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27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乐理] 填词技巧|双调词的填法

[复制链接]

9332

积分

2

听众

-1238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93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6-21 02: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填词技巧|双调词的填法
, S" L/ n( H8 k( e5 |9 K" w/ k
# B) D+ k0 j% S1 g4 \, l; C读写杂谈- m' O! {. L2 ]$ Q. h1 G% d; R
' V1 b& b  V2 [1 H% `" B
双调词的填法
$ B- K0 O/ j2 G/ n( Q% r0 w' d+ n/ G, E& f- X" }% }& k) n
5 [' J4 O3 g/ f. W9 o

+ F+ _: B5 {+ D8 S3 L诗词是什么?
1 j8 Y' x$ \' K6 J3 i, }; M+ ~" D. E! j
诗词就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汇,以平水韵声韵体系为其基础语音,以表现高贵的人文精神与高雅的审美情趣为旨归的具有严格而稳定的韵律的文体。 3 `" ~6 x6 o! t! l
    以上定义,有两点需要强调。3 F% u$ I3 t* X( d: R" V& L

2 A9 F; t3 K, O0 _2 c0 K一、诗词是以文言词汇为其基本词汇的文体。( o' a# p8 t% C3 {2 z& h2 w, N

* U" |, Y; j6 S4 p; ~) a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日常口语总是在时时变化的,但文言文却是相对稳定的。今天我们读先秦的文言文,都不会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问题,但是读后世一些用白话记载的书籍,反而要艰深得多。说的话和写的文章采用不一样的语言,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能够传承至今,一直不曾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用白话入诗,从古以来,就绝无成功者。9 ?& L5 e# q; S) O
) f1 P, d/ O1 X$ p: m2 C
胡适的《尝试集》中,有不少是用旧体诗的形式,但采用白话词汇的作品,那些诗作未尝不小有诗味,但终病于浅薄伧俗,就是因为,诗词那精练的句式,只适于精练的文言。
( Q) g. P3 t; Y4 _, S
9 ?; J; J9 P9 D" S9 O: t唐代的杜甫是一位很有革新精神的诗人,他的诗中,用了不少当时的俗语,但他用俗语,只是在某些地方稍加点缀,绝不会妨碍到整首诗高古雄浑的气质。即使是一百年前“诗界革命”的主将黄遵宪,其诗中用了一些新名词、写了些新事物,也还是点缀,全首诗仍都是文言。不像今人,写诗词通篇用白话,那样写出来的绝不是诗词,而是莲花落。比如下面这两首:
: {; U* K8 z# _1 z4 H& U   我举头张望,窗前结着冰。夜幽深恍惚,远近点宫灯。 7 W! q& V8 E7 D4 S: ^; n$ F9 o, Q
   这时谁想到,鸟贴着星空。四处蓝光溅,天沉醉酒中。
; r2 z, {6 o5 ]! W+ Q   从平仄上讲,这两首作品完全符合五言近体绝句的要求,然而,这种用白话文写成的文体,除了给人以诞怪之感,不能有别的价值。
2 U1 V0 x: @8 s# ?' K! ^6 j, t3 }# C1 a2 w5 x! L# v
再来看下面这首: 0 B: v, l) W! I, @$ Z* }9 D2 c
有块石头潮湿了,滋生某种霉斑。火炉烧烤水循环。死灰沉淀处,分裂那张船。
  Q6 k  K! d0 J8 m* v) K* ?6 K0 y. g) Q" I% O
光影参差流幻影,一双彩蝶翩翩。鲜花烂漫是春天。偶然来个我,弥散在炊烟。 4 o5 W, t4 e# m+ y2 z6 w" F; {# d
8 N, S6 P8 O" ~: J" T
作者标明是一首词,词牌名是《临江仙》。的确,从平仄押韵来说,完全符合临江仙的词律,但是,其中的语汇、情感都不是属于诗词的,它是徒有词之名,却没有词之实的一种文体。同学们在作诗填词时,万不可堕入此种恶趣,一旦走上这条路,一辈子也不可能写出好诗。 4 ~' W: F3 L5 ~4 d& m
    其次,诗词是以平水韵声韵体系为其基础语音的文体。反对平水韵的论者认为,今天的语音与唐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平水韵已经不适应今天的语音,所以必须打倒。
( m5 v2 y+ W5 F" [2 J3 A# M
# g4 u( ~/ V" p0 Y8 }
+ O) v0 j$ G0 ^/ e8 n1 l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332

积分

2

听众

-1238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9332
2#
 楼主| 发表于 2005-6-21 05:46:00 | 只看该作者

5 J# r7 c5 a! k" E" e1 h双调词的填法,尤其是上下片的词,虽然说填词受词谱的限制,但是有些词谱却是很短,不适合词人经常的抒发情感例如,单调竹枝词,才14字,也就是两个七言律句组成,这样的词,无论怎么样填,都无法适应词人抒发心情的) Y$ Q+ w$ l: L2 _8 F, I7 _3 Q

