v- H" w( E: Z6 x' |+ U
1、我们知道,歌词是歌曲创作的基础。乐句、乐段的结构,要受歌词结构的制约。在大多数情况下,词句和乐句是同步的,你只要看看歌词的分句,就能找到旋律的分句;在歌词告一段落的时候,旋律也就完成了一个乐段。
' a3 Y& O6 a' v0 ?& D2 o因此,我们在谱曲之初,首先要对歌词做一番透彻的分析,以便确定框架结构,再进入旋律创作。特别是初学写作的人,千万不要拿过歌词来就找动机,写旋律,以致陷入结构性的死胡同。
. s. h# r) ]& N2、可是,谱曲决不是对歌词做出简单、被动的图解。音乐部分在进入创作之后,旋律自有其发展的逻辑规律。在结构上,既要顺应歌词的结构,又不能受其过分的约束。在特殊情况下,词曲错位的安排也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只要不违反词的原意,谱曲时的乐段划分可以变通行事。
, k5 c* J4 x# U* y例如,为一首8句的歌词谱曲,又打算写成独唱——合唱的两段式,那么很可能是4——4分段。但是,在特殊情况下,2——6分段,或6——2分段未必不可以,说不定1——7分段会更好些。这一切,都要以实际效果为准,而不要不动脑子,想当然地“应付对。$ y) B' o0 A, y' H0 S; k$ V+ i

  _" Y4 v% S2 S! p* O0 I练习21:一、写任意长度乐段一首,可以是有歌词的。
$ |) \% r9 I8 h% ]         二、分析以下作品:
; ]7 O9 s5 W) W0 G             1、《小白杨》# P4 ?' X& _' y# m3 ^
             2、《绣红旗》
/ E$ S: A1 r- }& h& H             3、《青年友谊圆舞曲》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04

积分

2

听众

6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04
18#
发表于 2006-2-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讲  多句乐段5 T5 n  {2 q) i! @* b, h9 L

9 e& p/ P" h3 J) K) r在歌曲作品中,多句乐段使用较多。其中有时在某处可能会有终止的倾向,甚至还出现了主音,但常常因为以下原因,并没有真正终止。! z4 G# T* P& l0 C# A8 `5 p: [
1、没有出现主音。. v7 [- o/ d, U( Q! S
2、虽然出现了主音,由于节奏的关系,破坏了终止感。
+ p$ y9 w, Z% h/ s7 b% ^3、后面的篇幅不具备另外组成乐段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会顺势而下,直到全曲结束。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等。. r/ V' F: {' v  B/ u+ a- L
    请看谱例,何锡津作曲的《我爱你,塞北的雪》:( o2 w  w: l) m! c3 U5 U; X/ z. X
- e2 w7 }: A9 d8 q

) _& |$ |0 T, H( E    降B大调,4/4拍,基本上是两个小节一个乐句。第4句结束时(第8小  v( v! v3 o5 x- \% T0 d
节)是一个半终止,但是后面的发展势头很大——第6句结束时出现了主音,但是切分的节奏不允许它终止,跟来的是一个伸展句,并引出高潮第7句,延到第8句,还是不能结束,于是就有了第9句,结束。音乐并不到此罢休,在结尾处连续推出扩充句,一次、两次、直到第3次才收住。  o: u) s  |5 b& _6 k0 P
中国近代歌咏活动的早期——三、四十年代的歌曲作品,特别是救亡歌曲,许多都是多句乐段模式,很少有五十年代以后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的结构。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义勇军进行曲》8句,《救亡进行曲》14句,《大刀进行曲》10句,《红缨枪》17句,等等。在建国之初的五十年代,也出现过许多这类作品,如《解放区的天》、《咱们工人有力量》、《全世界人民团结紧》等。这些作品的内部结构,并不是散漫的堆积,逻辑性还是很强的。其中往往可以分成若干个“组”,组与组之间联系紧密,但是和后来的“段”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段”的独立性和对比性较大,并且具有明确的功能分布和终止。
& ?- x9 c1 s3 P0 e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麦新词曲的《大刀进行曲》:$ P* Z7 z- L: q2 Y
: u1 {4 \! F1 G" K

3 y% v' w4 }" Q2 |, \
! q4 y6 c. N  a/ l0 F9 p4 \A  C大调,节拍开始就是一个切分,在高声区的同音重复,很有震撼力。% ]! ?! l+ r( a" ~, m+ w
B  前4句是第一组,结束在属音上,像是一个半终止。  u! ~+ @8 m- M% [( h# J; V
C  紧跟下来的,并不是对比收束,而是顺着属音继续延伸。) x! V' P- ^% a  z3 C
D  再次延伸,而曲折, t( I8 T: d& M+ @5 w  [
E  又延伸而紧缩。
: ^6 H, [. m  ]% U2 HF  第5到第8句是第二组,主音终于出现,又因为切分而无法终止。  H: Q8 {3 X+ {- Q+ d7 J- D
G  继续在主音上延伸。0 C9 r3 i5 N3 L2 E" Q0 N
H  模仿G而又向上移位。
# k4 q" y9 k1 OI  终于出现了开始句的再现。0 l2 c1 J8 t/ U# }  s. }6 q2 j
J  用一个响亮的喊杀声收住。: E  d: d+ c. m* F9 I  Z  _
    有趣的是,第一组的旋律进行使用了“顶真格”的手法:第一句结束在la,第二句从la开始;第二句结束在re,第三句从re开始;第三句结束在sol,后面连续在sol上做文章。9 v4 w: s+ k5 |4 G# n) e& d
我希望大家好好研究这些谱例,它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响彻了半个世纪,伴随着祖国的苦难、解放和振兴。我想,它是你学习作曲最好的老师。$ n& }( b2 `6 k$ }% O5 x
8 k0 m6 m" B& l& U  @
练习22:一、写任意长度乐段1首9 o6 ]5 m) k6 k6 V$ U8 Q% b, Q% l9 H
         二、分析以上列举的作品,至少两首。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51

