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弗列克赛是被低估的指挥家,但我完全不觉得他被低估过,他是DG早期LP时代的台柱之一,当时,福特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954)根本没兴趣录制更多唱片,而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也还没正式加盟DG,弗列克赛在DG战后复兴时期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双方在1948年签下录音合约,从1949年9月录制的第一张唱片——柴可夫斯基第五号交响曲开始,到1961年11月最后一张唱片——高大宜的《哈利.亚诺斯》组曲(Hary Janos Suite)为止,弗列克赛在DG唱片公司共留下约180张唱片,虽然数量不多,但内容从管弦乐、协奏曲到歌剧,相当多元丰富。
有人说,弗列克赛是被遗忘的指挥家,这种说法也不太正确。DG在弗列克赛逝世14周年时(1977年)推出过套装纪念套装,外包装还镀上一层银色材质,并收录了许多过去未曾曝光过的录音。CD时代第一套纪念专辑则在1994年现身,DG将它命名为“Ferenc Fricsay Portrait”,以十张CD唱片精选了弗列克赛在该唱片公司的名演,并附加了未曾问世的排练录音。2003年,另一套名为“A Life in Music”的小套装紧跟著推出。从弗列克赛辞世以来,DG从未遗忘这位战后重要的录音推手,我相信乐迷也不曾忘记他。
4岁的小弗列克赛在听过父亲的一场音乐会后,决定踏上与父亲相同的道路。6岁那年,弗列克赛被母亲带到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Franz Liszt Academy of Music),向高大宜(Zoltán Kodály)拜师学作曲,师从杜南伊(Ernst von Dohnányi)学钢琴,他父亲则教他练小提琴。14岁那年,为了在钢琴的造诣上精进,少年弗列克赛成为巴尔托克(Béla Bartók)的弟子,也培养出他对恩师作品的热爱。弗列克赛的多数传记都会提到,这位指挥家除了竖琴外,还会各种乐器,其实,这是被他的父亲训练出来的,据说,13岁时,弗列克赛就被安排在乐团见习,接受第一单簧管演奏者的指导,并学会长号,管乐及打击乐器。就是这样的多元化的乐器接触,为弗列克赛日后迈向指挥之路打下重要基础。
弗列克赛紧紧抓住在德国向世界证明实力的机会,让他赢得了柏林RIAS广播交响乐团(RIAS-Symphonie-Orchester)及柏林歌剧院首席指挥的职位。RIAS(Rundfunk im amerikanischen Sektor,缩写RIAS)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佔领区所创设的广播电台,建于1946年,RIAS管弦乐团则是电台所属的乐团,由美军一手策划主导,成员多数来自东德柏林国立歌剧场的旧团员,它是战后美苏强权在德国角力的宣传工具之一,与其对垒的是东德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双方都在德国境内蒐罗音乐人才为己所用。弗列克赛成为西柏林这个新乐团的首任掌门人,而他也不负众望,在五年任期内,壮大乐团实力,让它跻身西方世界优秀乐团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