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2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资讯] 教你写流行歌曲和声进行

[复制链接]

855

积分

1

听众

-4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8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8 01: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你写流行歌曲和声进行
3 U1 H6 Z2 W: S- i4 S
8 v/ \# o: d. L. d) P1 s3 d其实流行歌很好写。光让我写旋律的话,我一天能给你出十好几首“琅琅上口”的东西。我也没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只要你有一丁点的和声知识,看完我这些较土的心得以后都会写得比他好,出得比他多的(当然我有时也会推脱,那是因为我写歌词太屎了!这里就说曲)。不过,我觉得写一些流行口水歌是不需要什么专业训练的。有人说那些东西是糟泔,我赞成,的确是(绝大部分都是),但如果真写得那么口水可以赚零花钱嘛。现在在这里写一些我写流行曲的心得,主要是关于和弦运用和进行,其实这是最重要的。这东西出来了旋律就出来了,糟泔嘛。再说咱们在这里先不谈太多编曲的事(但毕竟会有一点点,因为有的时候写旋律和编配是关联到一起的)。. _7 Z* Y9 O' q
' s4 Z1 V8 c! b
     其中举到一些例子,为方便说明问题和比较,全都用C大调或者A小调。
- ~0 k! P! b. C3 o2 K- P  k1 d3 m7 j
     其实我也是听多了以后把人家的进行记下来,多练,就会了。那么现在就拿一些例子来说说事。
! ^1 z0 \( y9 K* g$ R3 W2 f9 c5 R' r7 ]$ U! s% {; l
     现在我列出几个非常非常常用的和弦进行,尤其是大陆港台日韩这边的歌差不多都用这些。- x; L" C, Z( u

- d$ p4 B6 X3 [  ~( C1、C-Am-F-G。我并不是说整首曲子中都只有这个进行,不过如果你就想写一首流行朋克的曲子那这个足够了。当然这不是死的,有可能你在编的时候会变成C-Am7-Dm7-G7。但这可以是一个基本骨架。后面说到的东西也是同理。姑且认为这个进行的BASS是i-6-4-5吧。其实从前这个进行通常是i-6-2-5,因为6级和弦正好是2级的属和弦,2级和弦又正好是5级的属,然后再回来,因为5级是1级的属和弦。4 b0 |! ]1 @, h
举例:安立奎Enrique Iglesias的Hero大家肯定都听过吧(没听过就下一首听去哪都有)。这歌就两段。我记得好象是G调的,如上面说过的,为了好说明问题就改成C调来说了。第一部分的进行就是C-Am-F-G的重复,对不?
1 k$ K2 a! p$ Y- d! |: ^, _, ]0 r2 J; a+ ]# K
2、Am-F-C-G。假如你喜欢艾微尔,那么你用这个进行写几个复歌,你会立即把她的盘扔进垃圾筒(我不会,我有张原盘以后还卖呢,哈哈),因为她几乎在每首歌里都用到这个进行,那个Michelle Branch的All You Wanted也是如此。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进行的确是很常用的。Evanescence的Going Under的复歌也是这个进行。) n2 o; l0 ?; ~# i8 g: K
     还有,有的时候也有很多用Am-F-G-C的,跟Am-F-C-G差不多流行。比如F.I.R的Lydia(够口水吧不过这歌我觉得的确不错,绝对不在糟泔之列)。第三部分高潮那里就用到了这个进行。2 J1 ~- V+ w( |; ^

: K$ l  C- A# k6 Q3、F-G-C。这个进行在复歌中非常常用。一首C大调的曲子,比如说一开始第一部分是C,当曲子发展到高潮部分的时候以4级和弦开始。这例子可就太多啦。比如像优客李林的认错。复歌部分是F-G-C-C7-F-G-C-...
4 J0 f- A; v7 S( T, ~3 n9 \6 {       也有很多地方用Dm-G-C-...的,那就不光是写高潮部分的了,在过渡段里也更经常的能用到。
/ j! z* O& W  a( J0 Y
! [' e( F- {$ Y5 |/ P% q4、BASS音阶!这是个重要的规律啊。最常用的是i-7-6-5,那么可以是C-G-F-G,C-Em-F-G,C-Em-Dm-G等等等等...有时候也可以i-b7-6-5,那么和弦可以是C-C7-F-G,C-bB-F-G等,如果音阶是i-7-b7-6-...那可以是C-G-bB-F,C-CM7-C7-F等等...另外一个音阶也是非常常用,可以给你增色许多的:6-#5-5-#4-4,那么可以用Am-C#-C-D-F(D也可以换成#Fdim)有时候不完全是半音阶,6-5-#4,这是最常见的,通常都用Am-Am7-Fm7b5(也就是Am6的转位),这个进行可以给歌曲的进行一个起伏的感觉,通常用在一段快结尾的地方,不信试试看。
0 n$ @3 h4 h% K) o8 A/ X7 }# d" o
. I% u0 R" t1 b1 e8 [6 N( a     还有太多太多种,大家自己自由创造组合。有一些不是最常用的,但有的很好听的歌的确用到。有一首美国乡村歌曲,刚出不久的Lonestar的Let's Be Us Again,如果改在C调的话复歌的和弦进行是G-Dm7-Am-F-G...                                          
8 B' [' U: C" W2 r2 o% g       这些东西,也许有的人说我全都知道,那么你的确用在你自己的歌曲里了吗?我觉得会用了才算真会了。很多时候从记住理论到学会应用是很不容易的一个过程,我写的这点东西不算什么理论,只能算是我的一些经验,或者说,我是这样来理解理论来应用到我的歌里的 + h# }& D* t- y& L; K+ x0 ^  o$ r
5 H! y0 E5 ]- K3 r& \$ t2 Z, g9 K
/ q; |0 [5 Z0 m6 j) H
7 g8 T# }# D7 `2 D: C/ O6 T

- t7 @' n( p1 B
9 k$ I- j6 o9 t& O6 Z0 ?1 S, Y: O, s7 P- Q9 W
[音乐常识]和声基本知识资料:适合音乐入门及和声提高 ! I1 C, f) v- ]  @# e
1. 大小三和弦、大小调中的主、属、下属和弦 7 L/ v( Y7 r, A. |* ^, [& |
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而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的距离(及音程),来决定的: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小三度的,被称为“大三和弦”。 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大三度的,被称为“小三和弦”。
( x% J4 j+ x  k% \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大小调为主的。 大小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级、V级和IV级。我们看到,大调的主、属、下属是大三和弦。   e- j# l7 K0 ?5 V. u+ ~
小调的主、属、下属是小三和弦。
! Q0 e/ \, p! g, W+ l7 f; S. F作为小三和弦的小调属和弦,当进行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调的VII级,到I级是大二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而大调的VII级和I级之间是小二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因此,西方传统和声,常常把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升高后的VII级音和I级和大调一样,是小二度关系,被称为“导音”,(大调的VII 级亦被称为“导音”) 8 _+ F2 e. F+ H3 d, g. U
这样,小调音阶中的VII级就被升高了。 这种小调音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二度,被称为“和声小调”。
/ ?) s, B* J* i! a5 v! |. a8 k" u3 CVII级没有升高的,被称为“自然小调” 。 ' a( i$ o  p+ ]9 X! ?" Q4 |
这两种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都被广泛运用,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和声小调占绝对优势。
, P3 a. k2 `2 H( x. ]/ N西方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这样的进行:由主和弦开始,经过下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 4 j: m' j1 n; z8 g+ N( `' U1 J
这个进行是西方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行,都是这个进行的扩展和补充。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之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 - D% H( c9 B1 V) Y" b" G
这是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一种美学体系,及——力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属后直接接下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之前的力量衰减,因此不被接受。但现代流行音乐中,这种限制完全被打破。 ( y+ z" j# {% H$ `( q, ^8 Q3 w% D
! {9 ~# _* y( Q8 F4 [& O& X
我们的第一个和声公式:I-V-IV-V,后面可以接I级,或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将在以后介绍。)
& _1 Z" ?% l. V# q& _+ l. o9 t1 H) f$ t+ M: W- |* [3 O# B4 D4 [
注1:“大小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质,及这个和弦的特性是什么。而“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是指和弦
1 }( f8 @& K; s) y! Y的功能,及在大小调中起什么作用。“I级、V级和IV级”是和弦根音的音级,及和弦根音在音阶中所占的位 ' @3 b% k" l4 i3 s# R
置。
; u. d1 {( ?9 c/ x$ |4 n! P$ C2. 增减三和弦和大调中的副三和弦
9 N( R0 i6 C& U9 O& B西方传统和声体系中,除了大小三和弦外,增减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 增三和弦是由两个大三度叠置而成。 5 l9 B; O. D8 t, e+ m# r5 t
3 ?/ B% \$ v+ n  F- z9 x
减三和弦是由两个小三度叠置而成。
, i" w1 k7 ?1 d: R5 c$ x3 [
8 }$ c" e" C3 d: v, _在大小调中,除了主、下属和属以外,其他音级上的副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大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小三和弦。iii级:小三和弦。vi级:小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 {7 n3 m; c( n8 f& t( g

- x5 r0 V# t1 r3 E8 Ji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0 z1 d, n, Y# Q2 T

- B' C. j% ?1 a4 o5 Tv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也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 y6 V! O( g* ]" ^( b4 c- M6 V) X3 A  g# \8 ?8 v1 |; P
然而vi级三和弦,同时和I级三和弦也有两个共同音,因此也有主的倾向,因此有时在属到主的进行中,用来代替主和弦的位置,被称为“阻碍终止”(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终止,感觉上象被vi级和弦从中间阻住了一样。) 8 Z' X8 o1 M0 n; b4 P% h0 w

