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爵士乐扫盲贴 6 u% _) m+ N' t0 s0 O
' ^7 Y( r3 n" X- X1 ?2 i
% i. Y+ v6 a, U6 w% x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新奥尔良(New Orleans),它吸取了布鲁斯(Blues)和拉格泰姆 $ G- U p5 }3 ^4 V1 E C$ N
(Ragtime)的特点以丰富的切分和自由的即兴为其赢得了流行音乐"王者"的地位。爵士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不了解爵士乐的朋友在欣赏这种音乐时的感觉总是觉得有点乱而且还不知该从何入手,因此无法领会爵士乐的精华所在。所以,要向开启通往爵士乐的大门,首先需要了解爵士乐的各种风格与流派以及它们的基本特点及背景;其次对爵士乐的演唱特点、乐队形式以及节奏、音阶与和声等具体因素也需要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的去熟悉不同时代的爵士名人并分析他们的演奏(演唱)特征。通过这样?quot;分解欣赏法"将它分解之后再将其组装起来,爵士乐的面貌便一目了然了。
1 O6 Z& E, @6 M3 R6 x3 D
( n2 B4 g b [% ?7 h! J: z! u" g4 k* m# i2 s1 T4 w. ~! D
一、 爵士乐的分支 : k' i/ R* V V" x; H. O- N% u
( J P+ K2 _" F d5 T! l$ u; G* P `# s& ]3 V, F
1、 新奥尔良爵士(New Orleans Jazz)
$ ?+ X$ Q% r7 F5 C3 d. ?% j4 H) J9 E4 L' T6 v
5 c# ~" B* @: P& I1 i! \9 R
新奥尔良爵士是指三十年代(指二十世纪,下文中如未作注明均指二十世纪)以前的传统爵士乐,兴起于新奥尔良,盛行于芝加哥,是迪克西兰爵士(Dixieland Jazz)和芝加哥爵士(Chicago Jazz)的总称。我们所能听到的最早的爵士乐就是新奥尔良爵士,它出现于1917年(第一张爵士乐唱片诞生于1917年)。从唱片的音质上辨认,这个时期的唱片大多数都是用留声机播放的密纹唱片,音质较差,带有沙沙的噪声,并且缺乏立体感(第一批立体声唱片诞生于1958年)。从音乐形象上辨认,新奥尔良爵士讲究合奏,给人的感觉是激烈、兴奋并充满生机的。乐队编制一般为小号(或短号)一至二人吹奏主旋律,单簧管一人吹奏副旋律,长号一人吹奏固定低音,贝司(或大管)、鼓各一人担任节奏。后来又增加了萨克斯,使其从此成为爵士乐队的一大特色。新奥尔良爵士作为最早的传统爵士乐已被历史永久记载,但是作为有声爵士乐的源头,如今听起来还是别具一番风味。
( Q y* T$ e) u, J0 ~7 J, [% b+ Q* P: G3 W- i# ?. v5 p
4 N% r. G3 k1 s2 C
代表人物及乐队:& Q+ B5 C# j! p8 Z5 e
2 x7 c2 U) l# `/ Z$ T6 \! {) ]1 }“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 7 C. K9 k8 V9 ` l5 ~3 B
查尔斯·博尔顿(Charles Bolden,1868~1931,擅长乐器:短号) ; y1 j; L8 _( R" Q
杰利·罗尔·莫顿(Jelly Roll Morton,1890~1941,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 A. Z1 i! g: p' K
金·奥利佛(King Oliver,1885~1938,擅长乐器:短号) 9 x* H1 G" x1 D2 q; L( t
西德尼·贝彻(Sidney Bechet,1897~1959,擅长乐器:高音萨克斯、单簧管) ! d3 C& o2 r+ B, G: f. Y3 S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1901~1971,歌手,擅长乐器:小号)
3 b3 Q0 P( w& j' i+ [# V比克斯·贝德白克(Bix Beiderbecke,1903~1931,擅长乐器:短号)
" M7 t4 v% F+ E3 t( T范茨·沃勒(Fats Waller,1904~1943,歌手、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1 h: ~7 T8 D k( C) l+ I
