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e* s8 R& ]( g" }" n% i$ |# J) I在音频母带制作中,动态范围和响度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可以决定曲目的冲击力和清晰度。动态范围是指音频信号最安静部分和最响亮部分之间的差异,通常以分贝 (dB) 为单位。另一方面,响度是指我们感知到的声音的响度,它并不总是与仪表上显示的峰值相同。动态范围和响度都很重要,因为它们会影响听众对音乐的感受。具有巨大动态范围的曲目可以通过其起伏感受到强大而动人,而响亮的、直面的混音会让人感到兴奋和真实。诀窍是找到具有冲击力 和 清晰度的最佳点,让你的混音震撼人心,但又不会变成压抑、疲惫的声音。3 r! C4 j6 }* z
! [1 ]$ v& n [% K0 s响度范围 (LRA) 也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与动态范围相辅相成。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母带处理概念、它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它们。我们将介绍压缩、限制和瞬态塑形等技术,以及一些实用的混音和母带处理技巧,让你的音乐保持强劲有力且清晰锐利。无论你是在制作精致的原声音乐,还是一首充满夜店氛围的电子舞曲,了解如何管理动态范围和响度都能帮助你创作出更出色、更具冲击力的音乐。, H- L. v! R5 \# ~
, v0 C# Z! m; ? W5 ^什么是动态范围?
2 I1 z# f$ U1 K) x6 ^在音频领域,动态范围指的是一段音乐或声音中最低音量和最高音量之间的跨度。想象一下,一首歌从轻柔的旋律开始,逐渐过渡到雷鸣般的副歌——这种反差就是动态范围在起作用。用混音术语来说,动态范围指的是音轨中安静部分和响亮部分之间允许的反差大小。动态范围越宽,最轻柔部分和最响亮部分之间的差距就越大;而动态范围越窄,音量始终保持恒定。
3 [4 y$ j( t& r7 S |
; [. D; V/ m3 H0 L动态范围对混音的情感和能量影响巨大。如果安静和响亮的部分有对比,响亮的部分会更有冲击力。可以把它想象成声音的故事:平静的时刻让重要时刻更具震撼力。如果主歌温柔而克制,那么副歌开始时就会显得宏大。这种对比可以让听众全神贯注。另一方面,如果一首歌全程都以最大强度播放(动态范围很小),它就会开始感觉平淡或令人疲惫。如果没有一些较柔和的时刻或强度的下降,听众的耳朵就没有机会放松,“响亮”的部分也不会再感觉响亮,因为没有更安静的部分可以与之相比。正如那句经典名言:如果一切都很响,那就没有什么是响亮的。
* E) o0 u+ v5 I) Q g$ r9 r3 h% L; |4 x; P& J* r+ N! p7 U* {
响度范围(LRA)
8 u5 b. Y2 t. u& _动态范围衡量的是最低峰值和最高峰值之间的差异,而响度范围 (LRA)则关注的是整首曲目中感知到的响度变化。LRA 不仅仅关注峰值的高度,还会考虑响度变化的时间和方式,并且通常会排除那些几乎不影响我们感知的非常安静的段落(通过“门控”)。这意味着,如果一首曲目的大部分内容保持稳定,或者这些峰值非常短暂,那么即使出现巨大的瞬时峰值,LRA 仍然会很小。由于 LRA 反映了响度随时间的真实波动,因此它通常与听众的体验更加贴近,使其成为动态范围原始峰值到基底测量值的绝佳补充。
2 |" G H) p/ b$ }8 J5 Y+ l1 }+ }4 C+ G3 |& C# Q
保持动态
0 \! I4 d6 W6 v! J# T8 o! O1 [不要通过过度压缩来破坏混音的效果,这有明显的好处:
8 G$ Y6 y# K/ o1 \) C' R& P: b' i* \. j7 `. i. _. w3 I4 }% W) m
情感表达:动态范围健康的音乐能够更细致地表达情感。静谧乐段的细腻与响亮乐段的力度形成对比,更能提升情感深度。' I/ C! [4 X( n$ Y [
冲击力和影响:当响亮的打击声响起时(例如鼓声或鼓点声),它们实际上会穿透房间,因为它们的声音比其他声音更响亮。
7 b2 p" q& D8 C# H8 K清晰度:通常,保持动态意味着每个乐器在不同时刻都有空间进行“呼吸”,这样你就能更好地听到细节。在高度压缩、低动态范围的混音中,声音可能会开始混杂在一起。
3 }. Q) Y3 V9 ^# X; E& b听众疲劳:保持一定动态范围的曲目在长时间聆听时往往不易疲劳。在较柔和的音段,耳朵可以得到休息,从而重置听众的参考框架,使响亮的部分保持激动人心。
% N" e9 M2 F' W2 o9 [" j/ ?; n4 M当然,不同类型的歌曲需要不同的动态范围。一首私密的爵士乐或古典乐曲可能包含大量自然的动态,而一首重金属摇滚或电子舞曲则可能刻意保持更稳定的音量。关键在于了解音乐的情感需求,并找到合适的对比度。作为混音师或制作人,你可以自由地掌控动态范围的合适程度。请记住,动态范围是让你的音乐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强大工具。+ u$ x4 t2 T2 Q3 M* d+ m" ~& l
+ r' @3 n, d1 G6 c5 q g& j+ J
什么是响度?
