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0-3-25 01:22:4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学期-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一、视唱:见《单声部视唱教程》第二章第三节一个降号各调式第238课—第301课见《二声部视唱教程》第一章第一节和声性乐曲第16课—第25课(一)单声部视唱:调式调性训练1、基础练习:(1)F自然大调音阶构唱:(2)三度模进:(3)主音到各音的进行:(4)主和弦分解:下属和弦分解:属和弦分解:(5)d自然小调音阶构唱:
d和声小调音阶构唱:d旋律小调音阶构唱:
2、教材内容:(1)F大调:见《单声部视唱教程》第二章第三节第278课—第291课谱例:见教材第282课①这条乐曲主要训练的是F大调属音上的上下行构唱。②全曲共分为两个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八小节为第一乐段,第九小节至结尾为第二乐段。③乐曲音程跨度较大,音准的要求要严格。④唱谱前,可先练习F大调属音到各音的构唱。⑤默唱训练:唱一小节,休止一小节;唱一小节,休止两小节。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两小节轮唱。(2)d小调:见《单声部视唱教程》第二章第三节第292课—第301课(3)民族调式:见《单声部视唱教程》第二章第三节第238课—第277课(二)和声性二声部视唱:1、要求学生熟悉各个声部,并可作交换声部练习。2、强调与其他声部的配合、协调。3、学生在课后可任意组成小组练习。4、练习内容:见《二声部视唱教程》第一章第一节第16课—第25课
二、弹唱(一)熟悉F大调、d小调Ⅰ、Ⅳ、Ⅴ的和声编配。(二)注意伴奏手法的多样性。(三)适学生自身条件,可给乐曲加入前奏、间奏、尾声。(四)学生自己完成下列练习的弹唱:见《单声部视唱教程》第二章第二节第279、282、283、297课三、和声听觉训练及听记(一)大、小六度音程:1、大、小六度音程的构成:(1)六度包含六个音级。(2)大六度含有四个全音和一个半音。(3)小六度含有三个全音和两个半音,亦即四个全音。2、大、小六度音程的音响效果:六度的旋律音程是宽音程,比纯五度还宽一度。在旋律进行中,易于表现高昂、奋进、欢快、豪迈等情绪。3、大、小六度音程的构唱倾向:(1)大六度上行时,根音平稳,冠音带有向上的倾向;下行时,冠音平稳,根音带有向下的倾向。(2)小六度上行时,根音平稳,冠音带有向下的倾向;下行时,冠音平稳,根音带有向上的倾向。4、大、小六度音程的构唱:(1)搭桥训练:(三度加四度或四度加三度)(2)在指定音级上,作大、小六度音程构唱练习:5、大、小六度音程的听辩:(1)模唱大、小六度旋律音程:(2)大、小六度旋律音程性质、音高听辩:(3)模唱大、小六度和声音程:(4)大、小六度和声音程性质、音高听辩:(二)转位大、小三和弦的听辩1、转位大、小三和弦的构成:(1)当和弦的根音位于最下方作低音时,称为原位和弦。当和弦的三音、五音位于最下方作低音时,称为转位和弦。(2)和弦的第一转位:①第一转位的低音是三音,又叫做“六和弦”。②六和弦:三度+四度(3)和弦的第二转位:①第二转位的低音是五音,又叫做“四六和弦”。②四六和弦:四度+三度
2、转位大、小三和弦的构唱:在指定音级上,作原位、第一转位、第二转位的上下行构唱
3、转位大、小三和弦的听辩:(1)模唱分解大、小三和弦:(2)转位大、小三和弦的性质、音高听辩:(3)模唱柱式大、小三和弦:(4)转位大、小三和弦的性质、音高听辩:(5)原位、转位三和弦的调内和弦连接:①注意先听和弦的低音。②低音确定后,再进一步听出和弦性质。③将听到的音名与和弦性质结合起来,判断所写级数是否正确。(三)单声部旋律听记(四)简单的二声部旋律听记
