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音频插件联盟,正版插件,欢迎大家选择!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阅读: 32926|回复: 0

[评测] 瑞士 CH Precision L1前级,挡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复制链接]

294

积分

4

听众

136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294
发表于 2019-9-3 | |阅读模式
音频应用公众号资讯免费发布推广

瑞士 CH Precision L1前级,挡住致命吸引力的唯一方法


瑞士CH Precision 创立于2009年,所谓「CH」就是二位创办人的姓,一位是Florian Cossy,另一位则是Thierry Hebb。此外,Ch也是瑞士这个国家在网域上的缩写,所以CH Precision包含着双重意义:瑞士精密产品与CH二人所创的精密产品公司。



在尚未创立CH Precision之前,他们二位已经联手在1998年创立Anagram公司(另外还有一位共同创办人Reynald Gentizon,他在2000年另创Orpheus,2004年就卖给Tellant),音响迷一定看过不少数位讯源内部使用Anagram的数位元件,或各种数位解决方案。




Anagrm这块招牌在音响界很响亮,最有名的就是ATF(Adaptive Time Filtering)模组,他们运用三个SHARC DSP来做运算,把数位讯号以演算方式提升到24bit/768kHz,达到非常精确的昇频目的。这个金属盒子您可以在许多数位产品中看到。其它有关数位音讯解决方案很多,在此不详述了。



您知道Anagram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就是利用一个英文字的不同字母排列顺序,重新创造一个字,例如Silent可以重新排成Listen,这是欧美学童流行的拼字游戏,藉此训练孩童的字彙组织记忆能力。当年他们会以这个字为公司名称,我推测大概是想表达在数位领域里,软体硬体可以交互运用,创造出许多不同的应用吧?



Florian Cossy 2012年来台档案照片。



为何他们二位会联手创立Anagram与CH Precision二家公司呢?其实,Florian Cossy与Thierry Hebb小时候就认识,他们生长在同一个小镇,只不过Hebb年长二岁(其实二人现在都只四十几岁,年轻力壮)。长大后Cossy进入洛桑技术学院唸书,专攻电子工程,而Hebb则是软体专家,擅长撰写各种程式,包括数位DSP与数位音响解决方案,拥有四项专利。



他们二位会凑在一起是因为Goldmund的关系,Hebb先进入Goldmund工作数年,有一次公司要招募电子专才,Hebb马上就想到刚从大学毕业的Cossy,介绍他进入Goldmund工作,当年Cossy才23岁。四年后,他们二人都离开Goldmund,联手创立Anagram,一路携手创业到现在。



C1数位类比转换器的内部设计成插卡模组,线路上有预留好的插槽,线性电源供应被隔离在金属隔板之外。



Cossy与Hebb二人表面上看起来各有专业,事实上二人也都通晓对方的领域,例如Cossy也能写程式,而Hebb也懂电子,所以二人才会惺惺相惜,创立CH Precision。从CH Precision目前所有的产品来观察,他们的硬体中掺了许多软体设计在内,日后不管硬体或软体都可以升级。



例如他家的D1 SACD唱盘可以抽掉数位类比转换线路,变成「转盘」,而C1数位类比转换器也设计成仪器常用的插卡模组,只要有硬体升级,卸掉二个螺丝,抽出旧卡换上新卡就完成了。前级L1设计成可以用一部当立体前级,也可以买二部当单声道前级。A1与M1后级则有三种使用模式,外接电源X1可以供应C1、D1与L1之用。



您知道吗?最早推出的C1与D1背板上早就已经设有外接电源的端子,而X1外接电源是最近才推出的,由此可见CH Precision在开创伊始,就已经完整的规划好各种产品的蓝图,后续工作只是按照进程推出而已。据说,CH Precision的黑胶唱头放大器也正在进行中,届时除了喇叭之外,CH Precision可说全员到齐。







L1是一部高电平前级,与其他厂不同的是它有三种版本,第一种就是一般的二声道版本。第二种则是单声道版本,使用二部L1,每个箱体里只装一个声道的线路。第三个版本则是所谓的Monoural Extended,同样使用二部L1,每个箱体里装了二套线路板,让输入端子增加一倍。



老实说我觉得CH Precision的工程师真的是「想太多」了,一般人用的二声道装在一个箱体里就已经很棒了,何必再分开为二个箱体呢?我当然知道分开成为二个箱体、每个箱体负责一个声道的用意是彻底避免左右声道的相互干扰,而且可以获得更充足的电源供应。问题是这样的单箱体单声道设计可以让声音表现提升多少?