积分

4

听众

112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51
19#
发表于 2006-2-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讲  多种形式的乐段
* ^0 P# }$ H$ V/ L
  w6 E8 Q- J6 t0 h2 o  u* b第17讲我们介绍了乐段的扩充和补充。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常见的乐段形式,在这里介绍。
4 z0 B6 X4 ^$ d; `' z& _- B一、开放性乐段) O- U2 K8 C/ N3 `
开放性乐段有两种情况。一是内容的原因,乐段不需要结束,而是留有悬念。这在古典作品里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现代,却是很正常的。有一个欧洲现代音乐家批评舒伯特的歌曲《魔王》,认为使用强烈的正格终止来结束,有违内容的需要,是受了不恰当的理论的束缚。他认为应当减弱结束感,甚至根本不结束,更符合内容的要求。
4 }& p* Z# ]+ G) G* X( K* ?# E
7 D- Z2 A  N- x& D' M* S  o第二种情况是,乐段作为一个局部,后面还有其他的段落相随,根据结构的需要,可以是圆满的结束,如《我们走在大陆上》(劫夫曲)的第一段;也可以是不做圆满结束,例如结束在属音、属和弦、或者不协和和弦,例如《军港之夜》(刘诗召曲)的第一段。请看谱例《长征组歌》中的《突破封锁线》:
! s9 }: [- c6 g9 h$ |4 x % N$ @- u" T9 O: M4 x# L
G大调,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结束在属上(第17小节),引出第二段。
* v% h' G+ Q, Z& i在大型器乐作品中,如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所使用的奏鸣曲式,主部主题为了和后面具有紧密的衔接,大都是开放性乐段。9 |; k) y# A/ ^: G
二、反复乐段
9 K3 h+ S- _% N. F# _; e一般群众歌曲、队列歌曲,常常使用一曲多词的“分节歌“形式,也就是一个乐段反复演唱,这便是反复乐段。反复乐段的结尾,可能是不做任何变化,也可能在最后的结束时稍作一点延长,或把结束音提高8度,以增强结束感。如:3 N% ~& |: x0 w. c* \. H: W! S$ W

" w, y. i  b6 k  R2 {9 t0 E三、复乐段( P, v/ T& t8 @- K2 @* _: D
复乐段的特点从整体看是一个反复乐段,即乐谱没有多少变化,第二遍和第一遍基本一致。从结尾看,两遍又完全不同,像是两个乐段。这种差别可能是旋律的(非主音与主音)、功能的(常常是属于主的),也可能存在于节奏、调式等等方面。复乐段结尾的变化,加强了反复的必要性,即第一遍不完整的结束,导致了第二遍的必然出现,使两遍之间形成了类似“对仗”的结构,从而增强了乐段自身结构的严密性。
0 o- _- r) l  q6 L; ]. n2 y3 n' T' E+ k. \! Z
请看谱例《世上只有妈妈好》(林国雄曲):
  j! \, J& ~4 q, C# U- K / ?( ]1 I- u& J$ u
练习23:一、分析作品《乡恋》、《掌声响起来》第一段、《万里长城用不倒》第一段。
2 G# {" r( i1 ]1 h        二、写复乐段一首。
  l+ C$ }( g+ t1 n: ~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802

积分

2

听众

-36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802
20#
发表于 2006-2-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讲  二段式" f' z5 \& d0 }

  T0 @( v0 Q7 \5 s8 v* i! a/ m7 |    一、二段式的结构模式
$ U' D* S: Z2 q4 L1 _& ?: F- a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把它概括地总结为“阴阳”。反映在音乐的结构上,便产生了段落的对比统一,二段式便是其一。
3 C- R- r# I) W# v2 b" H二段式的基本结构是:
+ K2 z8 N9 @1 R, Y4 v, D6 n3 T
! C. S, M( R+ ]2 r" e2 u  ^二段式与多乐句乐段的区别主要在于:. E) \# v; y) W
1、有足够的篇幅。
. ?8 ^4 I  C% ]( p: h3 p2、第一段有十分明确的终止(不一定在“主音“上。)
: q) S+ U$ w8 d* j& i/ ]+ d1 {3 @3、两段各有足够强的独立性。+ E4 B' R+ v4 g3 o! r( @0 n% w
4、两段之间有足够的对比性——如果是一个主题贯穿下来,就不像是二段式。
: H: Z5 t/ m2 z7 J' n0 O! Y' ~    二、A段的特点' [) f7 }5 t0 M' X  v
    1、A段带有呈示性,相当于“起、承”。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情绪,都要在第一段展示出来。不能因为二段式有较大的篇幅,就忽视歌曲开始的鲜明性。
9 ^& @  I, k3 P* ?* s2、在写A段的时候,要照顾到B段的要求——调性、调式、节奏、音区、演唱形式等等,都要通盘考虑,搞好布局,留有余地,而不是“到哪算那”。
$ F/ K+ Z( }. }/ Q' @8 Q$ Y" n3、A段的结尾可以用主调、主和弦结束,如《我们走在大陆上》、《执着》、《我爱住过的蓝天》等;也可以用开放性乐段,停在属音、属和弦或属调上,如6 t) w  K6 v# Y$ q) E3 W  T
《军港之夜《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V7 Z8 W( H. O1 w5 G2 {. u# X
    4、除以上几点外,其内部结构无特殊要求,可参考单乐段的结构方法。3 N  Y5 ^8 a3 _9 G3 y- `
    三、B段的特点" l( \8 i3 o* f% h+ [
    B段由A段延伸而来,它与A段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对立的一面。没有统一便会散漫,形不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而没有对比则不会成为二段式。对比的手法多种多样,下面做一些介绍:
/ W& K, W  V! j9 e
' a6 S7 D+ F, I6 E    1、音区对比。使B段的音区明显高于或低于A段的音区,而造成对比。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光南作曲):
* D; P, ^8 H2 R$ \
4 O; W# N6 C; c5 m; n+ L第二段展现出高音区的长音,非常灿烂、辉煌,效果非常好。
8 _% H1 x2 r& q! l/ _$ k+ A2、节奏对比。或拉开、或紧缩、或改变节奏型——例如突然强调切分,这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而且也是最容易取得满意效果的手法。如《我们走在大陆上》,B段突然把节奏拉开,好似眼前出现了一条宽阔的大路,令人振奋。《小草》则在平稳的节拍之后,突然出现连续切分音,情绪激动,形成对比。( M% i, [- I) _  a9 ], ?: b

