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69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演唱] 流行歌曲唱法中的歌唱技巧

[复制链接]

273

积分

3

听众

1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8 23:0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流行歌曲唱法中的歌唱技巧% t+ P4 l; ^, `7 s9 v( V9 U
流行唱法中应用一定的发声共鸣及呼吸控制等歌唱技巧,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系列非传统的歌唱效果。流行歌曲的演唱讲求个性,歌星们在声音上的差异之大,演唱风格之多样。流行唱法有哪些歌唱技巧?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
& x! @! d5 |- l  M4 q
  _! b( `& V- w1 I8 P1 T# S. |% A; U  p6 i  H+ J& X* L& Z. S
1:轻声唱法( e. o- R- @; @; t3 n7 ]4 l

: G+ d' B% Q' F应用恰到好处的气流振动声带产生基音,基音声波通过口腔形成一定共鸣,在口、齿、舌的控制下将声音对准麦克风轻轻送出,唱出近似讲悄悄话的声音,使听者有贴近、神秘的感觉。
4 H# ~8 k% k4 Q2 L2 q% ^* P, n9 Q' P1 R2 R, L
2:气声唱法
" R% E  J: g8 z+ X4 d" B* P( c/ y8 j- j$ T1 v
又称叹息法,是以气带声的歌唱方法。发声前使气息从声门透出,继而发声将字吐出,效果有如叹息和抽泣,给人一种亲切和甜美的音色。# a+ _$ M& S- s9 P

" C! Q; t$ ]7 o3:“假声”唱法, D" W3 K+ E1 D! i: _# Z
6 q- o9 Q( k  c1 U5 Z4 Q! _; X7 p
声带拉紧,气流振动声带边缘发声,就是用人们通常指的“假嗓子”发声。这种方法是为增强真假声对比时表达某种特殊效果而用在歌唱的某一部分。
3 p) [; T( @0 _# L4 _( V. G0 X$ j$ i) n. U+ ^& {  g2 p% D$ z6 C
4:喊声唱法, U2 R2 b! N* O
5 A5 H. K" o' d  F1 K
用强气流振动声带,发出豪放,高亢、有力的喊唱声音,给人以热烈、激动、紧张的感觉。+ G1 W" A2 I; x7 R$ W. `& H
4 ?) B& s! i+ X+ |" F3 p# D; N" P* [
5:道白唱法' U2 Q5 [& W8 U: h& y) q

