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资料] 日本 BISPA 耳机升级线的小结

[复制链接]

1507

积分

3

听众

215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5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2 21:1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 BISPA 耳机升级线的小结
   
我回顾了一下,日本BISPA耳机升级线,开始把玩、安润开始代理,到现在大约是一年多时间了。主要还是拜谢 Vineland版主的推介。V版主常去日本,可以了解到日本耳机发烧圈的动态。BISPA在日本的耳机圈内近年是非常火,事实上已是耳机发烧线领域的第一主流品牌。每次音响展,BISPA都拿出全系列的线供烧友试听,然后日本烧友就排着队聆听BISPA。他们的展台总是很热闹。

BISPA制作耳机升级线,主要的优势还是日本本土冶炼的高品质铜导体。借助了日本一流的金属冶炼水平。BISPA迄今只用高品质的纯铜和镀银铜,不用纯银线导体——虽然在“澄”的限量版产品上使用了纯银的接插头,但是线导体不用纯银。这和他家的做线理念有关系——他认为纯银导体制作线材难以做到高级铜线的平衡度,声音容易偏颇。

BISPA线材的一大特点就是非常实在的卖价。它不做那种类似金银首饰一样闪亮的“珠宝首饰级发烧线”,所有的线都非常平实,不仅外观平实,价格也很平实。这种平实在日本国内很容易理解,因为大多数日本烧友是靠声音、凭耳朵收货的,但是在中国市场,有时候就显得“不够高级”。比如BISPA有多款价格在几百块人民币的升级线,比如樂、红、奏等,我也玩过,它们同样采用了高品质的铜线,实际上声音好于大多数耳塞的原配线(包括有些看上去很花哨的原配线),但是,国内发烧友会相信几百块的看上去很朴素的升级线比它们的原线要好吗?未必。因此这些几百块的升级线在日本很好卖,在中国就不行。中国市场讲究的是不同的东西。



BISPA的耳机升级线和耳塞升级线是分开的。这也很正确,耳塞的线要求不同,要更细、更轻一些,而且插针和插头的规格都和头戴耳机不同。

这里先说下BISPA的大耳机升级线。目前主要的是三款,也适应了三种不同的情况。对应三种情况分别是:1)单边入线的耳机;2)双边入线,需要做成小插头的;3)双边入线,需要大型插头的。

第一种情况,单边入线的耳机升级线,目前主流的就是“致”CHI。这款线也是我第一次接触BISPA的制品。最早时候它还叫“适”,后来改进款叫“致”。

这是一款典型的单边入线耳机。最早把玩的版本是2.5mm插针的,适用于德国极致的Performance系列和Signature系列耳机,也适用于森海HD598、铁三角M70x等耳机。长度分两款:3.5插头的长1.2米,6.35大插头的则长2米。



下图是极致的经典大耳Signature Studio换用了“致”。比起原线那真是一耳朵的提升,非常显著。



由于单边入线的耳机除了2.5mm插针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形式,比如AKG一些耳机所采用的miniXLR、比如3.5mm等,因此“致”相应地也有另外的插针版本,特别是miniXLR插针版,用于AKG K702、K712、K812和拜亚动力1770Pro和1990Pro等效果非常好。下图即为miniXLR插针的“致”。



无论是用在什么耳机上,“致”升级线带来的提高都是基本一致的——在两端延伸上、解析分离度上、声音的凝聚性上,它明显地胜出各耳机的原线。高频泛音和光泽度、低频的结实凝聚感和力度,都是明显的提高。这不是一根增加了韵味或者使得声音变柔性的线,而是一条音色保持中性、两端延伸凝聚解析等素质方面有一耳可闻提高的升级线。

重说一遍,真的不管什么耳机的原线,都没法和这根只卖几百块、不到人民币一千块的升级线相比。当然你可以说原线的所谓“韵味”,那基本就是暖、糊、毛所造成的主观听感,但声音的素质方面,都不能和“致”去比。

