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6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编号标记
: M1 m; W2 G9 l
5 Q1 J' R. I0 z2 M8 s l- _ 很多时候我们见到一些古典音乐作品的名字后面跟着由
$ Z1 S9 t& c9 [% m8 f2 ^" x. `% V3 j+ N% v) ]) G
字母和数字组成的编号, 例如 op37, kv525, RV4, D112等.
1 M7 y+ M. m2 @% d: l% C: p. y9 s1 s
究竟这些标号表示什么意思, 来源于哪里, 有什么作用?
E( l. S4 V: w7 n( ]8 K. [ k6 y6 S" G+ g& j
最常见的记号是op或opus, 拉丁语的意思是"作品". 它 _! s1 E+ ]5 O
# n# O7 g* X6 a" V* D& [" V
大概起源于17世纪初叶, 出版音乐乐谱的出版商为了区别同
( K0 ]& R8 V k: L5 E' d7 s
' _7 [/ p' S/ x- v/ V* a0 t9 I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而标上记号, 这就是op记号. op记号通
/ _/ U$ w2 V5 Y. A0 e Z
1 N+ B( Y- v; d3 L. T3 v4 l( j常是按同一作曲家出版作品的次序由小到大编号, 但这又并4 z( J( B3 d- U) P6 \
% F7 J0 v* `0 K8 i
不是绝对的. 不过, op标记也有问题, 例如很多作曲家的作( r% d4 j& c* T5 d
% K4 O' E1 n9 ?8 c6 R品由不同出版商出版, 那时不同出版商有不同的op序号. 因
7 c; q2 H5 S4 L7 g. [; M2 S! U" |1 ~
此会出现某作品在一个出版商标号为op3,在另一出版商标号6 e: `; }9 L; r9 t I- D
' \2 q* f+ Y4 C, O1 L" f为op8, 甚至有第三个出版商那里编号为op6, 这样显然会造' b- Z1 ?% m0 P% K- u' p( @
: l. k; ^1 Z: d* ]; Z
成混乱.
: l+ g1 r% Q. H
|" ~( J! Z2 f1 U5 j 到了近两百年, 越来越多学者研究前人的音乐作品. 这# e; w* E6 y+ E3 x. S) i3 M1 y
3 ? U" i/ K9 ~. `8 B7 x0 p2 x些学者为研究这些作曲家的作品, 列出他们所作的所有作品
$ a1 {8 E3 J" R1 o9 s' [, R, s+ H, }( K4 X) X9 o
进行研究甚为重要.由于前面所讲的op记号有时会造成混乱,
3 o+ |5 [+ @+ m. h( b( _7 ?5 M2 W9 a
或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作品, 又或者是一些作品
0 ?* _/ ]* C; P: M5 |, v0 Q# M( g1 @- e+ x
未正式出版而没有op记号, 这时对所有作品进行重新编号便
6 b% ]4 \4 Z, L8 B) H( t7 E2 R! A2 ^7 d
成为这些学者的又一项工作. 由此就产生如BWV, D等编号,
% i# q" Y& l/ {6 U, E3 z% |- M/ I7 W$ m& ^; u2 T
这些编号往往是提出新作品编号的学者名字的代表字母. 下
; B4 I/ n t& N7 h; T/ b$ X- B7 r. ^, C% n1 q @8 W
面列出一些作曲家作品常用的记号:2 L+ ~, q: t# a( j$ g( N! y- i
, x4 i8 ^! C5 Y3 l$ n) [) f, i! u& W- B5 d$ V" Q! w
作品记号 适用的作曲家 : }8 A- L ]. h: d) _9 d& v. k
AV Richard Strauss 里查. 史特劳斯
& Z7 p, n' m0 K9 AB Dvorak 德沃扎克 8 q3 r' ]0 E7 v& l. S; b" i
BB Bartok 巴托克 / i% k* O' B# I8 x* w. l
BWV J.S. Bach 巴赫 + B/ w: W- {* s+ d4 X* l
D Schubert 舒伯特
! T2 W, `$ F/ hF Vivaldi 韦瓦尔第
6 q' M+ o4 X7 Y1 A1 UH Holst 侯斯特
! f/ @3 J7 O% |6 RHWV Handel 汉度
, G) e1 K! }+ e7 P5 o' aK Mozart 莫扎特
/ \3 _# `# n" A1 a& A% k& G2 F$ yKV Mozart 莫扎特
% V0 p* o( N" q3 H5 CL Debussy 德彪斯 ! i' D" o7 F7 I) {
M Vivaldi 韦瓦尔第
. @3 S$ Y2 W' L5 m! ROp 多数作曲家 ) _$ C+ I; S' D+ b3 k# B1 T( L
P Vivaldi 韦瓦尔第
" N+ s* V# Y5 lR Vivaldi 韦瓦尔第
, C8 b$ ^, D6 S3 T: e& PRV Vivaldi 韦瓦尔第
- T6 @- t7 R1 p8 Q7 @S J.S. Bach 巴赫 (与BWV相同) 0 x2 F Y' `& c3 M* ~3 U
S Liszt 李斯特
- c% j( c7 C( z: l. l" E u4 dSz Bartok 巴托克
8 N9 U7 N) S+ MWWV Wagner 韦格勒
4 C D; K: O3 g) T5 IZ Purcell 帕萧$ S1 f) [6 {, A/ O4 L9 l
西洋管乐器简介
$ _+ A) O+ A* J
* K1 [ }# j& y+ j [修订版前言: 本文最早发表于大约一年以前的清华BBS站点和部分其他国内BBS站, 当时本人的署名是Andante. 感谢清华BBS古典音乐版版主垂青, 本文被收录入精华区 . 由于种种原因, 原文已不在BBS的古典音乐版内了, 本人原始的帐号也已经被注销. 这次将本文修订再次帖出, 充实了部分内容, 欢迎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网友批评指正.另外,文中所补充的有关乐器典型应用部分的内容,并非指只有在这首乐曲中才可以发现该乐器的应用,而是指在这首乐曲中,可以较明显地听到这件乐器的典型音色。Sackbut ]
' ?- [6 L/ i3 B% D! h6 A9 m. h; N/ p9 C; X$ z6 J7 N9 x
[序: 西洋管乐器是一组非常常见的乐器, 英文为Wind Instruments, 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管弦乐队(Orchestra)中, 管乐器主要是作为和声支持声部或色彩性声部出现的, 而管乐队(Wind Band)中除了打击声部以外都是管乐器(唯一可能出现的弦乐器是 Double Bass).由于管乐队常常为军队出操或礼仪所采用, 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军乐队.本人爱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 同时也算是一个乐器迷, 以下内容是本人多年学习音乐及乐器知识的一点积累, 希望能对网友中的音乐爱好者及乐器爱好者有一点帮助, 纰漏之处还敬请不吝赐教. 如对文中的介绍有需要深入了解之处, 还请查阅专业书籍. ]
$ M7 h4 v% u5 X1 t- ^1 N
' \4 M, o! A9 V0 V: X* R总论:
* a5 b; [* B* D& `1 z' l: U ]" ?- V 西洋管乐器有许多分类方法, 一般按照发音的方式方法, 分为吹孔气鸣乐器, 单簧气鸣乐器, 双簧气鸣乐器和唇簧气鸣乐器. 前三类乐器由于从历史渊源上都起源于芦管乐器, 且音色缺乏金属感, 所以统称为木管乐器, 尽管现在许多乐器都已使用金属, 橡胶乃至合成材料为原材料了. 在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 这一组乐器被称为木管组,相对应的, 唇簧气鸣乐器被称为铜管组( 实际上, 这类乐器也确实是铜制的).下面, 我们就对这些乐器作一简介.
8 {6 V: f3 z4 @
5 x7 W' M; h6 N& j一, 吹孔气鸣乐器 1 W0 j- U. M) l! e/ J" y
2 O4 L/ t: m, v
包括长笛和短笛 : O) j# p! j% }- ^
4 E6 A# q- |2 j1 ?3 o3 v% uA.发声原理: ) {' c! ?6 h0 ^5 B1 ?' j
吹孔气鸣乐器管体为圆柱型, 横吹, 唇是激振器. 唇振动时, 气流冲击在吹孔锋利的边缘上而分开, 进入管中的气流就引起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音.