7 o4 C3 d7 L2 i. G3 H# Tiii级三和弦是一个较少用的和弦,它具有I级和V级的双重功能(因为它和I级、V级之间,各有两个共同音),作为I级的运用:I-iii-IV。
  V+ `1 |1 Q& V! \+ g9 i0 A/ X1 F: u- T( C- y; Y
在这个例子中,为什么说iii级是具有I级的功能呢?因为它可以被I级7和弦代替(关于7和弦,后面有详尽的论述),而效果和用iii级三和弦及其相似。
2 I0 C) _8 a% C+ M2 Y  M
, }/ O! Y; M0 k6 O6 ^  W我们也可以把iii级作为V级到IV级间的桥梁,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不允许V级直接到IV级的连接的。 + \& t3 i* z' k) R; t; I7 I
; m0 t  K3 c5 W- [  Y" j. ?
vii级三和弦和V级有两个共同音,它属于属和声组。vii级三和弦由于是建立在导音上的,因此也叫“导三和弦”。
9 Q' `6 j4 \3 d; v, z0 C: o! j
$ M" P+ I# B7 ]8 U0 N- k9 U/ I3 b现在我们把四个副三和弦加到我们的I-IV-V进行中:I-vi-IV-ii-V-I。 这是最常用的和弦应用顺序,也是最符合人们听觉习惯的。(人们不大颠倒其中vi和ii的顺序,尽管它们都属于下属和声组。) 但这一和弦功能序进,可以简化和代替,如可以变成:I-vi-IV-V, 或者I-IV-ii-V,及更常用的I-ii-V, 或vi-V,I-vi-ii-V等,后面可以跟I级或者接其他的可行连接。(其他可行连接将在后面介绍。)
9 F& O: e2 a1 `! o4 [9 k: ~这其中的V级也可以被vii级或iii级代替。 0 P& Q6 E( l; f! R3 D' S$ |

  p- f6 H! a/ y7 \2 r1 I' tV级之后可以接I级,也可以接具有双重功能的vi级,变成:I-vi-IV-V-vi。vi级后面可以接上述所有能接在 vi级后的和弦公式连接片段。比如这两个功能连接都是很好的:I-vi-IV-V-vi-V-I,I-IV-V-vi-ii-V-I。
; D5 O; H4 h0 y  o# ?$ y3 w
( I3 |! B* |8 B请注意这一和声公式:I-vi-IV,这是西方流行音乐中最常用的和声公式之一。
% N8 V) v7 _5 g& L$ L2 n8 g: p1 J) R  T0 Y0 U+ E) M# d, T6 |
3.小调中的副三和弦及关系大小调、同名大小调之间的关系
& ^* I* V7 L* ~) }9 d1 J. ?& p8 t自然小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减三和弦。III级:大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大三和弦。
# S. Q* q; }; T+ J9 m  i9 z' l
7 z# [$ E: {3 G& {* ^5 o# |! e6 Q其中ii和VI级的功能和大调类似。VII级由于是大三和弦,不具有导向I级的性质,因此更倾向于作为它关系大调的属和弦。(关于关系大小调,将在这一节的后面介绍。)III级和弦,由于有很强烈的关系大调I级的属性,更多地被用来作为向关系大调的转换。和声小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 @9 L7 q+ C; h
ii级:减三和弦。III级:增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 V# I7 l) {; U. o+ \, e

9 P. N3 _6 _2 D1 j  y' TIII级由于有导音需要解决,更倾向于连接i级。 + {1 ?# {8 U# k

( a: s* C% J& \* \. [- L3 _这种III级较少见于流行音乐中。 ! s3 t  G5 i' j* s* C
vii级和大调中的vii级一样。由于它们是建立在导音上,因此被称为:“导和弦”(或称导三和弦)。 - C$ |1 r( }; E
  t4 |: p" Y3 m: {1 g3 V( _: [
自然小调和和声小调中的和弦经常混用。 9 u+ b0 b8 F/ @5 [9 J1 v
在流行音乐中,常用的小调和弦为:
6 F. v: C3 s" n* e! {/ K' yi级: 小三和弦、ii级:减三和弦、III级: 大三和弦、iv级:小三和弦、V级:大三和弦、 ' ?; j% @8 |% p" Y( f  Z
v级:小三和弦、VI级:大三和弦、VII级:大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比大调多了几种大小和弦的选择。)
, K7 T. L6 q) {! u2 x: T' J
) }9 G  J5 w3 c! G  Q3 Z* n$ _最常见的两个小调和声公式:
4 s( ~. h) Z$ E9 S1 Ni-VII-VI-V 4 k0 A8 V5 T1 O" E

+ _  U2 v; _/ T: \. \7 Y6 k9 @和i-iv-VII-III-(V)。
1 z" A7 \6 y* r/ h6 J* j/ I: N' p3 Y0 E
这个和声公式中的各和弦根音(在V级之前)都是五度关系,这在古典音乐里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和声进行,我们可以不让它从III级直接接V级,继续按照五度关系推导下去,成为:i-iv-VII-III-VI-ii-V-i。
: y! e$ Y( F1 {" S+ e1 W7 |" f( O# o0 p
这在和声学中叫做模进。
4 q" c% V& I4 ]5 E, y, z' f+ x
% \/ ~3 p3 q( D4 s4 y: t9 p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其中VII-III-VI三个和弦,与其说是a小调,不如说是C大调的V-I-IV更合适。这种暂时偏离原调的现象叫做“离调”。在小调中,经常出现向关系大调的离调,已使音乐更丰富。
' n0 ]4 T3 H9 t) p- Y& A4 [
( P: B" m1 Q% {! x" o/ s4 [所谓关系大小调,或称“平行大小调”,是指调号相同的一对大小调,它们互相为对方的关系大调或关系小调。比如C大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a小调是C大调的关系小调。 ' v7 J0 E, E9 G2 L0 Y& z+ C

% Y( ^- e& e/ s7 p还有一种大小调关系称为“同名大小调”或“同主音大小调”,是指大小调共享一个主音,而调号相差三个升降号,比如C大调和c小调。 3 x# a+ {0 P+ M8 q# }6 @1 N3 p

: E% u/ a9 C8 l! F而关系大小调不共享主音,主音间相差小三度。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同主音大小调要比关系大小调更近,转调更自然。而在现代流行音乐中,正好相反,关系大小更近。 + t& ^) v; U6 X
3 F* g3 Z/ A& J
4. 旋律小调及和声、和旋律大调;和弦的转位 6 r! p" I! }7 ~
我们看到,和声小调的VI级和VII级音之间是一个增二度,如果在旋律中用到这两个音级时,这个曾二度会使人感到很不自然。如果用还原的VII级音,及自然小调音阶,就没有了这个增二度,但是如果我们在和声中需要一个大的V级和弦,就不得不用升高的VII级音,不然和弦和旋律就会发生矛盾。另一个解决办法是把VI级也升高,增二度变成了大二度。这种小调称为“旋律小调”。
. s( `  p" O8 n" j! P5 d# ^$ y
! q9 d# y9 B7 x3 u旋律小调音阶只有上行时VI级和VII级是升高的,下行时就同时还原了,和自然小调的下行相同。但我们不必拘泥于乐理知识上的上行、下行规则,用时完全可以灵活掌握。 8 w) O9 B, h; j6 e
5 W0 c! @" V/ q
我们看到,升高了VI级和VII级的a旋律小调上行音阶,和A大调音阶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是III级音,前者是 C后者是C#。从这里我们得出一个重要概念,区分大小调的唯一标准是I级和III级间的音程是大三度(大调)还是小三度(小调),其它音级均不能用来确定一个音阶是大调还是小调。 , R, X+ g# W; N/ {" E
- y. @+ ]" i! J0 n
到目前为止,我们讲完了大小调体系中的三种小调: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而大调,其实也分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只不过后两种大调没有那两种小调常用。 " @9 ~; @# V2 N, l
3 b9 a# _/ t7 l/ A! U  H
和声大调中的VI级音是降低的,用这个音构成的下属(IV级)和弦是小三和弦。
6 P% d- g1 ?# L( Z6 w5 }
  f/ s) g& C1 A+ t" |* w这个和弦对I级的倾向比大三和弦的IV级更强。 5 z- A4 i6 z, U
/ f* p6 ?0 y  j7 ~+ }8 z3 F
无论是作为大三和弦的IV级和弦,还是小三和弦的iv级和弦,进行到I级和弦,称之为“变格进行”;如果是在终止中,及被称为“变格终止”。这种进行通常用在一个乐曲或一个段落的结尾,作为补充,或称主和弦的延续,以增强终止的感觉。例如这样的和声进行:I-vi-IV-ii-V-I-iv-I。
/ ]+ s! O* A5 C" u+ U
4 X, [' w1 N2 p而I-V-I称为“正格进行”或“正格终止”。I-IV(iv)-V-I在终止中被称为完全终止。 0 U) x1 l% l" b( R0 ]' r+ r$ U  f( b
+ i1 Q& `* T5 V$ g5 [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和弦的最低音都是根音,被称为“原位和弦”。如果和弦根音向上翻一个或几个八度,不再是和弦最低音时,我们称之为和弦的“转位”。三和弦总共有两个转位,被称为六和弦和四六和弦: $ H  ]. U( U* l* k# \& `
; I4 _) I' _7 j! q- t( r& Y
多数原位和弦都可以用它们的转位和弦代替。但习惯上,乐曲的开始和结尾较多是用原位的I级(弱起小节有很多是用原位或转位的V级)。 * E5 ^; f3 U1 j$ @6 S
$ o5 j2 Q9 A+ u& b1 y8 J
古典和声中,转位和弦经常被用作原位之间的过渡。 # g4 r% N' `8 w8 f( i  f
( C2 D4 o' U$ J4 g% u9 {( L
四六和弦经常用作原位和弦和六和弦的过渡。
8 C) u  e( p) s5 x$ A8 M& J% d! q6 J5 t6 v9 B6 d* `% f
在古典音乐的终止和半终止中(乐段的停顿称为“终止”,往往以主和弦结束;乐句的停顿称为“半终止”,往往以属和弦结束),我们经常能看到属和弦(V级)前有一个强拍上的主四六和弦,这个和弦称为“终止四六和弦”。
2 y* h$ O' ]- d2 I9 ]7 l) L& a
% S  h8 r, s) M* m5 [0 d: M) J2 h原位和转位的运用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和弦的低音位置(及原位还是哪个转位)其实就是和弦用什么音作为低音,因此,其主要作用还是得到一个好的低音线条,在通俗音乐中就是好的Bass声部的主干。多数情况下,低音线条才是决定和弦用原位还是哪个转位的关键。 % a9 C. W: I* ]7 j! J5 }

