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2-21 10: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6)镜头组接的影调色彩的统一
7 K8 \3 c6 Z; Q0 H 影调是指以黑的画面而言。黑的画面上的景物,不论原来是什么颜色,都是由许多深浅不同的黑白层次组成软硬不同的影调来表现的。对于彩色画面来说,除了一个影调问题还有一个色彩问题。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画面组接都应该保持影调色彩的一致性。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对比强烈的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除了特殊的需要外),就会使人感到生硬和不连贯,影响内容通畅表达。7 W7 N! [1 \$ h/ q; {
(7)镜头组接节奏
- |- N6 F! x! ~; m/ f* q' @1 r) J 影视节目的题材、样式、风格以及情节的环境气氛、人物的情绪、情节的起伏跌宕等是影视节目节奏的总依据。影片节奏除了通过演员的表演、镜头的转换和运动、音乐的配合、场景的时间空间变化等因素体现以外,还需要运用组接手段,严格掌握镜头的尺寸和数量。整理调整镜头顺序,删除多余的枝节才能完成。也可以说,组接节奏是教学片总节奏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
: q5 \2 ?, g- `$ L7 k% z: t处理影片节目的任何一个情节或一组画面,都要从影片表达的内容出发来处理节奏问题。如果在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里用了快节奏的镜头转换,就会使得观众觉得突兀跳跃,心理难以接受。然而在一些节奏强烈,激荡人心的场面中,就应该考虑到种种冲击因素,使镜头的变化速率与青年观众的心理要求一致,以增强青年观众的激动情绪达到吸引和模仿的目的。$ s' s0 F2 L; y. P
(8)镜头的组接方法
9 W# a% ~ ~# d 镜头画面的组接除了采用光学原理的手段以外,还可以通过衔接规律,使镜头之间直接切换,使情节更加自然顺畅,以下我们介绍几种有效的组接方法。
" E& D6 E- v6 u- |) O•连接组接:相连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一系列镜头表现同一主体的动作。
# j% C- }+ N: u•队列组接:相连镜头但不是同一主体的组接,由于主体的变化,下一个镜头主体的出现,观众会联想到上下画面的关系,起到呼应、对比、隐喻烘托的作用。往往能够创造性的揭示出一种新的含义。5 }* i! z, z, [- S1 F. N n
•黑白格的组接:为造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如闪电、爆炸、照相馆中的闪光灯效果等。组接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所需要的闪亮部分用白色画格代替,在表现各种车辆相接的瞬间组接若干黑色画格,或者在合适的时候采用黑白相间画格交叉,有助于加强影片的节奏、渲染气氛、增强悬念。
! Q: ]; t4 w0 O. f•两级镜头组接:是又特写镜头直接跳切到全景镜头或者从全景镜头直接切换到特写镜头的组接方式。这种方法能使情节的发展在动中转静或者在静中变动,给观众的直感极强,节奏上形成突如其来的变化,产生特殊的视觉和心理效果。5 z0 z0 Q2 O9 Z! f1 X
•闪回镜头组接:用闪回镜头,如插入人物回想往事的镜头,这种组接技巧可以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变化。
- _5 q2 x" o a: ~2 g- e" x• 同镜头分析:将同一个镜头分别在几个地方使用。运用该种组接技巧的时候,往往是处于这样的考虑:或者是因为所需要的画面素材不够;或者是有意重复某一镜头,用来表现某一人物的青丝和追忆;或者是为了强调某一画面所特有的象征性的含义以印发观众的思考;或者还是为了造成首尾相互接应,从而达到艺术结构上给人一完整而严谨的感觉。
* c, e- R( v4 t$ I7 M& m•拼接:有些时候,我们在户外拍摄虽然多次,拍摄的时间也相当长,但可以用的镜头却是很短,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长度和节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同样或相似内容的镜头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当中可用的部分组接,以达到节目画面必须的长度。