/ F# e1 J- q9 X7 l6 z8 d! T0 l是应用在乐句中的歌词密、节奏快情况下的一种唱法。使用轻巧有弹力的气息发声,咬字器官转换灵活,吐字快而不乱,接近快速讲话的方式。这种唱法常用来表达迫切、激烈的情绪。
* G( ?6 \* i1 A) U2 s0 T5 p: w# \5 s7 i5 w( k$ d' I$ h
6:甜声唱法
* h" F- w8 m) @& A& j7 p) M( W" J( ?# P
使用较好的头声区共鸣,混声位置在鼻咽部,声音好象从眉心飞出,带有近似儿童的声音。这种唱法音色甜蜜、纯真、优美、朴实。! _  {7 O+ z8 V  z* `- H& |$ y
: F$ q) L* _' j# I* B2 U
7:哑声唱法+ d' V  f7 a3 H
3 ~) W2 t! x6 |7 z3 |, R8 Q
发声时喉头下压,基音在喉腔、气管和肺腔共鸣,突出喉部的声音,唱出一种沙哑、憨直、朴实、野性的音色。这种唱法有的侧重憨直,有的侧重沙哑,就是通常人们所称的“沙哑派”。
# Z/ j! u7 j9 L0 e) ~- b1 p2 X
; o& O5 v6 T3 g9 M  Z( @8:低吟唱法
* q, X; ^, k2 x0 K' ?! `
8 d8 B: U1 G' w  ~. `3 S% T& J: h使用低声区的胸腔共鸣,借助话简的扩大效果,唱出低沉、宽宏的音色。这种唱法适合男中、低音歌手表达一种深沉、抒情风格的歌曲。/ ]$ a6 c" A4 u) M! `/ Y- P5 J+ @
6 E1 u* r6 l2 C  O5 E
流行唱法中麦克风的使用技巧% o- T! v" \  {' T
(一)话筒使用中的咬字吐字
' W; m! a* ?# l2 x  V8 x5 G1 A
流行唱法歌手演唱时,承担咬字、吐字任务的器官—嘴距离话筒最近。演唱时,由于情感的跌但起伏,歌唱的力度也会随之改变,加上高灵敏度的麦克风的放大效果,咬字力量过大时,往往会容易产生“AAA”的噪音,特别是“喷口”字,如“婆”“爬”“爸”之类的爆破音,由于字头用力过猛,所产生的气流便会迅速冲向话筒,生成噪音。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对咬字吐字的科学训练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气息与声音的平衡达到一个相对点,这样便没有多余的气息漏出,也就不会有冲向话筒的气流,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噪声。歌手必须通过大量的咬字基本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运用这种方法。
! ^. `3 v! o4 z9 B. [6 D( X; H  b/ r1 h
  Y& J2 R6 J( |" X5 L" a4 k, Y此外,还有一个容易掌握的方法亦可解决这一问题,就是正确使用话筒的方法。噪音是因为有气流迅速冲向话筒而造成的,那么我们就从解决话筒使用的问题入手。简而言之,练习如何拿好话筒,即角度准确且麦克风与嘴二者间的距离适当,遇到包含爆破音时,调整好麦克风与嘴唇之间的角度,以避免咬字时产生的气流直接冲向话筒。通常情况下,话筒应与面部成45。左右的角度,让演唱者保持比较放松、相对自然的姿态。话筒位置太高,会挡住演唱者鼻子和脸部,不仅影响效果且不美观;话筒位置太低,则会造成歌声传递不畅,影响歌曲表达。, C  r* R6 `% A, h2 e
3 v# L. X2 U+ h. \% d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流行演唱的歌手在遇到“喷口”音时,知道应该通过使用话筒来解决“喷口”问题。但只是在爆破音出现时,突然拉远话筒与嘴唇的距离。这么一来,确实减少了“A”音出现,但是这种嘴唇与话筒距离的瞬间改变也使得听众无法听清歌唱,有时也使爆破音的字的音量产生与其前后音量对比太大,因而影响了作品的表达效果。流行唱法歌手切不可取此法。3 E" J" `  J' s% B7 N
4 @+ c0 U; i- A3 v( W3 Z; `- K
(二)话筒使用中的呼吸
% w  i( t9 F! m# A8 H: q- V0 g4 t
+ D/ ?7 a/ K$ G3 l歌手演唱时,话筒会扩大音量,同时也会扩大呼吸的声音。特别是那些对频响范围宽的话筒,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呼吸声响都会经过话筒传出,并变成为很大的噪声,从而影响声音的效果。所以演唱时正确的运用呼吸,对于使用话筒演唱是非常重要的。歌唱是一种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歌唱中的种种方法都是为更好的抒发情感而服务的。在演唱方法中,不得不说呼吸与情感表达关系最为密切。呼吸的缓急轻重,都无不体现出演唱者的情感的高低强弱。
+ m" {1 E3 H, f8 c! a& T2 u) _$ p3 Z" @
显然,这种情感的表现必须要根据演唱作品来决定。以松弛的吸气状态来换气的腹式呼吸方法几乎运用于大部分的歌曲中,它可以避免由于换气声过大而破坏了歌曲意境,使得歌曲情感的表达缺乏延续性,最终影响作品欣赏的情绪。可是,必须特别提到的是,在很多流行歌曲的演唱中,有时也运用有意放大换气声来营造某种特殊的歌曲意境,用以表达歌曲作品中的特殊情绪,这就是气声唱法,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成为流行演唱中的特有方法之一。在气声唱法中,呼吸除了换气这种歌唱技巧功能之外,更是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对于歌曲作品细腻的情感表达有着极为特殊的表现作用。故而,此类歌曲的演唱中,歌手应嘴唇尽量靠近麦克风,在呢喃似的吟唱中借助话筒的放大作用,夸张呼吸的情绪感,从而更好的表达作品。
5 n  `( T; m' }# s7 I6 }6 y) t
: t4 X5 R( b8 d! ]学习流行唱法的风格  n) o  {- t; x6 `7 c0 {) d
流行歌曲的演唱讲求个性,歌星们在声音上的差异之大,演唱风格之多样,使得我们无法像在“美声唱法”中那样将其划分为几个声部(男高音、女中音等),即便是用“声线”这个时下非常流行,却又是莫名其妙的万能术语,也还是难以一一描述清楚。$ r9 D; ]* E& m3 G) m" ]+ }% a