4 k$ h' H6 L* J& `. N- b1 |$ N
" F- p% J9 n* } X# d5 V7 HB.乐器介绍 ) s$ A& F S" X w
1.长笛 (Flute)
4 X' T, b# r' n- \别称及雅号: "花腔女高音" ) Z" B6 e2 F# h& |9 c: J
乐器本调 : C 调
# W8 x% o5 C: F; r3 ^& D8 e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 P2 }( m; i& {% c |# Q ^( W实用音域 : c1--c4 (三个八度) ' p) Z2 j- k# X, p5 L
结构组成 : 管身( 含吹节, 主节和尾节 )和音键系统. 8 I1 w: E6 k z9 E3 h0 }
使用材质 : 普通型: 无缝镍银管 F$ G, n6 l/ g( `- R
专业型: 硬质真银 . w3 m6 o" s4 d. X( W- n1 W7 N( I
乐器特色 : 清新, 透彻, 色调是冷的. 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 * i. j$ V& m' v! p) p
其 他 : 除C 调长笛外, 还有bD, bE调长笛, G 调次中音长笛, C 调低音长笛等, 应用较少典型应用 : 斯美塔那(捷克),交响诗《我的祖国》之《沃尔塔瓦河》引子部分葛里格(挪威)《皮尔.金》组曲之《清晨》 。% |" m* Z- w; f" n, P
% G) V! S1 \" C/ `# l
2.短笛 (Piccolo) 9 X# V& k" P: z6 u* L' d$ f: n/ Z0 N
乐器本调 : C 调 6 l) g, l% r z9 f s) I; K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不移调低八度记谱 % B5 g3 E6 c* G! M3 m5 ]8 @9 ]: f- N
实用音域 : c2--c5 (三个八度)
& f1 d# |8 {4 x. k5 V% I使用材质 : 普通型: 无缝镍银管 % J$ }6 F( V& k T; s
专业型: 硬质真银
5 {* c' t. T' s8 j$ p4 w乐器特色 : 音域比长笛高一个八度, 可达到乐队的最高极限, 音色尖锐透明, 同音区不如长笛丰满, 属装饰性乐器, 很少独奏, 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中. 8 X/ L3 _0 U) p7 v# U: L0 f
其 他 : 有节制, 审慎地使用可使乐声更加响亮, 有力而辉煌.
6 [1 g0 E8 u& {4 A$ N# I8 T4 u典型应用 : 苏萨(美),《星条旗永不落》第三乐段,泰克(德)《旧友进行曲》第三乐段。
% M, j6 x7 |% d# f6 Q1 T% g- K0 o4 Q, X2 ~0 J2 O
二, 单簧气鸣乐器 " q4 k- {. C# ~6 b
& c" h7 T2 a. i# i V
包括单簧管, 小单簧管, 最大单簧管和萨克管乐器族.
, y) P! T8 P! [. Y8 E. m9 J4 {" D* D0 K/ f
A.发声原理: / F( A+ t7 `9 @1 p" q: {+ k
管体为圆柱(单簧管族)或圆锥(萨克管族)型. 直吹, 激振器为单片苇制簧片和与之相配的嘴子, 固定于乐器上端, 气流通过哨片和嘴子进入管体而使管内空气柱振动发音.
$ _) Y0 C* [; z: L
2 i2 d5 ~9 [9 m! XB.乐器介绍:
: s4 P w! Q& c" X c) g# r1.单簧管( Clarinet) ; b/ R- B& T1 v4 s
别称及雅号: 黑管, 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
, N7 p c) @0 |& M乐器本调 : bB调
" [ I0 k" O" ~$ F% N2 c$ H%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m: h. n3 [. F& P3 [: o实用音域 : e--g3 (三个半八度)(实际音高 d--f3)
$ C) r; @1 q6 h. Y7 m) n3 o) e( o2 g结构组成 : 哨头, 小筒, 主体管(两节), 喇叭口, 和机械音键系统
9 _' O2 _4 w# c( _3 m3 X使用材质 : 普通型: 硬制橡胶, ABS 塑料, 酚醛树脂等
, m8 E& m+ ~( v2 x专业型: 经特殊处理的乌木, 紫檀, 红木或有机玻璃等
8 Z( n6 j. a9 Q乐器特色 : 高音区嘹亮明朗, 中音区富于表情, 音色纯净, 清澈优美, 低音区低沉, 浑厚而丰满, 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 X: O( Y: k6 b* x# m h d其 他 : 除bB调单簧管外, 常用的还有bE调小单簧管和音区向下延伸的中音单簧管, 低音单簧管和最低音单簧管等
2 ^6 y8 O1 ]5 E- n" ?2 C# ^典型应用 : 莫扎特(奥)《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格什温(美)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引子 + M. X, ?/ B3 O, Q5 |$ S. g7 i
E* K) ~7 Z9 O0 N
2.萨克管乐器族 (Saxophone) 1 U# E& p/ p! j4 E$ u0 D# y8 n. h
乐器本调 : bB( 高音, 次中音), bE( 中音, 上低音)
) h- C! t5 M0 x7 ]2 J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根据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 U1 Z$ j/ k C. t" r/ V# c, b3 P实用音域 : 两个半八度
% t+ t' G% N4 C结构组成 : 金属制抛物线性圆锥管体, 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 波姆体系音键系统. 除bB高音萨克管外, 均弯成烟斗型.
% V) f" q% h) {. t+ z2 y使用材质 : 铜制 + c; R8 ~$ h x7 i0 P
乐器特色 : 音色丰富, 高音区介于单簧管和圆号间, 中音区犹如人声和大提琴音色, 低音区象大号和低音提琴. ' Q( X' d0 C2 r( N( E2 Z
典型应用 : 现代流行轻音乐中大量使用,拉威尔(法),《波莱罗舞曲》中有一段变奏 ! K2 D% ?, Y) h' M- q
6 w* F6 [2 m; z三、双簧气鸣乐器
0 O( `' u; }7 @# b! n6 |$ X: K* }( n Z# y( J
包括双簧管, 英国管和大管等乐器.
+ U% @" _/ P( n0 l9 s4 H% w5 n$ `1 B' s: v) `, C' y7 @6 D( _# C
A.发声原理: 3 V9 a7 c6 L H- L+ n
管体圆锥型, 直吹, 激振器是固定在乐器上端的两片苇制簧片. 气流通过哨子进入管体, 使管中空气柱振动发音. 0 P; |- H' w* t( W& y
6 K- D* r1 b) Z wB.乐器介绍: * O. _4 p6 | g% T
1.双簧管 ( Oboe )
9 X$ _# w% M* }别称及雅号: 木管族中的抒情女高音
8 w# n: Q7 w1 f( \! g, ~乐器本调 : C 调
5 J( x7 \/ q% e; N0 }5 u7 r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4 c$ s( h. O1 u( q实用音域 : b--f3 ( 两个半八度)
0 D% p! w! F' w o3 r: T结构组成 : 哨子, 管体( 包括上下节和喇叭口) 和音键 & T; B s3 F0 t" q3 l" B
使用材质 : 管体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硬木制成 0 q. K* a/ G+ k0 n3 t
乐器特色 : 音色柔和软丽, 有芦笛声, 适于表现田园风光和忧郁抒情的情绪.
1 \! u0 _: W) `, `# X& \其 他 : 在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 是出色的独奏乐器, 也善于合奏和伴奏. 是交响乐队里的调音基准乐器( 乐队以双簧管的小字一组的a音调音)
! ~9 b/ P& l' c5 x* q3 O& h典型应用 : 莫扎特(奥), 《双簧管协奏曲》郑路(中国), 《北京喜讯到边寨》
, q/ |7 ]! t; P" ^
" o2 t3 U$ c% b7 }) t. v2.英国管 ( English horn)
# {& b7 ~& M. z5 D9 D: ?7 ?. S别称及雅号: F 调双簧管, 中音双簧管
" ]: w$ Y& o/ G3 _乐器本调 : F 调
! X: U' }5 P, a% G$ u-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记谱 . a. M% k& r. h- L$ y
实用音域 : e--a2
' `# ~8 m3 M$ x/ R6 `结构组成 : 哨子, 管体和音键系统
2 C1 I" h& h: p0 K" |& U( g使用材质 : 木制
% t6 L9 t8 j" H3 D9 y( r乐器特色 : 音色近似双簧管, 有忧郁, 梦幻的情味.