第三种用法则更罕见,L1背板上有八组输入端子,其中RCA二组、BNC二组、XLR四组,做为一部高电平前级,这八个输入端子应该是够了,有谁真的需要16组输入端子?话虽如此,如果买二个机箱只比一个机箱贵一点点,那我也会买二个机箱,毕竟二个一定比一个好。



其实,CH Precision特别为L1设计这三种不同用法,主要是针对多声道环绕音乐而来,每个声道可以拆开来给左、右、中声道、左右环绕声道或超低音声道使用,并非要给一般二声道用的。您看,我说CH Precision的工程师们「想太多」可不是开玩笑的。







L1的面板跟D1、C1一样,左边一个双层圆形控制钮,中央一个大AMOLED显示幕(480x272),其他什么都没有,一切资讯都在显示幕上告诉您。那个双层圆形旋钮除了拥有内外二层旋转之外,还可按下,等于是有三种操控方式。这个旋钮内部采用铁弗龙轴承,非常耐磨,在您有生之年应该不可能转换坏。



L1的使用方式可以选择二种,一种是Normal Mode,另一种是Menu Mode,前者是一般二声道前级使用方式,后者则是前述第二种与第三种用法(也就是要买二部),在此我只说Normal Mode。如果您想启动L1,除了背板的电源开关要打开之外,还要轻按一下中央旋钮,此时显示幕就会出现一些基本资讯。



同样的,如果要关机,也只要轻按中央旋钮。假若您要改变音量大小,除了以遥控器控制之外,也可以旋转中央旋钮。如果您想要选择不同的输入端子,就要旋转外圈旋钮。







L1还有简单的一些调整,例如正相反相切换、Direct Coupling与DC Blocking选择等,这些都要进入Set Up模式里面去做切换。内中包括Audio Setting、Display Setting、Shortcuts、Factory Setting、Installed Options、Network等。此外还有Phase Polarity、Input Type、Input Coupling、Input Gain等。



其中跟聆听表现比较有关系的就是选择每个输入端的增益大小,以及每个输入端的阻抗调整。输入阻抗可以切换High Z(高阻抗)与600/300欧姆(600就是XLR端子的阻抗,300是RCA端子),一般而言选择High Z是比较好的,除非您有特别考量。



对了,您设定的每一个参数都会显示在显示幕上,包括极性、阻抗、是否Direct Coupling、输入端子、音量大小等等。L1的音量大小除了显示dB数字之外,还会显示三角图形,前端是绿色,后端是红色,绿色代表这个区的音量是没有失真的,红色音量区代表进入警戒区域。







L1的遥控器跟D1 SACD唱盘一样,小小支,有磁铁,可以吸附在箱体侧板上,避免找不到。遥控器上只有五个小按钮,第一个是Standby/Mute,第二个是大声,第三个是小声,第四、第五个是输入端切换,使用很简单。



L1的箱体跟C1、D1一样,是铁灰色的金属,一般人可能会以为那是含铅的合金,其实是铝合金,只不过颜色不同罢了。L1的箱体是找瑞士制造手表金属零件的工厂做的,精密程度没有话说,四周接缝处简直就是天衣无缝。



事实上L1内部的线路板也是瑞士工厂做的,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尽量做到「瑞士製造」,当然有些电子零件瑞士并没有生产,只好购买别国产品。







来到背面,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端子,包括二组RCA、二组BNC、四组XLR输入端子。而输出端子也不少,包括一组RCA、一组BNC、二组XLR输出端子。此外还有一个Ethernet端子(外接控制介面)、接地端、外接电源端子(连接X1外接电源)、USB端子(升级韧体用)。