) H4 s& W8 O5 Z% ?请看《让世界充满爱》之一(郭峰作曲):* L9 @, I% m! Z9 W
$ ~: {2 c# T. C: o  N

3 f; b: g/ u1 w4 P+ dA段是一个复乐段,旋律在中低音区活动,节奏型以密集为特点。B段突然把节奏拉开,音区提高,带有号召性,充满了激情。4 h; `0 o+ c6 S9 f8 j- [
3、调式调性对比。  A、B段使用不同的调式、调性,特别是在B段的开头部分,可以造成强烈的对比。在我国,对调式、调性的变化非常敏感,很少有人使用,可以说是“被遗忘的角落”。而在欧、美国家,却使用得比较广泛。我认为,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我们还是应当掌握它。, r9 K- F9 I# D# w! F* J/ Q
% p4 Y, R0 W6 s: m( M* X) I7 l
请看保加利亚民歌《明月》:
! ]9 Z' ?1 b, T& f0 y
4 _7 W' b, x4 D- A( ]同主音转调:A小调转A大调,速度也有所提高,由行板转入中速。
% f" k* q, Q/ N( ~) a. Z; i为了保持调式、调性的稳定,在B段采取调式调性对比之后,又回到原调。例如,我在第十一讲第五节所举谱例《春风你好,青春你好》,这个作品是写给8 r5 F7 d. y3 N& U* Y" m6 O  B" I
花腔女高音演出使用的,二段式,在B段作了较大的发展。# n5 C, r* ~4 Q/ r

9 ?3 \' g/ f: @$ O# ~4 b5 i# {# M
' c9 {+ h; }6 ~
8 ^+ b( }# U& Q原词是两段,这里省略了一段。B段因为增加了花腔的华彩,显得较长,实际上它只有6句。+ \4 m) M( |3 g( k6 k% P* K* c1 a
这一谱例说明,二段式既可以作为短小的群众歌曲的载体,例如《我是一个兵》;也可以承载规模较大的歌曲,例如《歌唱祖国》;同时也能作为歌唱家舞台演出使用的、内容相当充实的艺术歌曲的载体。* l% F0 R+ [3 c+ X  C5 `! B
4、演唱形式的对比。A段使用独唱、领唱,B段使用合唱,造成较强的对比。例如《我的祖国》、《英雄的赞歌》等等。
1 z1 ]4 f! u. C0 W) F以上所说的各种对比手法,在实践中常常是综合使用的。例如《我的祖国》,A、B之间既有音调的对比,也有演唱形式的对比,音区也有变化。5 K7 h5 ~% Q& Q1 j" p
四、B段的再现因素
# n" Y7 C3 t6 [; d. }0 \( c  u    A、B段的对比不管多么重要,他们终归是一个作品的两个部分,统一还是必不可少的。B段的对比越是强烈,统一的要求也就越迫切。& V5 ?% u8 T2 |3 g* `: }$ c
统一的方法有许多种,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A段出现过的材料:调性、节奏、音调、旋律等等,甚至拿来整句的旋律。# K( Y; n) j" Z4 }. R$ y* c7 l