- u/ w1 }( H2 R现在我们来谈谈响度。响度指的是感知到的音量——我们耳朵听到的声音有多大。在音频制作中,有几种测量响度的方法,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很重要: \. q- s3 u- k
: c0 z4 I X1 J
峰值电平:这是音频的最高瞬时电平,在数字音频中通常以 dBFS(相对于满量程的分贝)为单位。峰值电平有助于避免削波(如果超过 0 dBFS,则会出现数字失真),但它并不能反映音轨的整体音量。
3 f' ^2 y9 j/ ` S9 gRMS(均方根):它测量音频信号随时间的平均能量。它通常用作平均响度的粗略指标。以 dB 为单位的 RMS 值可以反映音轨的典型电平(响亮的鼓声会升高,安静的部分会降低)。然而,RMS 会平等地处理所有频率,并且可能会因非常短的突发高音量而产生偏差。
: K) u: h3 [4 b" a" W2 X6 OLUFS(满量程响度单位):这是一种现代的响度测量标准,与人类听觉更加接近。(你可能还会看到LKFS,两者本质上是同一个概念,只是名称不同。)LUFS 测量值(例如,积分 LUFS(整首曲目的平均值)或短期 LUFS(短时窗口的平均值))可以让你了解感知到的响度。它们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耳朵对极低或极高的频率不太敏感,并且短暂的瞬变(例如尖锐的小军鼓敲击)对我们感知到的歌曲响度影响不大。& ^$ Y, s8 d3 { f0 q
0 J* i$ c4 Q# }, m' z$ Y
- x7 K, ~4 M9 h3 U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关心 LUFS 呢?随着流媒体服务的兴起,响度标准化变得越来越重要。Spotify、YouTube 和 Apple Music 等平台都会测量曲目的响度(使用 LUFS),并自动调整播放音量,使所有歌曲的感知响度相似。. v# f7 A# q0 Q
9 t9 K/ v' Q0 e, N* L/ ]这意味着,如果你把歌曲的母带音量调得非常大(比如 -6 LUFS,这已经相当高了),而流媒体平台的目标音量在 -14 LUFS 左右,那么平台会把你的歌曲音量调低,以匹配其他曲目。换句话说,过大的音量可能不会给你带来以前那样的优势,因为听众最终听到的仍然是一个正常的音量。
" f/ Q& k/ W. i* |! p; Y7 D% k) ~+ m, c5 r
响度之战! r- p4 Z# v7 ^& l4 {; V- i
在CD和广播盛行的年代(标准化之前),播放列表中最响亮的曲目确实会格外引人注目。这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所谓的“响度之战”,为了吸引眼球,每张新唱片的母带处理都比上一张更激烈。但这样做的缺点是动态范围会受到影响——混音会因严重的压缩和限制而被压垮,导致令人疲劳且常常失真的聆听体验。
. M+ e* c2 \, j6 F
; }( z, f8 k. ~' `如今,由于流媒体标准化,响度之争似乎有所缓和。一些工程师正在转向再次允许更多动态。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流媒体发布,将响度目标设定在 -10 到 -14 LUFS 之间更有意义,因为任何更响的响度都会被调低。你甚至可以说,与受到严重限制的混音相比,动态更大的混音(更低的 LUFS、更多的动态余量)在标准化后实际上听起来更有冲击力,主观上“更响”。我们的耳朵喜欢稍有喘息空间带来的冲击力和清晰度;一首有一定动态的歌曲在关键时刻的冲击力会更大,而一首被压缩得平平的歌曲则不然。然而,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在很多母带处理场景中仍然并非如此。最终,我们必须始终考虑播放它的媒介。
) ~9 Y. N* h# _& \; ]# P7 }9 ?9 g$ n ?3 U- p: Z