, N8 `  c2 |0 K2 u8 ]  D, J) v1 \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规则恐怕就是:不能八度平行和五度平行。
$ C) j8 X+ H7 X" Y  u) o八度平行被认为是使和声进行突然减少了一个声部。
  n, e- ?' u; z4 q' [0 S  C' q% w) P8 K$ Y' Z" p3 g% B
而五度,在古典音乐中被认为是和谐度仅次于八度的音程,它太和谐了,以至于平行的五度使人感觉也象少了一个声部。
- I" u5 z1 }8 C. d. O9 ?1 l$ w. b/ m0 W8 ~0 d+ S
而五度平行这一规则被德彪西打破之后,无论在现代严肃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中,再也不是问题了。 . i# o; D' E( D& @4 x" e4 _/ [

* o* l1 q; I8 Z3 i: b( v' Q德彪西式的美妙九和弦平行 # e& M/ Q0 p6 ?4 Q

) t& H  v* l6 O5 G爵士乐中的和弦平行
; Y0 l$ p. F- S" o
4 q; N$ R. L1 ~; O5. 和弦的开放排列,重复音及四部和声 $ i/ J2 `* H) G0 s5 i- S
当和弦音不是按照音高顺序排列,而是相隔一个音排列时,就会得到类似下面这个和弦的排列方式,这种排列方式叫:“开放排列”。
% C: [  e5 ^/ M- k; l: X6 t  B; Q8 y% m; w
而我们以前一直用的排列方式叫“密集排列”。 : r% {+ p$ V" U4 M) j& R

5 [  K8 y3 F$ j' t在古典音乐中,和弦除低音以外的各音间的距离最好不要超过八度,而低音和它相邻的上声部则不受这个限制。这个原则源于声音在物理上的自然泛音列。我们看到,泛音列是从疏到密排列的,及越向上音程越小。 4 O: e( I4 W/ F
8 e5 J* X8 B& \; q, o3 n
泛音列是向上无限延伸的,向下的箭头表示比记谱音低,向上的箭头表示比记谱音高。
6 H. [! }8 v3 j1 E0 n2 i5 ^* G# i3 M( D% A$ }
由于西方古典音乐受教会音乐影响非常深远,和声学是从宗教四声部圣咏的写作原则发展而来,因此传统和声教学都是以四声部圣咏为基础。四个声部的名称自上而下分别为: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alto)、男高音 (tenor)、和男低音(bass)。和声学习题和范例通常把四个声部写在钢琴谱上。 0 W% D* _  V. y& d
4 g9 i* b1 q9 d% Z: z- c( ~
三和弦共有三个音,我们怎么把它应用到四部和声当中呢?这就需要重复至少一个音:三和弦的原位通常重复根音,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有六种排列方式:(上三声部是音高相邻排列的为密集排列法,如第一、三、五个和弦;反之是开放排列法,如第二、四、六个和弦。) 7 a4 c# s5 m1 _0 H) j# g: m
  P- F- [. s! a/ D; l& ^
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六和弦通常重复根音或五音,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有四种排列方式:(第一、三个和弦是混合排列法,因为上三声部间既有相隔排列又有相邻排列;第二、四是开放排列法。)
7 L& s" K5 S% J( K' [' n( @, I4 P9 s' W) ?& G  o0 q
三和弦的第二转位,四六和弦通常重复五音,写成密集和开放排列法,共有六种排列方式:(第一、三、五个和弦是密集排列法;第二、四、六个和弦是开放排列法。) ! R2 l# B9 t$ T6 J: k7 O
  y4 j% U! M- A- W+ |
运用这些排列方式,在没有八度、五度平行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写作传统和声了,下面是按照四部和声形式写的和声公式:I-vi-IV-ii-V-I $ p2 ^/ j" V: _; l5 a
$ Q* {& r4 t7 I$ [3 i! x
下面是一个学院里典型的和声习题片段:(从降b小调转到b小调)[摘自鄙人的和声练习]
- P) D( I' n& t, q: p% Z/ `9 I( Z( }2 k& |5 M5 Q
由于我们的教程主要是面向流行音乐家的,所以我不在传统的四部和声上过多停留,只是要说明一些对于现代流行音乐仍然重要的一些原则: 9 U6 [; F% n0 u; A9 f

2 R* {" h. r7 [0 L1 P% q+ E) D(1) 重复音:当声部的数目多于和弦音的数目,需要重复时,三和弦应根据根音优先、五音其次、三音最次的原则,除了一些例外(例外将在后面一一介绍)。 ! l2 [  x) a* D5 S# V. o# \

  G8 J0 F) r1 h8 P(2) 保持各声部线条通畅,尽量使每个声部都有一定的旋律性(那些和声性乐器,及一个乐器演奏多个声部的,如钢琴、吉他除外)。
! i+ H" L( n2 P3 M# r1 m4 A: \" ~! m
(3) 注意各声部的分工:高声往往是旋律声部,重要性自不必说。(当然,也常常有次要声部在主旋律之上的情况。) 内声部较为平稳,略有旋律性。(还要注意演奏内声部的乐器本身的特性。) 低声部除了旋律性外,要注意给音乐以稳定的低音的感觉,如果低音流动的象主旋律,就很可怕了。(低音线条不一定比主旋律流动的慢,但不是同一种流动方式。)低音也不能象内声部一样平稳而缺乏跳跃。一般情况下,低音在乐曲的开始是较平稳的,到了高潮和结尾处,常有四、五度的跳进,来增强和声的推动力。具体的处理方法不能在几句话中完全说清,后面的内容中还有详细介绍。总之,好的声部写作中的高声部、内声部和低声部应该是不能随便互换的。
& u7 j& w8 X! k" F0 M! E( \0 u8 K( l9 C* i; s! e. v7 G0 L1 M
(4) 八度平行在两个独立声部间是不允许的,除非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独立声部,而是同一声部的八度重复。五度平行在通俗音乐中不受限制,但应注意,五度平行是和西方古典音乐格格不入的,它是另一种效果,你的作品是否需要的正是这种效果,而不是声部写作中的失误。
+ P0 e& E8 r. \7 B6 }1 L$ ^* z. j
(5) 尽量避免不适当的声部交错:声部交错是指原先在下面的声部跑到其上声部的上面了,这样的声部进行,使声部本来的线条不清楚。
4 ?/ m6 a  u" D; [0 D- x- b4 y6. 和弦外音 1 [, p( L' o6 \* J) K
在为旋律配和声时,最最棘手的恐怕就是如何选择和弦了。而要决定用什么和弦,就要先知道旋律中哪些可能是和弦音,哪些可能是和弦外音。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复杂,也是和声配的质量好坏的关键问题之一。
3 C9 p6 p; E( s% [# j1 E4 s; z! B# \0 u: @
1) 经过音 经过音就是两个和弦音之间作为过渡的自然音或半音,使旋律更为流畅。 $ h# l% K- J- P6 R& [# k

! d% `5 o& l3 W% v4 k2 P: [0 L2) 辅助音 辅助音是同一和弦音的两次出现之间的自然音或半音装饰,使旋律更富于变化。 0 |3 [( [2 y. B  \* n( n8 i

. s; A* l$ S) I8 i4 g$ _, @; p  J上述两种和弦外音的单个运用,可以说,几乎每个搞流行音乐的人都知道如何运用。但是它们除了单个运用,还可以多声部同时运用。三个以上声部就可以组成经过和弦。(经过和弦多由平行的六和弦或四六和弦组成) $ a% i9 ~. K% r; S

" W! h, D% x; Y7 F$ Q
7 H% L' h. c; s- V2 k( q! e下面的例子是美国著名的(或者说恶俗的)圣诞歌曲<白色的圣诞节>片段,标+号的为经过和弦或辅助和弦,请大家自己判断是经过还是辅助。 5 C% h, a/ J/ w+ b( n* j; `7 H. n
  P8 a, P& P6 d9 v
上面标箭头的和弦为倚音和弦,下面将重点讲述倚音。 0 [9 I+ G, X$ ]+ P$ e# U
+ b1 C7 r# ~# ~! G* Y
低音声部也是可以运用经过音和辅助音的。(显然辅助音用得很少,因为低音中的经过音给人一种推动力,而辅助音好象原地未动。) 8 p) T" M9 z+ l0 B" Z- }

, @& l  q8 L( j; d- {. a' {3 T
上面两例只标出了低声部中的经过音,请朋友们自己找出高音旋律中的经过音和辅助音。很多和弦超出了 # n" \- r! d. u
目前讲的范围,以后的内容会覆盖它们的。 8 ]) j: d: P% N; `' S" v: ^
( I3 {" L6 k3 U& Y
小调原位主和弦(I级)之后的低音向下半音进行,在西方流行音乐中非常流行。 8 Q* N) U% r3 \: c  J
; ?$ W* Z) s: k0 G- A2 _/ o& C
和弦外音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恐怕就是延留音和倚音了,而这两种和弦外音可以说是西方传统和声体系的精华之一,是枯燥的大小调和声体系使和声复杂化的最重要手段,也是浪漫派音乐美丽动人的不枯竭源泉之一。 + N4 Z! N8 p: F
0 i3 O- T" q: I- t" i
3) 延留音 延留音是前一和弦的和弦音在变和弦时不立刻离开,而是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在解决到新和弦的和弦音。 $ R* K5 W$ C* G$ p8 B7 M" y