那些RCA端子一看就知道是WBT製品,而XLR端子则是Neutrik,至于BNC输入输出端在一般前级身上很少见,那是给超宽频讯源使用的。连这么少用的端子都设想到了,CH Precision的产品真的与众不同。



L1的箱体底部有一个小螺丝,那是固定电源变压器的螺丝。当您要运送L1时,要把这支螺丝锁上,以免搬运途中损坏电源供应线路。等到要聆听L1前,再把螺丝卸下,让变压器能够浮动。







L1的内部架构与一般前级不同,它是全平衡A类架构,在讯号输入端先安排了一个缓衝级,所谓缓衝级就是没有电压增益,只是做阻抗匹配,达成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的要求,这个缓衝级原厂称为Diamond Input Buffer。



音乐讯号通过缓衝级之后就送入R2R音响控制系统,L1采用20bit R2R阶梯式电阻继电器阵列控制系统,以精密电阻搭配出118dB的音量控制范围,每级0.5dB。R2R的好处是音乐讯号都只经过二个併联电阻,可以避免电阻劣化音质。



通常R2R音量控制系统可以采用Current Mode或Voltage Mode,L1采用Current Mode,理由是可以降低失真,所以在R2R音量控制系统之后还要有一个I/V电流电压转换,让晶体可以放大电压,也就是电压增益级,此处有0dB、+6dB、+12dB、+18dB三种电压增益。







L1的电压增益级采用差动平衡架构,每声道正相与反相各采用5对放大讯号的晶体,使得非平衡输出(300欧姆)可以获得8Vrms输出;平衡输出(600欧姆)可以获得16Vrms输出,这么大的输出可以透过很长的讯号线去驱动后级。



一般使用R2R电阻继电器阵列音量系统的前级,在改变音量时,会有细微的搭搭声,那是因为讯号路径中有微量DC直流的缘故。为了去除这种细微的搭搭声(其实不去掉也没关系),也为了让音乐讯号路径没有掺入DC,L1采用了特别的方法。



一般要挡住DC很容易,在音乐路径中加入电容即可,这样很容易就把DC挡住,但电容器会产生音染与相位飘移,所以比较高级的扩大机都采用直接交连,所谓直接交连就是上一级与下一级线路之间没有电容器。另外一种方法就是不采用电容,而改以伺服环路搭配差动级来降低DC,不过这种方法的截止频率太靠近耳朵可闻频域,容易产生相位失真。







L1这二种方法都不采用,而是采用复杂的混合方式,包括类比低通滤波线路、A/D转换、DSP运算处理、D/A 转换,这一连串处理就是为了以软体方式机动快速的改变滤波截止点,使得截止频率可以滴至0.1Hz。老实说,以这么复杂方式处理直流的前级我这还是第一次看到。



事实上这套阻断DC的机制是配合机内自动检测系统在运作的,只要是开机的时候,或切换输入讯源时,这套自动检测系统就自动检测全机与各输入端,速度快到您不会感觉到。







L1的基本架构表过,让我们回头看机器内部。打开箱体,可以看到内部采用红色线路板,看起来红色一片,很醒目。箱内左边是电源供应线路,有一块金属板分隔放大线路板,电源线路所佔的面积大该是箱体的四分之一左右。



电源供应有二个环形变压器,大的供给线路工作,小的做为Standby供电,这是目前欧盟规定的作法。电源供应上可以看到滤波线路,还有一块小线路是给面板操控供电的,分得很清楚,这样就不会相互干扰。







在机箱右边可以看到前面一块、后面一块大线路板,前面那块竟然是分砌式元件、晶体、OPAmp组成的稳压线路板,换句话说,L1的电源经过整流滤波之后,先传送到这块稳压线路板上做稳压,再把稳定乾淨的电源传送到后面那块大线路板上。



而那块大线路板就是前级放大线路,如果是单箱式,就会有上下二块线路板,分别放大左右声道音乐讯号。如果是二箱式,那就只会有一块线路板。若是二箱式加上双倍输入端,每个箱体里面也会有二片线路。