4 ]5 D8 g1 R* ^其 他 : 不是管弦乐队的基本乐器, 只在表现特定情景时才用.
- R; q+ Z5 F$ ^( l G. w( 注: " 英国管" 名称之由来, 并非此乐器来自英国, 而是由于文字上的相同音译的结果)
0 V$ l; ^/ U2 c6 N1 @5 z5 ~" M典型应用 : 德沃夏克(捷克),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第二乐章第一主题 2 o6 U7 f5 G+ T- r2 [+ D _) ~
) y1 o! b! W; T% G/ K t
3.大管 (Bassoon,巴松管) ; I0 s; H5 [3 u7 ]( x
别称及雅号: 一捆柴 (来自意大利文 fagotto) , w( O0 l6 G7 ^$ ?% B
乐器本调 : C 调 ! S0 j5 U/ f, C% G
应用谱号 : 低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2 O1 a: U: z# w/ O2 j实用音域 : 大字一组bB--小字一组bb (三个八度)
! t; ^( o! e. L1 p3 n' G1 H. G结构组成 : 哨子, U 型管体( 分四节) 和音键系统
$ |# D7 M8 [0 L/ E5 W: q0 D! o6 e使用材质 : 槭科色木或枫木 x0 M: Z1 {- g
乐器特色 : 低音区音色阴沉庄严, 中音区音色柔和甘美而饱满, 高音富于戏剧性, 适于表现严肃迟钝的感情, 也适于表现诙谐情趣和塑造丑角形象. 9 Q1 C% ~8 ^5 P# j; ~
其 他 : 还有一种低音大管( 低八度),是木管族中的最低音. & n. m1 o* q' V. `
典型应用 : 比才(法),歌剧《卡门》第一幕与第二幕间奏曲,旋律选自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
' [# l. H5 V) s% C) q/ \- G
8 n% M F/ G0 ?4 D z1 g1 l四, 唇簧气鸣乐器
2 n8 Y- q6 T2 n( p# B
. W- z8 Z& R/ h2 o+ Y1 j 这类乐器种类繁多, 形成相对木管乐器族的铜管乐器族, 即是平时所说的号类乐器, 俗称喇叭, 包括军号, 小号, 短号, 圆号, 长号,大号和萨克号等, 每种又有许多规格. 唇簧气鸣乐器均是由铜合金制成.
+ @, V0 G2 F2 i6 k }
$ k1 M" y7 U6 U+ e; R) Y' F9 ^A.发声原理: 7 A9 U: @8 z# A8 u% h
唇簧气鸣乐器靠嘴唇振动发音. 当唇振动时, 气流通过杯状号嘴吹入管状体内, 使管内空气随之振动发音, 依靠启闭活塞装置或伸缩号管改变号管的长短, 获得不同的音高, 并由向牵牛花开放样式的喇叭口来扩大它的音量. 其发音音高还取决于吹奏者的唇肌紧张程度,同样的管长可以演奏出由低到高大约七个到十几个泛音.(具体原理请参见本人在本版发表的" 浅谈铜管乐器原理 "一文) - i3 }+ y6 l4 k; _ w
* A; @: N2 h4 V# ]. V5 J+ c) ^B.乐器介绍
& m6 N5 A' M9 x8 E% H1.军号 (Bugle)
% j5 ~, I# W* o: i- v6 A乐器简介 : 自然泛音乐器, 构造最简单, 包括步号, 马号, 军号和青年号四种.
3 {/ v4 s+ r! h$ h+ i( }乐器本调 : bB, G, F等多种 * j1 |1 B, V. Y8 _
应用谱号 : 简单的专用号谱
: P, I' Y; D9 J8 Q+ O/ m实用音域 : 只能吹出几个乃至十几个泛音, 音阶不完整
9 m% c* E. M9 R# N结构组成 : 有单圈和双圈几种, 均由管体, 喇叭口和号嘴组成
3 v& `# `+ l; R, |3 O V4 C乐器特色 : 结构简单, 发音嘹亮, 传远性好.
" v W5 {1 @! i9 [1 s其 他 : 只用于部队和中小学鼓号队, 管弦乐队和军乐队不用
6 M" l' p0 }3 [" t4 v! p' ]: l" g9 K5 r% J* D1 M) M
2.小号 (Trumpet)
: ]$ u8 y) A+ W乐器本调 : bB 9 x" ~9 _' O; J8 G# T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 ?/ Q5 \8 R& F: c( Z. U实用音域 : e--c2(实际 d--小字二组bB),两个半八度 0 w/ R, x7 P3 x1 A% ?- s5 ~+ d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三部分. 机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组成, 通过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达到延长号管的目的.(活塞分为直升式和旋转式两种)
1 s7 d8 M, ?3 z( e0 {$ e管 长 : 1.335 米5 }' C! D( r* j" Y. ^
乐器特色 : 音色强烈明亮, 锐利, 富光辉感, 是铜管族的高音乐器.也可发出优美而富歌唱性的旋律. 使用弱音器时可变换音色.
$ N9 P) E) n/ W5 }5 T" |) i6 Y' h! [其 他 : 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重要乐器. 还有C,bE,A等多种调性的小号, 使用较少. ( c. E( c$ T; n/ \( Y( j {
典型应用 : 海顿(奥)《小号协奏曲》 ,穆索尔斯基(俄)《图画博览会》之《漫步》,柴科夫斯基(俄)《意大利随想曲》引子,柴科夫斯基(俄)舞剧《天鹅湖》之《那波里舞曲》,巴哈(德)《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部
1 J) V6 d& @. t+ `% r7 u" p4 I9 G) n- k, k
8 M! {- F8 ?: s; d% |3.短号 (Cornet) % J- D2 z0 p( M! F2 V! o3 i% r
乐器本调 : bB
; E- v5 ~, _6 W) @) e' M" f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高大二度记谱
: V, h8 s# u% o实用音域 : #f--c2 (实际 e--小字二组bB),两个半八度
4 d) F, @3 z" Q9 N. r3 ?. Q: B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三部分. 机械部分由活塞和活塞套组成,通过按下活塞接通旁路管以达到延长号管的目的.(活塞分为直升式和旋转式两种),号管比小号略粗, 并多一道拐弯.
" a }! M, E7 w( k9 V) n管 长 : 1.335 米
( U8 A2 y+ j" w/ F( R$ e乐器特色 : 音色柔和, 富歌唱性.不够辉煌
" Y* f Z# A9 ~+ u其 他 : 通常只用于军乐队和舞厅乐队. 还有bE短号, 使用较少. 在现在的军乐队中,经常使用小号来代替短号,音色由演奏员来控制。
% _ q( t8 w2 V, `: Y. {! H O# x: {4 G3 _7 Q5 F$ J# E- V: u
四, 唇簧气鸣乐器(续)
' J6 F; z. V3 C: ]) x* _- u; {& t4 b( Y; U$ ~
B.乐器介绍(续)
6 E( x4 N2 e% G' {" m4.圆号 (Horn,French horn) 2 }5 j; P4 O+ `! x
别称及雅号: 法国号,"管乐器的灵魂" : m4 s* @& k6 r* {" l
乐器本调 : F 调( 常见圆号有F,bE双调, F,bB双调和F,A,bB三调等多种)
4 t. j7 ]2 @8 _/ V- l% i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移调记谱. 0 U. |; h+ G& d; K
实用音域 : B1--f2 (三个半八度) # d( r' x( ~+ { O' i3 w! g. B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 机械三部分, 使用回旋式活塞, 有三键, 四键和五键圆号. ; c! Z- ?: Y: `% _6 B) k- I1 E
管 长 : 3.939 米 (F 调)
3 y$ F, Z7 k0 x: f% \; _& m乐器特色 : 音色既有铜管特色, 又较温和, 高雅, 带有哀愁和诗意, 在铜管和木管之间起到媒介协调作用, 表现力极为丰富.