( q) [0 b5 J+ Y' H5 a, G•插入镜头组接:在一个镜头中间切换,插入另一个表现不同主体的镜头。如一个人正在马路上走着或者坐在汽车里向外看,突然插入一个代表人物主观视线的镜头(主观镜头),以表现该人物意外的看到了什么和直观感想和引起联想的镜头。
- \. w2 E$ H7 u5 E•动作组接:借助人物、动物、交通工具等等动作和动势的可衔接性以及动作的连贯性相似性,作为镜头的转换手段。
, i8 y) r6 y- t% m$ b• 特写镜头组接:上个镜头以某一人物的某一局部(头或眼睛)或某个物件的特写画面结束,然后从这一特写画面开始,逐渐扩大视野,以展示另一情节的环境。目的是为了在观众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表情或者某一事物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就转换了场景和叙述内容,而不使人产生陡然跳动的不适合之感觉。2 {/ T' \; ^ M8 m7 p+ L( C6 X
•景物镜头的组接:在两个镜头之间借助景物镜头作为过度,其中有以景为主,物为陪衬的镜头,可以展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景物风貌,也表示时间和季节的变换,又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另一方面,是以物为主,景为陪衬的镜头,这种镜头往往作为镜头转换的手段。& r$ s" g7 }6 \; z) X6 A; z* u
•声音转场:用解说词转场,这个技巧一般在科教片中比较常见。用画外音和画内音互相交替转场,像一些电话场景的表现。此外,还有利用歌唱来实现转场的效果,并且利用各种内容换景。
. d3 X4 V, [5 |1 e8 {% q/ x: d• 多屏画面转场:这种技巧有多画屏、多画面、多画格和多银幕等多种叫法,是近代影片影视艺术的新手法。把银幕或者屏幕一分为多,可以使双重或多重的情节齐头并进,大大的压缩了时间。如在电话场景中,打电话时,两边的人都有了,打完电话,打电话的人戏没有了,但接电话人的戏开始了。, z& Z. T" h0 o& C
镜头的组接技法是多种多样瓣,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根据情节的内容和需要而创造,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限制。我们在具体的后期编辑中,可以尽量地根据情况发挥,但不要脱离实际的情况和需要。7 c$ L, c$ X, s4 n3 V
4、长镜头
2 [5 ~, Y5 n- g* b 长镜头,在影视艺术中,也被称为段落镜头,它是指拍摄机在不停机的比较长的时间运动后所拍摄的连续镜头,有些长镜头可以达到几分钟以上。
# ]1 A% S, M6 |长镜头的理论首先是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的。他认为镜头和镜深镜头的运动可以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注重事物的真实,常态和完整的动作,保证时间的进行受到尊重,让观众看到显示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其意义不但可以大大减少蒙太奇组接的次数,而且对于开拓、研究镜头内部蒙太奇的艺术潜力,也产生重大的作用。特别对于需要连续表现的情绪,动作需要连贯,一气呵成的镜头以及要连续介绍辽阔空间的镜头,都有其特殊的艺术价值。
7 v4 K0 |. b* n% s但巴赞把长镜头的美学意义绝对化,只强调真实,而忽视了外部蒙太奇组接技巧的艺术本质。通过多次蒙太奇组接技巧我们可以选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镜头,达到创造新颖、跨越时空、缩短无意义空间镜头的作用,使观众受到其在艺术侧面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对客观时间复印、观摩的印象。长镜头在国内的电视影片中运用极其繁多,往往给人拖沓冗长的感觉,不比港台或者西方的影片给人那样激烈的节奏感。
/ y) e- v, b! F; k9 {# `5 _ 长镜头理论和表现技巧是构成影视艺术的一个部分,可以与蒙太奇组接技巧互为补充。但我们不能滥用,尤其在故事影片,音乐电视中。在记录片、教学片或者一些新闻片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运用,表现一些细节性的东西。
8 n, ?0 H: d( ]% {1 G' R/ u2 N6 d8 `7 x5 X' T% _3 ~, M- e$ ?8 y/ Y" o
三、声画组接蒙太奇