$ R' k( E8 ~. E1 @6 \' v( X所以随着文人兴起填词之后,逐渐的往中调发展
3 R5 @8 Q! V4 R$ _' d+ J( Z
2 M+ r% j, e4 I& V北宋初期,很多词人都是以中调为主的,如,晏殊,苏轼,秦观等人/ c" x2 o+ J/ N6 K2 k0 j
* ^3 Z9 x0 i5 e* N$ n4 t
包括张先也是,张先的三影中,以云破月来花弄影,为最精彩的句子。; Y5 S+ g- T" \* {6 ?9 r  X# r% g

+ Q; B; ?, u& B5 m直到现在,我们网络写手也是以填词填中调为多见的,所以说中调的词,应用最广,这里,我们先讲下中调的词的结构,以前我们从格律上介绍了词的情感表现手法,今天我们从写作方式上来介绍。' ~, b3 s, C4 x- u3 ^

) G; {- x1 p- b" l& R( \在学习格律诗的时候大家就已经掌握了起承转合的四个步骤,
  g) V& N6 [  G2 t: b' I) d: Z& |
大家记得吧,有一种起法比较常用,这就是兴起。" j  D: G0 ]. Q' X% n

; U5 R) x) x( N3 Q在填词的章法上我们一般也讲究兴起。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下《卜算子》,- S: |0 }5 K" z0 _# K
% Q" P) ?6 Q) A$ d  x7 \
今天我们就结合比兴来分析这个词牌。- B" s' R$ I  X8 g: I' Q7 \) C
+ T! O( N0 Q/ E
看例词:
2 h  }4 T8 k1 X
$ K' z: A) R/ X6 a0 L" B【卜算子/ 咏梅】陆游
) ^" M. ]4 Q& |8 ]3 [7 ~3 |! Q8 \: S! V/ {9 X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4 Z1 O, v2 \0 e8 S) \9 k8 }$ n
9 L3 J: j; ]4 j" `/ s" _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i2 C2 s( T1 T# M+ A  h4 P# K6 Y; S
2 b! d9 Y3 j9 b+ Z& E2 A8 u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5 f/ S% d) [) i6 m3 B0 a  Q
) s. ]' H+ {7 G4 h* s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 W' }+ a* j9 |9 x) k! s
4 }+ E2 K* W. L5 s3 g1 R这首词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 ^/ e5 e& i, N% X% T( d' P. g

* k6 ]/ A4 I; b' ]判断一首词的声情,
& y1 u) e9 c4 m8 `- C9 j& k7 }1 f+ y. A  r' q
除了文字内容,还可以根据组成词的句子的字数和句式来进行,
3 b, N+ Q/ x' ?1 g/ s0 m3 Z& {9 G9 j9 f
词的句子,根据字数和句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诗句、赋句和口语。
; b( g) R6 O* @$ @! z% b/ P4 O3 }* [$ `
诗句和赋句的区别有三个方面。
9 V4 ^; Z5 K) v
! P# i0 N) E9 @- @1 j一是字数。
' r+ {" G) Q2 A' s5 ]% c- y! Z
4 B$ J, A7 I2 [5 z# E$ u五言七言的句子多为诗句;# z# ^# T- n# J2 |* s8 o
& _% o4 V3 R2 b/ D* w& y
四言六言的句子则为赋句。
4 i5 a2 l4 n* z
  [  b1 G5 m$ s; ~8 _" X但这也不尽然。
; E- N" o" e+ b
7 ^" m3 |! r7 r+ b) C2 e. E“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本来就是诗,而不是赋。但辞赋来自于诗,辞赋脱胎于诗的时候,在秦汉,战国及以前的韵文、骈文都是诗的范畴
2 z7 U3 F. v8 t/ v$ U( p( c+ j4 ~8 d) W( \$ [9 N/ y1 w: R$ a
诗三百(诗经)、楚辞,都是诗,
, u$ \: N) d5 z. \7 t) ?9 K% Z- I$ K
但它们同时也是辞赋的老祖宗。! V. x* \1 ?1 X# N5 R8 V; F
- x% l- s" |/ i( v
自秦汉有赋以来,赋和诗就分道扬镳了,而且愈行愈远。7 r8 r+ u2 f5 K- v! v, a% f; E
8 ~: R( U3 ?9 h
所以赋的句式更像战国及以前诗的句子
* p  S$ i' V* e  \( Z" t7 m  v/ C
6 r0 O) z, Y9 h8 F: n" W+ q; C1 r- ~而后来以近体诗为代表的的诗,
2 T4 `( T4 w! _) T3 n
- f0 y. x1 D! ]+ n( m3 |句式则越来越趋向于五言七言; D- P& u+ }. o0 P+ g2 k
* }3 C7 a7 Z" A5 M1 S" [2 O
且句读越来越齐整2 ~; b0 X( X3 l1 r