8 j# w2 R: l: W6 b5 [但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其渊源以及发声特点、演唱风格归纳出几种典型的“唱法”。5 F+ J3 F" f  T+ |+ }6 R# G1 |
! d0 Z# o( M% K+ a# b& s$ {! O: G& p) x
学习流行唱法的风格--“低吟唱法”(Crooning),形成于30年代。6 A8 [& R( G7 h( G& y7 y& l

8 @( w- W1 }3 X4 j- j那个时候,许多酒吧、舞厅、夜总会里添置了电子扩音设备,歌手们开始对着“麦克风”(话筒)唱歌。“低吟唱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产生的。; J2 _% x1 N+ w* P3 i: P

" X1 N* D7 h- n1 q8 Y% \! m. x- E由于话筒的扩音作用,歌手们不必像歌剧演员那样竖着嗓子吼,也不必像有些民族歌手那样横着嗓子喊,他们只须用说话般的音量轻轻哼唱,众多的听众同样可以听得真真切切。一些非常细致的艺术处理方式,如一声轻微的叹息、一个小小的停顿,都能被纤毫毕现地展示出来。
& K$ p2 g/ a1 d  D
; d$ o- ^6 W! {7 J" {早先的“低吟”歌手都是有着一定的美声基础的男中音或男低音。中国听众非常熟悉的平.克劳斯贝便是第一代低吟歌手。2 }* L. R; K" _

, g" V3 L1 n8 }+ {  p三四十年代“低吟”歌手演唱的抒情歌曲和爵士乐风格的歌曲是当时澈地歌曲的主流。50年代后,随着“摇滚乐”的兴起和民谣的复兴,流行乐坛不再是“低吟歌手”的一统天下了。
* j, ^' s. h7 v* a# v; U7 o; c% m) W, ?( S9 @" k
但是“低吟唱法”并没有就此消亡,作为一种演唱方法,“低吟”对后来所有流行歌手的演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y+ G4 _0 z# q/ P  U4 e' |; x5 c  ?+ @' [$ I$ A
话筒的运用,声音的控制,旋律线条的连贯圆滑,歌词语气的表现,微颤音和气声运用等流行歌曲演唱的基本技巧在“低吟”中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
% e6 g) r" j/ e: z* ^/ D6 W/ C. Q7 w) w3 m8 A% |; x8 Z
民谣在世界各地的流行歌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民谣歌手用“本嗓”演唱,与“低吟”相比,这种唱法一般不刻意追求声音的圆润和共鸣,音色扁平、自然,强调吐字的清晰和口语化。
; ~6 _, G7 K  h3 l. y9 k2 Q5 w
4 l" x# G: E6 p- K2 [. J  J鼻音在“美声”和“低吟”唱法中都是很忌讳一个毛病,然而许多民谣歌手(如约翰.丹佛、鲍勃.迪伦)却喜欢使用带有浓重鼻音的演唱方式,这种鼻音具有独特的抒情色彩,尤其是在演唱平缓的叙述性歌曲时,会产生一种亲切自然、富有磁性的魅力。) J8 T4 ^. ?$ E5 Y  B( M+ h& o4 ^+ Q

8 U7 L' a/ U& B7 t3 H4 S民谣还经常采用重唱的形式,主旋律往往放在中低音声部,而高声部的伴唱常用轻柔透明的假声来演唱,因而假声也是民谣演唱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0 `/ H2 A' ?6 t# T
( p) w7 f" n. x  A- T: t民谣唱法不仅限于民谣歌手,也包括一些摇滚歌手。如著名的“披头士”的大部分歌曲都是用民谣风格演唱的。 民谣唱法代表了流行歌曲演唱中平实自然的一面,而美国黑人歌手则使得流行歌曲的演唱增添了华丽的色彩
0 u( e3 t; F& f" x' U3 H: `% E* M( T" D" H" V
美国黑人歌曲的渊源可上溯到奴隶制时期的田间号子,此后又陆续出现了灵歌(Spiritual)、福音歌(Gospel)、布鲁斯、索尔(Soul)等声乐体裁形式。
2 y/ E, {) r, j% O) K. b
, _2 N9 z) Z# v( P) V! b3 l8 r0 L2 k黑人歌曲常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领唱者用呐喊、尖叫、抽泣、呜咽、滑音、颤音、假声等富于装饰性的演唱技巧,常常能将一些简单的旋律片断即兴演绎发展成极富感染力的毕彩乐句,产生出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 s9 K& U& a! [" @: }. D  O* x
; M, v% `1 z: o富有激情和即兴装饰是美国黑人歌手演唱艺术的灵魂。
* N0 G8 q) h6 \: \# ]; d! {! G  T4 D+ V# w) Q
许多摇滚乐歌手(尤其是硬摇滚和重金属摇滚歌手)的演唱风格也是由这种唱法衍生发展出来的。只不过摇滚歌手大都比较强调其嘶喊爆发的一面,而缺乏那种细腻的装饰技巧。% y* Z" o) K# K+ i& x