基德·奥赖(Kid Ory,1886~1973,擅长乐器:长号) 4 {0 _- Q; C/ ]& o, o& n
8 w5 v/ @" M2 S4 U- I. G2、 摇摆乐(Swing)
" L+ e3 ~' B' R; p$ y/ O' {" v% g$ m
i5 l5 j3 b" {
摇摆乐盛行于三十年代,经常采用20~30人的大乐队(Big Band)形式,因此三十年代又被称为爵士乐历史上的大乐队时期。从音乐上分析,摇摆乐最明显的特征是让你一听便想随之舞动的摇摆节奏( )。所以摇摆乐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伴舞音乐。摇摆乐的乐队一般都由萨克斯、铜管和打击乐等几个部分组成,按谱演奏不同的声部。从音响上分辨,铜管乐的明亮音色以及大乐队的庞大气势,让人一听便能认出这就是摇摆乐。 9 I6 k2 C- _$ q
9 c6 S2 C6 n$ d$ k3 z5 p" g0 X+ ]
代表人物: 7 v& f' o' C# F, v5 A4 [4 N& b6 l; O
弗莱切·亨德森(Fletcher Henderson,1897~1952,编曲,擅长乐器:钢琴) $ T/ H. G, T3 `! {. d
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1909~1986,擅长乐器:单簧管)
; N- Q( B# z/ C8 l贝西伯爵(Count Basie,1904~1984,擅长乐器:钢琴)
- o; L; b+ c7 I+ W5 I! ^3 u; p科尔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1904~1969,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5 j: h5 A2 l9 J" `% Q
格伦·米勒(Glenn Miller,1904~1944,擅长乐器:长号) 0 [1 Z( e9 E0 T/ G1 @/ ^
奈特·金·科尔(Nat King Cole,1919~1965 ,歌手,擅长乐器:钢琴) 1 I6 o* b$ _/ k R+ h
莱奥纳尔·汉普顿(Lionel Hampton,1909~ ,擅长乐器:颤音琴) 7 ~; T* o- Y$ ~
莱斯特·扬(Lester Young,1909~1959,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 r0 J. S: o) l0 K Q' `" ^比莉·霍利迪(Billie Holiday,1915~1959,歌手) ) u$ H) x8 }1 f9 P A4 q( z j
艾拉·菲茨杰拉德(Ella Fitzgerald,1918~1996,歌手) 8 O2 E1 U/ f4 C; F
1 Q+ t% D. i6 |3 v8 h8 s+ d
3、 比博普(Bebop)和硬博普(Hard Bop)
' y8 U6 C/ f! t* k6 Z2 G! ?: c) U0 e' d0 X1 `+ n
8 n% M7 S2 S9 F" O0 V" W4 j; E比博普出现于四十年代,它强调和声变化和个人即兴。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比博普的艺术标准,即"高技术、快速度"。比博普乐手们凭着极高的演奏技术,极力地张扬自己的音乐个性以此来体现他们的个人意识。从乐队编制上看,通常由3~6名乐手组成,每位乐手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和声、调性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因此,比博普乐曲的和声往往是爵士和声中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比博普给人的第一映象总是各种乐器在不断地、交替地做着快速的即兴独奏(Solo),让人越听越兴奋。
' S$ F2 ?( u$ u
7 G; _3 d1 y* [, S6 U0 b- [9 M1 K+ f9 M1 D
硬博普出现于五十年代,是比博普的延续,由于盛行于美国东海岸一带,所以又称“东海岸爵士”(East Coast Jazz)。从音乐上看,它与比博普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比博普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狂放和自由了。
