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 g3 w" }9 w+ r) t奥地利之声X55和X65的对比:封闭式耳机 VS 开放式耳机2 u. ~8 f- `+ z) F/ E! `
4 \2 N: |4 f \- L封闭与开发一直是专业耳机绕不开的话题。对厂商来说,如何处理好封闭式和开放式耳机的调音问题,也是颇有些讲究的。作为圈内新来的老人Austrian Audio来说,究竟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呢?/ ?" r4 ~7 C4 y
. H% i! G0 o) S$ f; Z/ v$ O( s
2 ]& U0 q8 R; E. Q0 I; t' C
; r; O' b! H3 `/ B1 t4 d& w6 s- i' i1 r
% B* [2 M" @8 y( E- ]! ]" }0 E8 N8 _1 K
前几天我介绍了奥地利之声(Austrian Audio)新出的开放式耳机X65。它之前的封闭式耳机X55我是挺熟悉的,这里试听对比一下这两副耳机。对比时用的耳放时高登“隐士”(音源为CYRUS的CDi),为确保完全公平,耳机线都用同一根,对比时插拔换线聆听。(耳放的不同耳机孔、不同耳机线都有可能带来细微不同。)
. u5 _. j0 v$ B8 N( t, w. O2 P
: j) j Q, M" n
这两副耳机除了开放式和封闭式的差别外(开放式X65的外壳背板打满了洞洞是“通风”的),高度一致。声音也会是这样吗?) C1 O/ u: _! {* Y4 f" e: t/ L
3 u$ Y$ L# L8 H4 b6 D
q$ O7 T8 Y; N) z7 i/ C
# _2 N# U( n; p5 M y: N
5 R3 [6 r# M( ?) i+ L# X! ?& M我先说个结论:X55封闭式耳机,和X65开放式耳机相比,音色非常酷似,素质非常接近,差别存在而且很可以理解,但X55这副封闭式耳机避开了大多数封闭式设计会带来的缺点,是一个蛮成功的设计,而开放式的X65在用家不需要隔音、不怕干扰周围人的前提下,确实提供了更自然一些的声音。这一对耳机在设计上都是优秀的。
0 P$ e1 ~ o# A8 V
; t) F3 [' ~, C' y8 p) N我以前专门写过一篇科普文,列举了封闭式耳机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低频段容易加重的问题,高频延伸的问题,声场狭窄的问题,全频染色的问题。我听过很多封闭式耳机,封闭式耳机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它封闭的外壳能“自带隔音”,播放时也不会漏音干扰旁人,但这种功能上的好处是有代价的,它的声音容易出现低频不自然地加重加强甚至轰头,声场容易比开放式耳机狭小,高频延伸不如开放式,或者说高频发闷,最后,难免地,封闭式耳机的声音会有音染,难以做到开放式耳机那样自然开放。哪怕是森海HD820那种万元级别的高档封闭式耳机,和开放式的HD800S相比,这些声音上的缺点也都存在。
3 ^9 W7 |9 w( Q! L) N- h$ @
9 Q" _9 w- S6 ?对比试听下来很容易发现,奥地利之声X55这副封闭式耳机的缺点很轻微——它的低频一点点都不重、不闷、不轰,甚至我觉得比开放式的X65更凝聚和弹性略好一点,高频延伸和X65比也不弱,没有高频压抑的问题。声场和X65相比稍有区别但并不示弱——X65的声场靠前而左右更拉宽,X55的声场略靠后而纵深好。当然,作为一副全封闭的耳机,X55也有一点封闭式耳机的染色问题,和X65对比时不难发现X65的声音更自然和轻松一些,X55的中高频段带有一些独特的加重感(其实就是一种染色)。无论如何作为一副封闭式耳机X55做到这样,我觉得很出色了。它功能上的优点(不漏音、带一些隔音)足以弥补声音上封闭式耳机难以彻底避免的小瑕疵。
3 c. p8 b. M6 Y2 ~3 S8 Y; |9 L1 P0 i @+ u+ {0 ]8 E' a
最终结论就是,假如聆听环境很安静、也无需考虑漏音打扰旁人,那么X65开放式耳机是很好的选择;如果聆听环境有一些噪音需要隔离,比如办公室,或者聆听环绕不允许漏音,比如图书馆和安静的寝室,那么X55封闭式耳机很理想。两副耳机都以优雅轻灵的维也纳音色吸引耳朵,播放人声、弦乐极佳,是聆听人声、轻音乐、古典音乐等的佳选。
( T7 o) _6 d/ j6 T! I
2 a: u7 G, I$ I! c9 C3 d. q一个劝退点是:奥地利之声耳机平衡上都略偏中高频,低频不“强”——这也是老AKG就有的维也纳声音传统——假如是那些喜欢重低音的朋友,可去看看美系的耳机。相对来说,封闭式的X55低频会更凝聚而多一些弹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