8 b1 r+ Y! q1 M: ?爵士乐出现后,美国黑人歌手又创造出一种高度炫技性的演唱方式。在与乐队的即兴交流中,他们用一些没有具体含义的衬词唱出各种复杂多变的节奏型(称为Scatting)或用人声来模仿爵士乐队中的各种乐器的音响(称为Vocalese)。$ ]8 F: M  @" X9 ]; z/ J/ |1 p

% o( c' z* u% X! [, c( D80年代兴起的饶舌乐(Rap,以急速的节奏念出歌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些高难度的人声表现方式的延续。6 o& N" N6 K. \1 ]2 B6 g4 n  |

" R  i: V3 T8 I- p; ~# n0 M提个非常笨蛋俗气的问题,周杰伦的黑色幽默 结尾部分的说散你想很久了吧 这句我实在唱不上去 想请专家指点一二 谢谢!需要说明一下 前面的部分本人唱着比较轻松......问题补充:我还不知道他用的是假音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73

积分

3

听众

1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73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23:03:05 | 只看该作者

本人认为通俗唱歌分两种


* z2 n$ J% m# U
( s( O; {1 n% e& I4 _7 q$ I / j( x, G! B2 Q  S
一,自然唱法。就是一个喜欢唱歌的老百姓在掌据了最基本的歌唱方法和乐理之后,不必要太精通太专业,结合自身的乐感,尽情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拒一格,不必拘束于某种形式,创造自己的特色风格,因为艺术本身就来自生活,艺术没有固定模式。那些有特色的明星名家就是这样造就成的。创出自己的风格肯定会被大家所接受的。比如某些音乐爱好者在学唱某明星作品时,不用完全模仿原唱,可以融入自己的特色,不一定非要和原唱一样,只要调和旋律不变。
+ s  V  z- t9 }6 u4 l
8 f; R  x! R  n4 F( m二,正规的唱法。一切的方法,技术,知识完全按正规的套路走,完全按形式来,不敢越雷池半步,比如现在有的音乐爱好者模仿某位明星的作品,各方的特点特色韵味都完全克隆原唱。
2 c4 W5 r* I! A5 ~6 f* X4 A" x/ B+ ]; V7 J+ C+ T
不是我说的轻松,尽情发挥不拘特色,也确实轻松,自然,老师能当面指导更好,大部分人没这条件,歌唱的方法全靠自己的意会领悟,要找自己感觉的,不能不动脑子的蛮练,大部分声乐老师歌唱的方法他是懂,但不一定就能当歌星,一个大专生老师也可能教出不少博士生,研究生,长江后浪推前浪,师傅领进门,全靠他个人,再好的老师也有教化不了的徒第。
1 @! ^4 W9 p4 j" M# F! @6 s) g$ y6 _3 W; Q: P9 t
歌唱的方法是抽象的意会概念,全靠自身的悟性。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73

积分

3

听众

1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73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23:03:33 | 只看该作者
在声乐教育中,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声乐演唱方法可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每种唱法都具有其独有的风格和魅力并使得声乐演唱丰富多彩。但是毕竟这三种演唱方法在其发声、呼吸、共鸣、吐字以及歌曲的演唱风格、艺术处理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而本文将对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一些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73

积分

3

听众

1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73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23:04:24 | 只看该作者
美声唱法,意大利文为BelCanto,意思是美好的歌唱。主要是指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及歌唱方法。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73

