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教程的目标是教授为歌曲配和弦,分析流行音乐中和弦的使用及规律。作曲是无法教授的,但配和弦是可以教授的,
! C/ U& _3 E+ i& J$ p6 I" w! N% t6 q j" j) Z, O, O
而且它会对你的作曲有很大帮助。事实上,真正的作曲应当是和弦与旋律一起写出的。(remember)任何一首歌曲如果
8 V! F/ X: F. S8 f) t
' Z' E) [7 L6 O; U. n5 E9 `, \6 ^ 采用不同的和弦,即使旋律一样,听起来感受绝不一样。本教程主要针对流行音乐,(其实流行乐中的许多手法完全是古% {+ o1 j; m- |' \
3 q, u* T3 @/ @0 _
典的)采用字母标记和弦手法,比较直观。学过电子琴或吉他的朋友门可能会感到比较亲切。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正题; ~ X0 a" Z# v9 N' ^/ ^
?$ D! w0 O6 w1 t9 s6 c# k/ y# {$ x 了,如果您对音乐实在不太了解,可能会感到有一个真空带,厚面的课程是面向有一定基础的朋友的。有的东西是一言难
) B$ `+ _2 J) w5 G0 I; i2 w1 G( p9 n3 a/ f' H
尽的,只有靠各位努力了。5 {4 K3 o. D/ s" m1 d$ @
/ \1 z q: R; Q- z @% D 第一章和弦新论
; m k) a: v( `* r) N8 V5 i7 |9 x( Z
传统和声学把所有的和弦都归为三度关系来解释,并且力求和声进行的完美和规范。但是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爵士音乐
" k- q; `% j5 k. F' Y- w
) r; C1 Q5 e- } 的和声已经高度复杂化和自由化,三度叠置虽然仍是和弦构成的基本原则,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释手段。这年头可以这样
5 e- m4 A2 { {! r. x' X2 |$ T9 J2 J- R/ ]
说:把几个音合在一起发音就构成和弦。和声的进行是否规范属于次要问题,平行五,八度的错误基本上不予考虑。唯一0 h# I* w2 v( x, S: s# I O
9 p& C" u3 d. t9 V( W- Q F
的准则是:听起来是否舒服,到位。爵士音乐中复杂的加音和弦几乎使你分不清和弦的功能性,布鲁斯和弦同名大小调搅* g0 ?6 X" i5 s7 H9 h
9 e+ g9 x: p$ o2 p7 f# L 和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模进进行很难用经典的和声理论来解释。我们现在就进入现代和弦的奇妙世界。2 M+ Q& C; F. S: [
* O; f/ q5 F7 R# O' k8 |6 B. R0 X/ [
第二章和弦标记
; E# a7 x# o0 H! _) t9 T
! D3 @2 R! c6 F) B 本教程采用字母和弦标记法来表示和弦。这是流行音乐中通用的标记法,把它和级数标记法结合使用会感到很方便,能 ~0 g% d0 ?, M+ v5 y T' {
4 ?- u* u* P+ G$ U% F2 W; r
使你很透彻地领悟到不同调的和弦的相互微妙的关系,好象你的脑子里就有一张和弦表。下面我们就来熟悉这个标记法。/ q Q* ^8 O% g7 t* v
5 C1 o' x7 v) o% k. c% U4 H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来表示,如do,mi,sol和弦用( P' y% z4 H" f9 E$ |
2 J3 N" X1 \7 t6 z, C( o
c表示,fa,la,do和弦用f表示,降mi,sol,降si就用eb表示,升fa,升la,升dol用f#表示。2 ^+ O( p, L. H' ?) l
, u# T- g0 K( j9 @: H) j1 k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小写m表示,如re,fa,la! Z& G& n, V2 H0 |5 A8 `
2 X- G) X1 X; P0 i
和弦用dm表示,mi,sol,si和弦用em表示,降mi,降sol,降si用ebm表示。
5 Q% G4 \7 O! h: p) p
, h. {7 G; T/ ?/ D& g! F 3。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aug或加一个“+”。如do,mi,升s
! |' k3 K$ }; ~
" ^, ^9 r! a Y" A5 d0 c ol和弦表示为caug或c+,fa,la,升do和弦表示为faug或f+。
3 @6 `2 ~7 M9 f1 Q# i- ~) p* z/ W0 M& }6 J, a, e. M
4。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dim或一个“-”。如re,fa,降la,' V7 k8 _/ {& z+ F+ a4 d$ h8 L# L
# C U& _0 p$ m1 j: ^: j1 ~" U
表示为ddim或d-,升do,mi,sol表示为#cdim或#c-。
* O: j2 `+ x1 V4 r( X) h; S5 q: O0 F
5。大小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7”即可,如sol,si,re,fa和弦用g
/ {( u/ {! X3 }- f, z- l; J3 q4 c* t' t& k8 l
7表示,la,s升dol,mi,sol用a7表示。
! i" U' d& s; f( V% V1 h C9 u
9 j; F& |+ q9 u4 u9 U+ u* [ 6。大大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aj7表示,如do,mi,sol,si和弦表" a+ i8 ?0 r1 d- ]4 D
% u' \1 c7 ]% K4 b. {1 z 示为cmaj7,降si,re,fa,la和弦表示为bbmaj7., Q# g4 ?1 |+ o9 S5 _4 v
' `) ^4 c! K$ W2 l x) ` 7。小小七和弦: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7”表示。如la,do,mi,sol和弦
; E: r+ N$ J) H. o! C' @; p& @3 R0 J+ @2 o
表示为am7,re,fa,la,do和弦表示为dm7.7 i6 o* |8 T1 F u$ x
- A$ u/ S3 f- Z
8。小大七和弦: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m7表示,如do,降mi,sol,si和弦
8 s9 Z* ]( k+ i) g) C2 X9 A: @( t9 b
表示为cmm7,la,do,mi,升sol表示为amm7.