; U/ P, S) w, H8 c, g二是句式。
# l, k: L2 F* b6 |; k# x7 Q. k% M
主要的区别在于句子的节奏。$ Q0 _  ]1 @; J" K6 X. |' T

# u" A% p+ h/ ^诗句的句尾是一字或三字,
" Q1 w8 I  k) e3 R+ H1 T5 D8 {, ?% b. ]- {7 K8 @' i2 E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v- c% K1 Q8 b( W  Z

& Q6 _# k& x+ _5 E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T, @9 O+ t, ]( H2 ^/ a

" d4 _6 \# Z4 p$ r3 H+ q; Q8 [# t# [红藕/香残/玉簟秋。; U4 p! H* r0 M7 `7 H9 y
5 @' m& \2 j* K, a2 ^! U# s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z* ~1 g. G5 M

1 u* a1 }& y" {1 N+ o赋句的句尾则是二字或四字,
. S  i0 c* T, X. l" q! F2 E
6 _! @, P5 ^2 [) q/ }如:徵/老聃/之说,柔弱/胜于/刚强。0 |% l0 w  B+ I: p! `6 U; X0 E

6 g' v0 \5 |9 K8 x0 X2 A 腾辉於/鸳鹭/之行,若离/若合;! s" H0 b  f( n" @3 [, u- ?# P
- u' B; a6 `( u2 m( |/ d
委照於/熊罴/之旅,或友/或群。
8 U# N# n/ C# e" B0 f$ ]' w
( q5 d) t3 h- D. d: f8 q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 u: J( q! ]* J/ `8 s! {6 t* V5 z
) L/ x0 G* u2 C. y" p: O0 q/ O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6 @1 q: v- `9 }* k2 G# W
! z* a7 u. k( b7 f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332

积分

2

听众

-1238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9332
3#
 楼主| 发表于 2005-6-21 05:48:00 | 只看该作者
根据组成词的诗句赋句的多寡我们可以把词分成三种情况:
% u" j" u6 Q9 X  A5 x1 @( X* J% v! |8 p% T7 r1 _
1、以诗句为主。如这讲的卜算子。
& x& U8 V% e8 q) ]6 h6 a
  x0 m( b5 G8 N2 K! n2、以赋句为主。如西江月等。# `8 d- ?& R0 y; N( r

9 P4 T3 x5 B  I: ^7 T3、诗句赋句较为均衡。如一剪梅。* X. X9 T" V( N! k1 y' r' D
& d% m/ i2 b1 R! I, u, d- K* }7 u2 ?
西江月、一剪梅、卜算子咱们都比较熟悉了,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
  W) m9 \. L: v
5 g$ V& h/ R( c+ a这里我说一点儿看法。
) }* Q/ U; y5 `: l. f' U3 C( p' m# X4 _( I
首先,我不赞成把词叫做诗余,
' B) q* o2 a& {/ H* j0 W; J, q& h7 Y$ T: \3 x+ g8 m/ ]
特别不赞成因为这个称呼把词看做“诗之剩义”。$ Q. B2 u0 q5 l7 m" z3 O3 _" o

) r- U/ `, h# M, q/ V更不赞成把词叫做赋余。
2 _# [2 d! G. Z* n: G
! a9 C0 @  K& o- Y$ N% M# A词更不是赋之剩义!/ k: w  B; O/ F# B9 E

8 P; i% w# D: [# E. R大家知道,诗和赋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
0 M) i* d0 G* E( Z/ X
3 O3 A/ T5 M9 g, z而从诗和赋划分的层面上,词属于诗的范畴。
, I8 t; N* E$ K% y" p0 Y9 u# H! c* `
是诗的一种体裁,只不过这体裁在划分上比前面低了一个层面。
3 A" {$ E. |7 C. z2 r7 ~7 t2 B- S& {1 L' D- _
在这个层面上,词区别于近体诗和曲。
+ ]3 \4 t1 y) K* o) K5 n0 l; ]& b' V, O7 Q! J! |  K& [
相对于赋,则相去太远了。$ |# `+ N3 `  L' m  B! C

' z  [7 h2 D2 D' h; a如果我们依以上三种情况来分析词的声情的表达是可以的," t. ?9 A/ @$ T0 ^; e

) @# j9 u9 ^# J2 ]& g6 E但以句子字数和句式把词分成诗余、赋余、长短句,我是坚决反对的。2 Z1 E) w6 _3 W3 k0 Z- n5 ?