1 P: @1 W( v# ^* S  m这音在前一和弦中,称为“预备”;在新和弦中停留,与新和弦相冲突时称“延留音”,解决到的新和弦音称“解决”。 2 N1 \! }: {& @9 p

! u0 y( ?; }' c8 ]3 r学院派和声写作中,运用延留音的规则是:延留音要解决的那个音,不得在上三声部中与延留音同时出现 (低音声部除外),因为这样就减弱了解决音的新鲜感,从而降低了延留音的效果。
$ T; t  n) O& N9 L5 G5 F  C! x7 _# v/ G
4) 倚音 倚音与延留音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倚音没有预备。
6 X5 u& m) _( A5 S( d2 S  [
6 A/ ~9 x6 L9 s9 ?4 E) S6 }0 C大量运用延留音和倚音,能使简单的和声进行变得非常丰富。[鄙人即兴演奏的片段]
; W+ A$ P6 B# _* k- J1 C' o$ Z( h; s# V- q, R7 y2 q- x( o
延留音和倚音也可以在多个声部中出现,三声部的平行(如上面<白色的圣诞节>中箭头指的那个)就形成延留音或倚音和弦。
# x6 }3 S+ U2 y" F
- R% z# s/ ^/ j! \' k: q. b/ z延留音或倚音的解决不一定在本和弦中,也可以在下一个和弦中解决。连续的运用延留音和倚音,可以形成瓦格纳式的“连续不谐和”且有推动力的,典型的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下面的例子选自鄙人的《三首小前奏曲》之三) / z9 K+ L! l9 R/ n6 x" S
1 m0 S8 t& X( T- J& O% r
5)持续低音 持续低音是一种,把低音和上面声部的和声进行分开,而低音一直保持同一个音的和弦外音。
* I% W* i2 V2 W* H/ G  M" ]0 g9 T
1 h0 q, U1 [3 W4 y0 z. f+ s' r2 Y9 x由于低音是持续音,上面声部的和声就没有了低音,这样也就没法判断低音位置,是原位还是转位了,因此带有持续音的和声,在和弦标记上,只标出和弦功能,而不标原位还是转位,持续音由下面的一横线表示,横线一直拉到持续音结束的地方。我们看到,持续音的引出,是由一个和弦的低音引出的,后面的和声变了,可是低音却还保持原来的音,这就是持续音的用法。我们还发现,上例中的第二个和弦也可以解释为IV级六四和弦,这说明,在和声当中,同一和弦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经常有不同解释,这是很正常的。 & W) G; {+ V8 `" \: R8 Q
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只有低音可以“持续”,其它和弦音也都可以持续,只是没有低音那么常见而已。正如其它和弦外音一样,持续音也可以在两个声部以上使用,多个持续音就形成了持续和弦。 9 H7 J3 D) L. M5 y& h! R2 d$ `0 m

3 t$ n7 W& E# r9 U1 q/ K, b( Z; N. f7 Y& `
6) 先现音 先现音是后一和弦的和弦音在前一和弦中提前出现。先现音通常比较短,不合前一和弦发生冲突。
& y" x: a; I5 Y* u0 a$ f  ?' Z1 |% a- O7 N. |: h/ `
在古典音乐中,先现音是比较少见的,但现在的欧美流行音乐中,先现音往往成为一种主要风格,大量先现音和先现和弦的运用,使节奏不那么呆板,而有生气。 2 N" b/ Q# j' p0 M$ @" c
/ b  h$ }: ]: F! H: `) A1 \
Careless whistle
4 q; H/ d0 M" h( F7 t1 ^
7 y* h" q: ^( ^' [: h1 l7)跳进的辅助音 当辅助音不是两端都有和弦音支持,而是只有一端有和弦音时,称为跳进的辅助音。 " ?8 @! [, }/ g2 u8 d' i

7 ?$ O) H: {6 `, E+ k1 j6 P7 E和弦外音的分类: 和弦外音根据它是与和弦同时出现,还是在和弦之间出现,被分为:强和弦外音和弱和弦外音:强和弦外音:延留音和倚音、持续音。这三种和弦外音和和弦发生短暂的撞击。弱和弦外音:经过音、辅助音、先现音和跳进的辅助音。这几和弦外音是在和弦之间,不同和弦发生撞击。 / g' P: t- p3 \: M( H
7. 传统和声中的四种七和弦 6 W( S! k( r$ ]
我们注意到,原位的三和弦都是三度叠置的。事实上,西方的和声就是以三度叠置的和弦和它们的转位为基础的。在三和弦之上再叠置一个三度,就成为“七和弦”。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和弦(triad)的命名是由于它有三个音,而七和弦(seventh)以及后面的所有其它和弦都是以它们的最大音程命名的。 ' ~; g: Q) c' b1 ?& v; g8 Z

8 I7 K; M- g7 \- \传统和声中的七和弦有四种: . g9 ^7 {5 `, {
大小七和弦:大三和弦+小七度 # H' b& C7 A# m' m5 D7 \" Y6 H

3 X$ L' v1 M) `小小七和弦(可以简称小七和弦):小三和弦+小七度
( ^2 i- q7 S- c& x6 _" ?# c
/ j( n, ]1 e  e减小七和弦(也称半减七和弦):减三和弦+小七度
! _( r* p3 }* q5 B& Y: y  a6 `# C1 u2 |9 i- {0 w
减减七和弦:减三和弦+减七度(可以简称减七和弦)
7 r3 S0 Z) u) Y7 q" y- z4 t& n6 H) l2 D4 h; z' w4 H
七和弦由于有四个音,因此有原位和三种转位:原位:七和弦、第一转位:五六和弦、第二转位:三四和弦、第三转位:二和弦 % P; f1 J  V$ f8 H+ X$ `& B( h
( H) ~$ l' j& m$ H' O: R/ u
转位和弦的命名,根据的是七和弦转位后有一个二度,这个二度的两个音和低音的音程关系。
, a$ G. v% P% T7 P; a+ R9 w0 T* K2 k" m) X' c* c% {" ?
七和弦由于有四个音,构成四部和声时不用重复任何音,总共有六种排列法:(第一、三、五是密集排列法,第二、四、六是开放排列法。)   S" ]- h7 t: M8 x! N, K! }( D
; W  l+ d* j& [: m
如果声部数目超过四个,最先考虑重复的应该是根音,其次是五音,三音和七音最好不要重复,特别是大小七和弦。
8 k7 V5 f6 k. z. `
. W7 E. J0 A" c7 d; }  |最常用的七和弦恐怕是属七和弦了,它是属和弦(V级)加上一个小七度,是一个大小七和弦。 ' y* f, _1 q( T) r$ J6 O
  Z# O$ J2 F0 B2 k4 ?
由于这个七度,它向主和弦(I级)的倾向就更强了。学院派和声学属七和弦(V7)解决到主和弦(I)的标准方式是:属的根音向上或向下跳进到主的根音,属的三音向上级进到主的根音,属的五音向下级进到主的根音,属的七音向下级进到主的三音。解决到的主和弦有三个根音,而没有五音。
5 x8 E& M5 q  d. z" o( N; v5 \( s7 a
属七和弦的其它三种转位解决到主和弦时,除了属的根音“保持”(原地不动称为“保持”)外,其它都一样。
$ i! Y3 F+ {/ s) \, m5 D0 o! s) @' n# N) ^# z
写成单谱表,密集排列法为: - ?6 Z) s; m2 C
# [% z" C3 D6 ?8 I, j
属七和弦的五音是个无关紧要的音,有时可以省略,重复根音,以构成四声部:
( Q1 j+ |; S1 l1 g
1 V: o- R4 c5 a4 W/ F8 c省略五音的属七和弦解决方式如下,得到一个完整的主和弦。
* H6 r  o3 M- m+ ^( q
% e! l& K% V' T属七和弦到VI级的阻碍进行:(关于“阻碍进行”,请见本章第2节。) . d1 n0 r  m8 j
. h% p& ~( \5 }+ p; Y6 S  |
其它音的进行都和到主和弦相同,只是属和弦根音向上级进到VI级和弦的根音,这时VI级和弦重复三音(这是标准的西方传
  C7 L; Q' H. r+ i! g3 ^* N* S统和声的阻碍进行)。
1 s9 b/ |; a9 w
$ r' H* \+ l4 Z" v, F. C, T8 X1 }除了属和弦以外,次常用的恐怕是II级七和弦了,它在大调中是一个小小七和弦(或称小七和弦)在小调和和声大调中是一个减小七和弦(或程半减七和弦),它和II级三和弦一样,属于下属功能组,最常接的是属七和弦,标准的连接方式如下: 1 e; F. ~, W* t

& a9 d4 h; u; z4 C& P还有一个较常用的七和弦是导七和弦,导七和弦是建立在导音(I级音下方小二度)上的七和弦,自然大调中是减小七和弦(或程半减七和弦),和声大调和和声小调中是减减七和弦(简称减七和弦)。由于减七和弦向主和弦(I级)的倾向更强,因此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大调作品中更常用。导七和弦和导三和弦(VII级和弦)一样,属于属和声组,它的各转位解决到主和弦的标准进行是: 0 T! \3 _3 D5 _, O! a9 E; @
; ]* x+ E* |% I  D' u
为了避免平行五度,导七和弦及其转位解决到主和弦时,主和弦重复三音。   G' D) |! t% x1 i! Y. R. N7 x8 B
写成单谱表,密集排列法为: ( P$ z4 j- `- z, J  y
+ h9 Y5 o; X' J: ]
我们看到,减七和弦的原位和四个转位,听起来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它们在声学上都是小三度叠置,而仅仅在理论上不同。而同一个和弦,用不同的记谱方式,也可以写成不同的四个和弦,它们各自属于不同的调,可以解决到不同的主和弦。同一和弦可以解决到降E大调、C大调、A大调和升F大调:
& |/ B6 K" C, ]
' b0 P4 e- X' N. w; T& B也可以解决到降e小调、c小调、a小调和升f小调:
: B% y% W1 j9 D$ }0 V* h0 G) P
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关系,进行“等和弦转调”。
. N: u1 H% ]2 I/ I2 u8. 大小调中的其它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十三和弦 5 N& B0 ]/ [% A& T/ x. c3 N" ?
除了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减小七和弦和减七和弦外,流行音乐中常用的还有大大七和弦(简称大七和弦) 和小大七和弦。2 v! J1 @9 K% @3 r! t" T: c4 K