除了线路板外,在L1箱体的四个角落,还可以看到四个圆孔,那就是CH Precision的独特避震设计。如果您想把CH Precision的器材上下迭起来使用,就要把箱体四个角落的圆盖子旋开,CH Precision有附特殊的角锥承片与金属杆子套件,可以让您把金属杆子放入圆孔内,再把角锥承片锁在底下那部机器的四个圆孔顶上,支撑那根金属杆。



由于圆孔内的金属杆跟线路板完全没有接触,因此也就不会把箱体外部的振动传递到线路板上,这种独特的设计也是别家没有见过的。







聆听L1的场地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此间代理商一口气送了L1、M1以及X1外接电源过来,还有Transparent最新的第五代平衡线、第四代电源线、喇叭线,以及CH Precision的平衡线与喇叭线等,让我搭配使用。X1可以同时供给二部前级或数位讯源使用,只要一接上,原本内部的电源就会停止使用,完全由X1供电。



我先把X1接上D1 SACD唱盘听听看,接上之后D1的显示窗会出现X1字样,表示已经跟X1连通。而此时X1显示窗也会出现第一组输出已经On、第二组Off字样。如果二组电源线都连接,就会显示Output 1 on;Output 2 on字样。



X1接在D1身上有没有效?有效!听起来声音更纯化了,录音空间的堂音与乐器人声的细微气韵都更丰富了,感觉上好像换了一条同厂牌更高等级的线材般。这么说来,到底是要加购一部X1?或是更换更高等级的讯号线?这就看您的考量了,毕竟X1肯定比换线材贵多了,不过X1是从「根部」改良起,让您的电源更纯淨,这跟换线材还是不一样。让电源更纯淨?难道X1是滤波器吗?不!X1是十足的电源供应器,只不过内部的稳压滤波线路做得更好。





拿L1来搭配M1是天经地义的事,事实上我也这样搭配了,而且效果非常好,搭配上D1 SACD唱盘与X1外接电源,效果好得吓人。问题是,我还有M1要写,如果现在就用M1来搭配L1,那就等于写二次一样的评论了。为了避开这样的窘境,我必须排除搭配M1,另寻适当的组合。



或许读者们会觉得这样的逻辑很怪,怎么最好的表现不写,反而求其次呢?没办法,我不能二次评论都写一样的东西,虽然不是最好的效果,但一样会是好听的,而且可以瞭解另外一种搭配的可能性。







接著我拿L1搭配Pass X350.5、Linear Acoustic LA-100M、Clayton S100纯A类后级,以及Audio Valve Baldur 70。在此我要老实说,没有一部后级搭配L1之后能够跟搭配M1并驾齐驱的。



例如,搭配Pass X350.5时,弦乐器的黏滞感差了不少;搭配LA-100M时,乐器与人声的实体感与重量感无法相比;搭配Clayton S100时,低频的解析力与高频段的甜味有段距离;搭配Audio Valve时,低频段的控制力与扎实程度无法相比。以上这些结果都是以搭配AER Momentum为淮的。



后来我又拿Heco New Statement来做搭配,严格说来它并没有AER Momentum来得适合,因为此时弦乐的黏滞感会稍淡些,低频段的量感也会稍少些。最后,我家还有一对大喇叭,那就是DynamiKKs! Monitor 10.15,不过这对喇叭属于「经典」喇叭设计,低频量感无法跟AER Momentum相比,但声音的直接无隐,以及中频段的宽松程度却胜过它,于是我拿这对喇叭再把上述几部后级搭配一次听听看。



结果呢?搭配Pass X350.5、Linear Acoustic LA-100M、Clayton S100都不太恰当,不是低频听起来空空的,就是中频段的宽松程度降低了,要不就是高频段太尖锐些,唯有搭配了Audio Valve Baldur 70时,却让我耳朵马上竖起来了。