6 l3 G/ W2 ]4 V4 \ Z4 Q0 u7 U: f+ f5 j
6 }) g9 M J. [- a! W; P' v 9。减七和弦: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dim7表示,如si,re,fa,降la和弦
5 S7 A# x3 Q9 O3 U
9 i" ?5 [% ]* o$ s& S: s- d, g 表示为bdim7,la,do,降mi,降sol表示为adim7.. ?( A7 n) u, P4 K
8 \( \3 M/ @: [) u$ s' R8 s
10。半减七和弦:在减三和弦的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7-5表示,如si,re,fa,la和弦+ M' N5 M4 Y) u' X) ?
8 ?7 z* {+ ]9 p: o' P 表示为bm7-5,升fa,la,do,me和弦表示为#fm7-5.* U1 x9 y1 Y' O/ r% u3 X
0 D g" |* F; L3 X# L: R
11。加音和弦:它是指在一个以三度关系为基础的和弦上加上其它音,如加入六度音,九度音,四度音等,标记法为将
. d9 q5 I% c4 H
; q o) o, m1 d" k) X/ H 这个加音的度数写于原和弦的右边,如do,mi,sol,la和弦可标为c6,(la是基于c和弦的加音),fa,la,do,s6 b* y* k( k$ ]' \- G( V# v
. |9 c. S% P9 s& L1 d4 S, V6 D ol和弦可标为f9。但要注意的是,加四音和弦的写法有规定,要写sus4,并且要省去原和弦的三音,否则三音和四度音
4 l/ u6 M) u6 k" F7 R/ F& |# {) I9 [$ }
* ~- {# Q& n+ V3 A; D+ { 一起响会很尖锐。如do,fa,sol和弦标记为csus4.(c和弦省三音加四度音)。加音以6,9,4度为多数。另外,有更* c9 z/ y# U; J N3 U
3 g& Y% O0 L& t9 ~
复杂的理论把加音与多音和弦分开来,如fa,la,do,sol和弦应标为fadd9,而标为f9会被认为是fa,la,do,mi,
2 Q! I; H. c( ~, C( y: z$ w. ]; X8 B, U: j
sol和弦。不过这只是理论而已,一般情况下用简单的加音标记法就可以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9 b9 j. Y) E. k7 b, y- @
) c% v: D+ v6 a9 \
12。指定和弦根音:就是在演奏该和弦是,不弹它本身的根音而根据标记弹奏。如c/g,表示演奏该和弦时把g音置于最
& c8 P/ b/ R/ J* Z5 w" R, G$ |' D2 O+ d( d
低音。dm/f表示演奏dm时把f音置于最低音。也可以用on*表示同样意思,如f9ond,实际演奏的是re,fa,la,do,
) ~" r+ w! a: M! Z+ N* r0 S `$ T7 t1 {2 `" G1 t/ _
sol。很明显,这种标记法可以用来表示和弦的转位。0 m- I+ H& L% `/ [& _% C- V
( y8 p. `9 _3 B
第三章各级和弦的功能
& ?* r' c y7 j# B# t2 p
3 S" `9 [+ N3 Q* |5 N 流行音乐中一般只讲大调的和弦而很少把小调单独作为一种调式重新定义和弦,因为流行音乐中关系大小调和弦共用的: A% G% n8 m6 C* `
t& Y- E9 P1 o7 [
现象十分普遍,如果用经典和声学解释会颠来倒去搞不清。
% A2 {: X2 `" |. E0 L' m" f: P0 M! [1 A E; _* {6 r
下面我们用c大调来举例。基本和弦共7个:c,dm,em,f,g,am,bdim.分别是1,2,3,4,5,6,7级和弦。1,4,5称正
) x: k& Q+ M. G1 c5 x( _! W4 g# c+ V" E
三和弦,2,3,6称副三和弦。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极为少用。1级和弦也称主和弦,4级和弦也下属和弦,5级和弦也, y8 b# K1 z9 d7 Y9 j/ n( J
[, Q( s! O9 g2 r1 l( O, V
称属和弦。接下来是每个和弦的属性,很重要哦!! n- K1 \+ Z I3 w3 u: }
. P, F% M8 y$ [4 y6 A c,即1级和弦,是用来明确调性的。一般大调的歌曲都以它开始,也以它结束。不过在曲子的中间可以尽量少用主和4 u& l5 } f* X: T
' T9 \" N3 W, m2 h8 s: y
弦,否则老是给人以终止感,乐曲的进行也会很硬。
% k& F# `" g& `. v1 m. ]5 O+ {4 w8 u7 T
