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21-10-26 09:57:34
|
只看该作者
频谱和EQ
如何获得理想的平衡也就是乐器和人声能理想地融合在一起。在大多数音乐类型中,有节奏、旋律与和弦,在传统乐队中,鼓和贝司产生低音部分,这些声音都分布在声频波谱中,底鼓、贝司等产生低音,人声和吉他位于中音部分,镲位于高音部分。有的乐器声频很宽,比如原声吉他就能产生很多高音谐波。相比之下,三角铁的频谱就要窄很多。
调节频谱平衡的传统工具是参数均衡器和滤波器。和压缩器一样,EQ不能频繁使用,你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比如修正错误、优化声音或增加些比较有创意的效果。在多数情况下,切除你不需要的的频率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而不是增强你想要的频率。如果想要增强声音,你要使用很宽的频带,要掌握好程度,这样声音听起来是最自然的。在保证声音听起来自然的情况下,频率切除可以更窄更深。
按照常理,频谱很窄的乐器在混音中是最好处理的,因为它们不会影响到其他的部分。丰满的合成器PAD音色和失真吉他则相反,它们的频谱很宽,处理起来比较不容易。要记住,无论何种类型的失真都会给基本音增加更高的频率,所以失真贝司的谐波分布在中频,失真电吉他在吉他音箱的频率响应进行高切之前也能达到比较高的频率。
中频是音频中最难处理的一部分,因为人耳对中频较敏感,而且不同的乐器频率也会在这个频段相互重叠。使用高频或低频滤波器切除不需要的过低或过高的频率,可以把宽频谱的声音挤压到频谱的较窄的部分。例如,没有EQ的原声吉他会产生很多低中频率,单独听起来效果很好,但在复杂的流行乐混音中就会变得模糊。去除适量的低音能使吉他更好地融合入混音中,而不会破坏其音色,即使你可能会觉得它单独听起来有些单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混音就是一个幻觉,重要的是你觉得你听到了什么,而不是你实际听到了什么。
当中频在混音中比其他频率强时,可以切除150Hz到500Hz之间的频率来消除频率阻塞造成的沉闷效果。相比之下,贝司在这个频段需要稍稍增强,尤其是在使用DI盒情况下,因为这个频段最能体现出贝司吉他的声音特性。如果混音中的一部分,或整体的高频需要增加清晰度,可以在12kHz左右的频率上加上3dB左右的增强,同时稍微降低150到300 Hz频段的频率(1或 2dB左右就可以了)。在处理有些低音的时候,可以用高通滤波器切除部分很低的频率,如图4。一般的家
用重放系统很少会重放低于50Hz的频率,但是这些频率依然会占据一定的Headroom,还可能会对音箱造成不必要的压力。高切和低切滤波器也可以用来缩小特定乐器的频率范围。
除了用滤波来缩短混音中部分特定频率的距离之外,你还可以尝试增加音符和乐句之间的距离,例如,你可以消除或剪辑持续的吉他和弦,而不是让它们自然消失。通常可以采取这样的妥协解决方案:使用EQ,同时清理混音中各部分,使它们不要互相干扰。你还需要参考你所购买的那些CD是如何进行混音的。一旦你仔细分析过它们,你就会发现它们和你初次听起来的效果差别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均衡器听起来都是一样的,所以最好把手头有的都试一遍,听听哪个的效果最好。对于非低音乐器来说,要清理掉不需要的低频。没用的低频在录音中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糟糕的效果,虽然在小监听上听起来可能不是那么明显。清除了这些垃圾,混音会更为开阔和清晰。
保证录音质量:鼓
在小房间中录制鼓声会有很多问题。如果架子鼓调试得很好,演奏也不错的话,近距麦克听起来感觉会相当好,但上方话筒悬吊话筒效果会很糟糕,尤其是当房间天花板低的时候。可以在话筒和天花板之间放置吸音材料以减少声染色。由于房间声学条件不佳,可能会造成低频声聚焦。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录音完毕后,你可以清除悬吊话筒的部分低频。
添加混响
因为流行乐和摇滚乐大多是在没有回音的房间中录制的,所以往往需要在后期制作室加上人造混响。但在当今的音乐风格中,混响已经不如几十年以前的乐曲那样明显了。空间感很强的采样混响在乐器上听起来效果会非常不错,然而我们已经习惯了在人声上使用经典的数字混响,以至于我们认为那就是最佳的声音,选择权在于你。如果你不清楚哪种效果是最好的,就去听听同类风格的商业音乐,看看他们用的是哪种混响。按照常规,不要给贝司或底鼓增加混响,除非是要营造很短的空间感的效果。不要让混响把混音的所有空间都填满,空间和音符是一样重要的。
