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音频新闻  厂商动态  声学视听音频正文

AI智能助听器,使用机器学习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发布时间:05-31 编辑:

奥尔登堡大学Volker Hohmann教授领导的听力合作研究中心(CRC)的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智能助听器的设计,目前已获得810万欧元费用,用于开发使用人工智能自动适应不同环境的助听器和助听设备。
AI智能助听器,使用机器学习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德国的研究人员正在进入一个开发智能助听器项目的第二阶段,该项目使用机器学习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奥尔登堡大学Volker Hohmann教授领导的听力合作研究中心(CRC)的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智能助听器的设计,目前已获得810万欧元费用,用于开发使用人工智能自动适应不同环境的助听器和助听设备。




该设备先确定测试者的注视方向和头部运动方向,然后调整信号处理,以确保测试者能够最佳地听到目标声源。目前的样机既可用于现场实验,也可用于实验室。



该团队还致力于建立听力研究和听力学中复杂声学场景的国际标准,以促进和加强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交流。此外,CRC的目标是在虚拟环境中开发新的听觉——声学测试,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识别个体感知的差异。这样就有可能设计出最适合个人需要的诊断和助听器康复措施。



来自Jad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Hörzentrum Oldenburg gGmbH、RWTH Aachen University和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的研究人员都参与了该项目,计划总共运行12年。


听力声学合作研究中心汇集了各种学科,特别是声学、心理声学、听力学、工程科学和物理建模。



“在现实生活中,听力状况会不断变化,因为人们会对声音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他们会将头转向声源,或者将目光转向那个方向。我们称之为‘声学通信回路’。”Hohmann教授说。他指出,这种动态循环在过去的声学研究中很少受到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团队成功地将助听器整合到这个声学通信回路中。Hohmann表示:“我们已经开发出了所谓的‘沉浸式助听器’的第一个原型,它可以不断评估声音情况,并识别出测试者在特定时刻将注意力转向哪个声源。”




在其他因素中,研究团队开发的用于不同听觉环境的新感知模型为这一成功铺平了道路。Hohmann说:“这些模型可以预测测试者在特定情况下如何感知声音信号——例如,他们是否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跟随对话。”在涉及背景噪声和混响的不同听力情况下模拟有听力障碍和无听力障碍的听力对于开发和评估助听器信号处理的创新方法至关重要。



第一阶段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hearpiece”,这是一种用于研究目的的高质量耳机。该设备插入耳朵,具有几个集成的麦克风和小型扬声器,可以以与助听器完全相同的方式增强声音。例如,研究人员可以用它直接在耳朵里测试信号处理的新算法。



它的主要特点是,听筒在声学上是开放的,相当于正常的听力与耳朵。Hohmann说:“由于CRC内部的跨学科合作,我们能够将声学和信号处理方法结合起来,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该团队还在实验室中开发了一种交互式视听虚拟现实装置,用于在受控条件下对测试对象进行听力实验。这使得我们能够比以前更真实地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况。



该团队创建了几个复杂的视听场景,测试人员可以沉浸其中,包括虚拟餐厅、地下车站和客厅。这些情景和相关数据已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研究实验室,以便他们可以进行自己的听力实验。



CRC团队现在计划改进并合并其感知模型、算法和应用程序。其中一个目标是开发耳机和沉浸式助听器的算法,可以根据声学场景主动控制噪音。



听力受损者将能够通过智能手机输入必要的反馈。Hohmann说:“然而,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前,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奥尔登堡大学校长Ralph Bruder教授说:“在我们这个老龄化的社会,开发助听器和其他能在困难的声学环境中有效工作并真正帮助人们日常生活的沟通工具变得越来越紧迫。”



信息源于:eenewseurope




  关于我们  

21dB声学人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旗下科技媒体,专注于声学新技术、音频测试与分析、声学市场调研、声学学习社群建设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音频应用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加微信:254969084带你进群学习!百家号免费发布

最新音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