dm,即2级和弦,是一个很柔和的和弦,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属和弦即5级和弦之前。而5级和弦则自然要回到1级和
( }! p. Z, r/ f8 J$ f2 _) O+ K8 L; h6 |+ @
弦,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2-5-1的进行。这是一个极其常用的进行。# U# N' a! t& D0 S
L3 u* A G3 e+ }5 z6 q# \
em,即3级和弦,也是一个十分柔和的和弦。音乐的进行中有了她马上就会变得柔美而略带忧伤。1-3-4的进行,也即在c+ h( [8 l/ G; Q0 i3 h
3 x1 d! y/ {. s$ v" h7 d 大调中的c-em-f是一个很常用的进行。乐曲中本来用1级和弦的地方有时可以考虑换成3级和弦,音乐立即就不强硬了。
) }* ^, _. o& o/ n. S. m5 M& u4 P" C
港台音乐中这种手法很常用。9 @4 _0 @( m7 O, G. x g4 U
5 u- I/ F) h! D e) N7 R f,即4级和弦,大调中的又一正三和弦,属于骨干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让人感觉心胸开阔,有一种一下子“飞”起来的
( _! C' R/ d% O9 F. \- z m6 l1 @. F
感觉。我们听到的美国乡村乐和描写西部大草原和大峡谷的歌曲都使用4级和弦来表现。1级和弦后面跟4级与跟3级和弦
# @) {- j$ N$ A" Z
3 Z* s) D. y/ j 是绝对不同的。* u* Q! M& J1 R0 ]$ M
1 {2 Q: m* m, h+ Q# r; e3 n
g,即5级和弦,大调中的第三个正三和弦,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它起着对主和弦支撑的作用。乐曲的终止感就是
7 V) w% N+ v) l
0 v4 F! a7 ]7 f* k& B) a 由5-1这样的进行产生的。当然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欧美音乐中不使用5-1终止的歌曲也很多,这正是流行音乐的特色,但
x" q: g5 |# c7 E+ k! @
5 ^9 A7 i+ {3 N) S% t- b" x2 O 5级和弦作为音乐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动摇。
1 j) [7 ?8 I: X- F2 D+ \9 S. A7 a6 h0 K1 {
am,即6级和弦,一个中性的和弦,如果把它作为主和弦那就是小调了。歌曲肯定会变得忧郁,悲伤。如果6级和弦出现
- v8 l3 z7 O' `; |& ^$ V) t1 U( f& V5 W8 R" ]( ~) V
在大调中的某些部分,那它起到的就是连接不同和弦的作用。6级和弦象一座桥,它前面可以接几乎所有的和弦,后面也, R- G% j, W! u& d z/ I6 h
) | g/ r! b# v5 D
是如此。它可以是和弦的进行连贯,不呆板。1-6-4-5是极为常用的进行,事实上就用这四个和弦就可以写歌了。6 ?% z- x" ?3 t" F
9 B5 O' Z) q3 h
bdim,即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很少用。因为它是减三和弦,有一种向里收缩的紧张感,一般只在某些特定进行中使
% i8 ^* @" }, K d7 z
- h7 |& S0 t+ `/ w% f, }3 z# h( d8 H 用,或是为了根音的流动而使用。. P9 z/ f+ }; h6 M2 l& Y+ A
1 R$ D) j. `5 U( I) k! l
在了解了上述和弦的属性之后,大家就可以尝试为歌曲配和弦了。不过这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能否配出基本
1 l' y5 N2 |: j9 X' w; Q
% s! p4 F1 h4 h3 ]+ L: \ 正确的和弦不是寥寥文字可以教会的,也不是本教程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配置出更好更优美的和弦,我们不该停留在对: G, t5 E- `6 ~+ b! S3 U' ]
, C# y2 l$ R$ T, ^
与不对的层次上。就我个人经验而说,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几点,那你就向编曲大师跨出了关键一步:
h8 e; B" V' Z4 Y: @9 h6 e8 `; {7 w$ E3 Z
1,能在一遍内听出歌曲的基本调内和弦(即1,2,3,4,5,6,7级和弦)
* o, }0 Y% v0 {; ]* ?
