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头戴式话筒
8 a! h+ u2 v4 C5 J
2 y6 _: ]/ i* K1 t 头戴式话筒(head-worn mic)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无线话筒品种。人们从多年来中央电视台春晚节目中可以看出话筒技术发展的动向。早期的歌舞节目普遍采用手持式无线话筒,相声和乐器表演则是用支架话筒。随后部分语言节目如小品等逐步采用领夹式无线话筒。随着技术的发展,由于头戴式话筒的拾音头靠近嘴边,可以配以心形或超心形话筒,拾音效果越来越好,且不易啸叫,特别是造型日益小巧别致,加上人们的审美观念变化,早期曾认为耳边挂个东西不雅观,现在反而觉得挂个新潮的头戴话筒够“酷”。央视春节晚会上包括歌舞、演唱、语言节目,以及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智力竞赛甚至访谈节目,也都越来越多地采用头戴式话筒。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中刘欢与莎拉·布莱曼的二重唱是选用手持式无线话筒;而闭幕式中宋祖英与多明戈的二重唱则是选用头戴式话筒。
2 V8 |2 J! }9 t
. @7 q2 }! x( D a2 C 在更广泛的领域如培训、教学、导游、展览讲解,健身领舞、现场指挥等,也日益普及使用头戴式话筒。' y) ^, ^: _. ~" n& Y2 V
5 _5 Q9 f% M! |6 T3 t
头戴式话筒的拾音头有全指向性及单指向性两种,如图6(a)和(b)。前者佩戴时只要把拾音头调整在嘴巴左右两边,距离嘴角约一个指头的距离,并与嘴角保持垂直的方向,就可以避免气爆杂音,达到最清晰的音响效果,如图6(a)。后者的拾音头因具有指向性,在现场演唱时,比全指向性的话筒具有较丰富的低音及较宽的动态范围,音质更佳,但是拾音头的佩挂方式也相对地更加挑剔,除了灵敏度会因距离嘴巴的远近而改变之外,拾音头的近讲效应与气爆杂音的反应也比较敏感。理论上,拾音头位于嘴巴正前方的音质最好,但是这个位置对演唱者的“形象”似乎稍有影响,且容易受到气爆声的干扰,所以通常建议还是避开嘴巴的正面到下巴的中间的位置会稳当些。经验证明,把话筒拾音头的正面与嘴角保持约一个指头的距离,并与嘴角保持45°左右的水平方向是较理想的配挂位置,如图6(b),可以避免气爆声的破坏,又能展现最佳的灵敏度与音质。, N' p6 T% b b+ @4 x r% F; K
# G# }3 l1 R9 {
4 v" x- N* O0 ?& E
图3 头戴话筒佩戴方法之一
- N# N# e. ^$ c7 u. A9 H 调整耳挂的弧度,可适当使用于成人或小孩
a' E" n. a5 ?6 R; @5 J$ O, b' _
' i; z0 U( Y# ^1 P9 o图4 头戴话筒佩戴方法之二
- d; }* Z3 Q+ h. A/ O8 v9 b; G8 n; N. _0 k ~9 |
图5 头戴话筒佩戴方法之三 1 I$ R1 ?6 K' y0 K
" l# ?6 i. P5 y' ]2 K7 Q! m! E+ U(a)
U1 K- r! P# I4 o# p* d" {
5 `$ V- `: j1 x; {" O- `% y(b)
0 }+ U5 R% [/ r+ }* \图6 头戴话筒佩戴方法之四
- Q. N8 X" w1 r4 q 头戴式话筒调整佩戴是否适当,对话筒的使用效果影响非常大,所以初次使用者,对挂架及耳挂的调整要认真下点功夫。结合图3~图6作一些具体说明。首选要依个人的脸型、头部及耳朵大小,应尽量缩小头戴话筒的挂架及耳朵挂的弧度,使耳挂能适当地夹紧头部两边及勾紧耳朵(参见图4、图5);下一步是调整好音头的位置与方向(参见图5):先在音头杆固定座(a)调整音头杆(b)的长度,使音头杆尾端的拾音头(c)位置不要超过嘴角;再利用拾音头杆固定座(a)的活动关节,调整拾音头的水平高度约在嘴角之下附近,然后利用软管(d)调整音头(c)的距离及方向。调整音头位置时,最好一边调整,一边用中文调整耳挂的弧度,可适当使用于成人或小孩发音“丰富!丰富!……”,或英文发音“CHECK!CHECK!”或“PUSH!PULL!……”,在嘴角边细心地微调拾音头的位置及方向,直到获得最满意的灵敏度及没有气爆声的最佳音效。, q1 }& O+ c- Y. X& a. C0 v
, F* u* a- o& v$ D) ~, G
在实际使用还可以脸部用黏贴的办法将头戴话筒进一步加以固定,这是在载歌载舞且动作特别剧烈的表演中采取的保险措施,供参考。 , u! H V; ^%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