& p2 K& f! @9 W: m, g3 X% y5 G3 b* W- b' i" a, G% j# ^% [+ _) o
/ @% H. v! Z/ D' o, I
代表人物:
) ?0 }9 ?7 j2 [. Z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1920~1955,作曲家,擅长乐器:中音萨克斯)
) ^. F' A" d- d! v$ V2 s6 B: w; u5 `迪齐·吉列斯匹(Dizzy Gillespie,1917~1993,作曲家,擅长乐器:小号)
) T8 F4 i& A0 e# C( O/ {: i塞洛纽斯·蒙克(Thelonious Monk,1917~1982,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5 @8 Q9 m3 m3 h l% ~) P& h
索尼·罗林斯(Sonny Rollings,1930~ ,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 h% J2 `' z) Y9 \
阿特·布雷基(Art Blakey,1919~1990,鼓手) 2 M; S! D" Q0 @- ^+ L
比尔·伊文斯(Bill Evans,1929~1980,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 H/ K& P, e6 U9 y& W1 g* l
埃尔文·琼斯(Elvin Jones,1927~ ,鼓手)
& {( [/ N# j/ W' U索尼·斯蒂特(Sonny Stitt,1924~1982,擅长乐器:中音萨克斯、次中音萨克斯) * {4 h8 K: N3 Y& g
奥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1925~ ,擅长乐器:钢琴) 4 C6 e0 L' Y0 q# `' s
查尔斯·明戈斯(Charles Mingus,1922~1979,作曲家,擅长乐器:贝司)
! V7 t* \# m8 Y6 V, r$ g* O W+ f' v) m2 S/ h" S; j$ I6 n: U
4、 冷爵士(Cool Jazz)' U f7 \: O; r2 B _/ `0 @8 D
% c6 p0 U# z ]0 o9 ~/ [% z6 M4 T6 |0 t0 t2 ~% G4 g5 d; L& R1 f
冷爵士出现于四十年代末,盛行于五十年代,是一种柔美的爵士乐风格。由于集中在美国西海岸,故又称“西海岸爵士”(West Coast Jazz)。对于冷爵士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温馨、典雅、舒缓、放松”。从演奏形式上看,冷爵士有点类似于古典音乐中的室内乐,乐队一般由3~6名乐手组成,其中最典型的是由钢琴、贝司、鼓组成的爵士三重奏。萨克斯、小号、颤音琴等乐器也经常在冷爵士中作为主奏乐器出现。从音响上分辨,冷爵士总是给人一种松弛、悦耳的感觉,每种乐器互不干扰"点到为止"。冷爵士的另一特色体现在鼓的演奏技巧上,鼓手一般都用钢丝制成的鼓刷进行演奏,对音色的控制极为细腻。因此,成千上万的酒吧、咖啡厅里至今仍然以冷爵士作为背景音乐洗尽尘世的喧嚣,为人们提供着清新自然的"柔美之音"。 . o( g/ L" O0 K: t- h
1 h0 T+ ^, q& F( g' O# l. P3 E) P
* g& R6 x0 w1 A9 ?代表人物: - ]( {4 X: U$ Z8 A
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1926~1991,作曲家,擅长乐器:小号) 3 F# {$ k; j. s+ t- Z
戴夫·布鲁贝克(Dave·布鲁贝克,1920~ ,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 W8 b8 b0 G1 p' \$ k* S+ p* q: a
切特·贝克(Chet Baker,1929~1988,擅长乐器:小号)
3 z/ ^$ F" r* e% }8 w$ ^+ C$ X6 ^盖瑞·穆里根(Gerry Mulligan,1927~1996,作曲家,编曲,擅长乐器:上低音萨克斯)
; u! k4 t% }$ Y4 y# z6 G吉尔·伊文斯(Gil Evans,1912~1988,作曲家,编曲,擅长乐器:钢琴)
0 d& o. E( Y# v7 m4 N0 s
0 b. V/ w9 t4 E% ^6 H5、 自由爵士(Free Jazz)
: r5 b; M+ ~3 x* Z( P; k