( S* X( C8 ^; E0 N同学们应该记住,
  q* C3 a- Y+ ~# G! U6 s- W2 o( c# l# g7 }
诗和赋是不同的文学体裁,
$ S& E; Y9 u4 _& w9 r1 L
% l4 l( i" `9 X词属于诗的范畴,
' ~$ `% r3 W6 w; [3 b! `
" V( E, y( G; H) n% N词和近体诗、曲是并列的体裁,- m" Y0 Q! v- C' [' y- ]: ]( p  T
' Y2 D/ }+ G& c- N
词不是“诗之剩义”,7 g8 q! `# i6 Q) v
8 j7 F' Z, `- @4 _
更不是赋之剩义!2 {1 U; V7 B/ B& _3 P; |' `+ G

8 n5 u: V" Z: L. j9 G8 y词和赋在体裁上不在同一个层面,
0 }2 s- t' o" s8 P" a
' S' d2 @9 d2 D( K- N词来源于诗,属于诗,而区别于近体诗和曲。* \/ W7 @+ T2 K1 ~# Z" r, v- W

; `7 o9 A( r% Y3 Y1 e+ G3 x9 I7 n而赋虽然也来源于诗,但已脱离了诗的范畴
8 d* l' b- s* M' Y( Z
, C. J! B- t: J. P2 L) @词只是在句法上借鉴于赋,( Y, y$ H& d; ^. ~6 y0 t5 `
" U$ k2 l0 ^3 x  v
就像词中也有口语一样,但你不能把词叫做口语。# @: M2 ^" w/ S7 d* [6 O% c! K
: y3 R# M! k' m) \% K4 c
还有一点,如果提到诗,在和词并列的时候,是指近体诗。
( K) V2 o, D0 ?$ ~+ u
0 ?5 a& `& K+ V0 k4 \2 o8 q6 k) ?这里的诗句,就是符合近体诗句式的句子
. f3 f- |$ p0 V. j0 {: |& ]
" w' h0 V! E9 n# j4 o( F- u如果提到诗,在和词并列的时候,是指近体诗。& \3 _" a9 _7 _5 A

6 l+ w: A3 P0 ?. N6 p4 g8 E( L! E不是大概念上的诗。(大概念上的诗是指韵文体的文学体裁,它包括词)
. {4 x& `* t- O" p2 s) `& }$ e$ L  F& |. _. i  ?' z
这里的诗句,就是符合近体诗句式的句子6 d1 k4 X+ t8 X  ]0 t, |0 a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332

积分

2

听众

-1238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9332
4#
 楼主| 发表于 2005-6-21 05:49:00 | 只看该作者

' E, y' `, `8 i' }好,我们继续。
4 X6 h7 Y; w: M/ _# ^
6 j& V8 e; ?+ d, n/ Q大家看卜算子这个词牌,是以诗句为主的,  I/ j3 l3 ^7 G$ S2 m$ D2 R
4 e2 }0 ^: _8 ~8 C" u
上下阕各三个五言句,一个七言句,没有四言六言,它的特点,就是景起多过情起。这点和律诗很相似。既然是以诗句为主,我们在填的时候就偏于诗的特点多。
$ c; d) W2 ~2 U2 N6 C9 I/ y6 p3 @- \. c/ R( V) ]6 U; R
诗的语言。但是有一点要强调,词不同于诗,词是用来唱的,所对应的听众是平民,不是一色的文人墨客所以不提倡用典,特别是生僻的典故。你想想古时候平常的百姓有几人可以读得起书的呢?所以你看古人的词含典量就不高吧。# l* F( K( u) z$ z% x6 C/ v$ h& @

  V* S+ q5 l4 ?我们继续看这首词:
: P% h% W+ s- v  S0 P. I7 U8 j" S, i  E( D* M0 V
【卜算子/ 咏梅】陆游
) p3 x3 {4 J, v3 Q, b7 \# `8 d# n6 `& I# M/ @/ `" G" L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B! @! M% q5 G7 {& k, G" X

' c& f8 G7 M& _) t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3 _, }% w% b" F1 t
/ P! v7 h! }, l2 l2 F# m) f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V; ?9 v" l8 L# t7 _

  u! s9 e' t-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r4 A' [5 u: O0 r6 M

  O3 v# b+ h8 O上下阕共六个五言句,( [; H7 b1 C( y* w2 a
9 b* l6 ~4 d" ^3 V3 J
近体诗中,五绝、五律、七绝、七律,他们四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 ?! G+ k$ [0 P) C) p2 n$ i! p" {4 y% p7 P; R% M5 E8 v! P+ I- s9 w9 |
五言与七言更有所不同,8 t3 Q1 k6 J4 N' }4 W
1 @, F5 r& i/ e% q' y( r3 p# R. K
五言相对于七言来说,略显严肃些。5 ]% K+ R: G" H' R
2 ^+ m3 V% Q2 m& G- ~
语气也相对略沉重些。$ e% s1 O0 |3 Y, ?0 V7 a; D
, j3 P" p6 J2 h. o. }( }( |* [
其实这也是我们在律诗阶段就已经讲过的,五言适合写景,而七言则适合抒情。6 n4 J5 Q1 ~5 L; a: x* W. I