4 @+ H+ t4 b# ^' M- D; @* C请看谱例《小白杨》(士心作曲):
5 I9 H  L% Q/ x3 _6 A8 a
# C1 d& a/ w- P( L' N' ^& kF大调,二段式,附加结尾句。A段是方正性的4句,每句4小节,第二句结束在半终止,第四句正格终止,是一个很典型的4句乐段。B段开头音位提高,节奏拉宽,形成高潮。B段规模较小,只有两句半:4+4+2,但是因为有很强的独立个性,篇幅也还可以,结构上能够作为一个乐段。B段的结尾处,使用了A段结尾的旋律片段,增强了统一性。在反复之后,进入结尾句,又一次使用了全曲的最高音A,结束感很强,而且能发挥男高音的漂亮音色、音区,所以很受男高音独唱演员们的欢迎。
; n- O1 i& ^( `0 t    五、二段式的高潮布局
1 |& O+ C: e; I2 ]7 w) i; y根据“黄金分割”的理论,高潮应该在整个作品的稍后,大约8分之5处。当然,艺术作品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内容决定着不同的形式。一般地说,高潮不适合放在太靠前的位置。试想,在二段式作品中,一开始就是高潮,后面一直在走下坡路,效果就很难把握了。
5 p9 I' t! s. s+ o, Y6 p( J# q# z我们分析一下本讲所举的3个谱例。《让世界充满爱》共18小节(包括反复),高潮在第13小节。《明月》共16小节,高潮在14小节。《小白杨》共30小节,高潮在17——18小节。其它如《祝酒歌》、《我们走在大陆上》等,都是大同小异。& u. _; `+ ^4 ^
; y# _+ |" e; P# t: _6 E; |9 A
练习24:一、分析下列作品5 h( g: P2 P3 }$ |' z
      1、《爱的奉献》
7 V0 ]: z! n. v4 }" P  F7 B! a      2、《血染的风采》! x0 A# f% _3 \' v- N$ o) G5 K
      3、《山不转水转》
6 a! A2 D( b) h6 E! h, y2 |  p- ]      二、写二段式作品一首,声乐、器乐均可。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3

积分

0

听众

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63
21#
发表于 2006-2-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二讲  多段并列式和板腔体
+ j! c+ m- K/ v+ Z: o* q   
) L/ D2 C% y2 k( T* f; ~一、多段并列式- W" A5 {) o9 U) x- W
根据ABC这种模式,如果段数再增加,便是多段并列式作品了。这种作品数量并不少,许多叙事歌曲常常采用这种形式。如《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魏风词、罗宗贤、时乐濛曲)、《看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梅少山等词、张敬安、欧阳谦叔曲)、《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
! z+ R! F- K& I0 z其中有些段落并不很多的作品,我们仍可从中看出一些结构的轮廓。如《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胡沙、田川词、马可曲),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是呈示(到“来到河边” ),第二段(到“来洗衣衫” )是第一段的延伸,第三段(到“没敢靠前” )把内容从“现实”扩展到“回忆” ,是“承”的部分。第四段(到“都说你是一个好青年” )是全曲的高潮,节奏紧凑,两个乐句的多次出现,加上后面的模进,是情绪逐步增长。这是唱段中“转”的部分。第五段又回到现实,音乐也逐渐平静下来,是“合”的部分。这是一首在宏观上运用“起、承、转、合”规律的例子。( r2 b* V% V4 f. p, p8 p
    二、板腔体的运用3 d8 p4 i! p. @3 Z/ B0 D
多段并列式由于篇幅较大,在感情上的起伏也较大,所以在速度上和力度上的幅度往往也很大。这就有点戏曲音乐中“板腔”的味道了。而有些歌曲也恰恰是从戏曲音乐那里受到了启发。这在歌剧音乐中表现得更为充分。5 k) L5 q& D4 b# O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一系列于秀歌剧作品里,板腔体的运用相当突出。如《洪湖赤卫队》中的《盼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红珊瑚》中的《海风阵阵愁煞人》和《望穿大海盼青天》,《红霞》中的《凤凰岭上祝红军》等,都是很好的范例。在随后产生的歌曲,特别是篇幅较大的独唱歌曲、叙事歌曲中,也出现了许多利用板腔体的作品。
$ I- I: Q1 X4 ]1 N) n! X6 j    板腔体的结构,主要体现在节奏上,有一个习惯的套路:慢板——中板——快板——垛板(其特点是送字很快,一拍一字)——节奏拉宽、结尾。( ~% w& t; H2 x6 x; W
# S7 J; ]8 Z# W: i& l2 n2 o
  下例是年我写的一首女高音独唱《祖国的早晨》,石祥、刘薇词,王秀芬首唱。
4 Z* `1 O% L! J( z, b8 b 6 K" {6 G1 ]2 n& \6 w: S  d. [6 B- |

9 V9 k, V/ P& z/ M8 W( F + m- M1 x, k' N" \& b+ Z4 h% @; j! y
( ^7 T" I2 [3 w" L2 f; w
( [9 n' \+ ]$ U% {$ d8 s6 o/ p
练习26:分析歌剧唱段《看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 r: i3 i9 N/ t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08

积分

2

听众

7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08
22#
发表于 2006-2-1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三讲  前奏、间奏和尾奏0 ?/ V, ^: `/ U4 K/ N% i1 H

( K+ t( Y& h5 A$ g几十年以前,特别是队列歌曲、群众歌曲,根本就没有前奏、间奏和尾奏那么一说,“歌曲”就是一张歌篇。谁要演唱,自己找人去编配。随着社会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音乐创作也越来越规范,作曲家再也不能当“甩手派”了。
) n  j7 p2 l/ f- n. j3 K一、前奏( m1 V' L3 c2 u! t  n
    前奏,民间叫做“过门”,是演唱前的引入部分。以前群众唱歌是不用过门的,排长在队前一站:“咱们唱个歌,大刀——向——预备——唱!”
& P- X* J8 s/ X+ n  b4 b( }" F现在不同了,有电子琴、手风琴、卡拉OK、小乐队,群众要求给他们提供编排良好的前奏和间奏乐谱。一个好的前奏,它的任务是:
) C9 g* K, R# _  n+ U' M/ w1、提示调式、调性。
5 a9 T. |$ m* a# A: k8 |  W% A2、明确节拍速度。% U8 E1 `& z7 ?4 k* p4 Y. m! o
3、展现风格样式,是进行曲、舞曲、儿童歌曲,或者是一首摇滚,都要在前奏中有所展现,使歌者便于进入,使听者有所准备。
6 S2 c3 p% ~2 l% K2 I1 r4、提供一定的环境背景。
8 q5 F8 v( v- Q8 {  m2 O5、引出歌曲。
# R; l6 _+ l7 m# u6 D' z' c& H前奏的规模可大可小,手法多种多样。; ]: I- Y7 y, n' e' u, H) x$ I