尽管如此,响度仍然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你希望混音足够响亮。如果某个音轨与其他音轨相比太安静——比如你保留了极宽的动态范围和较低的整体音量——它可能会丢失,或者听众可能需要比平时调高音量。所以,这是一个平衡点:你希望获得具有竞争力的响度和饱满度,但又不想牺牲音乐中所有的动态。了解响度测量(LUFS、RMS 等)可以帮助你找到最佳音效,并确保你的音轨在各种聆听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音质,不会过弱或过度。3 N/ V: F- Y. c K( a2 K
* ]! ~; J- B8 r5 B
平衡影响力和清晰度: E5 S# C `( r& M! L3 H
在混音中平衡动态范围和响度如同一场微妙的舞蹈。你希望音乐在适当的时机展现出强劲的冲击力,同时也希望声音清晰,让每个元素都能清晰地被听到。关键在于运用处理技术来控制动态,而不是完全压制它们。- o0 L, |* `, S9 C" K
- h# j2 x8 Y8 R/ Z' D( _$ B2 {
这里的主要工具是压缩器(以及它的极端形式——限制器)。压缩器可以抑制最响的峰值,从而提升音轨或混音的整体音量。例如,压缩人声可以使其音量均匀,这样就可以提升整个人声,而不会让任何尖锐的部分占据主导地位。在完整的混音中,限制器可以捕捉尖锐的瞬态(例如小军鼓敲击声),并提升整体的响度。这些工具可以有效地降低动态范围,使音轨听起来更响亮、更一致。% P) \$ }; X7 [0 }( Q" C
4 k+ a2 d8 |( O4 H- l然而,为了保持冲击力,切勿过度压缩。过度压缩会使混音声音过大,但会牺牲冲击力和细节。如果过度压缩鼓轨,小军鼓和底鼓可能会失去活力。为了保持瞬态(声音的初始音头)的活力,可以尝试在鼓和其他打击乐音色的压缩器上使用较慢的音头时间——这样,初始音头会在压缩器减弱之前悄悄地流露出来。你还可以使用瞬态整形器来增强或恢复需要穿透的声音的音头。这有助于在控制动态的同时保持冲击力。" K5 o5 ^& Y ]/ P% h- r
) R7 o! T9 k5 c9 b* w5 a% F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平衡:保留一些自然的动态,同时使用压缩器作为塑形工具,而不是仅仅为了增加响度而施加力量。用你的耳朵去听——如果混音听起来令人兴奋,而且响度仍然穿透,那么你就找到了冲击力和清晰度之间的良好平衡点。6 q+ J2 [# s f
! v1 T, W% S: t
实用混音技巧# R. R D- N: `5 o i: P
既然我们已经讲解了相关概念,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些实用的混音技巧,帮助你在项目中平衡动态范围和响度。这些技巧将帮助你在保持清晰度和冲击力的同时,获得稳定的响度。8 O' a/ M- S2 Q, w4 [( P
* L0 z: X8 M3 C8 w, w% T6 w增益分级是关键1 w7 V# O% ^% ?/ [! d
适当的增益分级是优质混音的基础。这意味着要设置好各个音轨和插件的电平,确保在任何阶段都不会太安静或(更重要的是)太热。通过密切关注电平,你可以避免在进入最终限制器之前出现意外削波和失真。我的建议是,将各个音轨的峰值控制在 -6 到 -10 dBFS 左右,主总线在混音过程中的峰值控制在 -6 dBFS 左右。这样可以为后续处理和动态峰值留出动态余量。在混音过程中保持较低的电平可能感觉有悖常理,但请记住,你随时可以在母带处理后期将其调高。良好的增益分级可确保压缩器和其他处理器的行为可预测,并保留强劲混音所需的动态余量。这就好比为混音留出呼吸和移动的空间。6 [# e: L7 v8 R# P
( |' D- i1 j* U+ m* W2 H
9 c& F5 t" @) q4 {& e合理使用压缩(避免过度压缩), n" D; C* p' P+ v
压缩效果很棒,但就像任何工具一样,用量过大也会带来问题。在轨道(或总线)上插入压缩器时,务必明确目标:你是在控制一段狂野的演奏?增加延音?还是将乐器连接在一起?务必仔细设置启动和释放时间:快速启动可以更好地控制瞬态(使声音更平滑,但可能缺乏冲击力),而较慢的启动则能让最初的打击通过(保持声音更有冲击力)。