2 ?7 A$ J' u% ]/ W 2,对歌曲常用的离调和弦比较敏感,一般也应当在1到2遍内分辨出其离调和弦。8 j1 J2 Y! f& J1 h, d8 _/ Q& p. {# t
: v# O5 N* Q+ Z$ k& Y
3,看乐谱上的和弦可以想象出其音响效果,如果别人演奏错误,能马上察觉。
& ^% | t3 Y7 O7 V. b* `) k* [( t
9 H2 K3 }- A1 X. p8 e 4,看一条单旋律,不用任何乐器,在心里能为它配和弦。
1 q( {' w m4 E; X: Z6 G* g' j' s) `; @" |
我们现在的流行音乐体系是纯西方的,旋律与和声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对和声不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难以制作出优秀的
8 u- @1 i8 i4 ~) I+ s( ~1 s7 a5 q% A
* e' C1 ]$ E) ~ 现代音乐作品的。
) V1 n( T, E4 `4 f9 T9 G; v" N
' l7 K+ J+ D( \' I3 H! e- Q$ }: h 第四章各级变化和弦
1 G+ v$ s; E, R) U* a
' ~+ b+ ^3 o( ^0 Z7 N 接下来我们要为歌曲配置更优美的和弦,使音乐更流畅。这就要用到各种变化和弦。关于变化和弦在经典和声学里有6 o) i4 {% K1 D$ @' I
5 g' G& t6 S+ k% U- U8 R' j0 b6 v 复杂的一套理论,这些理论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和声学的人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被灌输有关离- D# t' b! w# d6 k1 A$ t: [
- }. H2 C" S9 U% g( G5 h/ w
调的系列理论,恐怕没有多少人可以正确理解。所以在本教程中,我采用了一种比较直观的说法,关于离调和弦等内容的
. ]2 M5 ^7 J9 D1 @& f, p- x$ m9 p4 z: ` g& B9 d* L/ v/ W! e/ Z: i
正确涵义会在以后写明。
. n2 m) c1 w7 u2 c0 a2 L. e- U" z# l |* t& q8 [- b' G
注:所有和弦转位都沿用传统名称,第一转位称六和弦,第二转位称四六和弦。
8 i, Z% C! n; z2 T; r# B) b( C% P5 o. C$ ?3 Z6 g
1,主四六和弦(k46和弦)' n4 H' u6 E3 \9 e- o
' V t! m g2 k: v5 d3 N; y 这是一个在古典音乐中很常用的和弦,但它在流行音乐中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形式是主和弦的第二转位,以c
/ `( T1 K# T- D6 T
7 n- m0 L: m! z+ Q+ f+ f$ e0 l 大调举例就是c/g和弦,即5-1-3和弦。这种和弦的特点是,虽然算是主和弦,但因为它以sol为根音,所以一点也不稳* E4 n d: c) @8 E& N: X5 i4 s6 M% U- p
+ ^6 Y0 E) V4 v, w* P, F; x; b 定,有着极强的向属和弦去的倾向。试验一下,如果一首大调歌曲结束时贝司手不弹do音而弹sol音,你肯定会感觉很
7 o4 J% ^! b/ g; z7 q& O3 }$ t1 J7 T
6 M* |# b5 @2 H1 C* k2 w 奇怪,你会觉得这首歌曲根本就没有结束。这充分体现了主四六和弦的不稳定性。因此在编曲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
4 I/ e! l: [, b9 I% C% w" W% p$ j
/ f2 l* y5 g$ a% `! X5 U 点,如果有一首歌曲的结尾是c-g7-c(这可是很常用的结尾哦)我们就可以改为c/g-g7-c。由于c/g(主四六和弦)倾向
+ T4 g* U2 C* J6 v! N! o) U
, F" {9 x$ } p' R0 e 与属和弦g7,而属和弦g7又倾向于主和弦,这样从c/g开始一系列的和弦都顺着它的倾向性行进,音乐就变得流畅了。5 F! D( ^, |' E+ f7 }
5 b" {7 t& b, @7 @4 ? 在古典音乐中,c/g-g7-c的进行是最经典的终止式。
2 s4 M5 v6 z- [3 _2 l
# m8 p. \8 w: V 2,二级六和弦. r+ f1 L: J+ a" P) n6 O" Q9 z
& `$ d! F& n3 }% `& W 二级六和弦是二级和弦的第一转位,在c大调中是dm/f。它的构成音是fa,la,re。) X, T7 E$ y% p
( \% X/ Q+ p) _1 q2 n2 y; `8 j
大家会发现它与f和弦(四级和弦)只差一个音,前者是fa,la,re,后者是fa,la,d1 M m% _3 Q; N6 r. @) i$ K/ r F$ J
. B9 g, O* m7 l
o。所以,二级六和弦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四级和弦的一个替代品,也就是说某些地方本来用8 [ z& i) d) G9 D" z
9 S h/ _1 r+ v0 G3 a( L
的是四级和弦,现在就可以用二级六和弦代替,c大调中就是用dm/f代替f和弦。二级六和" K' U+ }! ^' I/ V