. w, o" C% J! X- F1、用歌曲中的一句,往往是最后一句。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可以用最后一句作为前奏。. S: X  e+ W4 ^% U9 o2 ?7 }; Q

5 v( t( ]. h0 ]. ~, B/ l/ L; ~2、二段式歌曲,常常用B段的材料作为前奏的素材。因为B段常常是歌曲高潮的所在,音调明朗,易于调动情绪,特别在A段是抒情性时,这样做可以避免开始太过低沉。如施光南作曲的《祝酒歌》:/ t9 |$ S- Y! g  |3 c' f
" y6 l4 b3 `5 D

: a% x+ x0 H4 l再例如《生活在祖国怀抱里》(吴文良词、李遇秋曲),歌曲的主旋律是较长的拖腔,如果我们的前奏也使用长音,就会显得缺乏朝气。所以我就写了一个非常欢快跳荡的,与主题音调又比较统一的前奏:$ A9 y  A7 d! Y% K, Y" x
% @1 |+ @6 d4 y* u3 N" Z0 O

. p- ~# n2 l5 |4 n3、根据歌曲的音调,写一个全新的前奏。如施光南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前奏,我们在第十二讲第一节的“动机发展”中所举过的例。3 W3 d" m+ L& y$ _' _$ d

9 S' J) F5 R& M/ K" x    王莘作曲的《歌唱祖国》:
; N# o' H7 V$ s7 w! L+ N    4、同样,在新写的前奏中,在“引出歌曲”以外,还要做一番渲染,请看
0 Z/ i5 |  J# O% _; v$ g
: P+ E% u' @& L) ~- e《白毛女》剧组创作的《北风吹》,在歌声之前先做一番场景和喜儿心情的描写:
3 V6 o4 [1 m! h& t5 t
% B9 h/ ~* A. l4 N- k7 ^' k! e5、由于乐队的介入,作曲家在设计前奏时,并不紧紧盯住“歌唱性旋律”,也使用非常器乐化的语言。如中岛美雪作曲的《容易受伤的女人》的前奏:0 a+ u  K, t& Y# U8 t; _

8 }* T( x+ i2 }! g) s4 M1 v0 l李忠平作曲的《爱一个人好难》的前奏,好像是吉他的分解和弦:$ V, G$ B- m4 L" G) ~2 t
. X$ d- @. O% F! o2 i' M) i! K& L8 g

$ _" t& i! r% N7 j9 {6、由于电声乐队的普及,使得声乐与器乐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伴奏声部越来越重要,已经不再是纯附属性的了。因此,前奏有时会比较大,在歌声之前先做一番表述。如陈羽凡作曲的《深呼吸》,前面是一个带反复的器乐演奏乐段:
2 U8 {; K* ?- f% U二、间奏1 _" M8 ~- j1 O9 k
多数歌曲没有间奏。在小型作品中,间奏使用不当会割裂结构,不利于作品的统一流畅。间奏常常在以下情况中使用:& W# S, P0 X& T+ j2 B
1、反复时的间奏。在两段歌词之间,影视作品为了穿插镜头,需要一定的时间;舞台演出时作为声乐、器乐的调剂,或者演员有表演、讲话、献花、和观
! x9 @8 z! Q- e! o" I, z众交流等等,需要乐队的连接,这些都是有伸缩性的,可长可短。
3 F0 F# E) }6 f$ M" p# I( B# F: t: ?: o) ?. u; n, M& {1 A
例如王福龄作曲的《我的中国心》:
+ ]' n- X+ D' O: y3 N$ f    2、情绪转换的需要。由一种情绪转换到另一种情绪,由间奏来帮助完成,又快捷,又准确。如《黄水谣》的间奏、《唱支山歌给党听》中的两个间奏、《洪湖赤卫队》选曲《看天下劳动人民都解放》中的几个间奏,都是很成功的例证。
1 r/ y1 L1 z) N0 f- g5 ^& D8 s3、在二段式、三段式作品中,有节拍、调式调性的变化,需要过渡。这种间奏,是艺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方韧作曲的《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三段式独唱歌曲,第一段3/4拍,降A大调,第二段6/8拍,降D大调,第三段再现A段(动力性再现)。在这两次转换中,间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7 E. i$ a# l5 y! C三、尾奏
7 a; }0 N  v3 T7 V5 n- N, E    一般群众歌曲、队列歌曲不需要尾奏,唱完为止。独唱歌曲、艺术歌曲有时需要一个简短的尾奏作为补充。而流行歌曲、通俗歌曲,由于电声乐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歌唱完成之后,由乐队演奏来结束,形成尾奏,也很常见。
) A8 T( Q4 s( T3 i7 d0 H+ X; v0 p1、9 }* B/ G$ l, G4 n( E# A3 N
单纯的尾奏一般不会太长。请看叶佳修作曲的《外婆的澎湖湾》的结尾:
8 |* }- Y- X8 \. x: m$ T  B  Y5 c: Q
3 z8 P  y- }3 t9 G- u* J  冼星海作曲的《黄水谣》:
" }3 h0 ]. ^- L" @4 C, b
0 x. T3 ~8 K. n  U6 P% O3 E# f! R% [. V" y3 b7 l% Z1 x- e
    2、用前奏作尾奏。用前奏作尾奏,能够起到头尾呼应、再现的效果。如李泰祥作曲的《橄榄树》:
2 J; M" l3 I. U它的尾奏,将前奏原封搬来,作低8度处理。
2 N5 |" S& \$ B4 P- @$ j1 f7 b5 d. d0 Y
7 k" r3 m6 f0 ^  Y& b
3、用尾奏大做文章,作交响性的处理,这往往是在歌剧、舞剧场面的需要,观众会被场面所吸引,只会有美感的享受,而不会嫌尾奏太长。例如韦伯作曲的歌剧《自由射手》中《猎人合唱》的结尾,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 l3 v$ V0 G, X

