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10|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载] 为什么现在的音乐都充满了削波?

[复制链接]

300

积分

3

听众

65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00
发表于 2020-12-26 08: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现在的音乐都充满了削波?
% i. ?) f1 P1 i ( I: Z9 V) `/ o: G' h; p
6 G7 S( e# g$ {% D! r! U  s
在文章的开始我需要先声明一下,我并不反对削波的声音。实际上我有一个教你如何使底鼓削波来让他听起来打击感更结实的教程。我在我的混音里一直在使用失真效果器,我甚至留着一个坏掉了的硬件压缩器专门用来给声音削波。
; F3 [/ V: p# M) W9 w4 V% s% [# J" U: Z# n
但是我只会以我的方式使用削波。我只会在我能够获得更好的体积感和音色并且不产生任何难听的谐波和瘪平的音头的时候使用削波。错误的使用削波会让声音听起来错位、廉价、没有力量。然而这仍然是当今音乐中无处不在的声音。3 k  m  I% N3 C5 w9 ^4 I5 P- }
- \- _; d' q% P
' D; _. K% K3 d' O' I9 [( F
* K% x- x) N7 Z# ]8 m
什么是削波
: Z+ [% v" G( `6 c, H声音本质上是周期性的振幅变化。
8 y" x5 k) Z2 O' W5 T2 ~* t$ }( i% ?$ Z2 Q3 p$ S
在物理世界中,我们对声音的振幅没有任何限制——任何声音都是改变他周围的气压产生的,无论是老鼠打喷嚏的声音还是榴弹炮发射的声音。; W6 R. |' @# `+ |( Y" N% ^$ }- j; U8 ?
* O  c% D2 ^# o. Q) n
然而在机械世界、电子世界还有数字世界里,我们有限制。
; Q* f9 s. [8 m! G
2 O4 ?1 H) X* b# W1 ]; Z& K/ Z8 }# Q声音超出这些限制之后,声音的振幅就不再以原始的形式存在了——它会转化为一种与之前不同的能量继续存在。
; i: m( r, {# V  S2 u
  j. f* K/ p; a" y( `1 f这就是削波的含义。6 g. l7 o$ _& J  S+ O
: l2 P6 f1 T( u
" b3 d9 h+ m9 n  r0 z) l1 A

9 _, j2 |/ T, o1 k削波也有区别!: I/ y: o. _! w# ?1 j! g0 x4 `) F7 b
我们有两种削波形式——硬削波和软削波。他们都会出现在机械、电子、数字领域,而彼此的表现都有所不同。( r: c- E' P# b3 g$ d% ^" }5 _

+ k3 e' K$ D9 @7 R; }7 i当声音超过一个声音系统的物理限制时,就会出现机械硬削波。这种现象在麦克风和扬声器中最常见。当这些设备接收或回放声音时,膜片会随着声压级(SPL)进行前后移动。但是膜片只能移动一定距离,如果声压级超过膜片可以承受的范围,他就会失真。
' ?& N& Y4 a2 k: e2 Q; u+ Y) M& S
在电子领域也会存在硬削波,发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最常见的原因还是某些增益级管理系统里的非线性元件的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一些非线性的元件,比如晶体管、二极管,一旦设备达到了它的电压限制,他就会产生一种与机械削波不相同的削波。
7 O' {, K, g# V2 s/ g. G$ D* |+ q/ W$ x% T) p5 M: A7 I. l4 m
但是在电子领域我们有“软削波”的选择。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设备意识到它即将因为信号过载而失真的时候,在失真发生前由放大器去适应。一个常见的设备就是使用推挽放大器和增益级相连,结果就是失真和硬削波相比会变得更温暖,更圆润。
; l; R5 H2 w  f' {0 r7 i& q
8 _0 e0 R  ^/ |6 X& i数字硬削波可能生来就是削波里最有侵略性的。在数字领域,我们有一个绝对的上限,这意味着在最大电平阈值处声音根本不会发生任何软削波。
1 ~' t# G+ h# _. U/ u7 G3 |# t+ ]/ d; W0 ^. ~+ @# K: A5 A
发生削波的这些地方都说明了为什么削波如此融入了当今世界的音乐。
! z& d* ~2 ]3 V0 [  ^2 M+ b" W* m# E$ V# U  f3 @& [" o
! C. m2 |) j  R! D. c$ e+ t

! y  H+ Y  z4 S. p$ A刻意地使用削波0 G% C  w7 k, H9 e3 D# E, S
提到削波就必须要提到电吉他
6 W3 K% S! U9 X0 `1 Y
+ I. r2 J( `* w$ K0 y, O; q4 T电吉他最早能够提供一种非常干净的声音。失真最早是通过损坏的设备或者某些人把他们的放大器调的太大产生的,但是很快音乐家们就开始刻意使用这种削波了。
: T' e' G2 ?8 y4 q  s$ a/ W
. b2 f: ^0 ~9 R( t# B0 ~  [* R在60年代,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开始专门设计能够引入不同程度硬削波和软削波的设备,并称之为失真踏板。不久之后,音乐家们就把他们当做声音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Jimi Hendrix和The Rolling Stones正是因为他们使用的失真而闻名。自Chuck Berry的时代开始摇滚乐就出现了,但我们还是认为摇滚是由前者之流的艺术家创造的,而失真正是这种声音的独特组成部分。
1 Y! O% |% |- K/ i
; \5 u# ~- Q8 s在70年代,音乐家们开始实验各种各样的失真。很多艺术家尝试过载效果器——它能够通过软削波产生粗糙但是谐波丰富的声音。其他艺术家比如Hendrix和Black Sabbath甚至使用了更前卫的硬削波效果器,就像fuzz pedals(模糊踏板)。这种声音的削波效果是现在流行音乐里常见的声音,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都将失真视为了音乐制作过程的一部分。
' ?2 o  T, B& ^; L6 h4 B& W' U+ ^7 M2 `3 E8 {4 c
/ O( t1 m3 q7 @6 q8 f