0 S$ e! j- m3 n5 a2 A% |
n7 r! ~5 V l: u如果你发现音轨持续压缩超过 6 dB,请考虑是否有必要这样做,或者音量自动化是否可以提供帮助。有时,手动控制推子(音量自动化)比过度压缩能更清晰地控制动态。除非你需要特定的效果,否则请避免在混音总线上过度压缩;温和的胶合压缩(例如在混音总线上减少 1-2 dB 的增益)可以增强凝聚力,但猛烈的压缩可能会破坏混音的活力。简而言之,使用压缩来塑造动态,而不是扼杀动态。
: ~/ s+ R$ A( D
7 c, R! I# _$ u2 B6 h4 }7 Y平行压缩冲孔
4 L% @- J9 w. T9 h% Q" E6 c并行压缩(有时也称为“纽约压缩”)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响度和冲击力。其原理很简单:复制一个或一组音轨(例如所有鼓声或人声),对其进行重度压缩(用力挤压),然后将其与原始的未压缩信号混合。压缩后的信号会提升安静的细节并增加厚度,而原始音轨则保持原有的瞬态和动态。" L% W( F" l) E/ _4 W' @
. K* o# O5 z- E/ K% _对于鼓来说,平行压缩可以使鼓组听起来宏大有力,同时又不会丢失小军鼓的清脆声响或底鼓的轰鸣声。对于人声来说,它可以增强饱满度和一致性,使每个字都清晰可闻,而不会完全忽略自然的动态。平行压缩的关键在于平衡——调高压缩通道的音量,直到听到声音变得更饱满、更震撼,但如果开始失去自然的冲击力和动感,就降低音量。这就像兼得了两全其美:可控的响度和自然的动态。
5 g2 ^9 S, d# J4 E
1 e( @6 I% H. J6 B. \清晰度和响度的均衡器
& q. R8 g$ }, r乍一看可能不太明显,但均衡器在感知响度以及需要多少压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混音浑浊(某些频率区域堆积过多,例如低频轰鸣)可能会迫使你提高音量或使用更多压缩来获得清晰度,而这会占用动态余量。
# C9 l* I& W- j+ m4 Q/ a+ ?: r9 z1 J1 F W2 ?4 E5 J
相比之下,清晰的混音中,每个元素都位于各自的频率空间,通常听起来更有冲击力、更响亮,而无需过度推挤。因此,可以使用均衡器来留出空间,并减少混音中不必要的能量:
' x: Z; n. K m3 O+ g3 R2 i v" x+ Z, r8 Z7 k: [( X: x0 k
高通滤波可滤除不需要的音轨(例如吉他或人声)中不必要的超低音,从而为贝斯和底鼓腾出动态余量。这可以使低频保持紧致,并防止隆隆声触发压缩器或限制器。
9 K, x6 H9 r; c, ^' [削减冲突的频率:如果两种乐器在混音中发生冲突(比如,吉他和人声都在中频上发生冲突),可以考虑削减其中一种乐器,让另一种乐器的声音更突出。例如,在吉他人声基频附近刻一个小缺口,可以让人声在不提高音量的情况下清晰地被听到。 l; C6 O4 h" d( [
谨慎提升临场感:有时,轻微提升高频,或在音轨(例如人声或小军鼓)上添加一点饱和度/激励,可以提升清晰度和感知响度。更明亮的音轨通常能更好地贯穿混音,这意味着你不需要把音量调得太大。0 B( L% w) \- t7 u. ]& T0 V
处理浑浊音:注意中低频的“浑浊音”(大约 200-500 Hz)。这个区域的累积会使混音听起来闷闷不乐或像盒子一样。去除一些浑浊音(无论是去除该范围内浑浊音较重的单个音轨,还是稍微削减整体混音的 EQ)可以显著净化声音。更干净的混音在听起来不好听之前,声音会变得更响亮。7 `5 f/ X, Y+ n) z
; O' `1 O8 n! Q5 ~
5 O9 Y) I- T5 k) |其理念是,通过使用 EQ 来平衡频率,可以让混音自然地更清晰,响度也更高效。频率杂波减少后,你无需过度压缩或提高音量就能让声音清晰可闻;所有元素都各得其所,即使达到稳定的响度,混音也能自然流畅。
2 ~# O2 F' j$ q+ v; D- d
% F' ~3 P) V2 e, g. P! H" r利用饱和度增强感知响度
' S( g; D" Y; }( _除了压缩和限制之外,饱和是另一种不依赖纯音量来增加感知响度的技术。饱和(例如过载模拟磁带或电子管)会为信号添加谐波成分,使声音更加饱满、更具临场感。即使峰值变化不大,我们的耳朵通常也会将增加的温暖度或亮度感知为响度的增加。