为什么?第一、我听到非常真实的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铜管演奏;第二、我听到非常透明而且甜润的声音;第三、我听到非常活生的弹跳感觉。第四、我听到非常直接而且宽松的声音。第五、我听到乐器与人声的轮廓浮凸,而且凝聚。



当然,此时让我无法完全满意的就是低频段的量感与Q弹程度,不过我认为这是Monitor 10.15天生的声音特性,无法改变。还有,弦乐的黏滞感稍淡些,不过我还能接受。最后的最后,L1的音质纯度与声音的特殊味道美感也胜过DMC 30SS。就这样,我决定采用Audio Valve这部每声道才70瓦的真空管后级来搭配L1、以及DynamiKKs! Monitor 10.15。



既然搭配的器材已经决定,我还要找一部前级来做比较,此时唯一能上场的只有Spectral DMC 30SS,因为我估计只有这部前级还能够跟L1 PK一番,家裡另外一部MBL 6010是第一代产品,其解析力与音乐的活生感肯定无法相比,事实上这部前级我每天都通电,拿来当做自己的收藏而已。



即使是拿Spectral DMC 30SS来做比较,在线材方面我也必须做一番搭配,最后使用的喇叭线是法国LEEDH E2喇叭所附的特殊喇叭线,这对喇叭线的声音很好,容我留待写LEEDH时再说。讯号线则用了CH Precision自家的讯号线与Vanthor讯号线。电源线则用了Transparent、Vanthor、Van Den Hul。



我先说L1与Spectral DMC 30SS比较的结果。Spectral的声音味道比较淡,可以说比较中性,没有特别味道。而乐器与人声线条形体比较宽鬆些,弦乐没有L1的那种黏滞感。高频段Spectral比较容易飙出来,而L1则紧紧抓住。在声音的密度方面,L1胜过Spectral,L1声音比较浓,Spectral比较淡些。



L1的乐器、人声线条轮廓刻画比较深,Spectral比较浅。L1的声音的甜度比较高,Spectral甜度比较低。L1的音乐活生感也Spectral好些。还有,L1的乐器实体感与重量感都比L1好,尤其听钢琴与大提琴时。Spectral听起来比较柔,音像形体比较松,L1听起来比较弹跳。最后,L1的低频延伸能力比较好,往下沉的低频音粒形体也比较凝聚清楚。



以上这些差异,我在听「喇叭的28道试炼」时,就已经可以得到答案。老实说Spectral DMC 30SS虽败犹荣,因为价格差那么多,L1全面胜过是应该的。何况,我是以L1为淮去找后级的,一定要让L1最好听才是我的目标,所以,L1当然佔了所有的优势。看到此处,我想应该有读者已经看出我有点心虚。是的,总编不否认有点心痒,但身为总编必须具备的特异功能之一就是「心动不能行动」,否则岂不一天到晚有换不完的器材?



除了上述那些L1的优异表现之外,我还要补充几张软体的听感。先说大提琴好了,L1的大提琴因为声音带着黏滞感,而且紧密,所以听起大提琴时有一种特别的味道,简单的说就是会让人感觉大提琴更真、更迷人。例如听奇美出版的瓦列芙斯卡「大提琴女神」时,就让我觉得整张CD的音质表现更上一层楼,而且大提琴擦弦的细微沙沙声更丰富,琴腔共鸣的细微振动感觉也更真实。



再来说钢琴表现,我听Oreobambo那张「Spininng Around Our Star」时,钢琴音粒特别清晰、特别凝聚、实体感与重量感都很好,而且弹到低音键时,那一个个的庞大声音并不是混成一团的,而是一个个清楚可以听到手指弹下去之后的琴弦振动波动声。



老实说,这是我听这张CD以来低频表现最清晰的一次,而且钢琴的音色很美,有名琴该有的水淮。我当然知道这有可能是DynamiKKs! Monitor 10.15的特质之一,不过用L1听起来钢琴特别迷人也是事实。



接着我要说L1在三重奏、奏鸣曲上的表现,我用的是Ravel Trio,Debussy Sonatas for Violin & Cello(Decca 444 318-2)。在这张CD上可以听到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的三重奏,以及钢琴与小提琴、钢琴与大提琴的奏鸣曲,这再次让我体验了L1在弦乐上的感受。