? 第三学期-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一、视唱第二章第四节两个升号调第302课至第365课(一)单声部视唱1、练习步骤及方法。(1)以固定唱名法为主,首调唱名法为辅进行练习。(2)分析谱例的调式结构(乐节、乐句、乐段等)。(3)节奏较难的谱例,在视唱前可先进行节奏训练。(4)为了获得调性感,在视唱前可做一些定调练习,如音阶练习、音级练习、音型模进、调内音程及调内和弦等练习。(5)运用引导法进行视唱练习。(6)按拍子图式划拍练习,完整、流畅、准确。
2、举例分析:第356课(1)调式结构:完全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A与B均为平行乐段,A段为收拢性终止,B段为开放性终止。(2)重点及难点:①掌握较缓慢的2/4拍分拍打法②视唱中的力度变化③三十二分音符及休止符的准确性。(3)练习方法a.首先学习分拍打法(口呼:1122)一拍分为两拍来划。b.手打节拍、口读节奏(休止符读“S”)c.力度变化练习固定力度对比练习p—f—mp发展力度变化练习pmpd.综合练习按图式划拍,完整、流畅的练习。3、装饰音:装饰音在谱例中运用较多的是倚音和波音(1)倚音多以短倚音、单倚音和复倚音形式出现,并且多出现在主要音前面,时值较短,如果出现在速度较慢的谱例中,可唱的自然、放松、旋律化。(2)波音多以单顺波音形式出现,即向上方音波动一次,通常以二度音程关系波动,但是在民族调式中,也有向上三度音程进行波动的。
(二)二声部视唱第26课至35课和声性二声部视唱练习1、注意声部中的内涵以调整各自的音准及音量。2、要求学生同时熟悉两个声部。3、可先慢速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纵向唱出各个和声音程,以获得和声效果。
二、弹唱(一)练习351课1、D大调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2、选用Ⅰ、Ⅳ、Ⅴ级和弦配伴奏。3、这是一首速度较慢的乐曲,抒情性较强,可选用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长琶音)(二)练习353课1、D大调单二部曲式AB2、以Ⅰ、Ⅳ、Ⅴ为主,副三和弦为辅配伴奏。3、深情的乐曲,可选用带远距离低音的柱式和弦式伴奏音型。(三)习题练习弹唱302、303、306、308、350课。三、和声听觉训练与听记(一)音程(三全音)1、结构三全音包含三个全音,是增四度和减五度的统称。增四度包含四个音级,减五度包含五个音级。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第Ⅳ音级与第Ⅶ音级之间构成增四度;第Ⅶ音级到第Ⅳ音级之间构成减五度.例(1)C大调2、音调与音响特点旋律音程三全音适于表达紧张而不安的情绪。这一音程是不稳定的,在旋律的进行中,常伴有级进解决,其中大、小调第Ⅳ音级下行二度解决到第Ⅲ音级,第Ⅶ音级上行小二度解决到第Ⅰ音级。例(2)C大调
a小调和声音程三全音在传统音乐中多用于歌剧、艺术歌曲和变奏曲、奏鸣曲等器乐曲中,以表现期待、不安、悲怆等情绪,常包含在减三和弦或减七和弦之内。其音响效果不协和、不稳定、倾向性强。在调内增四度反向扩张解决至大六度或小六度,减五度向内收缩解决至大三度或小三度。例(3)C大调a小调
3、构唱要求唱增四度时,下方音感觉倾向低,上方音感觉倾向高,解决后的六度有相对的稳定感。例(4)
C大调a小调唱减五度时,下方音感觉倾向高,上方音感觉倾向低,解决后的三度有相对的稳定感。例(5)