积分

3

听众

1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73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23:04:38 | 只看该作者
美声唱法要求歌唱的发声自然,声音宏亮,音色美妙清纯,有适当的共鸣和圆润的连贯音,特重的起音法,巧妙的滑音,稳定的持续音,有规律的渐强、渐弱以及装饰音等,其目的是要使旋律演唱得更华丽、更灵活、更圆润、更富有光彩,音高更为准确,声音更具有穿透力。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认为美声唱法应该具有三项要求:一、具有自然优美的嗓音,在整个歌唱音域范围内能将声音保持均匀与统一。二、通过严格训练后,达到对极为华丽的、具有高度技巧性的音乐作品能够唱得毫不费力。三、通过聆听赏析意大利优秀歌唱家的歌唱并能融会贯通,充分掌握美声唱法的风格。这三项要求,给美声唱法做了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总结。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73

积分

3

听众

1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73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23:04:53 | 只看该作者
在17、18世纪,美声唱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欧洲出现了阉人歌手,他们将美声唱法推向了颠峰,在声乐史上人们称这一时期为美声唱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他们的演唱过分炫耀技巧,演唱脱离现实,缺乏真实感,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人们崇尚艺术的现实性,阉人歌手逐渐被淘汰,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进入19世纪后,美声唱法有了新的发展,以罗西尼(Rossini)、多尼采蒂(Donizelle)、贝利尼(Bellini)为代表的意大利歌剧与迈耶贝尔等人的法国歌剧大胆地采用了自然男女生以取代阉人歌手。到19世纪中叶歌剧中的咏叹调成为美声唱法中的一个重要演唱内容,至此,声乐演唱以其更富有男子气慨的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声音而成为声乐技术发展的时尚与潮流。
0 a+ u1 j) A1 v2 y" Z-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世纪以后的美声唱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声乐理论与嗓音研究方面已取得辉煌的成就。在此期间,先后出现了加尔西亚父子歌唱学派,杜鲁雷学派,尚·德·雷斯克学派与兰培尔蒂父子学派等四大美声歌唱流派。20世纪初,随着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莉莉·雷曼的声乐论著《我的歌唱艺术》的问世,她集40年来的演唱经验,通过实践性的论述,把古老的意大利美声歌唱学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 x7 `# d( i/ p. t' M美声唱法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歌唱家所喜爱和推崇的一种歌唱方法。二十世纪以来,美声唱法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EnricoCaruso1873-1921),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吉利(BeniaminoGigli1890-1957),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MariaCallas1927-1977)以及当今世界三大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LucianoPavarotti1935-)多明戈(PlacidoDomingo1941-),卡雷拉斯(JoseCarreras1946-)。他们的歌唱集中地体现了美声唱法的优势和特点,把美声歌唱学派的歌唱精华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人类声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9 o' q* `* A) L  A7 Y
在我国,人们所理解的美声唱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那就是以意大利歌唱发音技术为基础传统的歌唱方式。它包括歌剧,清唱剧,音乐会的整个唱法。虽然其中融合了各个国家的不同的语言特点以及各自不同的审美观,但是基本的发声要求是相对一致的,从面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所谓的“美声唱法”。
3 C. p) W" F7 @* {' [! t民族唱法,是我国人民根据自身的审美习惯,根据汉语言的发音吐字,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把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统称为民族唱法。 ; N1 H+ G* P, O8 G4 O4 \7 P4 f! k. Z$ i7 e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文明的音乐文化,创造出了优美动听的民歌,从风、雅、颂到今天的新民歌,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演唱方式。我国最早的民歌基本上是运用纯真声(民间称大嗓)演唱。这种演唱方式真实自然,使人感到亲切。北方个别地方的民歌如青海的“花儿”在高音区则运用了假嗓(民间称小嗓)演唱,而且很具特色。这种原始的演唱方法声音与语言结合紧密,具有很强的地方风格,普遍带有说唱性,其声音音质明亮,声音位置靠前。这种声音由于呼吸较浅,共鸣较少,因而显得不够柔美圆润,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