) w% u5 ~+ h* ^6 F9 g( u6 G- g$ k歌曲唱完,意犹未尽,接下来用人声(男声合唱)唱了一大段“啦”,这实际上已经在起“尾奏”的作用。而之后,又由乐队演奏出一段“真正的”尾奏,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3 L, p! i& y5 w' f; X+ Z
8 \9 k6 F4 h/ u. ?" g+ \
, ^" U$ }& ?1 h: V# D+ K
5 H" r" |2 Q1 m4 A

" A2 k6 E' h, _# Q# ?$ G ; J. S* D+ T( e* }. f" `' O

" Z# a  T: L, {# y- i9 I练习27:为歌曲(最好是自己的)写前奏间奏和尾奏——比较简捷的和稍加伸展的3首。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49

积分

2

听众

86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49
23#
发表于 2006-2-18 | |只看该作者

好東西 一定要頂的

[em01]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13

积分

2

听众

-7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13
24#
发表于 2006-2-18 | |只看该作者
一定支持,呵呵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34

积分

2

听众

3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34
25#
发表于 2006-2-19 | |只看该作者
d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57

积分

2

听众

92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57
26#
发表于 2006-2-21 | |只看该作者
绝对支持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13

积分

2

听众

-7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13
27#
发表于 2006-2-21 | |只看该作者
嗯,不错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35

积分

2

听众

11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35
28#
发表于 2006-2-22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先收下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15

积分

2

听众

-2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15
29#
发表于 2006-2-23 | |只看该作者
[em01][em01][em01]d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17

积分

2

听众

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17
30#
发表于 2006-2-24 | |只看该作者

槐花香

- K6 k# \) I1 g" C9 A  J5 g) }
  i6 }+ Z% o. h* Z
( c4 X2 }! I: A8 R% v
记得那年槐花香# Q, W* S; i9 w' r( R* X# l
青藤爬满竹篱墙! v2 q# u: @- W- W
阳光暖啊燕儿翔
7 K7 J  g& r8 s* {蝉声劫走梦的伤
' n3 A3 R1 M! `3 S" j8 p, y6 [妹妹走啊哥哥想
6 L5 \4 i# I8 }' F& E) i& E% P情歌随风满山淌/ E. ^6 B2 K+ O* v1 n& T8 t
; B; M, l2 J# i- ]& u% B
记得那年槐花香
, b9 C, w' T; a7 Q# k青草葳蕤,梅儿黄1 R# _- @6 w7 w2 c# \* _
月光冷啊心儿伤' F, e# a5 G: T+ {. z3 e
真情像秋叶一样枯黄5 _/ E0 u1 i) b9 Y9 M
妹妹走啊哥哥想& O6 X, z$ j0 A+ L
一轮新月挂东方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68

积分

0

听众

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168
31#
发表于 2006-2-28 | |只看该作者

北漂

7 B& O% P" a2 n" `1 h. |+ X
给我一间小屋,
8 g; A* O% q8 J4 G7 |让我能够栖身,
" ~1 J# B0 |! F: {7 T8 H给我一角天地,3 _/ i+ y0 A2 B
让我能够生存。
* \) i' d+ Q! C2 u. v. X北京啊北京,7 d% S4 O. o; S7 x* x; J& h
我心中的圣地,' y5 S1 h" j3 N5 |
为何迟迟不肯
# f5 Z8 S3 o, _  _0 W1 _为我打开一扇小小的门?2 R! c+ Y8 F% [4 J/ {  _4 ?
北京啊北京,% K4 j; ~, k& A% q$ J2 C
我对你一往情深,! f8 t- ^, _  D4 n
哪怕我献出所有,
" t8 N3 P4 I  a1 d+ i0 w也要打动你高贵的心。
1 U9 K# J! R/ Y5 u1 ^  C/ o( R
; y+ W3 U4 T8 U( Y/ ?, Y给我一条小路,9 _# z+ x7 G6 z- p6 s+ L
让我走出困顿,) D/ J: h8 y3 L9 K) ]9 A
给我一次机会,
' K& |* u4 L0 Z让我把握青春。/ R  R$ S& I& U+ s# W
北京啊北京,) f- F* @' C4 K7 L' q  W- u; K
我梦中的天堂,: U4 _, d9 c, _' i2 N, |0 u5 Z
为何总是给我
% y, n0 R4 l4 U太多无奈和太少的欢欣?0 `! F: e& m8 s0 n" B
北京啊北京,
, ~/ }. |6 j4 l0 U我对你又爱又恨,
0 o: Z+ {( ]8 U# Y' e5 M. ?即使我累累伤痕,8 P) Q" D' T' D, g9 Q
也要走进你高傲的灵魂。6 t( A0 u, z7 u: y/ E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02