C大调a小调4、构唱练习(1)增四度:从某调下属音起,级进上行到导音(Ⅳ↑Ⅶ音级)构成增四度及解决,再从导音下行至下属音(Ⅶ↓Ⅳ)构唱出增四度及解决;然后移调至一个升降号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构唱。例(6)
可先构成大二度再接大三度(或反之),并移调练习。例(7)(2)减五度:从某调的导音起,级进上行到下属音(Ⅶ↑Ⅳ)并唱出解决,再移调至一个升降号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构唱。例(8)
可先构成小三度,再接一个小三度并移调练习.例(9)(3)背唱含有增四、减五度的旋律,加强记忆。例(10)(4)在指定调内构唱、听辩增四、减五度及其解决例(11)5、习题:(1)练习一个升降号调内的增四、减五度及其解决。(2)听辩曲例中的增四度与减五度例(12)(二)调式调性训练1、一个升降号以内自然大调与小调的和弦连接例(1)
C:TD6TG:TD46T6F:TS46T
a:tD6te:tD46t6d:ts46t例(2)
C:T46DT6G:S6DT6F:TS46D6T
2、旋律听记教师弹奏曲调,学生可用草案式记谱法,分三步完成。(1)第一步:学生按教师给的参考音找到第一个音,教师弹奏第一遍后,学生先明确曲调的一般特点(调式、主音高度、拍子、节奏),并写上调号、拍号,划出需要的小节数。(2)第二步:听第二遍后,立即记下基础要点,即节拍重音或单位拍强位音。(3)第三步:听第三遍或第四遍之后,在空白部填补音符与节奏。(可用首调唱名法听记)
(三)二声部曲调听记(复凋性)要求:1、确定调式、主音、拍子,写出调号、拍号及第一个音的音位。2、注意横向的旋律性。3、纵向和声多为大、小三、六度,音响效果协和又丰满。4、一个声部动,一个声部静。注意各声部的独立性和主次关系。
(四)听记练习题:1、单旋律例(1)
例(2)例(3)
2、二声部(无升降号)例(1)
例(2)
? 第三学期-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一、视唱第二章第五节两个降号调第366课至第425课(一)单声部视唱1、练习步骤及方法。(1)以固定唱名法为主,首调唱名法为辅进行练习。(2)分析谱例的调式结构(乐节、乐句、乐段等)。(3)节奏较难的谱例,在视唱前可先进行节奏训练。(4)为了获得调性感,在视唱前可做一些定调练习,如音阶、音级、音型模进、调内音程及调内和弦等练习。(5)运用引导法进行视唱练习。(6)按拍子图式划拍练习。完整、流畅、准确。2、举例分析第418课(1)调式、结构:g小调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B段开始进入B大调,然后又回到g小调,形成大、小调式交替。(2)重点及难点远距离音程跳进。(3)练习方法视唱前,练习调内音程。六度、七度、八度,做一些架桥练习。通过三度和八度练六度,通过二度和八度练七度等。
(二)二声部视唱第69.70.83.88.89课复调性二声部视唱练习:1、练唱时,应注意保持各声部的相对独立性和主次关系等。2、可以在练唱一个声部时自弹另一声部,以获得两个旋律线条同时进行的整体感。3、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为了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可在重唱过程中,随时要求学生调换声部练唱。4、在唱卡农乐曲时,要求唱模仿声部的声部不看谱,凭听觉模唱首先进入的声部。