. E. d& V) v, j6 s所以卜算子这个词牌适合以景起—兴起。6 K) P7 @7 \& D' H
/ K( v8 S8 K4 D$ h/ ^. k
第一句就是“兴起”。% ^* }1 R# t* J1 T- w
, L0 F3 i1 D( p; L
以断桥引起梅的情状--寂寞、开、无主。& E$ B7 y% X3 Y$ }+ z

" \- Y1 m8 O6 J$ g再看这首:
" G; d8 k1 Z, W* f$ o: Y/ x$ ~8 `$ F* P3 L2 `; {1 ^
【宋】王观. W; f' ]) M4 V, a- r

5 d) S: U' u9 O. R, x3 F0 e2 D, T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X% ]2 g+ N% Z6 o& i0 f" ]. v
, z  n( n: r, J* j& ~; o& 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8 I1 l/ Y" J- ~0 \8 c) z; D. f* B
; d2 M( ~1 j4 w) k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 V, h  W: h3 t
+ Y0 T) K3 G. v- m; ^; S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 G9 f# K# B3 y  Q( `3 o6 a5 C. r( d. ]3 S7 b
大家说说,这首是如何起法?
7 B' Y2 p! |% }! V
2 f8 K. q/ j1 n: X- n最先看到的是什么呢?
* {( F) v: O% S& s, d* W/ d
& ~* q. q1 S1 B+ s6 b# f5 W水是景吧?
. s. y( p+ L3 c2 I* P  D9 c8 n5 a9 u5 x, i4 R. Q
那么看到水想到什么呢?
0 J! B! n5 M( T& m; f5 D# [+ v( p6 |# d2 C
看到水,想到眼波;  t' x+ i, K! p6 s% x" u0 y

9 A: ?( ^' ~7 L( S4 \看到山,想到眉峰。
% F4 M  b0 B( _/ W) l" g( e/ p/ i* I, `( S
这是古人常用的方法& |& K+ m: R/ j0 S9 q  j
6 m9 C6 S2 _2 m/ @. N: {0 M
首先,作者看到的是水是山,
( d! p+ w1 m8 i6 E" O, p
& W7 B2 d6 J) Z/ |因为水、因为山,因为山水的美,所以才比做美人的脸。% Z* m) A& t! y$ s5 Z2 d) j
5 e3 ^- l! @  a# S. J
脸部最传情的眉和眼,这是比,单句看,是比,整体看,是兴,' p# @( l+ M: O) r% {' c* |* m

5 E4 H  v  |' r2 C9 I* e6 e而把景物放在起拍中,以引起下文,就是兴。所以,这首词的起拍就是兴中有比。
' q& \  b' R+ m$ o5 g# ?* [" [# y0 k% g3 g, Q; g* K* e
看到水,就将水比作眼波;如果没有看到水呢,还有眼波的比吗?因此,还是兴起。兴中有比。0 T5 |- [; t9 S1 E$ y* E6 K

5 \) @- e3 _9 U1 b, R  H  G我们继续
& `4 c5 J! u, S3 h3 j
4 J) \% R2 ^) O+ {# m7 {7 o" N作者:苏轼 % E+ f8 Z1 `* V9 h9 B
) B! g" m/ o; _- x( G1 v# n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 v: \5 f0 h2 z$ G# C6 t" G) e
" x# W7 {5 i8 F% J% [$ P. t; e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4 m6 j' [0 y+ R$ F1 q& V
( E: k" d. P( g( O0 }8 t$ Z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r0 q  D) w5 s# @5 H7 |# j( @3 V% z- E7 p+ ?/ A* M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V$ B# Z* E1 e# E7 x6 g

' C0 H- r0 `% k: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这是自然的景。
/ E3 q) U5 [8 Y1 j3 X
  ]/ R* }4 `% N* T缺月是不满的月,或者已亏了的月,
! L- `2 x0 w$ l7 j3 M( _1 d
1 l, T: X) n7 T( r+ j  I直接写景,是描写,
4 i& n2 B5 X7 Y! _; Q- N' M- Z) ~2 H; D) G% U" ~# Q
没有比,直接就是写到了这个景。
3 q% W  c) I; H8 |' k: D# B. b  y, E. ?  O
这首也是兴起。0 }" Z: z6 d0 S8 k7 G' A
* P( G! P% Y$ G/ l4 M& m
看到了这个景会引起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
) N1 ^0 B9 C/ _, l
+ R6 d# j6 j0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r! H) @& v' r+ Q2 |
5 L2 _& Q' y! {8 D! G- z
这是心里的感受,) B* ?1 {$ l* _1 k. d; ^
) i4 R- M" f; g) e% e7 T
这个感受有一种无奈伤感,
$ n; s; h% K  _  j
3 C, }+ N$ y0 j4 }这伤感的产生来自前面的景象。
; U9 z& [$ _8 h/ {; |6 t: y* l% D1 u; `; ]4 G; K
触景生情; R& r. q0 D5 a; p  K