积分

2

听众

11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02
32#
发表于 2006-2-28 | |只看该作者

深圳杰作

; A5 n8 l6 r1 u! Y( S6 G' ]
3 B" p: z+ [6 G

0 T5 T* w* H8 r, ]
1 D% @# w; X% ^; j
, M, O, z' K9 q最早听说的是你的速度,
2 [9 C# j) R% [4 i2 ~0 O( W* v( H* }) E5 _: F; y7 C2 [
一天一层建起了高楼。2 J: }0 A$ A9 }& f/ {6 j
& d; K9 `: |- \; J# l
边陲的小镇变成了中国窗口,& z4 T" [% o) @7 |& z1 u% x

1 A; A5 @5 N0 [2 o+ Z) H世界的目光在这里停留。
6 i: O! @3 x7 E0 ^6 c 2 n, r2 s: s1 z6 A; x
9 `1 S2 f; J9 G- r$ h
后来我爱上了你的优秀,( L: W4 u5 b" R  b

( _& h% |7 B! p* M8 b2 [; z吃穿住行都有你帮助。
# _: M) Q5 F4 Y% b2 E8 X! }; m! ?; m) w( T7 j, p; P; D$ H; `' A
春天的和风吹遍了大地神州,
6 Q& Z1 u% f2 X1 E! Z( A+ i
7 V+ |  d$ N1 {. P试验的效应让八方丰收。& D* ~+ f8 j8 R+ x2 X8 r) N$ o" F
( @+ z  d4 j& G" g* R

9 Q, H# O- ?" e# T
+ j6 Y  I$ q6 q( [2 D于今我看到了你的成就,$ x" Z2 X, @: S% R8 J' d, J

; d2 f' I2 b7 v" ~6 B  g! o/ b; D风华正茂就是你富有。5 F7 `. e+ L9 Z$ ?8 g7 A# O

6 _: U8 E7 B3 x/ r: Q2 T大海般气魄勇立在改革潮头,1 q" f- d, V. ^6 t: O1 D5 @/ l1 F, P

: M1 J% I5 M2 A7 z/ `! Y. f明天的深圳更辉煌锦绣。" S: R$ C+ d' E: p5 r* F6 ~

+ F+ B! v$ c" m- ~! P5 v5 s6 M1 ~% y) g
深圳啊深圳,你是一篇杰作,2 U3 {* X' F' A+ ?& |; [* [& [6 b
0 H+ r( j9 T5 J
捧着你我爱不释手,
6 P& e2 P( ^& Y& ~5 c
  L+ A* N% j( K* @& W) `6 Q看也看不够,爱也爱不够。# |( O# X+ V  U" w' j* V9 h+ w
8 ?7 O: v! y" A7 f& d6 J; u
7 X" x1 s# u3 U  ?& U
0 a6 M' X- \9 y6 \3 E$ ?
深圳啊深圳,你是一篇杰作,
6 d2 p1 u9 S! }5 t" j
3 }* `5 M- Q. s" k读着你我余香满口,( w4 r2 H$ O( F0 M
4 ]' Z2 x, W/ T4 T$ [! c* W
唱也唱不休,赞也赞不休。; z1 A, b5 ^0 a# G. l* E4 S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55

积分

2

听众

33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55
33#
发表于 2006-2-28 | |只看该作者
(主歌1)% v4 |6 r2 N) `0 ^: [1 o
生活中的苦- V# T  b6 ~8 W1 b6 a$ F, ?5 l
只愿一个人承担
( w1 n5 q5 f1 m: O, K1 ~明天后的路  _5 N( ?6 J- l; e$ U
相信每分钟勇敢
4 O) N% X" w- i) z, A3 @: H1 g& T(主歌2)  [" C8 q4 u: K% o% E( d+ y
梦想前的雨
6 S3 u% p' d0 {! x' Y勇气变成那雨伞
. N" O) t7 [7 S9 H- N挫败后的话
. b2 D' t1 ?4 f4 Q  |2 `" O% `3 u想说却只能深藏$ W% g0 m7 z  i- t4 J
(过渡)
$ T$ @0 o% i+ c! O9 r累了吗  困了吧  继续吧   往上爬2 {+ Z2 H* b/ m. O7 L) ?# o" S
哦!!!!!!!
. @, s- A) h  m! t1 B/ S/ K(副歌1)
0 _. D4 f  P- M, V4 {) D8 \我是一个大明星
  b% y4 T) f, I0 ]7 q3 k父母骄傲的大明星! D8 g" E" N8 M% ~
是你心中的大明星% P9 R3 L3 i3 d2 }& y
无需装扮的大明星
$ v1 L" t7 N3 g7 ](副歌2)
% h0 f7 A! }$ s我是一个大明星
$ d5 a7 T& ]+ x3 B: t无所不能的大明星! G" W+ W" @1 f# N2 U) m
是你心中的大明星
) l. `  e" I- Y( h7 ?永不退色的大明星" Z3 |/ `; @2 p( y2 B( l) g9 s
(主歌3)
% e/ I9 q. x$ l# |' b伤口上的毒0 v5 n" V* X: e6 r( l
微笑代替那药丹
4 U7 x! L) @- B2 y" [前进时有雾
/ S, M8 }% j' {: C- V/ u信念成为了伙伴- Q/ {! z8 a9 Y: ?2 r4 x8 y6 b2 L
(主歌4)
, v" x% v9 Y3 M! E# I3 u! x7 o" {人群中受辱
1 S0 h" A4 [( y3 p7 U倔强一起来做伴- M/ }/ S; O% Q/ \: d/ j
人生每一步
, {8 S0 n- s" q7 O用心走完便坦然0 Z2 a3 ~. W) C. f! d1 i
(过渡)
- N6 q& s7 _  R$ j! f+ `累了吗  困了吧  继续吧   往上爬4 W6 K1 T" `! J! o1 p, V# v
(副歌1)
& |% u6 R) Q1 b& I- W, z, z* q我是一个大明星, X8 v/ i1 P6 c8 n! D' W" E
父母骄傲的大明星( c# P; \! g: y& j" \  f6 G
是你心中的大明星# p  d" U; F9 f& e7 i
无需装扮的大明星
# b2 x1 A" X$ k" W) ^: d(副歌2), U; U) y8 ~' i5 S% W+ H5 R$ s
我是一个大明星
8 B' X9 q6 j8 P3 O; }) ], b: W/ o+ [无所不能的大明星# B4 V/ r. e$ g  C
是你心中的大明星) j) r4 Z5 p% j' V$ T9 f
永不退色的大明星' L' N4 p$ q% k2 x; ~" X
7 h4 s* P5 t$ ~+ W# b
=====================================
* |$ I; z& ^+ J, B& l4 y0 L. Y
: r* K. O" R5 l1 @% }4 x3 X歌词结构是否是这样?* P# M6 y' u7 _, i: r
副歌句子顺序是否该调整成现在这样?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15