L1除了让我有黏滞感之外,小提琴拉到高把位时,虽然琴音一直往上拔尖,但却被L1控制住,不会产生让耳朵有压力的尖锐共振,反而是内敛出木头味,而且小提琴转折间有一种妩媚感。而来到德步西的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奏鸣曲时,那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的琴音同样唱得非常美,非常真实(擦弦质感、琴腔共鸣、触键、弦振感)。







听过上述古典音乐之后,我要听流行音乐的表现。当我听Vanessa Fernandez「Use Me」第一首时,左边那些细微的敲击声浮现得很清楚,音场内的透明感非常自然,分佈在宽广音场内的各种声音都能浮出实体感,而不是只有虚虚的声音而已。



女歌手的嗓音并没有因为声音密度高而变得沉重死板,反而是凝聚活生的,同样也是形体浮凸带著重量感的。来到第五首「That Loving Feeling」时,虽然低频在音场的后面远处,而且音量也不大,但却能同时保有弹跳性与凝聚的形体。听这张CD,等于是在享受清爽与实体感、重量感的融合之美。







再来听绫户智绘的「Shine」。我听到的是Bass的控制力非常好,好像有一张看不见的网子把低频紧紧网住。至于低频的量感是适中的,足够但不会过量。因为这种特性,所以脚踩大鼓与Bass合力营造的噗噗声显得特别扎实,尾音短,反应快。



此外,低频往下延伸的能力很强,可以听到低频往下钻的尾音。事实上无论是江蕙的「半醉半清醒」或绫户智绘的「Shine」,脚踩大鼓与Bass的噗噗声听起来都很迷人,那扎实短促带著重量感又凝聚的噗噗声会让您竖起耳朵。



接下来是「Blue Coast Collection」。内中的吉他声音也可知道L1的中高频段是爽朗甜润有光泽的。第一首当二人和声时,那和声的线条分得真清楚,而且二人唱歌时运气唱出来的力度变化也特别清楚。



从这短短的一首中,我就已经窥知L1的暂态反应非常快,而且中频段人声饱满有劲,但是却很圆润,一点都不因为饱满有劲密度高而偏向粗犷。第二首的女声也是一样,虽然唱得很温柔,但音量与力度变化非常清楚。



第三首男歌手唱得也是饱满扎实有实体感,不仅人声如此,吉他刷下去的声音也是充满劲道,有重量感但是又很美。可以这么说,L1所发出的各种声音都充满实体感与重量感,听起来就像真的,而不是虚的。







我跟Florian Cossy、Thierry Hebb只见过几次面,简单交谈过而已,严格说来并不熟。不过,我却可以从简短的交谈中感受到瑞士音响设计者的实力。老实说,从我所接触过各个瑞士音响品牌的声音表现中,我不得不承认瑞士的Hi End音响的确有它无法挡的魅力,这次的CH Precision L1也是如此。唯一能够挡住它致命吸引力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不去听它。



焦点与建议:

焦点:

1.箱体看起来有如一块坚固的铝合金,接缝紧密,四个角落避震措施与众不同。

2.面板显示幕采用AMOLED,加上内部的逻辑控制,显出科技一面。

3.可以变身单箱立体式、二箱单声道式,以及二箱增加输入端子式,这是其他厂家所没有的应用。

4.声音的密度高,弦乐有黏滞感,音质美,音色特别。

建议:

搭配其他后级依然能够显出特色,但强烈建议搭配自家后级、数位讯源,能散发出他家独特声音特色。



器材规格

型式:前级扩大机

输入:XLR×4,RCA×2,BNC×2

输出:XLR×2,RCA×1,BNC×1

总谐波失真:< 0.001% @ 1kHz

讯噪比:< 130dB

最大输出:非平衡8Vrms,平衡16Vrms

尺寸:440×120×440 mm(宽×高×深)

重量:20 kg

640.webp (9).jpg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招标|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