7 G9 O! W* J; T' q, C7 k兴及兴起;最早见于《诗经》。
- |! ~$ |) W! o5 j/ l$ T
7 }3 V& @$ H( i' ^/ E+ Z国风的多数篇章,都极其广泛的运用了兴
( ?* e! e  j8 x) {" p8 J6 P
) W2 w- C- r, b& K6 K5 U7 |至于兴起
; ]& A  G: d6 y. _* K
9 \) U& A# a7 B/ v* `" [不止一首诗. L4 ]5 g" ]* I, n+ J6 @

# B- Z- B9 o5 L8 E% S甚至每一段都是兴起
: w' a; o% \0 D7 |- q& p6 G/ ~% Z+ ]& k5 k) x; f/ D
《诗经》大量使用了比兴,这为后来的诗歌,奠定了基础。
0 ~6 S! g/ L  h
+ ^1 `0 S7 O* E' {! E5 X7 w( Z- P兴起,是看到物而产生兴趣,吐露心声的兴趣。
! m" M6 Z: K" l7 Z  a  G% G, ?1 V7 u
而比,却是心中有所思,是借物事来比喻。' y2 v1 d4 O1 `' v3 J: q
6 j7 R) N' r. S9 U
兴,物前心后,而比呢,则是心前物后。  @, R3 G9 w1 L+ t, X0 P

4 U$ _" u: G8 Q兴,一般只用于起。以引起下文
7 M4 v2 _. O. g9 h' U) F1 X1 h4 p3 Y- o1 `/ n/ X" y- k4 R
而比,可以在诗歌的任何部位。) |- N. z9 ]3 u- N$ n/ A2 ~
2 i4 v* r9 r' ^0 e( u3 D
用于结尾处,往往产生一种余味无穷的感觉。就是比结。
0 v! v" ]: Y+ s6 J% m+ y( T
: F7 G* q7 [1 L! C' v- l关于这个词牌,我们阅读到的内容,这样那样的情感都有。9 \% ^- r( e8 A0 _7 L0 j9 J! O' b

5 _& ?9 f* K; q# C& x5 F因此,这个词牌适合表达的情感是比较宽泛。2 J1 w. y% v: e' m0 I- }. c# A

' r- @2 i/ h" y% v3 d而这个词牌的重点在于:( Z& p- v7 u( |
, d" h: |8 s4 N2 l# d* G- B
对未来的展望,或者是希望,
3 b7 \8 X" W/ E4 N( d
+ |6 ]- A7 V6 R. k/ V$ f或者是梦想,或者是预言,) [! R: B: q) ^' ~& I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332

积分

2

听众

-1238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9332
5#
 楼主| 发表于 2005-6-21 05:50:00 | 只看该作者
- x$ k6 E/ q" R- O' N" V
总之,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或揭示。
8 Q! Q9 H! }9 k" t8 Y/ ^8 r3 R% Y/ Z2 h: q
更多的是表现在下阕,煞尾处。
3 `& g& o( a, b2 q: ^. f/ m3 [/ B$ h$ G
这个期待,有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也可以是中性的。
7 ?6 ~* K2 `( L8 i0 _. x# g+ l6 Y4 [' l5 B- ~) m7 D" H4 l; Q
前面说了适合的情感面较宽。
: r( m1 _' v" a! r# t9 p
4 p/ ^" c% h' R( X( i" w/ O' N+ o“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Q# D& E  U+ O! J& V% I( A8 U
& A- _! m7 O6 X
是对自己的的节气的坚持。' D9 @/ R$ L. v8 z2 d. S, v6 I  ^2 ~

; f3 Q4 Y9 l5 ~) l2 o只有香如故!
8 Q6 O4 Y9 E1 d# f" ^7 b2 ^: {& B3 |' ]  M5 Z3 f. T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v$ T6 x, ?  f9 B
: Q# h4 G! \5 }! H$ z% R是不是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呢?; p6 X/ {$ |3 l* W* C' e% J