# {- y/ g( A% f3 _. U1 N- `
0 [9 W/ w! _* p" T: m自由爵士出现于六十年代,一批先锋派乐手使爵士乐达到了一种“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境界。他们反对以往爵士乐的一切传统,采用惊人的自由调性,犹如现代派音乐中的机遇音乐和偶然音乐,极力地破坏音乐的结构和调性,引进意外因素。从乐队编制上看,自由爵士和以往的爵士乐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的演奏是完全自由的,美学标准是抽象的。从表面上看显得杂乱而无序,但是内在的和声结构却是十分严谨的,乐手之间的合作精神是自由爵士最重要的技术依托。
+ ~# ^; M$ H& q) |! b" ]; N7 Q$ O1 r虽然自由爵士将爵士乐推向了一个极高的思想境界,但是由于它那极难理解的音乐形象和美学标准,最终使它只能成为专业人士探讨和分析的对象而与普通听众无缘。 & Y- T, k9 i5 T* t1 C; _& x
( i( W+ `# n/ f; M$ F H( ^( j9 y, a1 Z2 W. { f
代表人物:
2 u/ E: s8 g7 d8 E奥内特·科尔曼(Ornette Coleman,1930~ ,作曲家,擅长乐器:中音萨克斯)
( @/ q) Q, l4 ^约翰·科尔特兰(John Coltrane,1926~1967,作曲家,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 O4 }* R5 o% U0 @7 s n; f- R& x埃里克·杜菲(Eric Dolphy,1928~1964,擅长乐器:中音萨克斯、长笛)
/ T+ j$ }# t* u3 c! }2 b塞西尔·泰勒(Cecil Taylor,1929~ ,擅长乐器:钢琴)
! e8 @8 s& s/ J6 R" j6 \$ I罗兰德·科克(Roland Kirk,1936~1977,擅长乐器:中音萨克斯、长笛、单簧管、小号) 0 D2 [7 q9 y9 a, G* u( t
- B8 m0 h* }7 W6、 拉丁爵士(Latin Jazz)) b$ u" }, T5 H g
$ l) A( F: E2 J5 P( J3 q
& \; x. d; R/ R) I9 y3 V( e4 |. j拉丁音乐与爵士乐的结合早在三十年代就开始了,但是拉丁爵士真正的盛行则是在六、七十年代以后。拉丁爵士的特点是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打击乐器,同时也将复杂的拉丁节奏渗入到爵士乐之中。从乐队上看,除了爵士乐原有的乐器之外,像康加鼓、邦戈鼓、沙锤、牛铃等打击乐器成了乐队的重要配置。从节奏上看,各种复杂的拉丁节奏(如曼波、探戈、伦巴等)和爵士乐的结合使其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节奏色彩。其中以兴起于巴西波萨诺瓦(Bossa Nova)最为典型。 , J$ ]" j9 d# v4 i9 ^' o
7 K) c6 a8 }, s4 f! m' j5 u
5 z1 `0 ~4 g$ m波萨诺瓦是曼波(Mambo)与冷爵士融合的结果,同时也吸取了一些桑巴(Samba)音乐的特点。它的音响效果不喧闹,给人的直觉好像是歌手与听众聊天时的窃窃私语。波萨诺瓦的旋律性不强,而且带有很多的变化音,但是它那典型的节奏型( )却在流行音乐中被广泛的得到运用。因此说拉丁爵士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丰富的节奏律动。热情奔放的拉丁人民用他们的聪颖和智慧为爵士乐增添了一道带有热带风情的异域之景。 4 e0 A$ N# X3 @# l. o+ X
. c0 b/ d. s, P# Z. P
4 r; o) b% S Y8 C
代表人物:
" M- u' w0 S6 K. ?) e! q& x斯坦·盖茨(Stan Getz,1927~1991,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
4 E5 S) k1 K! h* Z乔安·吉尔巴托(Joao Gilberto,巴西人,擅长乐器:吉他)
; G$ `6 }7 N+ t h阿斯特鲁德·吉尔巴托(Astrud Giberto,巴西人,歌手) $ V; F6 @5 D- \+ a0 c: [7 a
安东尼·卡洛斯·乔宾(Antonio Carlos Jobim,巴西人,擅长乐器:钢琴)
4 `7 m7 l; j* b' \查理·拜尔德(Charlie Byrd,擅长乐器:吉他) " q/ y- ?8 \) t& I8 y
巴顿·鲍威尔(Baden Powell,擅长乐器:吉他)