5 m+ g/ u: `* j. E7 M/ G
% [" B+ S5 U0 I8 M例如,在鼓组总线上添加少许饱和度可以使鼓声更加连贯,甚至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抑制峰值。饱和度的关键在于适度——你想要增强声音,而不是引入明显的失真(除非出于创意考虑)。饱和度过高会降低清晰度,因此要找到一个最佳点,让声音听起来更饱满、更响亮,但又不失干净。在整个混音或单个元素上添加一点饱和度可以增加感知音量,使音轨听起来更响亮、更有活力,而不是简单地提高峰值电平。! l( R, B6 M2 M
0 Q. g6 p% W9 @# L$ D) n$ A0 t在不影响动态的情况下进行响度控制4 Z1 x h# r, a; K. q, H0 m' C
混音完成后,就到了母带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将最终确定曲目的整体音效和响度。在这一阶段,目标通常是让曲目的响度达到与音乐类型和发行方式相符的程度,但又要保持通透,以免破坏你辛苦打造的良好动态和清晰度。在这方面,母带处理就像走钢丝一样。让我们来谈谈一些在保持音乐冲击力的同时,如何获得响度的策略和工具:0 b4 b0 e0 R" g! L9 P
2 q6 D- \( k7 c/ b9 A8 J9 s, D多频带与单频带压缩
1 M* b: K* Z. `; Z每当有响度较大的声音触发母带上的单频段压缩时,它都会影响整个混音。这可以使音轨粘合在一起,但可能会引起抽吸效应;例如,一个很大的低音打击可能会使整个混音瞬间变暗。相比之下,多频段压缩将混音分成几个频率范围,并分别压缩每个范围。它可以很好地抑制低沉的低音或刺耳的高音,而不会抑制其他频率,从而保持清晰度。但是,多频段压缩应谨慎使用——如果过度使用,可能会破坏混音的平衡。如果你的混音听起来已经不错,那么在母带处理中通常需要轻微的压缩(甚至根本不使用)。
( {' A7 N" T- @$ z7 b, N2 Y0 R) i) n) Q( F
限制策略以保持冲击力
* H' Z$ H. D. Z' R9 O1 I限制器本质上是一种非常快速、高比率的压缩器,用于在压缩链的末端捕捉峰值并提升音轨的整体音量。将混音推入限制器是获得最终具有竞争力的响度的方法。但为了保持音乐的冲击力,你必须在限制器的应用上有所策略。一个好的策略是使用多个较轻的限制级,而不是一次性施加过重的限制。1 r- o( P' N1 ^' m( h( O
# J1 B( M& l4 F) l [! ?4 Y
例如,与其用一个限制器来衰减 8 dB 的增益,不如使用两级限制器(比如每个限制器衰减 4 dB),或者先用一个压缩器,再用一个限制器来分担衰减。每个处理器单独衰减一点,听起来会比一个处理器全部衰减要清晰得多。此外,还要注意限制器的整体衰减量——如果每次衰减都持续超过 3-6 dB,那么混音可能被过度压缩,失去了力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降低衰减量或调整混音的动态,而不是让限制器承担所有繁重的工作。1 f, k& `7 a; X, T, j0 ]/ C0 H8 M
: G |# ^6 o/ h
2 h% {+ m; y8 r$ c; H' c6 y% j; n
不同类型的最佳实践
( o$ K3 U& I% f2 ^; |8 ^( L动态范围和响度之间的理想平衡并非千篇一律。不同类型的音乐对动态和响度的期望和审美各不相同。以下是针对不同风格的一些注意事项:
, y& ^5 }# w/ e6 V7 N6 ^; [/ {* @3 O o/ c; q
摇滚和金属
5 ?; ~7 \) `: @! y% |. D: K% j3 P6 T一般来说,这些音乐类型追求的是激进、直面的声音。为了保持鼓点、吉他和人声的突出和一致性,压缩技术被大量运用。不过,最好还是保留一些动态(尤其是在鼓点部分),这样混音才不会变得完全平淡。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鼓点上使用并行压缩等技术,使其响亮有力。摇滚和金属母带通常声音很大,但最好的母带能保持冲击力——即使整首曲目压缩程度很高,底鼓和军鼓仍然应该强劲有力。如果出现breakdown或柔和的前奏,这种对比会让接下来的重金属部分更具冲击力。' ?2 e4 Y* W: v, p! T B