$ Q6 a2 P, i2 L, b8 L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l0 W. I+ `2 P8 P* D7 i( ]' P. I+ Z1 z0 j
是不是也是一样的?7 w9 {4 g+ e# z$ F$ l2 E
  J4 X/ T% g6 b5 Q  M
“拣尽寒枝不肯栖”,是不是在说自己的抱负?3 c$ ^) L* m% c' D" t, K. b
8 B/ A+ q" }7 q. X0 {0 g" z  S5 g& D0 m
以上我们所了解的这些是卜算子的部分特征,) Y7 \* d1 Q! ]
- z% D0 i& Q; B
大家在填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点。' U/ D4 g5 q* b2 T7 a% R/ U
5 m, h* k) i! O/ M1 h
寂寞沙洲冷,是不是对前景的一种暗示?
# n6 f0 [* I% h# w
, C6 G' f+ f8 L- o别光注目于煞尾这两句+ N5 q% {  j3 s% T( j" @3 {
6 L# q$ T) R  g# c' F$ S6 ]$ R
整首词看# W+ C8 e6 `5 d9 w3 f0 i8 Y, ?& k
: ?, h  ^9 h4 {( d! L6 R5 L
6 V6 [5 e, ?5 T1 l9 M
- E. b3 i5 b& a; W
二、准备过片的韵脚
. ~& V( A& u- i# a9 H; `. M1 j3 Q% m2 i  O- g! B8 x. U. ^
看下这首例词9 ^: q5 I' \4 l) s7 s4 m
- E- J" }- p* q1 T5 c: k* H  h  T* ?
【卜算子? 咏梅陆游】* m! E0 b: c# m

2 O4 R& L8 G- p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L/ J. Y, p6 }/ a1 v8 Q- n8 l# p( l+ Q( j6 g3 a. C6 B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 l& A& F' i2 l, h, ]$ [

: f) W3 \! |! X- u1 A% e/ h9 I'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E; W: K. N  V. u9 j0 ~
, T9 U7 J& c8 F% ]* C' @  C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F# \/ x8 j* Y4 {

& ?4 j8 E( I- E上阕的煞尾韵字是“雨”,与过片有关系吗?
- U; `* w; z' ~2 ~- N8 o" k8 g6 z' y+ e& E
这雨是什么雨?江南的雨,江南雨是标志春季到了。
# N. [* N- o& i3 F" B& L; F* T2 s
' T8 G* Q# C8 K1 P  N* h! y6 }梅花的季节将要结束了。---“无意苦争春”,梅先春而发,花先春而落,这正是梅花的品格。一个“雨”字很自然的与过片衔接起来了。
: Q% {, n  R5 y4 c$ O7 F9 N& O4 e1 D5 G+ {7 R, k
/ Z1 r$ F% X  K1 {8 S
. L  r6 L6 c$ ?/ i7 t
【宋】王观  g/ V$ c1 K0 y9 }
7 V; f* |; l: A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H# ]6 X/ v7 f; L2 o

# L) R2 _+ F+ w, L8 |" N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w* I6 [7 O& r2 n' N6 {, x

- P+ {2 |' j2 S9 B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 c6 a4 E5 T- n% c! z  p7 b, Q
+ [2 s+ l+ _" l0 C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 S) ^; F# _; x* L
2 y5 Q2 b6 K' w2 E# s眉眼盈盈处。“处”是位置,什么位置?
- ?: }9 X1 }, A& \+ R7 B# K/ c. B( j8 f7 {0 y2 S
山水相接之处,自然还是“君”归去的地方,
7 b& K2 d$ v! q" N' v7 @
. V( T# x, v+ T所以,与过片的重点“送君归去”无缝衔接了。
  D2 k' G- l. U" m2 }/ s5 h/ ^
) Z6 V7 k/ a2 Z7 z9 s$ I' ^作者:苏轼
9 A" z( t1 F2 h" |$ }
+ k+ Z- D5 x) o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8 a: k  G5 H1 w6 ~% |% V

1 n2 e8 p! ~* [* X8 O4 R. Z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 h* u/ }7 w+ L; o; f! a

2 r" @) b0 }# O6 L8 T7 c(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U- H; A5 _! N/ Q/ X/ E
& z: ?5 Q! ?" m( _9 ^0 A* u, L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3 j' w$ I8 w8 p1 a! Z% y! ~
% E8 J6 O9 G* D9 ]
飘缈孤鸿影;“影”怎么了?
2 v& H% G4 e+ N, p( x" M0 ^# X  g+ s
! B  O0 v- v) p6 N0 E" W4 J6 u+ L8 a' W因为这个影,才有惊起、回头,
' U% E* C$ G: ]' c" s6 K" e
+ `, V3 G0 O8 B) M. N这是作者的自然反应。
4 H& g" v1 z' R! N& c' l( m$ o- M  j
一个影字,很自然的衔接了过片。
9 Y+ b5 R. S' m- l% L7 \# S
# r5 k# S& e3 G6 j* n5 E- G2 T$ ~( y 大家再看一首南乡子:
5 ?3 ^* R$ `# W2 E$ K9 a* W9 s
! W/ a! A* t  b4 Q! H5 G& w《南乡子》
  f$ L0 Q  B0 p2 B1 p" A2 h1 v$ S' ~  M0 }; Z0 j6 s8 v" Q2 W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 H0 G; A* c1 Q6 X  m: r) H4 d/ r
( r7 k% r& F& o2 Z" y6 _4 i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 y! [" T; P( R/ S4 ~3 g
, l4 A$ _( y, [4 L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k8 W; ]; I! y8 ~% M" u2 A
0 [1 F* W, u: {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 `7 ]9 A5 ~) L# g3 z
; ~  P* P2 s- M1 O这首就更加明显了,准备过片的一个“行”字,自然就衔接了过片的“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第二点。 这个不仅仅在卜算子南乡子这个词牌中要注意,# f4 c1 t: i" Z1 l0 }5 w+ j