说完了单边入线用的“致”,下面说下双边线。注意高档的大耳机里绝对是双边线为主流。这里面有一个地方要注意:单边入线是不可能做成所谓“平衡耳机插头”的,只能是6.35或3.5的传统耳机插头。因为单边入线的形式在耳机插针那里就只有3股线了,因此不可能到插头这里成为四股线才能做的“平衡插头”了。(索尼有少数耳机采用了四芯线的单边入线,但这种毕竟没有成为主流,先不表。)

要所谓的“平衡插头”,耳机必须是双边线的,左右声道的+-两根线不并掉,一直到插头这里。

可以换线的双边耳机线,插针的结构,现在最为常见的是3.5mm。拜亚T1二代、FOCAL Elear、索尼Z1R、Hifiman新款耳机、Denon高端型号等,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3.5mm的插针。当然这些耳机的插针虽然都是3.5mm但存在一些兼容性问题,比如T1二代的插针入口很窄,需要耳机线的3.5插针底座很小,否则就在口子那里卡住了,插不到位。除了3.5mm插针形式外,常见的还有LEMO插针、2.5mm插针、2-Pin、miniXLR等。其中LEMO又有多种尺寸规格,比如HD800和极致ED15都是LEMO插针但规格不同,是不通用的。老款的Hifiman耳机使用2.5mm插针。极致ED11采用2-Pin的插针形式。

BISPA针对双边入线耳机,提供了两款升级线:澄Sumi,清Syo。注意,这两款线的导体本身材质是一样的!都是超高纯度UPOFC外面包裹纯银。两根线的区别,在于“澄”用料更多、线身更粗,“清”用料较少,线身较细。

两根线什么情况下用呢?其实很简单。较粗的“澄”适用于不妥协、需要安装6.35插头、四芯卡农平衡头、双三芯卡农平衡头的情况。看下图,是3.5mm插针 - 6.35插头的“澄”,注意它虽然较粗,但线身仍是很柔软的,可以轻易卷曲。



较细的“清”之所以诞生,是因为发觉“澄”太粗,无法安装一些随身烧友所需要的2.5、3.5、4.4的小插头(较粗的线塞入小插头的细小底座有困难)。事实上曾经为客户订制过4.4mm插头的“澄”,勉强可以装上,但是BISPA觉得这样不够“牢靠”,经久性可能有问题,故还是建议4.4插头的用家选用更细的“清”。因此,需要2.5、3.5、4.4三款小插头的烧友,建议用“清”。





无论是“澄”还是“清”,由于导体是一致的,因此声音方面展现出的优点也是走向一致的,表现为很好的高低频两端、优秀的细腻度和顺滑感。和所有耳机的原线相比,它低频都会有更深的下潜(但是量感不膨胀)、高频会泛音和空气感更充分、整体音色的细腻度提升、结像表现得更为凝聚。它不是糊化、暖化、厚化声音的“韵味线”,主要还是提升各方面声音素质的。

下图为4-Pin卡农头的“澄”,3.5mm插针。 实在地说一句,接触过的任何耳机的原配线,素质都和它有明显的差距——无论厂家把自己的原配线吹得多好。



我想再说明一下,可换线的双边耳机,除了常见的3.5mm插针、LEMO插针外,有些耳机是特殊的2.5mm插针(比如老款的Hifiman、有一款Sonus Faber耳机)、miniXLR小卡农插针(如Audeze和Kennerton耳机)、2-Pin插针(部分极致耳机)等。这些安润实际为发烧友定制线材时都已经碰到过。BISPA的一个好处是它只要是能够采购到优质的插针,都可以提供定制服务,日语叫“特注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碰到过客户有特殊的耳机,而BISPA无法做出升级线的情况。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507

积分

3

听众

215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1507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12 21:56:09 | 只看该作者
日本 BISPA 耳机升级线的小结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