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學這章之前,首先必須了解,近系調就是與本調相差一個升降記號之內的調,除了這幾個調之外的對該調而言,都算是遠系調。這些近系調包括原調的關係大小調,加減一升降記號的調﹝即屬調與下屬調﹞及其關係調,一共是五個。在此我們便以最簡單的C大調為例,請看下表。) W5 {8 P! K, g9 j
" `0 ~0 ?, r, ?* P }2 h
◎以紅色圈起來的是為C大調之本調,在綠色方框內的調皆與之相差一個升降記號以內,這些便是C大調的近系調。
' s5 @" d, z( H1 ~$ ?$ j/ G5 n' m' C& U; s% @- s8 \7 `" f, z
近系調的轉調方法中,最常用的便是共同和弦轉調,利用兩個調之間共有的和弦作為關鍵,到了新調後為確定調性,須做完全終止結束,所彩進行以不犯規為原則。轉調的方式又有很多種,我將我本身常用的例子逐一介紹如下:
4 J9 @5 p) m0 ^5 B) o9 D/ z2 E) F
0 a3 L( k6 o8 ]; S☆C大調→F大調 共同和弦C: I = F: V' [- V. A0 l, M9 D
0 h6 V& m4 Y: c3 b% `在方框中的和弦便是C大調與F大調共有的和弦,到新調後採V-vi進行再接入終止,'當然這並不是唯一的轉調方法,範例僅供參考而已。一般在轉的時候,在終止式之前新調的I級最好不要太早出現,也就是避免在已經到達I級後再加油添醋來個不需要的終止式,就算新調I級本身是共同和弦之一,還是不要直接過去比較好。
/ [/ h; o. ^; M/ w" i' C- x# D1 `3 }( s3 s, h g
☆C大調→d小調 共同和弦C: IV = d: III﹝原﹞ 8 L# z9 P; Y6 Y" E& X; K7 y
. B- ]2 F/ l5 M3 m n2 M, O
這樣我們不使用C大調ii級直接到達新調,在沒有其他共同和弦的情況下,而採其IV級等於新調自然III級來轉。基本上,小調的III+級並不常用,大部分都由與關係大調I級相同的自然III級來取代之。
8 q; S* U }# n
4 W0 W# b7 u8 ?% G' n B☆C大調→a小調 共同和弦C: ii = a: iv4 y) E+ J) S: ?1 d' K
6 u' M8 m( S* z0 R3 zC大調與a小調是關係大小調,所以共同的和弦會有很多個,並沒有規定必須用哪一個才是標準答案,像這樣是最簡單的一種用法啦,我個人的習慣通常會再加個拿坡里和弦進去再接終止式。+ o# P. p% X+ i0 A# h
7 x/ q3 L! M( a/ L) ]- I8 k: E☆C大調→G大調 共同和弦C: I = G: IV
7 t' c7 x5 @5 D$ N/ b2 A
: ]5 N: A! q5 R5 ^" L# A, f* u! e) S在此我用了一個拿坡里六和弦在裡面,不知道有沒有人會對它很陌生的,不過這邊的重點是共同和弦的轉調,所以是照著這樣的方法類推下去,應該就沒問題了。: S& ~: g5 ^8 _ S" n4 j; m6 i' l
' {( M2 p5 d: Z h☆C大調→e小調 共同和弦C: I = e: VI . H: z, D T! `. t) {7 ^
" M8 G4 v& H' S6 p. D/ y+ Z
其實這個範例中的Bass這樣進行是不太好的,還是應該盡量避免七度的出現,最好的方法是將第二及第三個和弦的Bass音給低八度,但我前四個和弦都用同一個檔案來畫,就稍微忍耐一下啦,有的比較龜毛的老師會挑,有些老師就不會怎樣。0 `/ f/ c p6 E
' F8 [/ B4 h* g& t 在轉調的過程是能夠越簡單越好,以免有模稜兩可的情況發生,終止式最好不要在新調之前出現,為更加強調所轉到的新調之調性,尤其是在日後的遠系轉調當中,更顯重要。此外,旋律線的流暢也該稍微注意一下,也就是和弦音配置的選擇,通常我都是在不超出音域範圍,選擇旋律線最優美的那個位置。﹝老實說,Soprano一直重複音真的很無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