4 ], Q* c- p9 l# i  w$ P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民族唱法开始逐渐走向专业化。部分音乐院校开设了民族声乐课程,设立了民族声乐研究机构,在继承传统的戏曲、说唱、民歌发声方法的同时,大胆的借鉴美声唱法的发声原理,吸收了美声唱法在呼吸、发声、共鸣等方面的优点,使民族唱法更加科学化。一些优秀的民歌手被选送到音乐院校接受正规训练,使民族声乐步入了一个正常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这一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如才旦卓玛、黄虹、鞠秀芳、郭颂、何继光等,一批富有民族风格特色的歌剧如《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海霞》、《草原之歌》、《柯山红日》、《红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江姐》等相继问世,给民族声乐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为民族唱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E5 R) M1 a# _0 c) S& _& n! c
改革开放以后,新一代的民族声乐学派传承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20多年来,民族声乐逐渐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在世界民族歌唱流派中独树一帜,引起了世界的观注。我国自己培养出来的民族声乐演唱家如:朱逢勃、李双江、吴雁泽、蒋大为、李谷一、彭丽媛、阎维文、董文华、宋祖英等,他们因声音明亮纯净,音色优美,吐字清晰准确,演唱轻松自然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 R6 }1 k+ ?# y4 y
民族唱法听起来声音明亮,位置靠前,语言清晰,演唱亲切自然、提倡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呼吸的运用上,借鉴戏曲唱法中的“气沉丹田”,在共鸣的运用上,更多地使用口咽腔与头腔的共鸣,紧抓额窦、眉心,使声音集中靠前。运用民族唱法的歌手喉器的位置相对美声唱法歌略显得高一些,这无碍于歌唱,但必须要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在放松下腭,打开颌骨,提笑肌,舌头平放,脖子、肩部放松,强调腰腹肌的力量等方面的要求与美声唱法一致。近年来,民族唱法大胆地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在保持我国民族风格的原则上,在高音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解决了民族唱法中高音区的演唱问题,这是民族唱法一个新的突破。不仅如此,在我国,通过美声化的民族唱法或通过民族化的美声唱法同样赢得了人们的认同和喜爱。如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岩口滴水》,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等,在演唱时强调呼吸深度、声音的通畅,胸腔、口咽腔、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气息的支持与对抗以及高音区运用关闭或掩盖的方法来找到转换之后的最佳高音等方面,均作出了与美声唱法一致的要求,但某些要求如旋律的运腔等方面又突出了民族的风格与特色,使之更具民族唱法的韵味,这便是美声化的民族唱法。有些歌曲如《那就是我》、《生命的星》、《我爱你,中华》、,歌剧选段《不幸的人生》等,则属于民族化的美声唱法。虽然听起来美声味很浓,但这些出自中国人手笔的作品不论是旋律还是行腔都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理想与情趣,无不体现出固有的民族风格与特点。民族唱法美声化、美声唱法民族化,是中西文化相互溶合、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是我国声乐教育发展取得的一大成果。
9 ~7 w+ [7 @* ?+ f1 y当然,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无论是在声音的本质上,还是在技术的运用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 Q8 l+ b. L+ g
首先,美声唱法不论在哪个声部,其音色均比民族唱法要暗一些。美声唱法声音要靠后一些,民族唱法声音要靠前一些。特别是在换声区与高音区,美声唱法采用了“关闭唱法”,音色有一个明显的由亮转暗的过程。由于美声唱法是在混合声区,这种唱法在真声的基础上,随着音高的上升,假声的成分逐渐增多而变得以假声为主。而民族唱法虽然也采用了混合声,并且借鉴了美声高音区的转换方式,但声音明显地要比美声唱法的高音遮盖声要明亮,在中、高音区音色变化并不大。 ( j5 N7 Z% r# W# ?) t1 W/ M
其二,美声唱法发声时呼出气息排气量较大。在中低声区则要求像叹气那样的排气量,而发高音时则需要像对着远处大声呼唤一样的排气量。所以发出的声音就显得淳厚宽广,圆润而富有威力。民族唱法则更多是遵循了我国戏曲唱法的呼吸原则指导原则,讲究气量小巧纤细,抑扬有度,因此发出的声音显得秀丽纤巧,具有明亮的金属质感,正如徐文长在《南词叙录》中所述:“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行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不自觉。”   Y( l& f2 b% k* Q+ Y; c