9 h4 u2 N# g% |: z
音频应用

601

积分

2

听众

166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601
2#
发表于 2017-2-12 14:58:01 | 只看该作者
  本教程的目标是教授为歌曲配和弦,分析流行音乐中和弦的使用及规律。作曲是无法教授的,但配和弦是可以教授的,
! C/ U& _3 E+ i& J$ p6 I" w! N% t6 q  j" j) Z, O, O
  而且它会对你的作曲有很大帮助。事实上,真正的作曲应当是和弦与旋律一起写出的。(remember)任何一首歌曲如果
8 V! F/ X: F. S8 f) t
' Z' E) [7 L6 O; U. n5 E9 `, \6 ^  采用不同的和弦,即使旋律一样,听起来感受绝不一样。本教程主要针对流行音乐,(其实流行乐中的许多手法完全是古% {+ o1 j; m- |' \
3 q, u* T3 @/ @0 _
  典的)采用字母标记和弦手法,比较直观。学过电子琴或吉他的朋友门可能会感到比较亲切。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正题; ~  X0 a" Z# v9 N' ^/ ^

  ?$ D! w0 O6 w1 t9 s6 c# k/ y# {$ x  了,如果您对音乐实在不太了解,可能会感到有一个真空带,厚面的课程是面向有一定基础的朋友的。有的东西是一言难
) B$ `+ _2 J) w5 G0 I; i2 w1 G( p9 n3 a/ f' H
  尽的,只有靠各位努力了。5 {4 K3 o. D/ s" m1 d$ @

/ \1 z  q: R; Q- z  @% D  第一章和弦新论
; m  k) a: v( `* r) N8 V5 i7 |9 x( Z
  传统和声学把所有的和弦都归为三度关系来解释,并且力求和声进行的完美和规范。但是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爵士音乐
" k- q; `% j5 k. F' Y- w
) r; C1 Q5 e- }  的和声已经高度复杂化和自由化,三度叠置虽然仍是和弦构成的基本原则,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释手段。这年头可以这样
5 e- m4 A2 {  {! r. x' X2 |$ T9 J2 J- R/ ]
  说:把几个音合在一起发音就构成和弦。和声的进行是否规范属于次要问题,平行五,八度的错误基本上不予考虑。唯一0 h# I* w2 v( x, S: s# I  O
9 p& C" u3 d. t9 V( W- Q  F
  的准则是:听起来是否舒服,到位。爵士音乐中复杂的加音和弦几乎使你分不清和弦的功能性,布鲁斯和弦同名大小调搅* g0 ?6 X" i5 s7 H9 h

9 e+ g9 x: p$ o2 p7 f# L  和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模进进行很难用经典的和声理论来解释。我们现在就进入现代和弦的奇妙世界。2 M+ Q& C; F. S: [
* O; f/ q5 F7 R# O' k8 |6 B. R0 X/ [
  第二章和弦标记
; E# a7 x# o0 H! _) t9 T
! D3 @2 R! c6 F) B  本教程采用字母和弦标记法来表示和弦。这是流行音乐中通用的标记法,把它和级数标记法结合使用会感到很方便,能  ~0 g% d0 ?, M+ v5 y  T' {
4 ?- u* u* P+ G$ U% F2 W; r
  使你很透彻地领悟到不同调的和弦的相互微妙的关系,好象你的脑子里就有一张和弦表。下面我们就来熟悉这个标记法。/ q  Q* ^8 O% g7 t* v

5 C1 o' x7 v) o% k. c% U4 H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来表示,如do,mi,sol和弦用( P' y% z4 H" f9 E$ |
2 J3 N" X1 \7 t6 z, C( o
  c表示,fa,la,do和弦用f表示,降mi,sol,降si就用eb表示,升fa,升la,升dol用f#表示。2 ^+ O( p, L. H' ?) l
, u# T- g0 K( j9 @: H) j1 k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小写m表示,如re,fa,la! Z& G& n, V2 H0 |5 A8 `
2 X- G) X1 X; P0 i
  和弦用dm表示,mi,sol,si和弦用em表示,降mi,降sol,降si用ebm表示。
5 Q% G4 \7 O! h: p) p
, h. {7 G; T/ ?/ D& g! F  3。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aug或加一个“+”。如do,mi,升s
! |' k3 K$ }; ~
" ^, ^9 r! a  Y" A5 d0 c  ol和弦表示为caug或c+,fa,la,升do和弦表示为faug或f+。
3 @6 `2 ~7 M9 f1 Q# i- ~) p* z/ W0 M& }6 J, a, e. M
  4。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dim或一个“-”。如re,fa,降la,' V7 k8 _/ {& z+ F+ a4 d$ h8 L# L
# C  U& _0 p$ m1 j: ^: j1 ~" U
  表示为ddim或d-,升do,mi,sol表示为#cdim或#c-。
* O: j2 `+ x1 V4 r( X) h; S5 q: O0 F
  5。大小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7”即可,如sol,si,re,fa和弦用g
/ {( u/ {! X3 }- f, z- l; J3 q4 c* t' t& k8 l
  7表示,la,s升dol,mi,sol用a7表示。
! i" U' d& s; f( V% V1 h  C9 u
9 j; F& |+ q9 u4 u9 U+ u* [  6。大大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aj7表示,如do,mi,sol,si和弦表" a+ i8 ?0 r1 d- ]4 D

% u' \1 c7 ]% K4 b. {1 z  示为cmaj7,降si,re,fa,la和弦表示为bbmaj7., Q# g4 ?1 |+ o9 S5 _4 v

' `) ^4 c! K$ W2 l  x) `  7。小小七和弦: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7”表示。如la,do,mi,sol和弦
; E: r+ N$ J) H. o! C' @; p& @3 R0 J+ @2 o
  表示为am7,re,fa,la,do和弦表示为dm7.7 i6 o* |8 T1 F  u$ x
- A$ u/ S3 f- Z
  8。小大七和弦: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m7表示,如do,降mi,sol,si和弦
8 s9 Z* ]( k+ i) g) C2 X9 A: @( t9 b
  表示为cmm7,la,do,mi,升sol表示为amm7.
6 l3 G/ W2 ]4 V4 \  Z4 Q0 u7 U: f+ f5 j
6 }) g9 M  J. [- a! W; P' v  9。减七和弦: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dim7表示,如si,re,fa,降la和弦
5 S7 A# x3 Q9 O3 U
9 i" ?5 [% ]* o$ s& S: s- d, g  表示为bdim7,la,do,降mi,降sol表示为adim7.. ?( A7 n) u, P4 K
8 \( \3 M/ @: [) u$ s' R8 s
  10。半减七和弦: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7-5表示,如si,re,fa,la和弦+ M' N5 M4 Y) u' X) ?

8 ?7 z* {+ ]9 p: o' P  表示为bm7-5,升fa,la,do,me和弦表示为#fm7-5.* U1 x9 y1 Y' O/ r% u3 X
0 D  g" |* F; L3 X# L: R
  11。加音和弦:它是指在一个以三度关系为基础的和弦上加上其它音,如加入六度音,九度音,四度音等,标记法为将
. d9 q5 I% c4 H
; q  o) o, m1 d" k) X/ H  这个加音的度数写于原和弦的右边,如do,mi,sol,la和弦可标为c6,(la是基于c和弦的加音),fa,la,do,s6 b* y* k( k$ ]' \- G( V# v

. |9 c. S% P9 s& L1 d4 S, V6 D  ol和弦可标为f9。但要注意的是,加四音和弦的写法有规定,要写sus4,并且要省去原和弦的三音,否则三音和四度音
4 l/ u6 M) u6 k" F7 R/ F& |# {) I9 [$ }
* ~- {# Q& n+ V3 A; D+ {  一起响会很尖锐。如do,fa,sol和弦标记为csus4.(c和弦省三音加四度音)。加音以6,9,4度为多数。另外,有更* c9 z/ y# U; J  N3 U
3 g& Y% O0 L& t9 ~
  复杂的理论把加音与多音和弦分开来,如fa,la,do,sol和弦应标为fadd9,而标为f9会被认为是fa,la,do,mi,
2 Q! I; H. c( ~, C( y: z$ w. ]; X8 B, U: j
  sol和弦。不过这只是理论而已,一般情况下用简单的加音标记法就可以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9 b9 j. Y) E. k7 b, y- @
) c% v: D+ v6 a9 \
  12。指定和弦根音:就是在演奏该和弦是,不弹它本身的根音而根据标记弹奏。如c/g,表示演奏该和弦时把g音置于最
& c8 P/ b/ R/ J* Z5 w" R, G$ |' D2 O+ d( d
  低音。dm/f表示演奏dm时把f音置于最低音。也可以用on*表示同样意思,如f9ond,实际演奏的是re,fa,la,do,
) ~" r+ w! a: M! Z+ N* r0 S  `$ T7 t1 {2 `" G1 t/ _
  sol。很明显,这种标记法可以用来表示和弦的转位。0 m- I+ H& L% `/ [& _% C- V
( y8 p. `9 _3 B
  第三章各级和弦的功能
& ?* r' c  y7 j# B# t2 p
3 S" `9 [+ N3 Q* |5 N  流行音乐中一般只讲大调的和弦而很少把小调单独作为一种调式重新定义和弦,因为流行音乐中关系大小调和弦共用的: A% G% n8 m6 C* `
  t& Y- E9 P1 o7 [
  现象十分普遍,如果用经典和声学解释会颠来倒去搞不清。
% A2 {: X2 `" |. E0 L' m" f: P0 M! [1 A  E; _* {6 r
  下面我们用c大调来举例。基本和弦共7个:c,dm,em,f,g,am,bdim.分别是1,2,3,4,5,6,7级和弦。1,4,5称正
) x: k& Q+ M. G1 c5 x( _! W4 g# c+ V" E
  三和弦,2,3,6称副三和弦。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极为少用。1级和弦也称主和弦,4级和弦也下属和弦,5级和弦也, y8 b# K1 z9 d7 Y9 j/ n( J
  [, Q( s! O9 g2 r1 l( O, V
  称属和弦。接下来是每个和弦的属性,很重要哦!! n- K1 \+ Z  I3 w3 u: }