9 Q! v& j+ k6 \& |& A其 他 : 铜管乐器中它音域最宽, 应用最广泛.
# @7 z" R9 d* P6 }: Y5 I! n3 T典型应用 : 莫扎特(奥)《圆号协奏曲》四首,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引子
; s5 d% P2 `7 Q' ~4 P4 X, {/ S# J1 _- @( D
2.长号 (Trombone)
/ c/ x2 w* z N, [别称及雅号: 拉管, 伸缩喇叭, " 管乐中的弦乐器" / i) f0 @3 f: v2 l4 a7 q
乐器本调 : bB
4 ~# [6 P% X u2 c) w' l+ K+ Z应用谱号 : 低音谱号和次中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也有移调记谱的)
) t5 h6 l6 i, A T/ T4 r2 q$ T实用音域 : E--小字一组bB,两个半八度
1 ?4 ^7 y7 x; a. `, K& \4 ^结构组成 : 伸缩长号由号嘴, U 型套管, 里管, 调音管, 喇叭口, 支柱等组成. 低音长号还带有一个四度管活塞和四度附加管. * y: I8 j S& V) n/ f
管 长 : 2.75 米 % | P0 b/ X" Q5 q
乐器特色 : 音色高傲, 辉煌, 庄严, 壮丽而饱满, 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 弱奏时温柔委婉. 整个音域内音响统一, 很少被同化. 可奏出独特的滑音. 3 k8 @, R' w- f6 ^$ h( M
其 他 : 是构造上唯一未经过技术完善, 很少改进的铜管乐器. 不仅是管弦乐队和军乐队的重要乐器, 还大量用于爵士乐, 被称为" 爵士乐之王". 管弦乐队中较少用于独奏. 还有一种活塞长号, 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 , }- G* l6 G% w: l6 h; y5 d0 `
典型应用 : 瓦格纳(德)歌剧《女武神》之《女武神之骑》,瓦格纳(德)歌剧《唐豪瑟》序曲,哈恰图良(前苏联),舞剧《加雅涅》之《马刀舞曲》,拉威尔(法)《波莱罗舞曲》
+ v/ `2 U) r$ w4 L5 R, W \
; J+ N( ?7 }& B9 a5 \* `3.大号 (Tuba) ( G* q: V n! N
别称及雅号: 低音号, 抱贝司, 倍低音萨克号 6 v" g C# T" T0 L% B* D/ b) Z
乐器本调 : bB
$ A1 Q8 l. G9 ^ C应用谱号 : 低音谱号, 不移调记谱( 也有移调记谱的)
# B& r1 c* K: T% n实用音域 : D1--f2, 三个八度
; m, n' g: ~ F1 z+ Q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三部分组成. 有四到六个活塞( 回转式较常见).大号有抱式大号, 圈式大号和转口式大号( 俗称" 苏萨风"三种, 后两种只用于军乐队或管乐队.
. R; ^+ f. P9 D; R3 ?, X8 ^% z乐器特色 : 管弦乐队中最大的低音部铜管乐器, 音色浑厚低沉, 威严,庄重, 与倍低音提琴同是管弦乐队合奏的基础.
1 `" d" R$ p1 B' @其 他 : 管弦乐队中还使用G,F,C 调大号. 很少用于独奏.
' O. ?6 C6 u. c8 {$ j. h2 b典型应用 : 霍尔斯特(英),《行星组曲》之《天王星》引子(与长号合奏)
( K/ [7 S, n6 j) _1 r% `1 Y7 Z8 _( U: s) ?
[注: 从某种意义讲, 大号应该归为萨克号一类, 但萨克号中只有大号在管弦乐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故单列出来.]
. V: v; a) v1 V* q% E# z% X3 ~- U8 W" |% F
四, 唇簧气鸣乐器(续) ) g' E1 t w3 T( f4 O& @+ l4 t& Y' K
- f. U" U3 ?8 b x) H. C: d
B.乐器介绍(续)
& o5 _" Q) O: P" T. Z4.萨克号 . ~; I" F: P9 b/ Y8 A
乐器简介 : 这是一族乐器, 有最高音, 高音, 中音, 次中音, 上低音, 低音, 倍低音多种. 一般只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 " [2 G+ k: Q! }8 t. \
乐器本调 : bB或bE
& ^: D3 h3 D4 y9 }1 r& I% c应用谱号 : 依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次中音以下也有不移调记谱的) 7 m3 t0 B L; \: o8 L% n4 {: v
结构组成 : 号嘴, 管体和机械部分组成, 有三到六个活塞.
; F V' a* Z8 G乐器特色 : 音色柔和, 圆润而富有弹性,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7 }4 Q6 ^% W3 Z% {( h
6 g; ^( g/ S$ N- e: l" `% m结束语: " p' o/ {0 K- \3 K7 N* V* Q3 L \
以上简单介绍了常见的西洋管乐器, 需要指出的是, 这些管乐器都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完善到完善发展的, 并在继续改进完善. 他们的应用因其音色和音区的不同而不同, 同时还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影响和作曲家风格的影响. 巴洛克时期直至古典主义时期的管弦乐队中应用最多的管乐器有双簧管、大管、自然圆号(现代圆号的鼻祖),经常出现的还有单簧管、自然小号(现代小号的鼻祖)等,长号较为少见。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开始,管乐器在管弦乐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乐器的发展也日趋完善,浪漫主义大师瓦格纳则为解放管乐器,尤其是铜管乐器的音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十九世纪中期,西洋管乐器基本定型,近一百多年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以美国指挥家、作曲家伯恩斯坦为首的一些作曲家创作了很多强调铜管乐器音色的现代管弦乐作品,音乐辉煌灿烂,虽然作品的思想性较差,但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大家较为熟悉的作品有《奥运光荣》等。
/ S u0 X1 [( D5 [. @
7 }9 {, Q3 l5 C+ J7 k 下面简单列一下现代军乐队和管弦乐队等乐队中西洋管乐器的应用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括号内表示有时用): : N( _4 V/ G4 v* T' R
" Q* g* K+ j3 [* r& o军乐队 :
0 o% L9 K( U3 m, Y- b 木管: bB单簧管,(bE高音单簧管) 长笛, 短笛, 双簧管, 大管, bB次中音萨克管, bE中音萨克管 (bB高音萨克管, bE低音萨克管) ) c% ]1 D. {# H7 B/ C
铜管: 小号,(短号) 圆号, 长号, bE中音萨克号, bB次中音萨 * {/ ~0 W: H8 ]; t0 N
克号, bB上低音萨克号, 大号.