& J+ x; R% s* J% h5 u$ R8 R
+ v8 y) Q8 L3 z& g6 n5 g
EDM 和流行音乐# ], O. h+ s, |' S; S1 }6 x
这些风格通常制作精良,音量洪亮。通常会使用侧链压缩(在底鼓下方闪避低音),让底鼓穿透并保持低频紧实。音量通常很高——Drop和合唱部分冲击力很强——但编曲中仍然会刻意营造动态效果(例如在Drop之前进行安静的击穿)。清晰度至关重要,因为其中包含许多层次元素,因此制作人会使用均衡器来分离声音,并谨慎地进行限制以避免浑浊。流行音乐和电子舞曲通常经过母带处理后音量会非常大,但现代制作人也会考虑进行流式标准化;他们会将音量推到极致,但会尝试通过使用多频段压缩、瞬态整形和饱和度来避免失真或刺耳,以保留一定的深度和冲击力。
, j z) j8 w" i# @
- q0 N- e7 X2 o" @ w3 y嘻哈
" ]; U4 X. a; B1 k8 G在嘻哈音乐中,低频至关重要,底鼓和贝斯需要强劲有力且控制得当。压缩和限制器通常用于增强808 鼓和底鼓的冲击力,但又不会盖过混音。侧链压缩可以在底鼓冲击时控制住贝斯,确保清晰度。人声和合成器旋律等中音元素也需要突出,因此均衡器雕琢和适度的压缩有助于保持临场感。对人声或鼓组循环进行并行压缩可以增强音轨的重量感,同时保持动态。嘻哈音乐通常音量较大,但不同部分之间的清晰区分仍然有益,因此细微的动态变化(例如在主歌部分略微降低节拍)可以帮助人声占据中心位置,然后在副歌或副歌部分再次提升。
( P0 E$ E* ]; W; f! f1 I% y
( @% F# u6 V% V5 U9 s$ |, d. X爵士乐和古典音乐
0 b! P+ D0 J8 W* K这些音乐类型注重宽广的动态范围。在混音过程中,压缩很少使用(甚至根本不使用),因为自然的由弱到强的变化对音乐至关重要。听众通常认为古典乐曲或爵士乐录音的平均音量会更低,并留有足够的动态余量来应对较大的音量。在母带处理中,爵士乐和古典乐曲的整体音量会比摇滚乐或流行乐曲更低。即使最终的音量比流行乐曲低得多,处理也注重清晰度和保留表演的动态。3 S- L- i* X7 Z
}/ ?' b1 \0 i$ r5 e& ?' M现场爵士乐表演1 }6 [ w* A' V! Y2 C
- ~1 b% A! _2 C+ m7 b9 X7 Z* z0 F8 |
请记住,这些只是一般准则——任何类型的音乐都可能存在差异。关键在于,在决定压缩或限制的程度时,务必了解音乐类型的惯例。如果你正在对某首曲目进行母带处理,并且知道这种风格的大多数歌曲都具有相当的动态,那么你就不会把它压缩到极致。同样,如果你正在混录一首俱乐部风格的EDM劲歌,你知道它需要强劲的打击感,所以你可能会在最终的Drop部分留出比民谣更小的动态范围。
* W+ P; x' a- \3 @; j6 [4 d- e# \* Y6 y$ u! j* [2 p
结论9 s5 @% }( u. p7 X
最终,平衡动态范围和响度是为了使音乐听起来既有力又清晰,但又不会过于压抑。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但请记住,动态范围可以提升兴奋感和情感,而响度则可以提升力量感和一致性。最好的方法是适度使用你的工具(压缩、限制、均衡器等),并且通常分阶段使用,而不是一次性使用所有工具。
' v$ J% m4 {5 j' ]* D! h5 D3 W
: S# _0 y9 P( d6 T留意瞬态——如果小军鼓和底鼓仍然清晰,那么很可能保留了其冲击力。将你的混音与类似类型的参考曲目(音量相同)进行比较,有助于判断是否达到了正确的平衡。最后,相信你的耳朵和直觉。如果你的混音听起来清晰、有力、引人入胜,那么你可能已经找到了动态范围和响度之间的最佳平衡点。7 ?5 R2 w R: k, N7 G
- F- V. Y* ~+ y9 p: Y6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