. P, F% M8 y$ [4 y6 A  c,即1级和弦,是用来明确调性的。一般大调的歌曲都以它开始,也以它结束。不过在曲子的中间可以尽量少用主和4 u& l5 }  f* X: T
' T9 \" N3 W, m2 h8 s: y
  弦,否则老是给人以终止感,乐曲的进行也会很硬。
% k& F# `" g& `. v1 m. ]5 O+ {4 w8 u7 T
  dm,即2级和弦,是一个很柔和的和弦,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属和弦即5级和弦之前。而5级和弦则自然要回到1级和
( }! p. Z, r/ f8 J$ f2 _) O+ K8 L; h6 |+ @
  弦,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2-5-1的进行。这是一个极其常用的进行。# U# N' a! t& D0 S
  L3 u* A  G3 e+ }5 z6 q# \
  em,即3级和弦,也是一个十分柔和的和弦。音乐的进行中有了她马上就会变得柔美而略带忧伤。1-3-4的进行,也即在c+ h( [8 l/ G; Q0 i3 h

3 x1 d! y/ {. s$ v" h7 d  大调中的c-em-f是一个很常用的进行。乐曲中本来用1级和弦的地方有时可以考虑换成3级和弦,音乐立即就不强硬了。
) }* ^, _. o& o/ n. S. m5 M& u4 P" C
  港台音乐中这种手法很常用。9 @4 _0 @( m7 O, G. x  g4 U

5 u- I/ F) h! D  e) N7 R  f,即4级和弦,大调中的又一正三和弦,属于骨干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让人感觉心胸开阔,有一种一下子“飞”起来的
( _! C' R/ d% O9 F. \- z  m6 l1 @. F
  感觉。我们听到的美国乡村乐和描写西部大草原和大峡谷的歌曲都使用4级和弦来表现。1级和弦后面跟4级与跟3级和弦
# @) {- j$ N$ A" Z
3 Z* s) D. y/ j  是绝对不同的。* u* Q! M& J1 R0 ]$ M
1 {2 Q: m* m, h+ Q# r; e3 n
  g,即5级和弦,大调中的第三个正三和弦,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它起着对主和弦支撑的作用。乐曲的终止感就是
7 V) w% N+ v) l
0 v4 F! a7 ]7 f* k& B) a  由5-1这样的进行产生的。当然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欧美音乐中不使用5-1终止的歌曲也很多,这正是流行音乐的特色,但
  x" q: g5 |# c7 E+ k! @
5 ^9 A7 i+ {3 N) S% t- b" x2 O  5级和弦作为音乐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动摇。
1 j) [7 ?8 I: X- F2 D+ \9 S. A7 a6 h0 K1 {
  am,即6级和弦,一个中性的和弦,如果把它作为主和弦那就是小调了。歌曲肯定会变得忧郁,悲伤。如果6级和弦出现
- v8 l3 z7 O' `; |& ^$ V) t1 U( f& V5 W8 R" ]( ~) V
  在大调中的某些部分,那它起到的就是连接不同和弦的作用。6级和弦象一座桥,它前面可以接几乎所有的和弦,后面也, R- G% j, W! u& d  z/ I6 h
) |  g/ r! b# v5 D
  是如此。它可以是和弦的进行连贯,不呆板。1-6-4-5是极为常用的进行,事实上就用这四个和弦就可以写歌了。6 ?% z- x" ?3 t" F
9 B5 O' Z) q3 h
  bdim,即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很少用。因为它是减三和弦,有一种向里收缩的紧张感,一般只在某些特定进行中使
% i8 ^* @" }, K  d7 z
- h7 |& S0 t+ `/ w% f, }3 z# h( d8 H  用,或是为了根音的流动而使用。. P9 z/ f+ }; h6 M2 l& Y+ A
1 R$ D) j. `5 U( I) k! l
  在了解了上述和弦的属性之后,大家就可以尝试为歌曲配和弦了。不过这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能否配出基本
1 l' y5 N2 |: j9 X' w; Q
% s! p4 F1 h4 h3 ]+ L: \  正确的和弦不是寥寥文字可以教会的,也不是本教程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配置出更好更优美的和弦,我们不该停留在对: G, t5 E- `6 ~+ b! S3 U' ]
, C# y2 l$ R$ T, ^
  与不对的层次上。就我个人经验而说,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几点,那你就向编曲大师跨出了关键一步:
  h8 e; B" V' Z4 Y: @9 h6 e8 `; {7 w$ E3 Z
  1,能在一遍内听出歌曲的基本调内和弦(即1,2,3,4,5,6,7级和弦)
* o, }0 Y% v0 {; ]* ?
2 ?7 A$ J' u% ]/ W  2,对歌曲常用的离调和弦比较敏感,一般也应当在1到2遍内分辨出其离调和弦。8 j1 J2 Y! f& J1 h, d8 _/ Q& p. {# t
: v# O5 N* Q+ Z$ k& Y
  3,看乐谱上的和弦可以想象出其音响效果,如果别人演奏错误,能马上察觉。
& ^% |  t3 Y7 O7 V. b* `) k* [( t
9 H2 K3 }- A1 X. p8 e  4,看一条单旋律,不用任何乐器,在心里能为它配和弦。
1 q( {' w  m4 E; X: Z6 G* g' j' s) `; @" |
  我们现在的流行音乐体系是纯西方的,旋律与和声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对和声不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难以制作出优秀的
8 u- @1 i8 i4 ~) I+ s( ~1 s7 a5 q% A
* e' C1 ]$ E) ~  现代音乐作品的。
) V1 n( T, E4 `4 f9 T9 G; v" N
' l7 K+ J+ D( \' I3 H! e- Q$ }: h  第四章各级变化和弦
1 G+ v$ s; E, R) U* a
' ~+ b+ ^3 o( ^0 Z7 N  接下来我们要为歌曲配置更优美的和弦,使音乐更流畅。这就要用到各种变化和弦。关于变化和弦在经典和声学里有6 o) i4 {% K1 D$ @' I

5 g' G& t6 S+ k% U- U8 R' j0 b6 v  复杂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和声学的人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被灌输有关离- D# t' b! w# d6 k1 A$ t: [
- }. H2 C" S9 U% g( G5 h/ w
  调的系列理论,恐怕没有多少人可以正确理解。所以在本教程中,我采用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说法,关于离调和弦等内容的
. ]2 M5 ^7 J9 D1 @& f, p- x$ m9 p4 z: `  g& B9 d* L/ v/ W! e/ Z: i
  正确涵义会在以后写明。
. n2 m) c1 w7 u2 c0 a2 L. e- U" z# l  |* t& q8 [- b' G
  注:所有和弦转位都沿用传统名称,第一转位称六和弦,第二转位称四六和弦。
8 i, Z% C! n; z2 T; r# B) b( C% P5 o. C$ ?3 Z6 g
  1,主四六和弦(k46和弦)' n4 H' u6 E3 \9 e- o

' V  t! m  g2 k: v5 d3 N; y  这是一个在古典音乐中很常用的和弦,但它在流行音乐中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形式是主和弦的第二转位,以c
/ `( T1 K# T- D6 T
7 n- m0 L: m! z+ Q+ f+ f$ e0 l  大调举例就是c/g和弦,即5-1-3和弦。这种和弦的特点是,虽然算是主和弦,但因为它以sol为根音,所以一点也不稳* E4 n  d: c) @8 E& N: X5 i4 s6 M% U- p

+ ^6 Y0 E) V4 v, w* P, F; x; b  定,有着极强的向属和弦去的倾向。试验一下,如果一首大调歌曲结束时贝司手不弹do音而弹sol音,你肯定会感觉很
7 o4 J% ^! b/ g; z7 q& O3 }$ t1 J7 T
6 M* |# b5 @2 H1 C* k2 w  奇怪,你会觉得这首歌曲根本就没有结束。这充分体现了主四六和弦的不稳定性。因此在编曲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
4 I/ e! l: [, b9 I% C% w" W% p$ j
/ f2 l* y5 g$ a% `! X5 U  点,如果有一首歌曲的结尾是c-g7-c(这可是很常用的结尾哦)我们就可以改为c/g-g7-c。由于c/g(主四六和弦)倾向
+ T4 g* U2 C* J6 v! N! o) U
, F" {9 x$ }  p' R0 e  与属和弦g7,而属和弦g7又倾向于主和弦,这样从c/g开始一系列的和弦都顺着它的倾向性行进,音乐就变得流畅了。5 F! D( ^, |' E+ f7 }

5 b" {7 t& b, @7 @4 ?  在古典音乐中,c/g-g7-c的进行是最经典的终止式。
2 s4 M5 v6 z- [3 _2 l
# m8 p. \8 w: V  2,二级六和弦. r+ f1 L: J+ a" P) n6 O" Q9 z

& `$ d! F& n3 }% `& W  二级六和弦是二级和弦的第一转位,在c大调中是dm/f。它的构成音是fa,la,re。) X, T7 E$ y% p
( \% X/ Q+ p) _1 q2 n2 y; `8 j
  大家会发现它与f和弦(四级和弦)只差一个音,前者是fa,la,re,后者是fa,la,d1 M  m% _3 Q; N6 r. @) i$ K/ r  F$ J
. B9 g, O* m7 l
  o。所以,二级六和弦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四级和弦的一个替代品,也就是说某些地方本来用8 [  z& i) d) G9 D" z
9 S  h/ _1 r+ v0 G3 a( L
  的是四级和弦,现在就可以用二级六和弦代替,c大调中就是用dm/f代替f和弦。二级六和" K' U+ }! ^' I/ V

