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理知识大调的转调
. C3 u e$ y" G) X
! |1 b5 P2 u0 u; z0 _1,大调的近关系调的应用情况
0 {& w$ ~' h$ \9 a! d每一个大调都有五个近关系调,以下是对每个近关系调的相互关系与应用情况的归纳:
$ z2 _% F/ Q, a' v! Q3 {. N/ C属大调. U; [( i$ q% O7 S/ r$ `
最常用的近关系调,与原调是上方五度音程关系,联系性强,色彩较明亮,多用于乐曲的前半部分,有时也作为中间部分的调性。
" Y& `& ?" \0 e( S5 @3 Q# }" R; l/ M2 R下属大调
9 l+ w9 g: j2 D' u) C下属大调的调性色彩较为庄重,经常作为与属调相对比的调性运用;一般出现在乐曲的后半部分或中间部分。$ O9 H$ W, G. P% ]$ G9 ]1 w% Q
平行小调5 _1 b- s- G" ]( w
平行小调与原调有特殊的亲密关系,亦称“关系小调”,与原调的调式色彩有明显的对比,可用与乐曲的前半部分和中间部分。
( Q; H; Y ~5 ]5 T( r上中音小调" z: i$ J5 ` d! \; T
上中音小调是属大调的平行小调,有抒情的表现作用。一般用于乐曲的前半部分,或作为变化展开的调性。/ F9 i5 u3 n7 U" W
上主音小调
! c/ C9 G: g! X& z0 N/ K5 }上主音小调是下属大调的平行小调,色彩较为暗淡。一般用于乐曲的后半部分,或者作为移调模进的调性。9 m' L4 f0 y0 R( o
2,大调向下属功能系统近关系调转调
* I, C# q Q! K7 o! Q5 B& X大调的下属功能系统调有:平行小调(下中音小调)、下属大调、下属大调的平行小调(上主音小调)。
. L0 ?' K% [5 Z8 k. M" a9 Y大调向下属大调转调时,可用原调的I、II、IV、VI作为共同和弦,在引入将VII级音,即新调的IV级音,即可转向新调。% r: U( f4 p' Z7 ^
大调向它的平行小调(下中音小调)转调时,一般常用原调的II、IV、VI、VII等各级和弦做为共同和弦,引入新调导音,进入新调的属和弦,接新调的终止式。
; D/ ]$ ~* R; t; z f G: W大调向上主音小调(下属调的平行小调)转调时,可用原调II级作为共同和弦,它等于新调的主和弦。它后面接新调的下属功能系统和弦或属功能系统和弦。
# q+ ?6 c- Q3 l0 T. y4 }3 y3,大调向上中音小调的转调
Q C! Q# X7 @4 G) {+ O/ R大调向上中音小调(属调的平行小调)的转调可用原调的I级、VI级、III级作为共同和弦。0 p9 q# U+ k$ Y
原调的I级等于新调的VI级
; N+ _' Q! ^3 F& V这个和弦做共同和弦时,后面可接新调的属和弦或II级和弦,原调I级可重复三音(新调的主音)。
$ x+ k' [2 l: G' w y4 x原调的VI级等于新调的I级6 H7 C3 \3 |6 a z" K3 ~
这个和弦做共同和弦时,后面可接新调的属和弦或II级和弦。
; f( A) Q. {3 N! t1 ?原调的V级是新调自然音的III级0 j2 @# e+ o4 Q$ J5 Z
这个和弦做共同和弦时,在声部进行上可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旋律小调式自然VII级音下行进行的方法;一种是半音上行进入导音的方法。1 p/ S8 o, x& ?- j& t
4,大调向属调转调
6 K4 O& H1 z: ~' L大调向属大调转调时,可用原调的I、VI、V、III作为共同和弦,这些和弦在新调中有不同的功能意义。 N D5 \5 s" r* w2 a# m
原调的I级和弦为共同和弦时,它等于属调的下属和弦
$ ?, d& I* a) b+ _6 x; \; H这个共同和弦可以接新调的属和弦,再接新调的终止式。% n6 v+ _- ]! g: x- w
原调的VI级和弦作为共同和弦时,它等于属调的II级
) h0 X% ?0 s8 P. A这个共同和弦后面可以接新调的V级、VII级等和弦。$ R9 E- f4 f6 C4 K% G1 E8 Z( ]$ f5 |
原调的V级作为共同和弦时,它等属调的I级6 y4 r7 _/ e( B% z& d" E$ s. @
这个和弦可接新调的属功能组和弦或和声大调式的下属功能组和弦。; ^/ p5 R1 e2 }' |
原调的III级和弦作为共同和弦时,它等于新调的VI级
2 Z/ x) P( ~/ f6 }6 S% F/ a& G这个共同和弦可接新调的下属功能和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