二、弹唱(一)练习408课1、降B大调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B2、选用Ⅰ、Ⅳ、Ⅴ级和弦配伴奏。3、速度较快,活泼、跳跃地,可选用半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二)练习第389课1、F徴调式2、在民族调式的伴奏中,可省略和弦中的偏音。3、愉快的乐曲,可选用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短琶音)(三)习题:练习弹唱第372、393、415课。
三、和声听觉训练与听记(一)减三和弦原位(减3)1、构成减3由两个小三度叠置而成,根音与五音构成减五度。例(1)
2、音响特点减三和弦音响不协和、紧张。3、调性内的减三和弦自然大调及和声小调的Ⅶ级可构成减三和弦,其音级都是不稳定的,可直接解决到主和弦。例(2)C大调a小调
4、听辩对比在同一个音级上听唱对比大3、小3与减3的不同音响效果。
例(3)……(二)增三和弦原位(增3)1、构成增3由两个大三度叠置而成,根音与五音构成增五度。例(4)2、音响特点增三和弦是三和弦中最不稳定、不协和的一种。它的色彩比减三和弦明亮,紧张度更强,具有扩张感。3、弹、听、唱调内增三和弦及其解决(Ⅶ——ⅠⅤ——ⅤⅢ——Ⅲ)例(5)a小调d小调4、对比听辩增3与减3及其解决增3与减3两种和弦都有紧张感,不同的是前者具有扩张感,而后者具有紧缩感。例(6)5、说、弹、听、唱一个升降号以内各调式大、小三和弦原位及转位。
(三)调式调性训练一个升降号以内的和弦连接例1:
G:TS46D6ⅦTd:t6sD46Ⅷ6t
例2:
a:t6ssⅡ6t46DⅢ6Dte:t6sⅡDⅢ46D6t
1、旋律听记训练教师弹奏曲调,学生可用草案式记谱法,分三步完成。(可用首调记谱法听记)例(1)
例(2)例(3)例(4)(四)节奏训练习题例(1)例(2)例(3)例(4)例(5)例(6)
第四学期-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一、视唱见《单声部视唱教程》第二章第六节三个升号各调式第426课—479课见《二声部视唱教程》第二章第二节转调的乐曲第120课—131课(一)单声部视唱调式调性训练1、基础练习:(1)A自然大调音阶构唱:①注意区分a小调与A大调各音的不同。②构唱时注意VI、VII级#F、#G的大二度音程关系,第III级的#C是稳定音级。#G是不稳定音级VII级导音。(2)大、小七度音程练习:
C大调:小七度大七度①提示学生注意七度是二度的转位。几乎所有的七和弦(除了减七和弦)都包含了大七或小七度,掌握七度音程是学习七和弦的基础。②小七度常下行解决,旋律大七度是一个八度内最富于动力性的音程,常上行半音解决。③和声大、小七度不协和,大七度更为刺耳,它的紧张度和倾向性也更为强烈。④构唱时必须从音高、音调、音响效果等几个方面加以区别和分析。(3)主和弦分解:
下属和弦分解:
属和弦分解:①I(主和弦)、IV(下属和弦)、V(属和弦)为正三和弦,均为大三和弦。②通过分解和弦练习,使学生了解大三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的结构特点,并结合A大调熟悉各和弦的性质其特点。(4)调内七度音程模进练习:①通过小七度的转位找大七度,大二度的转位找小七度。②明确二度、七度的音高上的相互关系。③上行大七度时,要求下方音稳定,上方音有倾向高的趋势。(5)#f小调音阶的构唱: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①增二度音程为和声小调调式中的特性音程,特别是在旋律上行时,增二度音程结束后就要小二度进行到主音。可重点练习,并结合乐曲让学生熟悉增二度音程的唱法以及进行特点。②旋律小调上行VI、VII级音升高后,学生容易唱的偏高,注意音准。2、教材内容:(1)A大调以及A宫系统各调:见《单声部视唱教材》第二章第六节第426课—471课(2)#f自然小调、旋律小调、和声小调:见《单声部视唱教材》第二章第六节第472课—479课谱例:见教材第459课