\% Q7 r% j, H! c4 ?* ~( G3 V* ~4 | 在 1927年以前,电影都是没有声音的。画面上主要是以演员的表情和动作来引起观众的联想,达到声画的默契。后来又通过幕后语言配合或者人工声响如钢琴、留声机、乐队的伴奏与屏幕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声画融合的艺术效果。但真正达到声画一致,把声音作为影视艺术的表现元素,是在录音、声电光感应胶片的技术,尤其是磁带录音技术出现以后,才把声音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组成因素合并到影视节目之中。+ j8 @- V8 \# z) \6 f; e
1、影视语言
, A$ a# O# T- y* {! i2 s+ Q: m
t; H0 G$ C3 X$ [) V! ? 影视艺术是声画艺术的结合物,离开两者之中的其一个都不能称为现代影视艺术了。在声音元素里,包括了影视的语言因素。在影视艺术中,对语言的要求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和规则。. V) S4 U# [8 |! Z ^
0 g; F- c% N: X' I) ?) |# D
(1)影视语言的特点和作用 影视语言有着其特殊的规律,它不同于小说散文,也不同于广播语言。影视语言是按照影视广播的特殊要求灵活运用的,不需要完全遵守作文的“章法”,其作用和特点我们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g& @* {; b' l! ?* N6 F6 U
& e0 r- { c* n, J P. D •语言的连贯性,声画和谐( g6 J" M, z/ } i* X
4 M5 y9 l: T! ?! o j4 j; i' v 在影视节目中,如果我们把语言分解开来,往往不像一篇完整的文章,语言断续,跳跃性大,段落之间也不一定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但如果我们将语言与画面相配合,就可以看出节目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表现在语言和画面不是简单的相加,也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互相渗透,互相溶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声画组合中,有些时候是以画面为主,说明画面的抽象内涵;有些时候是以声音为主,画面只是作为形象的提示。根据以上我们的分析,影视语言有这些特点和作用:深化和升华主题,将形象的画面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可以抽象概括画面,将具体的画面表现为抽象的概念;语言可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态;语言还可以衔接画面,使镜头过渡流畅;语言还可以省略画面,将一些不必要的画面省略掉。# z Z L- l9 X- f4 p3 n
; B3 O) Y1 U$ Z; s# ] •语言的口语化、通俗化
+ {' H9 D1 V8 @& s
$ P4 e; O& O% ] \' }* k 影视节目面对的观众是具有多层次化的,除了特定的一些影片外,都应该使用通俗语言的。 所谓的通俗语言,就是影片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如果语言不能通俗,费解、难懂,会让观众在观看中分心,这种听觉上的障碍会妨碍到视觉功能,也就会影响到观众对画面的感受和理解,当然也就不能取得良好的视听觉效果。
5 ]! i' x, U% ^( x' h0 D4 O0 W. g$ q. T+ a. j2 g7 {* ?$ f
•语言简练概括
6 T: w9 k. I1 \3 V) ~8 H# U9 L \9 c" e5 H
影视艺术是以画面为基础的,所以,影视语言必须简明扼要,点明即止。省下的时间空间都要用画面来表达,让观众在有限的时空里展开遐想,自由想象。
8 U$ x1 B# w! d5 m5 R- U
2 p: G' M; w" }6 |$ Z6 J4 ?% c 解说词对画面也必须是亦步亦趋,或者充满节目,会使观众的听觉和视觉都处于紧张的状态,顾此失彼,这样就会对听觉起干扰和掩蔽的作用。( G. P4 [& g9 L: @2 X& C0 P3 r- ]
$ [, Q0 F, z2 o9 @' A9 Q9 v& U# f •语言准确贴切 由于影视画是展示在观众眼前的,任何细节对观众来说都是一览无余的,因此对于影视语言的要求是相当精确的。每句台词,都必须经得起观众的考验。这就不同于广播语言,在有些时候不够准确还能够混过听众的听觉。在视听画面的影视节目前,观众既看清画面,又听见声音效果,互相对照,万一有所差别,也是能够被观众发现的。
) D) G5 l, a7 s; P
4 e& e# }) G! D) H) n4 ]5 z 如果对同一画面可以有不同的解说和说明,看你的认识是否正确和运用的词语是否妥帖,如果发生矛盾,则很有可能是语言的不准确表达造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