) x; M2 @/ I" G) b& R6 \) K, m0 t# ^( o
( V9 t( K/ S- X$ Z9 r, } E7 ^/ K. q# x
7、 融合爵士(Fusion Jazz)
/ w0 F6 \( K* Z" _/ ` T3 A* u3 C% N, b
, C* C3 \6 R2 v Y1 X融合爵士兴起于七十年代,是爵士乐的分支之一。只要你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胆量,任何音乐都可以成为爵士乐的调料。如今所谓的融合爵士一般是指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融合了摇滚乐、世界音乐等成分,同时也融进一些流行音乐元素的爵士风格。因此,融合爵士给人的感觉是既新鲜又流行,而又不失爵士乐的色彩。从乐队上看,融合爵士打破了传统爵士乐队一直以原声乐器为主体的原则,它大量的使用电声乐器和电子乐器,使其更具现代气息。比如用电贝司代替原声贝司,用电子合成器代替钢琴,电吉他使用效果器(传统爵士乐一般不使用使用效果器)等做法都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从节奏形态上看,融合爵士经常加强鼓和贝司的力度,制造出奔腾不息的节奏律动,钢琴和吉他也从原来演奏旋律声部转变为节奏乐器。这种不规则的低音线条,疯狂的贝司击弦,厚重的摇滚节拍加上爵士乐的规则,有时又被称为爵士放克(Jazz Funk)。总之,融合爵士的电气味重了,流行味浓了,因此被人接受的可能度也就大了。 3 b ^- u! v- ], ]: j/ g
4 p# F# v: J' }0 p' K0 x
. |7 l4 F: v- z7 J代表人物: 3 A6 ^4 Q/ L' b* i5 e
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1926~1991,作曲家,擅长乐器:小号) }8 O; ]: {7 N* l( d) L: o
赫比·汉恩考克(Herbie Hancock,1940~ ,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 ~/ x% `- m" p# E$ H奇克·考瑞阿(Chick Corea,1941~ ,作曲家,擅长乐器:钢琴)
/ E( Z% w0 e2 \韦恩·肖特(Wayne Shorter,1933~ ,作曲家,擅长乐器:次中音萨克斯、高音萨克斯) 6 j2 ?" l: C5 G5 Q
约翰·麦克劳林(John Mclaughlin,1942~ ,擅长乐器:吉他) & A7 a, G/ p! T Y
鲍勃·詹姆斯(Bob James,擅长乐器:钢琴) 1 g" }; L# ] a7 t" U, K; `
戴夫·万科尔(Dave Weckl,鼓手) ) e& X/ N5 w* N8 W
+ u! ^8 ]- A8 J7 X4 T C6 ?' @
! D8 M6 y+ h- @) g+ f$ ?5 j
8、 酸爵士(Acid Jazz) 4 U9 @& \8 f f; D; ]" y
: k* L* O5 G7 V5 |) |" Z! \& s/ O9 a2 U: V7 ?7 O- {0 L
酸爵士兴起于80年代末,它将爵士乐与嬉蹦乐(Hip-Hop)结合到了一起,使其更加流行化、商业化。从乐队上看,它经常采用嬉蹦乐的编曲模式,DJ的"刮擦"技术在从中得到了大量的体现。在嬉蹦乐的乐队基础上萨克斯、小号等爵士乐中常见的乐器以音乐背景的形式作即兴演奏。这种爵士乐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爵士乐的个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只是唱片商进行商业运作的一种手段而已。他们用爵士乐当诱饵,目的只是为了赢得更多的听众和从中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 H* N9 d& ]. A j0 ?1 m. a# t$ \' G1 C9 w0 _: B5 S8 \- F }
% Q5 C+ M# o& }. I) A% r8 y$ M代表人物: 8 H3 H5 F6 m7 Z' o
吉尔斯·彼得森(Giles Peterson,DJ) * D" @2 p1 M. t* U
US3乐队 0 @( n; w* d4 G2 C, X0 J ?4 }& z. {" r
罗伊·埃尔斯(Roy Ayers,擅长乐器:颤音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