①用固定调演唱。②体会A大调三个稳定音级的特性A、#C、E。③导音#G—A的倾向,主音A的稳定性。④理解旋律的民族风格,以及节奏特点。⑤速度可选择两种不同练习,首先用=90速度练习,再用=132的速度练习。⑥首调唱名法练习,可在视觉上把该旋律用无升降号的低音谱表演唱,就是音调的高度和唱名。(二)和声性二声部视唱与转调的视唱:1、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悉练唱准两个声部,并且分析乐曲结构,调式、旋律特点。2、在熟悉两个声部后,可作交换声部的练习。3、力度变化的练习,同一段乐曲可以用不同的力度训练,以达到最佳的声部效果。(可以哼鸣唱法来表现和声的色彩变化)4、转调练习,首先让同学了解由哪个调转到新调,两调之间的互相关系。5、练习内容:见《二声部视唱教程》第一章第二节第54课—60课转调二声部练习见《二声部视唱练习》第二章第二节120课—121课。
二、弹唱(一)理解A大调、#f小调I、IV、V的和声编配。(二)根据不同风格的乐曲,学生任意选择伴奏音型。(三)一定要区分开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的和弦编配的区别。(四)学生自己完成下列练习的弹唱:见《单声部视唱教成》第二章第六节第433课(A宫)、第460课(A大调)、477课(#和声小调)
三、和声听觉训练与听记(一)大、小七度音程训练:
C大调:小七度大七度1、提示学生注意七度是二度的转位。几乎所有的七和弦(除了减七和弦)都包含了大七或小七度,掌握七度音程是学习七和弦的基础。2、小七度常下行解决,旋律大七度是一个八度内最富于动力性的音程,常上行半音解决。3、和声大、小七度不协和,大七度更为刺耳,它的紧张度和倾向性也更为强烈。4、构唱时必须从音高、音调、音响效果等几个方面加以区别和分析。5、大、小七度音程练习:(1)有七度音程的旋律
(2)练习七度音程构唱时注意上行大七度时,要求根音稳定,冠音有向高的倾向;唱下行大七度时,冠音相对稳定,根音有倾向低的趋势。(3)构唱上行小七度时,冠音要倾向低些,而唱下行小七度时根音应常有倾向高的趋势。(4)明确七度与二度音程的关系,通过转位练习音准。(二)原位大、小七和弦的听辨:1、各种七和弦的构成:(1)四个音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所构成的和弦叫做“七和弦”。(2)七和弦分为大七和弦、小七和弦,大小七和弦、减七和弦等等。他们是由不同的三和弦加上七音构成的不同的七和弦。2、各种七和弦的音响效果:(1)各种结构的七和弦均为不协和和弦,因为这些和弦内都包括了不协和的七度音程(二度的转位)。(2)在四声部作品中,常用属七和弦,其它七和弦较少用。(3)结合调式,调性重点练习属七和弦的特点与训练方法。3、七和弦的练习方法(结合调式):(1)制定调内某个音级,上行或下行构唱大、小七度。
C大调a小调G大调
e小调F大调A大调(2)从调内某个音级开始,按制定的罗马数字连续构唱。ⅠⅣⅤⅣⅦⅣⅢⅣⅢⅤⅠ(3)弹出和声音程,仔细倾听后模唱出高度。
(4)属七和弦的练习:属七和弦是一个常用的和弦,它不仅包含了调内的属音、导音还包含了下属音,具有重要的调性因数。属七和弦(V7)又名大小七和弦。在使用时有时省略五音,偶而也会省略三音。属七和弦的正规解决是七度音(下属音)下行级进;三度音(导音)上行到主音;五度音向主音解决,根音向主音解决。C大调c小调
?
①按制定的级数唱调内的和弦连接。C大调ⅤⅤ7ⅠⅧⅤ7Ⅰ
②分解的属七和弦(结合复习大3、减6/4、减3和弦)
③听写调内和弦连接。
C大调bB大调(三)单声部旋律听记??