$ R% |! a1 L1 C+ D3 ` 弦保持了二级和弦柔和的特性,不象四级和弦那么硬,也没有强烈的“飞”起来的感觉,所2 w5 e; X% ?3 n L( ^
+ n9 y: u9 V" B$ B3 ?8 j( f; g
以如果你想要使1-4级的进行不要那么强硬,但又要保证有1-4级进行的和声效果,你就可
" O$ Q! @4 q$ F Z' _" T, L
# W5 Q- i T! n3 u+ Q8 i 以用二级六和弦代替四级和弦。如果大家听过电影《红河谷》的主题曲,它的第二个和弦
9 ]& h& v. \) K; T4 c/ m
( X3 I- e4 F3 K6 m2 |+ j: T 就是二级六和弦,而这个地方的和弦功能和听上去的感觉实际上是四级的,这就对了!这" d$ U/ \6 N/ J/ B* d) r) M
3 @( @! o j o9 { 就是二级六和弦要达到的效果。) _8 r- D8 Z$ e+ D5 }
' M. o' L, a9 R' \! n q1 h; J1 @
3,大二级和弦
# T Z5 o! O0 L1 J" @0 i: w7 f) r% }* s+ T, [& f
这实际上是一个离调和弦,不过在这里我不从这个角度去说明问题。大二级和弦就是升高三音的二级和弦,在c大调
8 V& f0 }# G6 U! A! h8 b" T* ]3 d% F9 N2 ~
里是2,#4,6和弦。它的特点就是强烈倾向于属和弦(五级和弦),也就是在c大调里构成d-g的进行。在前面介绍二级
) \1 P+ X6 r" |9 C" ?9 @5 M+ g( k e# a( J& T- P
和弦时我曾提到二级和弦最重要的用途是置于5级和弦前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大二级和弦是增强了小二级和弦向属
( k9 n: ?$ m, d" U o
2 R& q, z* U( m( h, U+ @ 和弦的倾向性。在c大调中就是用d-g7代替dm-g7。在歌曲的适当位置使用这种代替手段效果是十分好的。但是要注意,
( }* E$ c3 e2 @1 |/ `
! E+ H7 m; C ~1 R' B 歌曲的旋律音如果是fa(首调)则不能这样代替,因为这会构成与和弦#4的小二度冲突,十分尖锐刺耳。邓丽君的许多
+ k3 l) b- C7 V& r: X: C( a7 _, S! q
( C, n* q9 c, w# Z& R 歌曲及那个年代的许多歌曲(如《今宵多珍重》)都会在属和弦前使用大二级和弦,大家可以去仔细地分辨一下。另外,# T8 q3 r5 W# F
. L, z0 ]) M( \ q7 @' f: R$ P
和所有的离调和弦一样,大二级和弦也可以扩展成七和弦,c大调里是d7和弦,2,#4,6,1。它的和弦性质和d和弦是
# H$ g2 W( s, ?" M
! T3 q) |4 X, C 一样的,只不过音响更丰富些。- v1 o* H6 u2 {4 J# W8 O
0 n( \! A* y4 _. K! V: v- j. M9 v 4,大三级和弦/ y! V; M& a3 ]% x" I0 |: S' U& `
m$ O- [( L; Q4 f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在c大调里是e和弦,3-#5-7。是由三级和弦em升高三音形成。它倾向于六级和弦am.也就是' w* f+ \# i% K' d
- q0 {9 H6 ?- R4 l6 m$ G$ n8 H
在c大调里构成e-am的进行。它实际上也是em到am进行的强化。和前面一样,我们可以用e-am代替em到am,但仍要& ^$ N# P# j6 l" ]& j. Q' K
t+ w. t4 R- l' k ?
注意,如果旋律音是sol,就不能这样代替,因为sol会与和弦里的#5冲突。有一首老歌叫《我家在那里》就使用了大三$ F7 ?6 F+ g$ R. P0 {5 w( M# O7 y7 H
/ W8 U$ _) O6 g7 O! r" \ 级和弦。有首圣诞歌曲就连续使用了大二级和弦和大三级和弦。另外,和所有的离调和弦一样,大三级和弦也可以扩展成
7 t3 t3 D. L0 D) m7 P. Y% K8 ^2 x5 `7 X7 ^
七和弦,c大调里是e7和弦,3-#5-7-2。它的和弦性质和e和弦是一样的。
3 z4 S0 E$ o2 I' }* X2 y" g/ r& O( W4 l( Y
5,大六级和弦# |3 a) j, {3 X5 q9 ~6 x# c6 V
3 S. D" L4 \5 O$ F( v7 _9 M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而且这是一个很常用的和弦,它的“离调感”十分远,所以能制造出很动听的效果。在c大调中
. ^+ f6 a- x$ i* B
1 X2 r4 x6 S! h4 @9 ]9 Z) e 是a或a7和弦(和其他离调和弦一样,它可以扩展成七和弦)它强烈倾向于二级dm和弦,这样就在c大调中形成a(a
# O6 A- C/ w4 _/ @% w* z5 K6 t( g
7)-dm的进行。这可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进行,它不仅可以代替am到dm的进行,还可以代替其他和弦到dm的进行。只要
1 W- P, ]& o4 |% s0 f* R! n; Z, U' h; i9 P& e, v! G
你的旋律中带有6,#1,3,5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音,你就可以使用这个进行。它是用来强调和声在音乐中作用的最好
4 m% V% M! i3 l" ?( S1 w9 e* ?