$ R% |! a1 L1 C+ D3 `  弦保持了二级和弦柔和的特性,不象四级和弦那么硬,也没有强烈的“飞”起来的感觉,所2 w5 e; X% ?3 n  L( ^
+ n9 y: u9 V" B$ B3 ?8 j( f; g
  以如果你想要使1-4级的进行不要那么强硬,但又要保证有1-4级进行的和声效果,你就可
" O$ Q! @4 q$ F  Z' _" T, L
# W5 Q- i  T! n3 u+ Q8 i  以用二级六和弦代替四级和弦。如果大家听过电影《红河谷》的主题曲,它的第二个和弦
9 ]& h& v. \) K; T4 c/ m
( X3 I- e4 F3 K6 m2 |+ j: T  就是二级六和弦,而这个地方的和弦功能和听上去的感觉实际上是四级的,这就对了!这" d$ U/ \6 N/ J/ B* d) r) M

3 @( @! o  j  o9 {  就是二级六和弦要达到的效果。) _8 r- D8 Z$ e+ D5 }
' M. o' L, a9 R' \! n  q1 h; J1 @
  3,大二级和弦
# T  Z5 o! O0 L1 J" @0 i: w7 f) r% }* s+ T, [& f
  这实际上是一个离调和弦,不过在这里我不从这个角度去说明问题。大二级和弦就是升高三音的二级和弦,在c大调
8 V& f0 }# G6 U! A! h8 b" T* ]3 d% F9 N2 ~
  里是2,#4,6和弦。它的特点就是强烈倾向于属和弦(五级和弦),也就是在c大调里构成d-g的进行。在前面介绍二级
) \1 P+ X6 r" |9 C" ?9 @5 M+ g( k  e# a( J& T- P
  和弦时我曾提到二级和弦最重要的用途是置于5级和弦前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大二级和弦是增强了小二级和弦向属
( k9 n: ?$ m, d" U  o
2 R& q, z* U( m( h, U+ @  和弦的倾向性。在c大调中就是用d-g7代替dm-g7。在歌曲的适当位置使用这种代替手段效果是十分好的。但是要注意,
( }* E$ c3 e2 @1 |/ `
! E+ H7 m; C  ~1 R' B  歌曲的旋律音如果是fa(首调)则不能这样代替,因为这会构成与和弦#4的小二度冲突,十分尖锐刺耳。邓丽君的许多
+ k3 l) b- C7 V& r: X: C( a7 _, S! q
( C, n* q9 c, w# Z& R  歌曲及那个年代的许多歌曲(如《今宵多珍重》)都会在属和弦前使用大二级和弦,大家可以去仔细地分辨一下。另外,# T8 q3 r5 W# F
. L, z0 ]) M( \  q7 @' f: R$ P
  和所有的离调和弦一样,大二级和弦也可以扩展成七和弦,c大调里是d7和弦,2,#4,6,1。它的和弦性质和d和弦是
# H$ g2 W( s, ?" M
! T3 q) |4 X, C  一样的,只不过音响更丰富些。- v1 o* H6 u2 {4 J# W8 O

0 n( \! A* y4 _. K! V: v- j. M9 v  4,大三级和弦/ y! V; M& a3 ]% x" I0 |: S' U& `
  m$ O- [( L; Q4 f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在c大调里是e和弦,3-#5-7。是由三级和弦em升高三音形成。它倾向于六级和弦am.也就是' w* f+ \# i% K' d
- q0 {9 H6 ?- R4 l6 m$ G$ n8 H
  在c大调里构成e-am的进行。它实际上也是em到am进行的强化。和前面一样,我们可以用e-am代替em到am,但仍要& ^$ N# P# j6 l" ]& j. Q' K
  t+ w. t4 R- l' k  ?
  注意,如果旋律音是sol,就不能这样代替,因为sol会与和弦里的#5冲突。有一首老歌叫《我家在那里》就使用了大三$ F7 ?6 F+ g$ R. P0 {5 w( M# O7 y7 H

/ W8 U$ _) O6 g7 O! r" \  级和弦。有首圣诞歌曲就连续使用了大二级和弦和大三级和弦。另外,和所有的离调和弦一样,大三级和弦也可以扩展成
7 t3 t3 D. L0 D) m7 P. Y% K8 ^2 x5 `7 X7 ^
  七和弦,c大调里是e7和弦,3-#5-7-2。它的和弦性质和e和弦是一样的。
3 z4 S0 E$ o2 I' }* X2 y" g/ r& O( W4 l( Y
  5,大六级和弦# |3 a) j, {3 X5 q9 ~6 x# c6 V

3 S. D" L4 \5 O$ F( v7 _9 M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而且这是一个很常用的和弦,它的“离调感”十分远,所以能制造出很动听的效果。在c大调中
. ^+ f6 a- x$ i* B
1 X2 r4 x6 S! h4 @9 ]9 Z) e  是a或a7和弦(和其他离调和弦一样,它可以扩展成七和弦)它强烈倾向于二级dm和弦,这样就在c大调中形成a(a
# O6 A- C/ w4 _/ @% w* z5 K6 t( g
  7)-dm的进行。这可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进行,它不仅可以代替am到dm的进行,还可以代替其他和弦到dm的进行。只要
1 W- P, ]& o4 |% s0 f* R! n; Z, U' h; i9 P& e, v! G
  你的旋律中带有6,#1,3,5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音,你就可以使用这个进行。它是用来强调和声在音乐中作用的最好
4 m% V% M! i3 l" ?( S1 w9 e* ?
$ \1 l/ m, g1 }/ S  r& W2 @  例子。看一下:+ H& E  g% ~' M6 |
% `# S1 J$ ^% ^& H/ K
  3-4|2--|这个例子,如果你想在第二小节配置dm和弦,那么前一小节用什么好呢?am可以,em也可以,但它们都
5 Q; r: ]% r% L9 u3 _& I) Z) X0 X. K9 M, R& l
  不是最好的,试过用a(a7)吗?那将会是一种新鲜的感觉。这种和弦手法在流行音乐中被广泛应用,邓丽君的歌曲《爱的
4 o) f$ Z# g4 d8 H% u2 ?- V
; }0 ]/ D) J# ^- t" t" h# y$ [5 b  箴言》就使用了该和弦,著名的圣诞歌曲全曲多次使用该和弦。这个和弦十分有色彩,恰当的使用肯定可以使你配置的歌
' P& ^: |/ f% }4 W8 n  b8 a
& [. d( n* W# K1 b  曲和弦及伴奏比原来丰富得多。当然仍旧要注意,不要在旋律音为do时使用该和弦,因为它会与和弦的#1音冲突。5 X0 |# Y$ L4 v+ B, S
. p0 z* w7 X# L' h8 W
  6,一级七和弦
5 v: g; a; `! k' d% w) k( t3 T+ C( K. c5 D+ {2 Q- L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一级七和弦在c大调里就是c7和弦,1-3-5-b7,看清楚了,这是一个大小七和弦,是降si而不是4 u/ n. }; T  G1 @( F( N. G
- \2 l4 r' m4 ^) G$ X0 r* Z
  还原si,在其他调里可不要搞错了。它的用处就是置于四级和弦前面,一级七和弦有强烈的倾向于四级和弦的特性,又由
4 A# S+ k, a$ \: B% I
" S3 ~# x, I, h) K" [  于它本身属于主和弦系列,所以如果我们使用了一级到四级的和弦进行,就可以在这两个和弦当中插入一个一级七和弦,
9 ~. m0 y1 N# K$ j, M
( j7 |* G; A0 t, J2 u  形成c-c7-f的自然进行。有一首英文老歌就使用了该和弦。- c. O, g# P5 T/ j# U! b

$ h0 V- Q/ v$ t  7,小四级和弦" b4 x' I- [. n! l0 T2 w) W& Y- h
! L' B, _2 ~! Z) [0 j" j
  大调中,四级和弦应当是大三和弦,但有时侯我们也会使用它的降三音形式,就形成
& |; L* ~* u, u+ |" K5 X
# M8 P: d. h! X' U  了小四级。它的最有效作用是置于四级和主和弦之间,也就是在c大调形成f-fm-c的进行,1 N; [2 O6 I* N) w/ i
$ P  ?  I3 q3 r8 \2 O  _* t
  小四级当然是一个小三和弦,它的加入会使音乐突然变得忧伤,所以它不但可以置于四级
! j, r% n# w+ S6 i2 n; n3 m1 O
9 O0 K1 X8 u9 K  和主和弦之间,而且可以直接加在乐曲中的某个部分。著名的(雪绒花)在最后结尾时,5 n5 N: A* f+ r# |: p

) I9 B/ k8 [5 u. J3 o4 r  就使用了小四级和弦。很多港台流行歌曲也使用小四级来表现忧伤与失落。5 X  i9 p; F1 ^: ]