第四学期-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一、视唱见《单声部视唱教程》第二章第七节三个降号各调式第480课—536课见《二声部视唱教程》第二章第二节转调的乐曲第135课—141课(一)单声部视唱调式调性训练1、基础练习:(1)降E自然大调、c自然小调音阶构唱:
①在降E大调练习时注意导音D与降E之间二度倾向感。②在c小调练习时,注意c和声小调升高的第VII级降b应该是还原降号,这样VI—VII级才是小二度音程关系。③分解唱出降E自然小调的主三和弦、属三和弦、下属三和弦。④分解唱出c自然小调的主三和弦、属三和弦、下属三和弦。(2)主和弦分解:属和弦分解
下属和弦分解
①大调中I(主三和弦)、IV(下属和弦)、V(属和弦)均为大三和弦(正三和弦)。②小调中I(主三和弦)、IV(下属和弦)、V(属和弦)均为小三和弦(正三和弦)。③通过分解和弦练习,让学生了解降E自然大调、c自然小调各级和弦结构特点,并熟悉各个和弦的和声效果,以及在调式内的不同作用。(3)降E宫系统各民族调式2、教材内容:(1)降E宫系统各调练习:见《单声部视唱教材》第二章第七节第480课—516课(2)降E大调、c自然小调、c和声小调、c旋律小调练习见《单声部视唱教材》第二章第七节517课—536课谱例:是教材第533课
①体会c和声小调的主三和弦c、降E、G在旋律中的地方。②旋律上行导音的作用降b—c,a—降b的音程。③第一乐段结束在稳定音级G音上,乐曲最后结束在主音C上。④可用首调唱名法演唱此曲,体会升高VII级与还原VII级的特点。(二)二声部视唱(转调的乐曲)1、要求每个同学了解二声部作品内容、结构,调式转换特点(是近关系转调还是远关系转调)。2、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能演唱两个声部。3、男、女声可以分成两组训练,要求用声乐课中掌握的发声方法来唱谱,尽量使声音统一,力度变化一致。4、了解两调之间的主音关系,连接处两音之间的音程关系。5、一部分同学听其他同学唱出的二声部和声效果,让他们体会和声的效果,并讲出转调后的和声特点。6、注意各声部的相对独立性和主次关系。7、可以让同学们唱一个声部,自弹另一个声部,以获得两个旋律线条同时进行的整体感。8、练习内容见《二声部视唱教程》第二章第二节转调的乐曲。第135课—141课。二、弹唱(一)理解降E大调、c小调(三种)I、IV、V的和声编配。(二)区别降E大调与降E宫调的和声编配区别;c和声小调与C羽调的和声编配的区别。(三)根据不同的风格乐曲,选配合适的伴奏音型与节奏型。(四)学生自己完成下列练习的弹唱:见《单声部视唱教程》第二章第七节第482课(降E宫);第494课(降B徵);第520课(降E大调);第52课(c自然小调)。
三、和声听觉训练与听记(一)转位大、小七和弦的听辨:1、各种转位和弦的构成:(1)在原位七和弦基础上把根音移高八度,即可构成第一转位。把三音移高八度即构成第二转位,把五音移高八度即构成第三转位。转位后和弦的和声效果即是不协和的。(2)常用的属七和弦(大、小七和弦)三个转位应重点练习。2、各种七和弦的原位、转位音响效果;(1)在原位七和弦与转位七和弦内都包含了不协和的七度音程(二度音程),所以均属不协和音程。(2)结合调式、调性重点练习属七和弦(常用)的解决。3、属七和弦的练习方法(结合调式、调性):(1)指定调构唱VI的转位,必须做到熟悉和弦的结构;明确各位置的低声部是调内的哪一个音级和音名;明确各音正规解决及音准要求。(2)指定调,分四个声部重唱或合唱V6/5—I;V4/3—I;V2—I6;(3)结合和声音程或和弦构唱,在琴上弹奏V6/5、V4/3、V2结合内部的某个音程、和音或和弦,要求补唱一个或两个音,成为指定的和弦。(4)构唱调内的和弦连接:唱时应注意V7、V6/5、V4/3、V2和弦的低声部在调内的不同音级上;比较V6/5、V6、VII和弦的相同处与不同处。(5)听写调内和弦连接(包含大、小调V6/5、V4/3、V2的连接)(二)四部和声听辨练习1、四部和声概述四部和声听辨练习属于多声部听辨范畴,是整个听辨练习的高级阶段,要求学生在练习前必须具备相应的和声学理论知识,具有听辨各种音程、八度内各种密集排列三和弦以及和声性二声部的能力。听辨的基本步骤为:(1)根据低、高两个外声部的特征、和声序进的功能音响、和弦性质、结构位置等,分析判断和弦功能。(2)听写低音声部。(3)听写高音声部。(4)根据第一个和弦所采用的排列法,听写两个内声部。(5)作声部横向检查。2、根据功能练习四部和声听记(1)Ⅰ—Ⅴ
(2)Ⅰ—Ⅳ
(3)Ⅳ—Ⅴ
(4)Ⅰ—Ⅳ—Ⅴ—Ⅰ
(三)单声部旋律听写(三个降号调、降B徵调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