根据经验,要先把混响电平调节到你认为合适的位置,然后再稍稍降低3 或 4 dB。要检查单声道和立体声的混响电平——如果混响很宽阔的话,单声道与立体声兼容性会是很不一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你要采取的妥协措施就是调节单声道信号和立体声信号的干湿比。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起作用,那就重新制作混响吧!我发现对于大多数混响插件来说,正确的起始方法应该是把混响湿度设置为20%。把一个低电平的长时间混响和一个高电平短时间混响结合起来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而不会导致所有的空间都充斥着不需要的混响。把混响的部分低频切除以防止低中频变得模糊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我经常会在200Hz左右做低频切除。
保证录音质量:分离度
乐器声之间的分离度常常决定着混音质量的好坏。当众多乐器在同一个很小的房间中演奏的时候,分离就更难。串音会给混音增加困难。声源离话筒越远,串音造成的声染色就会越强,而且如果你使用心型话筒的话,离轴响应往往很迟钝。了解了这些,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过多的串音会使混音变得混浊,如同一幅画被涂上了过重的色彩。(当然,如果你的房间的声学条件很好,话筒选择也得当的话,串音能够使录音更为出彩,在很多早期唱片中就是如此。)
提高乐器分离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增大它们之间的距离,另一种就是用隔音屏或不同的房间把它们分隔开来。同时还要注意话筒极性指向以及话筒摆位。换句话说,就是要用话筒不灵敏的部分来屏蔽你所不需要的声音,以减少串音。例如,心型话筒的正后方是最不灵敏的,超心型话筒的后方轴线30度左右是最不灵敏的,而8字型话筒的离主轴90度的地方是最不灵敏的。声学乐器和人声可以在录制完主音轨后再加上,对于某些类型的音乐来说,吉他和贝司能通过弱音器来录制,演奏者能和音响师一起坐在控制室中。使用小型吉他音箱往往比在小房间中使用大型吉他音箱的声音更大,音质也更好。我谈的这些可能和实际的混音技术相差有点远,但请相信,正如作画和装饰一样,准备阶段往往是最重要的。
通过Pan增加分离度
在这个阶段你要开始考虑Pan的位置,这取决于Pan的控制在你的系统中是如何工作的。当你调试的时候,主观平衡可能会稍稍改变,所以当你确定了Pan的位置之后,要再次检查平衡。贝司和主唱人声往往会位于混音的中心,人声是最吸引注意力的,应该居中。贝司声居中是因为要平均分摊两个监听音箱的负担。如果你要在最后的混音中切除vinyl,那么把贝司保持在中部会避免切除中出现的问题。
立体声乐器(我把架子鼓也包括在内),不能Pan得完全偏左或偏右,否则听起来会很不自然。如果你想把立体声钢琴的声音安排到混音的某一边,你可以把右声道的Pan顺时针调满,把左声道的 Pan调到12 点和2点之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一个立体声声道上拥有单个Pan控制的DAW混音台,和使用一对补偿模拟Pan的效果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按照我建议的方法来调节Pan Pot,那么左右的钢琴音轨音量就会一致,但左声道会被调节到中间,这样钢琴整体听起来就是在中部和右立体声声道之间。相比之下,一个单独的平衡Pan,会使得两个音轨左右保持平衡,但是会抵消掉相关电平。在这个例子中就是会减弱左声道电平。这是个很小但是却很重要的差别。
背景人声和双吉他声部都能被扩展。如果你不清楚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还是请参考商业唱片的做法。如果你做的是典型乐队的混音的话,尝试模仿乐队成员在舞台上的位置,这是个很好的开始——但是一定要把贝司放在中间。诸如混响之类的立体声效果通常会增加混音的宽度,即使是很多混音元素都被安排得很靠中间。头戴式耳机常常会夸大混音的立体声相位,所以也要检测一下在耳机上的效果是否理想。
保持清醒的头脑
到现在为止你大概已经听了一首歌很多遍以至于你都不清楚你听的到底是什么了。所以要在反复听测试CD的时候做些必要的笔记,记录下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不要担心你的混音不如商业唱片中的响亮、密实和轻快,因为这些都通常是在Mastering阶段来做的。但是要保证你的混音达到了相似的满意的平衡效果,尽量往目标效果靠近。一两天之后再重新检测你的混音,根据笔记做出必要的调整,然后重复这个过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是要检测混音几天,不要马上宣布大功告成,也不要在一整天繁忙的事务之后来做最后的混音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