$ \1 l/ m, g1 }/ S r& W2 @ 例子。看一下:+ H& E g% ~' M6 |
% `# S1 J$ ^% ^& H/ K
3-4|2--|这个例子,如果你想在第二小节配置dm和弦,那么前一小节用什么好呢?am可以,em也可以,但它们都
5 Q; r: ]% r% L9 u3 _& I) Z) X0 X. K9 M, R& l
不是最好的,试过用a(a7)吗?那将会是一种新鲜的感觉。这种和弦手法在流行音乐中被广泛应用,邓丽君的歌曲《爱的
4 o) f$ Z# g4 d8 H% u2 ?- V
; }0 ]/ D) J# ^- t" t" h# y$ [5 b 箴言》就使用了该和弦,著名的圣诞歌曲全曲多次使用该和弦。这个和弦十分有色彩,恰当的使用肯定可以使你配置的歌
' P& ^: |/ f% }4 W8 n b8 a
& [. d( n* W# K1 b 曲和弦及伴奏比原来丰富得多。当然仍旧要注意,不要在旋律音为do时使用该和弦,因为它会与和弦的#1音冲突。5 X0 |# Y$ L4 v+ B, S
. p0 z* w7 X# L' h8 W
6,一级七和弦
5 v: g; a; `! k' d% w) k( t3 T+ C( K. c5 D+ {2 Q- L
这也是一个离调和弦。一级七和弦在c大调里就是c7和弦,1-3-5-b7,看清楚了,这是一个大小七和弦,是降si而不是4 u/ n. }; T G1 @( F( N. G
- \2 l4 r' m4 ^) G$ X0 r* Z
还原si,在其他调里可不要搞错了。它的用处就是置于四级和弦前面,一级七和弦有强烈的倾向于四级和弦的特性,又由
4 A# S+ k, a$ \: B% I
" S3 ~# x, I, h) K" [ 于它本身属于主和弦系列,所以如果我们使用了一级到四级的和弦进行,就可以在这两个和弦当中插入一个一级七和弦,
9 ~. m0 y1 N# K$ j, M
( j7 |* G; A0 t, J2 u 形成c-c7-f的自然进行。有一首英文老歌就使用了该和弦。- c. O, g# P5 T/ j# U! b
$ h0 V- Q/ v$ t 7,小四级和弦" b4 x' I- [. n! l0 T2 w) W& Y- h
! L' B, _2 ~! Z) [0 j" j
大调中,四级和弦应当是大三和弦,但有时侯我们也会使用它的降三音形式,就形成
& |; L* ~* u, u+ |" K5 X
# M8 P: d. h! X' U 了小四级。它的最有效作用是置于四级和主和弦之间,也就是在c大调形成f-fm-c的进行,1 N; [2 O6 I* N) w/ i
$ P ? I3 q3 r8 \2 O _* t
小四级当然是一个小三和弦,它的加入会使音乐突然变得忧伤,所以它不但可以置于四级
! j, r% n# w+ S6 i2 n; n3 m1 O
9 O0 K1 X8 u9 K 和主和弦之间,而且可以直接加在乐曲中的某个部分。著名的(雪绒花)在最后结尾时,5 n5 N: A* f+ r# |: p
) I9 B/ k8 [5 u. J3 o4 r 就使用了小四级和弦。很多港台流行歌曲也使用小四级来表现忧伤与失落。5 X i9 p; F1 ^: ]
5 |6 F; p: C& |& U, u; s 8,五级增三和弦
, L+ _" r$ R: d7 G3 e+ D
! K% J+ L# [0 `: P/ T* p' w L# M 这个和弦不算很常用。它升高原来五级和弦的五音,变成增三和弦。在c大调中是gau
/ E H& d6 ^* {; s# B; a' Z+ B( b5 r: [& a- s4 U1 e+ D+ X0 b
g(g+),这个和弦的用处是当一个乐句结束在属和弦上时,可以用五级增三和弦来代替五级+ x; ]8 f/ b" \7 b" d: O
8 K0 @, F6 _: w
和弦,增加意尤未尽的气氛,然后音乐稍作停留便又从主和弦开始,这种手段在爵士音乐3 d# o0 D7 p0 h6 O z& E+ z$ }
" a" [9 r& g3 @
中有着较多的应用。
: W5 h3 F9 e _# E. J) }8 i
/ Z. _9 `# ~ t; {3 d 9,降六级和弦
: I# k$ j( n" d& ^3 s |: }
$ Q4 C3 s8 I p" W Z" a5 K) E 是一个常用的变化和弦,是大三和弦,在c大调中是ba和弦,b6-1-b3,降la-do-降mi。这个和弦看上去离c大调很
+ v4 f+ W- h0 e( n1 k6 q) W
& o; T0 V; ~/ R) C2 s8 y4 ]9 Q, P 远,确实如此,因为它只有一个音do属于c大调自然音阶,嘻嘻,就是这个do成为降六级最大的应用之处。因为绝大多 V5 c8 D6 ]) K1 i, D; |! M. G
& }, X# H0 P/ R( q# g" Y1 ?