: q9 x3 ~" B' o3 G
; H/ U+ D. D: q5 O管弦乐队:
3 k7 j" M% l5 h g 木管: bB单簧管 2支, 长笛 2支, 双簧管 2支, 大管 2支 (短笛,英国管, 低音单簧管, 低音大管)
`8 L1 @3 Z/ `* |# @8 s8 Z# x 铜管: 小号2-3 支, 圆号3--4支, 长号2--3支, 大号一支. 5 V+ r; ?8 F, \0 g' x1 X- \: A* H
(注: 古典主义作品中很少用长号和大号)
5 d4 R, U0 C% D/ p/ j) D: }! b
& N% E/ D* V, P/ b- Y* j爵士乐队:
0 d: d3 |2 E9 M& a4 Z# o+ d& z5 B 木管: 萨克管, 单簧管 (双簧管, 长笛)
/ x0 E" \* p m* h 铜管: 长号, 小号 * w: m9 Q/ U5 q4 ^6 z
2 q' ~8 ]! V) W- N
(以上三种乐队配置还包括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文中未列出)
) Q8 H0 g9 X1 h' Q' `1 W5 C0 k! G( b/ N R a9 k# U4 r
木管五重奏: 长笛, 单簧管, 双簧管, 大管, 圆号或第二单簧管
: D l; b7 E3 X* ~
4 J5 q) a- [) y铜管五重奏: 第一小号, 第二小号, 圆号, 长号, 大号
- E( s3 W1 n$ |; ` c) I' k6 ^: ?( v) K) ]6 ^
# p; \ b* o2 H, [ m' ]6 A' {; I/ y/ x
〖后记: 由于本人是学 Engineering 出身的,所以对乐器的认识的
' \7 ]4 Y8 `1 j4 y% i8 N2 u角度常常带有一些技术色彩,可能在文中更偏重于其工程方 " O9 B! p! @2 m( i
面的东西。以上几篇文章源自本人日积月累的乐器常识,有 . A3 D3 a" ?& c! H9 W! N/ @) Q
些是引自某些书籍, 自认为还可以给广大网友一读,疏漏、
3 L4 H/ t: w3 a- X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欢迎来信。Sackbut]% v& B. Q: W2 r0 c2 b1 D4 N, J
简简单单谈乐理 + w* G Y9 D# N1 _0 F t
/ q% M7 d$ V0 M$ V6 t( W- ~
所谓乐理就如同做人的道理,仅一个人的世界是完全不需任何道理存在,' Z9 u4 ^' d. x% i8 ]% G3 f1 W
必须 要有多数人存在,才需要有道理的规范。因此音乐是许多音符的集合体
. O, S6 o5 q0 |( \/ `" \,乐理 便是在研究音乐里的规范。
. @4 @8 }8 K0 l" N/ u3 S+ Q+ o9 a S- p4 ]
首先应该让大家了解的就是目前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符到底有多少?简单
) p* G3 [" e% ?5 p1 J# U' f# X讲, 首先大家只需认识十二个音,我们可以从钢琴键盘的排列是七个白键加五6 o! C. c6 u |* T# z9 a/ X
个黑 键为单位不断重复循环。其实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件事,从J. S. Bach於十& n& E) E, t" p+ Q
八世 纪确立十二平均律以来,後世的作曲家就以这十二个音为创作音乐的规范3 F2 m* j, i* K) X3 |
。 虽然其过程与变化不是这麽简易及单纯,但是这是十分重要与基本的概念,
8 P/ M& q$ {5 S ?) F往 後我们将继续深入地谈下去。 , Y# u; [2 W& B+ _% v0 y* [
0 b' z0 J1 b2 j, U9 `4 o 上回讲了钢琴键盘上的十二个音之後,大家应该会好奇这是如何订定出来! D$ H# o- Y2 b% H5 L
的。 在此就来谈谈调律(Temperament)的问题。声音是由振动所产生,频率! Z n9 E8 _6 \' R4 N Y
的快 慢就代表著音的高低。声音的和谐与否跟频率的比例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 F Q) M }* l% d" l) _- n例如 八度的频率比即1:2、完全五度为2:3、大三度为3:4…,基本上数字愈7 R& w% B) e) ] {9 B
小的 比例愈和谐,这是谓纯律(just intonation)。然而以大三度循环上去3 A9 t6 K' a% Z V, j
如降 A、C、E、#G为例,降A与#G就不会正好成为八度,而略有偏差。为解决! d3 d3 \' e* s9 H' L; ^
这种 情况便产生了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将一个八度平均分为十二个. p4 U% p( g$ o( b4 Q4 C9 _' u B
等 分,音与音之间最小的距离为半音。如此确实解决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但是
/ r, E0 j. g5 O对 我们的听觉而言却不是十分理想。这对於演奏键盘乐器的人不是问题,但是; F$ \3 O1 x+ ]; I
对 於大、小提琴等弦乐器演奏而言就是一番考验。
# m0 I7 r! H# ^/ J9 D5 B) J" S9 R
平均律最著名的运用当属巴哈(J. S. Bach)的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
# f; V* ?! Q" g$ kl-Tempered Clavier),共48首前奏曲与复格曲,即24个大小调每个调子有 二) H& H7 _! w6 Z9 n% F/ }; F
首曲子,并分成二部分。这是第一部实现平均律的作品,使人能在各调上作 均
s9 m! ~# ^# {; s- c3 L+ Q( R等的弹奏。 2 A" d. e. z8 y3 @( l! f
; K' l' G% `2 M* m) |& L
以上只是简略介绍有关调律的概念,若要深入研究,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 W: M1 H! Z7 L5 Q: {甚至需要具备高深的数学底子才行,因此这个主题就在此打住,下回将谈谈 有) K9 ]) v0 `1 \' d3 s$ Q+ V$ p
关调性(Tonality)的问题。 # @2 J! S; T3 A* {7 x
" c7 n- \: R& K% k' _2 z: w2 x n ★调性(Tonality) ' J U. \) e1 k
% K. a9 c# q8 R% I0 `
调性(Tonality)简单的讲就是24个大小调。然而这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 W4 |$ b8 H" x$ J" ~# c
我 们应该对音阶要有所认识。基本上西洋音乐是以七声音阶为基础,大家从五线
: L( T6 q* m+ k. I. a, i0 G谱上就可以了解,音符照著线与间的顺序排列,所得到的便只有C,D,E,F,G,A,B
* k( Y: a* j' d. @- e七个不同的音名。然而之前曾提到一般所使用的共有十二个不同的音,那是因为
: c( I# f# E$ O以上七个音,其音与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并非都是半音。以C大调为例,C,D,E,F,G
$ { X) q5 U9 S8 Y, A,B,C*的排列除E,F与B,C*之间是半音音程外,其余各音之间的音程都是全音。" G* F5 m3 e/ f/ \: u. I: X
0 Y! _: }0 B |0 @; |
" _" B& Z9 ?+ l8 h3 s$ I# | 大家要知道古典音乐从巴洛克时期一直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创作是以调3 `6 a" J# B3 [
性音 乐为主。现代音乐中虽然有非调性(atonal)音乐的产生,但基本上大家$ ~& a# w$ w- _6 H: L
还是习 惯接受调性音乐。而流行音乐更是仍无法跳脱调性音乐的规范。为什麽会3 _( c0 D4 g* J" o- K5 ?# X( Y
这样呢 ?举例来说,一个人从家中出去,不论去多远的地方、或是要离开多久,' n, A% U/ _9 L* q% B" J
最後总 应该再回到家里。调性音乐中每个调子里最重要的便是主音(tonic),. K0 S9 s& N8 }4 `+ i/ | j% x
乐曲通常 由主音或主和弦开始,结束时又将回到主音或主和弦。此种模式最重要
- u5 Q7 A- V+ M1 j2 Q/ [+ V的意义在 於使音乐进行具有强烈的方向感。 " M( e1 u8 c; q( V
/ ^: K8 X, d* N/ V3 Q# e 这种方向感的来源就在於音阶的排列上。我们称二音符间的距离为音程,如$ L0 O% \# e5 H/ P+ a
果一 个音阶里各音符间的音程相同,也就可以说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一样,没有% k, |) c$ j* L2 J
亲疏之 分。如此便缺乏一种趋势,自然也没有进行的方向可言。因此我们可以
, m! t! U" {0 G" h/ l M解大小 调中那二组半音音程位置的重要性。以下将音阶中各音名称顺序列出:主
9 Q) _2 n) k: h" p音(tonic) 、上主音(supertonic)、中音(mediant)、下属音(subdominant)、属
E1 l6 p- b7 }/ r音(dominant) 、下中音(submediant)、导??leading tone)、八度音(octave)。
4 r# g4 G P& n+ [# q+ {
* W- X) e3 z8 N' l" ~8 h
$ Q Z( E- d/ _: _9 V% s 由此可知十二个音各自能成为一个调的主音,如此将得到十二个大调与十二) V: @7 o: n* C j0 L
个小 调,总共便是所称的二十四个大小调。 . G5 z1 E' H1 u2 d9 y* W
" R' ~" S4 V' ?9 S7 R3 k4 ~
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 9 b, K' I7 U. q0 t+ [
/ [7 A6 r* ]' @# d G
6 f! k8 c3 \9 R9 t0 @9 N和弦% j& h/ n5 Z3 T/ H/ `
3 Z i5 r7 Q3 _+ O& r' {: l5 A
三和弦:
& d, _$ T& L. d: v& M B; O/ m% x# J3 l! B- Q* ]4 w. \; _8 Y- |% V
三和弦的构成是由三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和弦最下面的音 称
, q+ `* ^' @8 G& H为根音,根音上的三度音称为三音,根音上的五度音称为五音。 1 N6 `# O" `5 L) {7 N, w
# L+ {6 w( G* k7 `7 f# Y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纯五度的 三和& L" P$ n, G8 V7 C, ~
弦。 6 b' S% r1 |: |; t ]7 y
