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DI全称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翻译成中文就是:乐器数字接口。是20世纪80年代初为解决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而提出的。MIDI是编曲界最广泛的音乐标准格式,可称为“计算机能理解的乐谱”。
它用音符的数字控制信号来记录音乐。一首完整的MIDI音乐只有几十KB大,而能包含数十条音乐轨道。几乎所有的现代音乐都是用MIDI加上音色库来制作合成的。MIDI 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 而是音符、控制参数等指令, 它指示MIDI 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 如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量等。它们被统一表示成MIDI 消息(MIDI Message) 。传输时采用异步串行通信, 标准通信波特率为31.25×( 1±0.01) KBaud。
重要的是要记住MIDI不是音频,而是数据。MIDI不会产生声音;它是一种触发声音的计算机语言。下面是标准的五针MIDI接口图:
每个超级英雄都需要一个起源故事,而MIDI也不例外。早在80年代,合成器就变得越来越便宜和流行。但每次你买合成器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键盘。虽然这导致了一些视觉上令人印象深刻的舞台设置,然而你只有两只手。
为了避免这种浪费(和昂贵)的冗余,戴夫·史密斯Dave Smith(现在美国合成器品牌Sequential的CEO及创始人)在1981年向音频工程学会提交了一篇关于“通用合成器接口”的论文,后来成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MIDI的基础。
这个概念很简单:你可以有一个单一的主键盘,它可以生成与你所用的乐器产品对应数据。然后,这些数据可以提供一个音频发生器,该发生器能够理解所接收到的数据,因此能够产生与您所演奏的内容相对应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同时触发多个音频发生器,以分层声音或购买一些硬件音源,而不必改变键盘控制器。这种流线型的舞台设置戏剧性地降低了合成器的价格,并为音乐家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
第一台能够兼容MIDI格式的是一个由Dave Smith制作、叫做Sequential Prophet-600的合成器,它在1982年12月退出市场。 在当时的青少年游戏玩家中流行的Atari以及Commodore64型计算机也能通过一个5针的线缆控制另一端的MIDI乐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