数大调的歌曲都会结束在主音do上(首调),我们可以利用降六级含有do音,把降六级置于主和弦的前面,达到一种特
0 I7 {8 V, h: y2 a! n) R* d4 i; X6 m
殊的音响。在c大调中,如果本来是g7-c的终止,现在可以用g7-ba-c来替代,这样就能得到这样一种效果:旋律虽然保
1 w N1 }7 j5 M' r# F2 i
- o' \; Q, |$ ~( H6 n' \6 p; t 持是do,但和弦是降六级-主和弦,非常有色彩。它可以烘托出那种宏伟,壮观的终止,不是属到主简单了事。7 a. S! R' E s+ i" M- j
. Q$ ]; W r: {$ E9 i3 c
10,降七级和弦7 j3 D8 I% J6 c/ T9 K
& g7 p! A9 P- I4 \5 P
相比降六级而言,降七级离原调好象近一点。在c大调中,降七级是bb和弦,b7-2-4,降
# h. m3 T+ l$ G/ S1 g! O1 { C8 R3 P5 F; H4 l
si-re-fa,也是大三和弦。它含有re,fa两个调内音,它可以被较自由地运用在歌曲中间
9 C( H7 d$ z3 l' x# n8 v1 i
: Y* ~, _+ \" ? 部分,如果旋律中出现了这两个音就有可能使用降七级。在歌曲中如果在本来使用一般和2 P. E, j. q9 e1 |/ ?
0 P f% \' h ]" S' \ 弦的地方改用降七级,会有一种突然转调的感觉,降七级后面可以接1,4,5级和弦,c大
; q- v7 c8 S. j( J# c8 B I. ~: W4 R" A6 m6 x+ A% g% O' K
调中,c-bb-c,c-bb-f等都是常见的。邓丽君的《千言万语》,thebeatles乐队的,,都使用% d: [$ ~% G) g4 ^' x% l! S, `; i
2 A% C( \3 x. X7 h! H/ h/ _ 了降七级和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降七级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对降六级作进一步扩展,把b& ^$ x7 N) i) a9 t
7 x: \+ f4 X v" i a-c扩展为ba-bb-c,也就是在降六级与主和弦之间再插入一个降七级,得到一个连续上行大
; i2 O5 y/ H8 c4 y8 L( m- T1 d7 }# Q+ z. H, T; g/ ~# ?
三和弦的效果,更适合于那些气魄很大,雄壮而有震撼力的终止。. s- h2 @4 p% A% g5 X. l j
+ z# L! L5 A. M2 Q5 S& | 11,降三级和弦& J1 [- c2 J* M9 K7 M
3 P5 |/ D2 |4 m! x( U- F" C
这也是一个用得不算太多的变化和弦,在c大调里是be和弦,b3-5-b7,降mi-sol-降s
0 f: e/ d! o' v3 f$ U9 s) K" |2 a a K* o1 T
i,也是大三和弦。它离c大调也比较远,只有sol是调内音,因此只有旋律出现sol时,它
' A6 L0 a+ ^2 K2 ~) O; k0 X9 _% p* [ I. o8 H! S# ?
才有考虑的可能。它适合在乐曲中起丰富色彩的作用,使用一下以后马上又回原调。这种* S, [7 }7 L+ X8 X# d
" L" _( T$ b3 w. F- q9 `/ k& W/ c& J 和弦就一定要用得好,用得到位而不能滥用。有一首著名的英文老歌(《奔放的旋律》--9 L! h h! H2 m* @
8 v& }- N# ]( C ?' }* m “人鬼情未了”的插曲)后半段就用了一个降三级。4 v* |! l3 B! a) v
( Q; y _$ O% F5 Z 12,降二级和弦, t; G. E0 e) O% s. t# R2 A
6 N2 K4 X2 q5 s0 v# x `
降二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用得比较少,在爵士乐中倒有一定的使用.经典和声学里给予这# r$ c, b' D) s8 u: E L
0 `1 n( D- i/ |# Q4 L3 I/ i 个和弦以一个名字,叫"那波里和弦".当然对于我们的应用者来说不一定要了解这么多.这个, r* s* n0 J9 [/ E& O& I
/ V [% e7 d: z* `
和弦在c大调里是bd和弦,b2-4-b6,离c大调相当远,在钢琴上听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但这样就9 u0 a/ m* F- L7 p& J& S1 q g
4 C0 ?/ U O; y: e2 O 注定了它是一个极有色彩性的和弦,一般可以用在曲子的结尾,在主和弦的前面,感觉是十分
' b& K+ E/ v/ x9 t8 F4 m6 o5 ^2 h* z+ q) y8 f* W
奇特的.不过我没有找到合适的例子来说明,以后再补上吧.( A6 s/ `$ r0 ?+ Z
, p1 M2 y# ?" J/ [$ N O0 B# m6 ` 第五章和弦使用手段& q/ I. E# A5 t5 s# \' c! q# o