5 |6 F; p: C& |& U, u; s  8,五级增三和弦
, L+ _" r$ R: d7 G3 e+ D
! K% J+ L# [0 `: P/ T* p' w  L# M  这个和弦不算很常用。它升高原来五级和弦的五音,变成增三和弦。在c大调中是gau
/ E  H& d6 ^* {; s# B; a' Z+ B( b5 r: [& a- s4 U1 e+ D+ X0 b
  g(g+),这个和弦的用处是当一个乐句结束在属和弦上时,可以用五级增三和弦来代替五级+ x; ]8 f/ b" \7 b" d: O
8 K0 @, F6 _: w
  和弦,增加意尤未尽的气氛,然后音乐稍作停留便又从主和弦开始,这种手段在爵士音乐3 d# o0 D7 p0 h6 O  z& E+ z$ }
" a" [9 r& g3 @
  中有着较多的应用。
: W5 h3 F9 e  _# E. J) }8 i
/ Z. _9 `# ~  t; {3 d  9,降六级和弦
: I# k$ j( n" d& ^3 s  |: }
$ Q4 C3 s8 I  p" W  Z" a5 K) E  是一个常用的变化和弦,是大三和弦,在c大调中是ba和弦,b6-1-b3,降la-do-降mi。这个和弦看上去离c大调很
+ v4 f+ W- h0 e( n1 k6 q) W
& o; T0 V; ~/ R) C2 s8 y4 ]9 Q, P  远,确实如此,因为它只有一个音do属于c大调自然音阶,嘻嘻,就是这个do成为降六级最大的应用之处。因为绝大多  V5 c8 D6 ]) K1 i, D; |! M. G
& }, X# H0 P/ R( q# g" Y1 ?
  数大调的歌曲都会结束在主音do上(首调),我们可以利用降六级含有do音,把降六级置于主和弦的前面,达到一种特
0 I7 {8 V, h: y2 a! n) R* d4 i; X6 m
  殊的音响。在c大调中,如果本来是g7-c的终止,现在可以用g7-ba-c来替代,这样就能得到这样一种效果:旋律虽然保
1 w  N1 }7 j5 M' r# F2 i
- o' \; Q, |$ ~( H6 n' \6 p; t  持是do,但和弦是降六级-主和弦,非常有色彩。它可以烘托出那种宏伟,壮观的终止,不是属到主简单了事。7 a. S! R' E  s+ i" M- j
. Q$ ]; W  r: {$ E9 i3 c
  10,降七级和弦7 j3 D8 I% J6 c/ T9 K
& g7 p! A9 P- I4 \5 P
  相比降六级而言,降七级离原调好象近一点。在c大调中,降七级是bb和弦,b7-2-4,降
# h. m3 T+ l$ G/ S1 g! O1 {  C8 R3 P5 F; H4 l
  si-re-fa,也是大三和弦。它含有re,fa两个调内音,它可以被较自由地运用在歌曲中间
9 C( H7 d$ z3 l' x# n8 v1 i
: Y* ~, _+ \" ?  部分,如果旋律中出现了这两个音就有可能使用降七级。在歌曲中如果在本来使用一般和2 P. E, j. q9 e1 |/ ?

0 P  f% \' h  ]" S' \  弦的地方改用降七级,会有一种突然转调的感觉,降七级后面可以接1,4,5级和弦,c大
; q- v7 c8 S. j( J# c8 B  I. ~: W4 R" A6 m6 x+ A% g% O' K
  调中,c-bb-c,c-bb-f等都是常见的。邓丽君的《千言万语》,thebeatles乐队的,,都使用% d: [$ ~% G) g4 ^' x% l! S, `; i

2 A% C( \3 x. X7 h! H/ h/ _  了降七级和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降七级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对降六级作进一步扩展,把b& ^$ x7 N) i) a9 t

7 x: \+ f4 X  v" i  a-c扩展为ba-bb-c,也就是在降六级与主和弦之间再插入一个降七级,得到一个连续上行大
; i2 O5 y/ H8 c4 y8 L( m- T1 d7 }# Q+ z. H, T; g/ ~# ?
  三和弦的效果,更适合于那些气魄很大,雄壮而有震撼力的终止。. s- h2 @4 p% A% g5 X. l  j

+ z# L! L5 A. M2 Q5 S& |  11,降三级和弦& J1 [- c2 J* M9 K7 M
3 P5 |/ D2 |4 m! x( U- F" C
  这也是一个用得不算太多的变化和弦,在c大调里是be和弦,b3-5-b7,降mi-sol-降s
0 f: e/ d! o' v3 f$ U9 s) K" |2 a  a  K* o1 T
  i,也是大三和弦。它离c大调也比较远,只有sol是调内音,因此只有旋律出现sol时,它
' A6 L0 a+ ^2 K2 ~) O; k0 X9 _% p* [  I. o8 H! S# ?
  才有考虑的可能。它适合在乐曲中起丰富色彩的作用,使用一下以后马上又回原调。这种* S, [7 }7 L+ X8 X# d

" L" _( T$ b3 w. F- q9 `/ k& W/ c& J  和弦就一定要用得好,用得到位而不能滥用。有一首著名的英文老歌(《奔放的旋律》--9 L! h  h! H2 m* @

8 v& }- N# ]( C  ?' }* m  “人鬼情未了”的插曲)后半段就用了一个降三级。4 v* |! l3 B! a) v

( Q; y  _$ O% F5 Z  12,降二级和弦, t; G. E0 e) O% s. t# R2 A
6 N2 K4 X2 q5 s0 v# x  `
  降二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用得比较少,在爵士乐中倒有一定的使用.经典和声学里给予这# r$ c, b' D) s8 u: E  L

0 `1 n( D- i/ |# Q4 L3 I/ i  个和弦以一个名字,叫"那波里和弦".当然对于我们的应用者来说不一定要了解这么多.这个, r* s* n0 J9 [/ E& O& I
/ V  [% e7 d: z* `
  和弦在c大调里是bd和弦,b2-4-b6,离c大调相当远,在钢琴上听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但这样就9 u0 a/ m* F- L7 p& J& S1 q  g

4 C0 ?/ U  O; y: e2 O  注定了它是一个极有色彩性的和弦,一般可以用在曲子的结尾,在主和弦的前面,感觉是十分
' b& K+ E/ v/ x9 t8 F4 m6 o5 ^2 h* z+ q) y8 f* W
  奇特的.不过我没有找到合适的例子来说明,以后再补上吧.( A6 s/ `$ r0 ?+ Z

, p1 M2 y# ?" J/ [$ N  O0 B# m6 `  第五章和弦使用手段& q/ I. E# A5 t5 s# \' c! q# o
3 Z! }" A& _/ C. C9 S1 Z2 c, q7 G
  1,保留根音9 Q7 Z& T% U1 \* m, H) x, ^
$ B1 H! u1 R( ]9 P% i8 G1 ]
  这种手法在很多流行音乐中有应用.它的意思是在一段和弦连接里,根音不按照正常和弦根音走动而是一直持续在一个2 L3 h( D, F; `) {7 E7 T. d

+ Q' L1 Z- H) ^  l  音上保持不动,最常见的是保留主音.具体点就是类似这样的连接:c---f/c---g/c---c,和弦原来的意思是1级到4级到5级,但根
% o) e7 N$ z6 I7 S. a. p, J* }- `- s4 Z- T3 h$ ?/ s
  音却一直保持在c上,这种手法也削弱了原来和弦间强烈的对比,使它们能"粘合在一起",所以能给人以稳定,温馨的感觉,用: v/ f! ^: ?' x9 K. D

+ A1 J7 z5 ]  T* a6 Q' v( {  在前奏,歌曲的a段比较合适.bryanadams的成名曲一开始就用了这个手法,你可以仔细去听一下.在经典和声学中称这种手* g4 o6 ]0 r5 e' q

* R4 H/ K& D3 d% L! B$ i2 E  法为"主持续音".和声就是这样奇怪,也许你会说g/c的和弦,用c作g和弦的根音,难道就不会发生小二度冲突?所以说理论既! S8 R$ @2 I0 G* @. v

7 j/ V  y5 t8 u6 D* ^8 q  是我们前进的领航员也是最大的束缚,当我们把一串和弦连起来后,你就会发现根本体会不到小二度的冲突,试一下吧!) V0 @7 P: T  a& x! H

( l5 i" r$ G0 p/ O  2,延留音,先现音
# \. S* e2 L% S" @8 }$ s7 \+ R& R7 H* d1 S) z7 W/ D
  我一直感觉到,和声的最大魅力在于"期待感",也就是当一个和弦出现时,我们就等着它应该走向的那个和弦的出现,做
0 @5 Z1 a1 A' V+ K' G
# ^' F! a$ E! d* Z  到与我的"心理听觉"相一致.延留音和先现音可以满足我的这种"僻好".
- x! G+ V+ i# V+ _! V6 L
; b9 _! D/ e! p0 A% B5 ~  我们先说延留音,它的意思就是把甲和弦中的某个音延续到接下来的乙和弦中,并且这个音不是乙和弦中的音.例如这样% e, r, K1 ^" o5 C1 f, m
% J) u" @) M2 }$ P
  的进行:f---gsus4---g7---c,其中gsus4和弦的构成是5,1,2三个音,而do音是从f和弦延续下来的,它并不属于g和弦,由于它5 \0 d& ^' r" |

. j$ Y1 d+ d# @0 z) B( s  加入了g和弦中,使g和弦原来的属功能被削弱,do音代替了原来si应有的位置,但抢了别人的位置是一定要还给人家的,所  X8 O+ M% ?4 g- n, u. Z
2 W7 l0 ?  J9 \, i' H5 O* R5 D4 a/ l
  以"期待感"在这里产生,听觉上我们等待着do进行到si去,于是后面一个g7的出现满足了我们的听觉需求,并且最终解决到  |0 K* ?2 R3 h" Q* D
( }( N4 N3 t7 y( y8 @8 H
  主和弦上,得到完满的终止.这是最常见的延留音形式.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把某个和弦的某个音延续到后一和
$ B% F0 ~& W6 c) f
; A' P; a( p* [' f  弦上,造成一种"迟到的解决",很诱人的.
2 ?7 v2 t7 r7 Q+ C, h4 \5 r, l; v+ X8 x( F* M' }+ X& g6 N
  再来看一下先现音,它和延留音正好相反,就是在甲和弦中先出现了后一个乙和弦的某个音,而这个音并不属于甲和弦.3 |2 n# ]/ ]9 ~7 U: w
) m0 M% O+ L: u  e9 \1 x3 v2 ?
  当音乐进行到乙和弦的位置时,这个先现音成为了和弦音,音乐得到了解决.比较有效果的办法是先现根音.如这样:f/g---g# @$ L( f; r: P& I6 l7 g

+ l) W1 Z6 F8 q$ J5 N& o4 `# ]  7---c,它原本的意思是4级--5级--1级的简单进行,不过在4级和弦上它先出现了后一个5级和弦的根音--g,结果造成了一种很
- ^4 k7 _' ^/ y5 Y+ D3 _5 o0 Y* t% ~
  奇特的效果,使4级和弦也有了属功能,三个和弦的连接变得紧密了.$ _# n0 N& a, v" f: D! {9 C8 v
/ Z# ?' P# [' [
  先现音和延留音是调动听众胃口的极好手段,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也可以一起使用,如:f/g---g7---csus4---c,连续使用了- ?% U# ~6 V0 Q5 Z
, S& d- J1 w. ~  O/ u" Q5 V
  延留音和先现音,非常不错。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