# q: Q5 b& I0 k! m, w/ n! z6 j$ N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纯五度的 三和
/ @5 b% J! B! O; w1 U. j# F4 c" S7 x弦。 8 d; o m" U2 Z9 }' j
( p5 A: U8 S, D7 T5 a2 u/ o (3)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减五度的 三和
/ ?8 C9 x6 c) T$ q4 t3 Z弦。
, g Y, U# G( j% J# K
# N, Y4 V( E: o/ q+ Y7 F (4)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增五度的 三和# C$ i/ R8 H& h
, |7 k) ]' J5 k$ b+ w! H# C' \弦。
) J7 F; J6 }1 i
. f" T. a4 @; u# l! v3 v 七和弦 * T6 r7 z' I4 y) |3 L* X
- H2 @/ _: \) r, R X4 J8 l( O
七和弦的构成是由四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其显著特点是 根音, W C+ o/ V/ T/ J" Q
与最上面的音相距为七度,故名七和弦。 3 Z5 P8 v$ {4 w- D# A) ~' Z$ W) N
1 H9 Q8 D9 d4 [% i8 [* \
(1)大小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 弦。也
1 o" [: `4 s% j% c称为属七和弦。 ) E1 W, a2 `6 w% d1 H0 _
4 W' L! Z$ I* G) d. F: q' L3 H
(2)大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大七度的和弦。 7 j7 e) Q$ h! B8 W$ v5 n, g) }
! C) l# h1 m. s, }
(3)小七和弦。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
8 [! h: Z2 J7 V+ Z
: w4 t0 Y2 T& L: `1 u3 \( S (4)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减七度的和弦。 . U% ` v! A- \- B& [( c& k
2 k1 M+ U+ g. I$ p- g (5)减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 弦。也
+ z& J2 w/ `' p( z: z# _8 h" U称为导七和弦。 c4 k; ]" K. J, X7 i
# n; V' [0 j5 j
十二平均律& w; p& ^4 {# T
, C* U% T2 c }7 z, O3 c3 j 十二平均律,是指将八度的音程(二倍频程)按频率等比例地分 成十二等份
1 L# _: J0 |3 l; U, _,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即小二度。一个大二度则是两 等份。
' P! R0 \" M7 I5 H) t( L8 u# b& Q; c9 Z+ z' h
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它的纯五度音程 的两个音的1 ?0 i% B' P# ?4 g/ m( }/ R; e5 p
频率比(即 2 的 7/12 次方)与 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五度相生
: a! W+ Y% s# @! T$ q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 同时,“十二平均律”的纯四度和4 _; T. Z! b7 s. S; V
大三度,两个音的频率比分别与 4/3 和 5/4 比较接近。也就是说,“十二平均
! F1 w& g1 r2 J2 P2 R* {2 E, T律”的几个主要的 和弦音符,都跟自然泛音序列中的几个音符相符合的,只有5 D& I1 ^3 U6 ?" p7 v: o; h
极小的 差别,这为小号等按键吹奏乐器在乐队中使用提供了必要条件,因 为这4 i& d) N: X8 h) ]+ o9 |
些乐器是靠自然泛音级(如前文所述,自然泛音序列,其频率 是基音频率的整数) R* H' T { @6 {3 E R0 f
倍序列,成等差数列)来形成音阶的。 4 Y3 E9 ?% A( y1 T8 J
1 e# J% L$ r& I% B" m) t 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因为只有 “十二平均( F5 x/ M( O3 L- P, L
律”才能方便地进行移调。 2 w* K8 `: D# P* a4 A
2 }5 r) x7 A! T+ W 好象第一个精确地使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十二平均律”合音频 率的人是我. Q7 h/ i; ?1 G* w; `/ ]0 D L- E
国明朝时期的一位姓朱的音乐家。这也算是我国人民为 世界音乐作出的巨大贡; }8 C' f3 w4 ]( W' Z' \3 C4 w
献之一吧。 - k5 g" L2 q; h7 G8 V
奏鸣曲式, B9 G9 {! Q1 I, @& {
% U4 H5 V% v G1 l' d
奏鸣曲式就是一种曲式落(废话:-D),也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 律吧.即用一
p' E& f0 g* d: h# O! x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 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 `' A3 K* |; K. W2 _: g! A6 \
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
; C* M1 ]0 O! G N2 E) Y+ ? v3 |6 J m
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个框架怎么看呢?靠的就是重复,变 奏和对比这三% c* s- {% ~( a% {. v
个要素.只要抓住这三点,听音乐就不会茫无头绪了. 8 h4 g3 D3 e4 @8 a* x! M" @8 k) H
2 u+ j! b I; W7 K+ |+ B% s 由于音乐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东,音乐家一定要重复一些旋律, 节奏什么的
/ k9 N0 H0 P7 ~6 \来加深我们的印象.但单纯的重复无疑是非常枯燥的, 于是要加以变化,这就是: o: [! j6 O. J+ p
变奏. ]' M. \5 V1 z$ `7 [
+ c5 J8 i/ r: }6 E5 |, o
最常见的变奏是在保留旋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节奏,和声,音色, 加装饰音等
9 {1 \( B; F; d& R; x1 S S+ B手段来改变音乐的效果和情绪(听过<动物狂欢节>吧, 一首欢快的进行曲被极大地
! X7 A, Q/ U; E3 I: H拉慢了节奏之后变成了<乌龟>,令人忍 俊不禁).复杂的变奏则比较混沌,什么要素
5 c6 _, ?4 W9 A4 S w1 J6 r都变了,当然还保有原型 的一些特征,否则也就不是变奏了. + {1 d9 {+ B0 @& N( k
2 L" w( z- {) B) ^- u9 Z) k
对比则为音乐添加了戏剧性的因素.两段情绪,效果不同的音乐 先后出现,此& m( n, V# z, d$ U2 M$ {
消彼长,互相缠绕,互相融合,是不是很有趣呢?
, r6 F( K% x+ H: i
, z. ?: L& n" J. j: J; i9 { u 那么就可以说说奏鸣曲式了.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自小巴 赫以来,经海 g3 m9 q# T+ |4 {4 Y1 o; V% z
顿,莫扎特的发展和贝多芬的完善成为交响乐,奏鸣曲, 协奏曲,室内乐重奏等大
# C# Z# x+ |9 j3 I5 r. e; o& V型乐曲必不可少的结构.而且一般都用在第 一乐章(快板)中,所以又叫"奏鸣曲-
# C3 B, i# f$ R" p" ]0 D2 O第一乐章曲式"或"奏鸣曲-快板" 曲式.
k) [6 f' ~: ?. [
7 I& a: `& A' q1 c 它的结构从大轮廓上讲分成三大段: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我以老柴的<
, k$ P. r0 R- o3 A) `6 @" @9 d( w悲怆>第一乐章为例讲讲吧. : N7 P* `6 ?2 t. K
0 Y- f1 i; o/ V' Q3 z
呈示部把本乐章的主题提了出来.通常这里的主题有两个,以达 到对比的效
( `. l2 H; T- t* [) i; A果.所谓主题就是一段音乐啦,不要被这些名词吓倒.这 两个主题被叫做主部主题2 X" {$ ~& {0 a) h2 u
和副部主题,或者简称主题和副题.主题往 往写得快速,有力,沉重,粗暴...总之希; F: ^/ o& _: H8 i k
望一出手就镇住你.而副题 则往往写得温婉如歌,令人爱怜(想起"对比"这个要素
; |/ ~) m; a- d' m u了吧).为了增 加音乐的复杂性,显得作曲家不是草包在呈示部的开始有时有引
7 ?" i7 {1 Q& g: g0 A5 K |子;在主题副题之间再写上一段音乐,往往被称为"连接部"或"插部"; 在副题结束
( I- [6 m' o _$ n后再加上个尾巴叫做"结束部".这里的"结束部"是呈示 部的"结束",可不是整个
5 L0 B' o2 v0 Q奏鸣曲式的"结束"哦. / g, y! t* p b: m
1 Z1 s. d& _) Z/ ?; }" T6 z) U
在<悲怆>的第一乐章里,一开始大管(greenfir?:->低沉阴霾 的音乐就是引
3 f0 S' O1 X5 P2 `# j! D9 a% K子;接下来的快速不安的旋律就是主题了,它被不断重 复和变奏之后,出现了一个
% `$ ]6 L) b- @5 b; [) l g% \温暖到人心里去的旋律: B8 S9 ?: ?; N
7 C' }. J% F" M$ R/ V 3 2 1|6 5 3 5 1. 6|5 - .... 这就是副题了. 1 u: \. N+ z% n% m+ r
g$ g8 z+ Y4 ^: U7 [ ----- ------- -
% A6 D; j3 C& k! ^! E
/ N5 v$ _) a+ J$ `2 v% c 副题再被不断重复,变奏,由温柔而热烈,最后由平静的结束部结束 了呈示
$ ?5 }' S% y4 @. F [/ U部的音乐.