3 Z! }" A& _/ C. C9 S1 Z2 c, q7 G
1,保留根音9 Q7 Z& T% U1 \* m, H) x, ^
$ B1 H! u1 R( ]9 P% i8 G1 ]
这种手法在很多流行音乐中有应用.它的意思是在一段和弦连接里,根音不按照正常和弦根音走动而是一直持续在一个2 L3 h( D, F; `) {7 E7 T. d
+ Q' L1 Z- H) ^ l 音上保持不动,最常见的是保留主音.具体点就是类似这样的连接:c---f/c---g/c---c,和弦原来的意思是1级到4级到5级,但根
% o) e7 N$ z6 I7 S. a. p, J* }- `- s4 Z- T3 h$ ?/ s
音却一直保持在c上,这种手法也削弱了原来和弦间强烈的对比,使它们能"粘合在一起",所以能给人以稳定,温馨的感觉,用: v/ f! ^: ?' x9 K. D
+ A1 J7 z5 ] T* a6 Q' v( { 在前奏,歌曲的a段比较合适.bryanadams的成名曲一开始就用了这个手法,你可以仔细去听一下.在经典和声学中称这种手* g4 o6 ]0 r5 e' q
* R4 H/ K& D3 d% L! B$ i2 E 法为"主持续音".和声就是这样奇怪,也许你会说g/c的和弦,用c作g和弦的根音,难道就不会发生小二度冲突?所以说理论既! S8 R$ @2 I0 G* @. v
7 j/ V y5 t8 u6 D* ^8 q 是我们前进的领航员也是最大的束缚,当我们把一串和弦连起来后,你就会发现根本体会不到小二度的冲突,试一下吧!) V0 @7 P: T a& x! H
( l5 i" r$ G0 p/ O 2,延留音,先现音
# \. S* e2 L% S" @8 }$ s7 \+ R& R7 H* d1 S) z7 W/ D
我一直感觉到,和声的最大魅力在于"期待感",也就是当一个和弦出现时,我们就等着它应该走向的那个和弦的出现,做
0 @5 Z1 a1 A' V+ K' G
# ^' F! a$ E! d* Z 到与我的"心理听觉"相一致.延留音和先现音可以满足我的这种"僻好".
- x! G+ V+ i# V+ _! V6 L
; b9 _! D/ e! p0 A% B5 ~ 我们先说延留音,它的意思就是把甲和弦中的某个音延续到接下来的乙和弦中,并且这个音不是乙和弦中的音.例如这样% e, r, K1 ^" o5 C1 f, m
% J) u" @) M2 }$ P
的进行:f---gsus4---g7---c,其中gsus4和弦的构成是5,1,2三个音,而do音是从f和弦延续下来的,它并不属于g和弦,由于它5 \0 d& ^' r" |
. j$ Y1 d+ d# @0 z) B( s 加入了g和弦中,使g和弦原来的属功能被削弱,do音代替了原来si应有的位置,但抢了别人的位置是一定要还给人家的,所 X8 O+ M% ?4 g- n, u. Z
2 W7 l0 ? J9 \, i' H5 O* R5 D4 a/ l
以"期待感"在这里产生,听觉上我们等待着do进行到si去,于是后面一个g7的出现满足了我们的听觉需求,并且最终解决到 |0 K* ?2 R3 h" Q* D
( }( N4 N3 t7 y( y8 @8 H
主和弦上,得到完满的终止.这是最常见的延留音形式.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把某个和弦的某个音延续到后一和
$ B% F0 ~& W6 c) f
; A' P; a( p* [' f 弦上,造成一种"迟到的解决",很诱人的.
2 ?7 v2 t7 r7 Q+ C, h4 \5 r, l; v+ X8 x( F* M' }+ X& g6 N
再来看一下先现音,它和延留音正好相反,就是在甲和弦中先出现了后一个乙和弦的某个音,而这个音并不属于甲和弦.3 |2 n# ]/ ]9 ~7 U: w
) m0 M% O+ L: u e9 \1 x3 v2 ?
当音乐进行到乙和弦的位置时,这个先现音成为了和弦音,音乐得到了解决.比较有效果的办法是先现根音.如这样:f/g---g# @$ L( f; r: P& I6 l7 g
+ l) W1 Z6 F8 q$ J5 N& o4 `# ] 7---c,它原本的意思是4级--5级--1级的简单进行,不过在4级和弦上它先出现了后一个5级和弦的根音--g,结果造成了一种很
- ^4 k7 _' ^/ y5 Y+ D3 _5 o0 Y* t% ~
奇特的效果,使4级和弦也有了属功能,三个和弦的连接变得紧密了.$ _# n0 N& a, v" f: D! {9 C8 v
/ Z# ?' P# [' [
先现音和延留音是调动听众胃口的极好手段,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也可以一起使用,如:f/g---g7---csus4---c,连续使用了- ?% U# ~6 V0 Q5 Z
, S& d- J1 w. ~ O/ u" Q5 V
延留音和先现音,非常不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