8 n3 z4 G4 i: R2 M挑战极限
4 d" d* [3 G& F4 w! K/ E, M! f" S有任何可以尝试的机会,音乐家们都会愿意去尝试。我们总是喜欢挑战极限然后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既然失真效果器已经在音乐产业的设备列表里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用在所有地方——贝斯、鼓、人声——没有什么是没被限制过的。从文化上说,我们几代人都听着并且接受了失真的音乐。9 X, G. K2 O4 z/ C  \8 O

) k1 U" O9 [& g( c7 U5 ^( K& Y但是在80年代,我们不止是挑战字面意义上的极限,而是真正去挑战声音的极限了。商业广播和唱片行业在60-70年代蓬勃发展之后,电台和唱片公司之间开始变得内卷。人们希望自己的唱片听起来比所有其他人都更大。为此唱片公司开始要求录音工程师把声音做更大声。9 K$ {* ]' Z6 r& P+ [) }: L
' N$ E/ E# D7 K* f
有两种办法可以做到这一点。一种是非常快的压缩动态,我们一般称这种操作为“限制”;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把响度推到失真。限制器的目的是在推高电平的同时不带来失真,虽然直到现在限制器也是很有效的。' K- i  r& P+ S; U! {2 V7 M

: U  D/ g; J. N* c最终,总有一些东西会做出让步。随着唱片公司要求唱片做的越来越响,悄悄地使用限制器来提高响度比直接推爆响度要好得多(两害取其轻)。通过这种方式,削波正式融入了我们的音乐里,但是它并没有就此止步…
1 B4 N( S2 U" f- v
; {: S" G/ m0 g% I7 r6 A3 n$ M# }. ]0 U, _

% ^$ \( h6 x7 e/ d0 O; L) O竞争激烈的音乐制作* |4 S. N7 L1 |
这种使一首歌听起来比另一首歌大的想法也已经出现在了“采样包”领域。在2000年代初期,Hip-Hop和后来出现的EDM主导了流行音乐市场。这类音乐的节奏部分严重依赖于鼓预制,这些鼓要么来自鼓机,要么来自采样器。不管哪种方式,采样包都成为了音乐人的必备品。0 w$ G. z: Q$ P. O1 n

$ }, D8 E6 E5 L# j# I鼓采样市场在2000年代中期出现了,最畅销的往往是鼓声音最大的。这意味着不仅仅要有最好的鼓声,还要做的尽可能大。采样包的制作人开始使用相似的技术——压缩、失真——来达到这种效果。
6 F# b9 K8 R3 ~9 D4 P( M" ]8 [0 K% @$ A/ s1 x4 s# U9 b3 s
在几年前,我自己做了一个采样包,用的压缩器是dbx 160SL。这个压缩器的限制器回路有点问题。Bypass不会让整个限制器脱离,而是只会让一部分限制的脱离,但是变小的那部分始终没有过载。
/ A' v8 e; Y" \
6 P9 r  J# \5 S换句话说,Bypass按钮让整个限制器变成了削波器。我使用了这种dbx压缩器带来的很细微的音量提升技巧来让所有信号听起来更响。许多采样包厂商都使用了相似的技术,尽管原理和程度不尽相同。* B  A! i* m% W# {; ?9 z. `

/ j6 ^4 }0 [+ F# t2 d6 p因此,我们的唱片在为了提高响度而被削波之前,其实素材里的声音也都已经被削波过了。我们已经用这种方式创作了接近15年的音乐。
: i& Z) V. r- w0 @
5 X0 [6 o9 W0 u8 Q- `4 N! H) d( O  F) X
9447_1608916680_thumb.png
* \- S( g5 s7 h  |我们的能力变了8 E0 h' c' K6 p& z/ T
随着我们录音设备和技术的更替,我们能够制作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原声的音乐。但是这种削波已经融入了音乐文化中、并且决定了音乐的质量。当某些地方没有削波的时候,我们甚至会认为这是不正确的。
0 m+ A  D. w" _- ~- ~' r6 D* I
  h0 }7 t4 S( y# O; Y' B: V! a实际上,我并不对这种现象感到难过。原声的音乐很少有能产生这么有效的效果。音乐是文化和情感的反馈——这一切都不存在缺陷。6 I, w) X4 ]  i8 B/ E% G

, N4 _% |: y$ O1 s4 A- |失真,就像音乐一样,是人类状态的一种映射,本身就是不完美的。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1 13:53 , Processed in 0.029138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