6 M, V* P, D2 R: F1 X1 E* ~
, g$ c" D$ q0 o* a& x2 Q C' M% Z 展开部在呈示部两个主题的基础上添写出许多新的东东来,按 某些人的行3 g; {$ E3 G1 T/ Y3 Q# `1 G; B6 A# @
话叫它"发展",按咱们中国老小说的叫法是"敷衍成文". 在<悲怆>中,展开部显得! a" Q4 f0 {8 C: ?5 f3 I3 ]: p
急促而冲动,几经起伏后结束了展开部.
$ k& {: K8 s8 D, L: y% v
- j* n- f+ k) b# H6 {; C# U 再现部顾名思义就是把主题副题(实际上是呈示部)重复出来, 当然要经过一" D4 n$ W4 T/ \- z* Y. W9 L8 L
点变化落,不然岂不显得作曲家很没本事?有时再现部 被写得很精简,引子,插部之3 l1 x3 B. o; D+ C
类都被省掉了.在尾巴上常常加上一个尾 声.<悲怆>的再现部很完整,先是强烈地. O" ^1 s; S$ j( b6 @" q
重现了主题的旋律,然后变奏 一次,再连主副题间的连接部分也再现了.接着重现9 @+ y k. b) N: H5 X% ]
了副题,可以注意 到它的音色已经同在呈示部时不同了,顺带把"结束部"也再现了
3 m7 b) }9 Z/ y/ u.最 后加上了一个柔和的尾声.
) N- {) v' ]2 W, x! i! ~" m, K# I( f9 |, Y8 m
至此,一个完整的奏鸣曲式的例子就结束了.* q7 s* m4 r& O$ m3 f2 A, L) |
如果你爱上了古典音乐,想较为系统地购买一批CD收藏及欣赏,如何入手才是捷径呢?如今是商品空前丰富、供大于求的时代,跑进唱片行,只见各种牌号、各种价格的古典音乐CD琳琅满目,令人有无所适从之感。如果瞎买一气,很可能将来后悔。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向刚开始收集古典音乐的朋友们做如下建议: ' T1 C- Q# z; H) @6 [' [7 t# ~
9 G8 j6 o6 [2 I* i
: X! V+ I: Y9 S* j+ o
第一步,着手建立基础曲目CD库/ n* U3 ~5 N, e% o$ j, F
' w3 M, h5 I% k7 t' z3 Q+ S
不要单凭杂志书刊的零碎推荐无系统地乱买一气。所谓基础曲目,也就是历来最受欢迎、音乐厅演出次数最多、灌录CD次数也最多的那些经典曲目,如贝多芬、勃拉姆斯、老柴的交响曲、4大小提琴协奏曲、10大钢琴协奏曲、歌剧“茶花女”、“卡门”,等等等等。这些最经典的曲目还是喜欢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必备的,即使你现在觉得不喜欢某位作曲家,但他最伟大的作品还是应该收藏的。即使您觉得没必要收藏,很有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心智的成熟,你终究还是会爱上他!
9 r9 v R9 C& D# _' B% F/ H- ]
' S, u$ C1 p, x/ c
1 J5 `9 P, Z4 {+ n/ `) ]' F 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不要盲目的轻易购买一些不是很熟悉的作品,尤其是在你并不熟悉这个作品的作者,指挥及演奏的情况下,因为这样很有可能你买来就会发现其实它根本就不适合你,而且更惨的是它丝毫没有收藏的价值。
( I8 t5 x( ^. e5 B, j
$ v0 e1 G' e0 w: ^+ L, A# d% G' F/ i8 ~) r6 {# B0 _/ s% _* p% E8 `
建立基础曲目库时,我的建议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买大牌唱片公司的“廉价双片系列”或者拿索斯的CD,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覆盖面。曲目最好全面地覆盖巴洛克、文艺复兴,古典过渡时期、晚期浪漫派时期、民族乐派,经典歌剧等等古典音乐的各个发展时期的各种风格。
/ A( O2 x6 Z4 R5 `, J* l$ K8 s6 B
5 C# ^: u" N2 h) f' Y
所谓“廉价双片系列”,是指大牌唱片公司推出的廉价系列CD,如德国唱片(DG)的双子星系列、荷兰菲利浦公司的DUO系列、小天使系列等。这些系列的CD都是一套两张,只卖一张正版CD的价钱,它们之所以便宜,一是因为里面的录音都是已出版过的老版本,版权费相对较低,所以厂商的利润比较容易满足;二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大家知道,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不同,往往老是录音反而比新近的更精彩。特别是一些经过时间考验被证明是优秀的经典版本,出现在“廉价双片系列”中时,尤其值得购买收藏,比化大钱买新近的录音合算得多。 G1 s$ ]+ q! J
3 G2 I5 ~7 p6 d: r" u1 v 上面提到的各个大牌唱片公司的“廉价双片系列”大致来说水准都是很高的,指挥家、演奏家和乐队也大多为名家,保险系数很高,说得再详细一些的话,DG的特色是德、奥作曲家的曲目,而且它的演绎几乎都是德、奥学派的演奏家、指挥家和乐队,但总的来说DG的录音素质不算超群。7 l5 r0 V* A: o, P) F) ]1 D
4 ~. u; l% L& c4 e
荷兰菲利浦的DUO系列录音水准超卓,音色精美、气氛亲密,最精彩的要算小编制的室内乐,几乎张张都够得上精品。室内乐爱好者应该多关注DUO系列。
7 d, l6 k8 n8 g$ n4 j
0 |0 r" R/ @) g9 ^ DECCA的特长是大场面的音乐以及歌剧,其60年代的录音有音效杰出而闻名,喜欢大型交响乐和歌剧的朋友可以把注意力多放在Double Decca上。) r4 j& h9 i2 x! u }, ^
5 D; |2 c: a b2 ]7 O
EMI的录音效果比较中庸,多半是温暖厚实的风格,Forte系列里宝贝很多,演绎、曲目都比较经典,虽然价格比其他公司的“廉价双片系列”贵一些,但还是物有所值。
" @" X$ v x% k
& D2 E* d# h8 \& |# Z7 A: P8 W9 ^3 e: k
最廉价的拿索斯CD要专门说说* {) N2 @1 B: l/ \4 E
4 c g7 ~' G& k$ n 许多乐迷、特别是部分资深乐迷对拿索斯CD一向存在某种偏见,认为演奏家和乐团都没有什么名气,录音也参差不齐,还不如买大牌公司的廉价双片。我也同意这些顾虑不无道理,但总的来说,拿索斯近年来的录音地素质是越来越好了,凡是1992年后制作的较新的录音,水准许基本可以放心,很少败数,尤其是小编制的作品,精品不少,大编制的大型交响音乐相对来说稍差一些,但也有不少成功之作,可以参考英国权威性的《企鹅唱片指南》里的评价,凡被评为三星级的,一般都不会失望。8 L. M& T* `! O. h, f( o
6 O% @" }4 q5 x6 A7 E, C- F8 @4 R
" E4 V8 ?9 h% S. k+ w& E 至于演奏家,大家要知道,拿索斯CD之所以便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依靠尚未出名,但水准优良的演奏家和乐团。他们的要价比大牌明星低得多,但很多时候艺术水准并不在大腕之下。很多崇拜大腕明星的乐迷只听大腕的表演,还没有听,明星效应已经先入为主地对他做了“大师的演奏一定精彩”的心理暗示,结果即使大师发挥得不好,他也会肓目叫好。如果撇开心理暗示,不带任何偏见地去听一些拿索斯CD的精彩演绎,我们应当承认,拿索斯里确实有不少好东西!