其三,美声唱法多采用鼻咽腔作其共鸣上的调节,一般喉头位置放得较低,咽喉部位开口较大,声音通道放在舌咽壁的上下部位,发音管尽量放宽拉长,以得到基音最大的共鸣,从而从另一方面得到上部共鸣机构适当的泛音共鸣,这样所获得的声音音量宏大,音质圆润丰满,富有穿透力。正如意大利声乐家和教育家贝基先生说:“美声唱法要求声音连贯、象一条线似的,不能忽强忽弱,声音不能一股一股地冒出来,声音要象小提琴拉长弓时那样保持平稳、均匀,只有这样才是美声学派的歌唱方法。”但民族唱法如果采用这种声音(通俗一点讲声音位置靠后)演唱富有民族风格的歌曲,则往往会失去原有的民族特色。我国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条件、文化传统、民族性格、语言规律、音乐特点等等因素,孕育和演化出了丰富多彩的各种独特的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比如,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族歌声高远明亮又低回婉转,他们运用一种特殊的发声技巧唱出来的长调像马头琴上的高泛音独具特色;而维吾尔族的歌唱则热情奔放,诙谐风趣,常将嗓音作靠前,靠后的变化而别具一格;生活在西藏高原上藏族同胞的歌唱宽广辽阔,深情朴实,引用一定的喉音色彩来润饰的装饰音则是藏族歌手演唱中的独特风格。同是汉族,由于各地区的差异也使其演唱风格各具特色:如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四川的号子,湖南,湖北的民歌,江南小曲等等。这些各式各样的演唱风格构成了我国民族唱法丰富的内涵,也决定了民族唱法音色和演唱技巧上的多样化风格。比如在感情表达上,同样是喜,怒,哀,乐,既可是缠绵悱恻,幽咽如水,又可以是惊天动地,长歌当哭。因而民族唱法在演唱中要把共鸣腔体调节得相对短小一些,声波主要在硬腭及口腔前上部作振动,这样做其结果是声音比较靠前而相对开朗明亮一些,它便于汉语言的发音吐字,使声音显得亲切自然,明亮清晰。
" U; L3 J2 p4 {. ^0 U/ k. }其四,按照歌唱时声音颤动的规律,声音振动幅度的大小随着音的高低与音量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相对而言,美声唱法由于采用了混合声区和混合共鸣演唱,其声音的颤音幅度一般都比较大。从声音特点来说,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到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总之,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在真声的基础上,随着音高的上升,假声的成份逐渐增多变得以假声为主,利用更全的共鸣(三个声区的共鸣),男女、高低、声部的唱法是统一的。而民族唱法相对来说颤音幅度要小得多。
' ], _$ G6 A1 `" X$ L其五,由于两种唱法产生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语言环境,所以在吐字发音方面各具特点。美声唱法的咬字吐字和意大利语的发音特点是直接相关的,意大利语的语音清晰、音序均匀、节奏明显,元音平正而圆润、流畅。其中所有的元音都必须是响亮清楚的,元音结尾比较单纯,有音节重音,加上意大利人说话有夸张性特点,扩张的适当紧张度比较容易形成歌唱需要的空间,有利于歌唱发声,对美声发声方式起了决定作用。而我国民族唱法则植根于多彩多样的民族语言特点,所以用方言母语演唱民族声乐作品能更好地表现个性特色。音乐家周荫昌教授曾呼吁“大力提倡用母语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在此基础上推动民族声乐的建设与发展。”他说:“没有山西话哪有郭兰英……不会说陕北话肯定唱不好'信天游'。”再如郭颂演唱的《乌苏里船歌》开头和结尾用的“阿拉赫尼拉……”采用了赫哲族母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湖南民歌《浏阳河》歌词中有一句“几十里水路”,“出了个什么人。”其中“路”唱成“楼”,“出”唱成“屈”,这种湖南方言的演唱,给人以十分亲切的感觉。在我国民族声乐界有一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个性特色的歌唱家,他们的演唱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风格,如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新缰维吾尔族歌唱家克里木,山西歌唱家郭兰英,湖南歌唱家何继光,东北歌唱家郭颂,云南歌唱家黄虹,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等等,他们的演唱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内涵,使中国民族歌坛呈现出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局面,而这所以能形成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则是因为他们尊重了民族语言发音特点和习惯,采用了方言,母语来演唱作品。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73

积分

3

听众

1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73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23:05:10 | 只看该作者
总之,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传情达意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美妙的歌声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它可以使歌唱者自己引为无限的愉悦和荣光,并能感动万千听众。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九届“步步高杯”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曾牵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人们在欣赏美妙歌声的同时,对各种唱法,歌手的表现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评论,这说明声乐艺术在我国的逐渐普及和人们的审美情趣的日益提高。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相信声乐艺术这朵奇葩将会开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