积分

2

听众

119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15
34#
发表于 2006-3-3 | |只看该作者

咱九零后的当兵娃

* L5 e- J# M- s0 p
伴随盛世在长大
+ Z2 U' _, U- N/ R5 H& h浪击网海走天涯
4 |9 X- J' v9 S# ~+ k/ [5 I* J. g千难万险也不怕# I  a% a9 [2 M" \- F# H8 c
横扫千军戴红花
/ i: d  M0 r9 T5 g! A一身旺(网)气真潇洒* m3 }+ l6 e7 n9 L# c

4 i0 u1 }' r, g2 F3 q咱九零后的当兵娃/ D; T" s  Q3 }! ~
古典英雄喜欢咱
* W, U5 h* {% U! @/ e西游悟空不足夸9 \+ L1 U% M, b& W9 R3 D
崇尚诸葛有文化6 ]1 `* o* i- I$ J
历经百战三百回9 u/ ~" g3 _) S
高科美国也不怕
8 O9 |/ k9 n! b+ U6 n; ~5 ~
+ O% t7 |4 O  D* f8 A7 r* @) ~啊!咱九零后当兵娃
- K: E. P( t  e# U) q" R6 W& s走出网络闯天涯* V# B' l7 j  U1 d, A+ ]
一天一天踏实啦
" e; z7 t" |/ F8 E  U一天一天踏实啦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44

积分

2

听众

36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44
35#
发表于 2006-3-5 | |只看该作者
现 代 校 歌+ N$ g/ R3 _  w' j3 K
美丽校园,知识殿堂,哺育着我们快乐成长。
8 a$ y( T8 B( y# X$ Y3 w团结友爱,手足情长,处处洒满了爱的诺言。
- m. u) x3 R; K* R5 g脚踏实地,志在高远,青春的歌声迎风飞扬。1 J8 L% g! [3 M; h+ X- Q
巍巍学府,翰林人才,肩负明天腾飞的希望。5 T' C1 T+ `2 E+ R# L  q" |- z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让德外形象灿烂辉煌。
; D; L) k3 {+ ?& G: Q$ B7 k3 g尚德勤学,求实创新,用青春谱写人生华章。
0 d! U* q6 u  e4 ^啊!德外中学,激情园丁燃烧着青春,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X6 q, e$ L6 P! U3 b
现 代 校 歌
4 A% f5 N9 r/ R7 h( v7 c
+ ~% h& C4 Y4 ~8 y2 \
+ n$ p! ?& s" [& O, }& N0 o$ ^! f温婉的风,滋润的雨,浇灌着现代教育集团这片土地。祖国的花朵在这里静静地成长,梦想的旅程让我们充满朝气。" U  [2 L+ K* X/ j3 m' m( R" z
科学发展的现代校,以破茧成蝶的毅力,创造着奇迹,用无悔的青春,换回学子拥抱希望的能力。# u* E3 L2 [3 l, {: x+ q
以人为本的现代校,在现代教育模式的春天里翩翩起舞,领跑新一轮教育的先机。4 F( F, d1 A3 F( g8 X& B
开拓进取的现代校,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三个面向,是我们的有力武器。8 U; r' A, \& x" p0 \
五彩斑斓的梦想在现代校里放飞,莘莘学子乘着梦想的翅膀远航,收获希望,收获成功。6 ~; T" V: d) U0 E. w' w/ m
与时俱进的现代校,我们为你骄傲。; \/ G4 i" ]& J, \* [) F* I+ x% }
同心协力的现代校,我们为你自豪。
# M# Y7 N" A" V" B* t2 `, i; H忠于职守的现代校,你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2 \& g7 d7 h' E5 P. S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