# [& _/ V1 Y. @ E
" A+ L" Z& r: J' d0 s8 F
3 l$ K" V. N1 i0 x N/ k( S) H2 d 买拿索斯CD系列前一定要搞一本拿索斯的CD目录,因为里面很详细地注明了每张CD获得的评价和奖项。这些信息是选择购片的重要指南和参考。毕竟在精品为主的群体范围之内也会存在着一些不为人所爽之处。
' n; `/ R, ?$ P8 K ^$ ~7 S/ l$ o, P+ J( B
) }+ J6 N3 Z( O) J8 v. m
建立基本曲目库时,还要特别当心那些包装很花哨历数万千精品于一身的所谓“精选集” (Best of XXXX)。不是说这种“精选集”不能买,而是要注意鉴别。很多精选集CD里的曲子确实很经典,但它是把每部作品里抽取一小段,如一个乐章,有的甚至一个乐章也不全,拼揍成一张曲目似乎很多、似乎内容很丰富的大杂烩。这种断章取义式的“精选集”我不建议买,因为几乎可以肯定你将来会后悔、会把它丢在一边。即使有自己很喜欢的曲子,为了那一俩首曲子来花一大笔资金也是投资过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得不偿失。2 X4 j6 {6 J0 g4 |9 c* F5 x8 `
% N% X w5 n$ _* |2 m: N
4 g1 |; i( A l
古典音乐的欣赏是讲究完整性的,把每部作品里抽出一段(往往是最好听的一段)拼凑在一起,初看好像很浓缩,很适合“初听者”,但初听者肯定是要成长的,肯定是要成熟起来的,不会永远停留在对古典音乐不求甚解的初级阶段上。一旦初听者成熟起来,他就必然要知道作品的完整全貌,必然要听整部作品。那时,这些七拼八凑的“精选集”就失去了价值,只能被打入冷宫了,岂不浪费很得?倒不如一开始就买比较完整的“精选集”,这样,这张CD将来还是有价值,还是有欣赏的机会。
% M* p- Y# P) l8 E r- O% T" ]1 ~0 |, L+ i1 O0 L2 d. ]0 c
! A/ K% A% c$ z" U8 F5 o) a" b
所以我推荐大家购买的,是那些收集完整曲目的“精选集”。菲利浦DUO系列这点做得很好,里面有很多Best of XXXX的CD收的都是完整的作品,而且选曲非常精密,反映出唱片制作人的水准,值得称许。 . a1 _& ^7 r; ?1 P' O5 n6 x
' c7 O: i+ S# }: G; k
) l9 S6 g l0 ^3 y) z1 L$ N第二步,也归纳成一句话就是:缩小范围。
: P7 e. ~( o! `. g& B, D* N; Z5 a
# Y/ R8 O: Z% M0 b 在古典音乐的茫茫大海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大家知道,在建立基本曲目库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接触到古典音乐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很多作曲家的东西,同时也会对很多一流的乐队、指挥家、演奏家和演唱家有所了解。只要做个有心人,听的同时作些心得记录,并参考一些介绍音乐家和音乐史的辅助书籍读物,不必是很艰深的专业读物,只要浅显的入门书籍即可,就会在建立基本曲目库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各位作曲家作品的特色,以及表演艺术家们的演奏特色,以便从中选择你所喜欢的作品及演绎,避免你所不喜爱的。一本笔者十分推荐的经典读物是已故的杨民望编著的《世界名曲欣赏》 (上海音乐出牌社)。 8 l# h% p; y2 J& E4 r
# s R: K) \8 ?0 i
( D9 `3 U" a2 d( r2 ], I: O 慢慢地,你就会把古典音乐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发展线条串起来:从洋溢着勃勃生机的复调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巴洛克时期(巴赫、亨德尔),到淳朴典雅的早期古典时期(海顿、莫扎特),到开辟出一个新天地的乐圣贝多芬,再到优美清新的早期浪漫派全盛时期(舒曼、李斯特),发展到19世纪末的铺张绚丽的晚期浪漫派(瓦格纳、布鲁克纳和马勒)与回复古典几格的勃拉姆斯之间的两大阵营的对峙……你不可能喜欢所有这些,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从中找到最合乎自己性格的那一部分。这样,以后的购片和欣赏就可以大大缩小范围。8 n* N& ?4 v+ G
! b: z6 k4 D) w
慢慢地,你还会知道,乐团的风格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德国乐团的风格是厚重、沉稳、大气,善于表现德、奥经典曲目,法国乐团和意大利乐团风格比较散漫自由一些,或者说“浪漫”一些,美国乐团豪放粗犷,偏向热烈外向,不如欧洲顶尖乐团细腻、讲究音色(但也有例外如波士顿交响乐团)。慢慢地,你还会分辨海菲茨、斯特恩、格鲁米欧等小提琴大师音色和演绎差别,鱼宾斯担、里赫特、塞尔金、肯普夫、布伦德尔们的钢琴艺术的不同……。
5 ^4 ?# {2 ?8 [5 r: n
! V5 X' s6 I1 b2 ^! d4 B( n2 z' n/ ]! j
虽说欣赏古典音乐是欣赏作品本身,从道理上讲演奏家应该是次要的,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演奏家的魅力历来一直是吸引乐迷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乐迷们、特别是有经验的资深乐迷们,不仅要听作品,还对演奏家特别地讲究。近年来,一些世界知名的演奏家纷纷来国内演出,特别是北京和上海两地的音乐厅,已留下了帕尔曼、朱克曼、斯特恩、穆特、郑京和、夏利、迪图瓦等指挥名家的足迹。当这些大牌演奏明星来访举办音乐会时,你说是冲着演奏曲目而去听的乐迷多,还是冲着演奏家而去的乐迷多呢?
& I2 D9 M) `3 D
$ e1 {9 B' q& A* A- ]+ m8 b6 a
. _$ |- r; _8 R% P* E 随着对音乐演奏家熟悉程度的渐渐提高,你还会懂得一个道理;没有一乐团、一个指挥家、一个小提琴家是全能的,能完善地表现所有的古典音乐。每个音乐家、每支乐团都有自己的特长——鲁宾斯担弹奏的肖邦远比他的贝多芬有魅力、海菲茨拉浪漫派时期的作品好于他拉古典乐派、欣赏傅聪的钢琴艺术基本上只能听莫扎特和肖邦、美国作曲家的作品最好还是听美国乐队演奏……等等。知道了这些,你在挑选同一曲目的不同演绎版本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找出演绎较好的版本。当然,诸如《企鹅CD指南》之类的读物在这个方面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 F/ {! V1 D9 `9 \
' S3 r; |7 ~9 u- J% l. q
) B& m3 g4 a+ N' W# \
第三步,也就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有目的性地选购“由你所喜爱的演奏家表演的你所喜爱的作曲家的作品”。6 Q* g1 x% H" a& q% w2 B2 p
$ Y+ B5 m8 ^9 M
到了这时,购买CD应该已经成为一种方向性很明确的行为,不再像第一步“建立基本曲目库”时那么盲目。因为你对古典音乐作品、古典音乐演奏家都已经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合乎自己口味、什么不合自己胃口,也知道谁适合演奏谁的作品。就以我自己为例,小提琴家中,我特别喜欢海菲茨、来尔斯坦、格鲁米欧等几位早已作古的前辈大师,所以就有选择性地买他们各自最擅长的曲目——如海菲茨演绎的勃拉姆斯、维尼亚夫斯基、格拉祖诺夫、格鲁米欧拉的莫扎特、巴赫、贝多芬、米尔斯担表演的古典乐派作品等等。, o: l% c3 u E. [- q
6 j3 z3 l H/ y; i
$ G7 H1 c) n* ]4 h3 {: [8 t4 } 注意一点,我不推荐买某位演奏家的“海菲茨全集”、菲利浦出品的“格鲁米欧全集”等,除非你钱多得用不掉,或者对某位演奏家的已达到狂热的程度。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位演奏家是全能的,全集录音中必然只有一部分精彩的演绎,必然包括一些“鸡肋”。
; Y0 v# F$ k9 Q: Y' P
1 ^) k7 u/ V5 y/ p7 {/ A- h3 I 最后希望初入古典音乐殿堂大门的朋友们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购买唱片的时候能够少走弯路,祝大家永浴在古典音乐的长河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