2 S+ t$ y: v; u6 c9 Y! ^# k在其他的双调词牌中也同样的适用。
3 X2 x3 f6 z, I- H8 h# [) O8 j7 t( M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332

积分

2

听众

-1238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9332
6#
 楼主| 发表于 2005-6-21 05:54:00 | 只看该作者

6 z  |# p' e( }2 L: w/ v4 u+ C4 v在学习律诗的时候,为了避免承转的断裂,要求在颔联的最后三两个字中为颈联做一个铺垫,只要这颔联的后三两个字铺垫的好,整首诗就不会断裂。
. z% W) |# }: \/ M. e
$ e" S$ v, Y6 I* W    同样的道理,在填词中上阕的最后一个韵字要是也为过片留下余地,
' F7 A5 q1 ]; ?1 _4 O2 M
% l" r- m! B3 O; r0 D衔接后面的内容,不至于前后不搭调,或者造成生硬的衔接。这就是《蕙风词话》里说的笔圆,文字的连接,属于下乘连接,也是最起码的连接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意圆的境界,神圆就更谈不上了。所以,我们强调笔圆。0 u& v! T) C* M1 V+ g+ Z9 R
) T8 l% ?# a; v! O
再重复一遍,韵字不要只根据平仄填上就算,特别是过片前的韵字更是重要。
9 R$ P& g1 R. g/ v0 d
, N  E! _5 [, l% F
5 @0 [6 j- v' g" D1 l( ]! G  @; O9 t  H; P
三、词的煞尾
+ t5 G% j5 d4 c4 ~. c2 ~5 ?- K& F3 o$ A, n2 {
词的煞尾与格律诗的尾句有所不同:; H. H0 J  H+ A2 G6 v
格律诗的合是要照应起,而词的煞尾要讲究留白,留白就是给读者留下想象$ @* |( [; a# w7 z+ m

$ I, X! U& w6 r/ E的空间,不可以把话说尽,类似与诗的比结。' ^6 H$ A, v4 o, d" D# H

3 z3 [- g% s+ E$ \0 r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张炎在他所著的《词源》里也曾约略谈到过。
# k. t6 Y5 B' r# G1 C! l他说:“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馀不尽之意始佳”。
2 \7 C6 ^, Y+ B: Q      这里的意思就是填词中数小令最难,就如同诗中的绝句,字数少。
. n/ i+ I$ e. G& z8 F1 a
$ _+ v$ a$ t8 X% r. Y' n; N在绝句中五言绝句只有寥寥20字,而七言绝句也不过28字,所以更要体现字字珠玑,一个闲字都不该有。5 O1 P4 W9 F2 b
    在填词中,50字以内的小令也是如此。要利用这么少的字来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内容、或者纷乱的思绪情感等,其难度自然很大,而最末一句尤为重要,更应该下功夫,“末句最当留意,有馀不尽之意始佳”,一个“最”字告诫填词者煞尾的重要性,做到字尽意不尽最佳。
+ A/ g1 y( Q2 {7 z. x; w7 N9 B. X3 E2 f4 g
换句话说就是句外之意,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要走两个极端,
7 \2 l7 [/ u) A" Z2 a煞尾意不尽,但不要漫无边际,脱离了主题就不可取了。万变不离其宗,再怎么样都不可以离开了主题—中心。
" x6 }* K0 ~$ P, S    宋人沈义父在《乐府指迷》指出:“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作结“以景结尾最好。
/ X0 C) V! P) P9 z: t# K1 i# K$ x    清人沈谦《填词杂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隽,着一实语,败矣!”他提倡结句以空灵为佳,啥意思呢?
9 f3 [% P' |  B' A; A8 e% E9 K( \: G5 L4 @! \% w( C
也就是说结尾呢不要说的过于实在了,过于实在了,也就是把意道尽了,没有了留白,就象电影一样,知道了结局,没有了悬念,就算不得好词。# a/ a4 x) b+ V' H! y
7 M& R* C& l/ }9 T( s& C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篇终出人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也就是说煞尾好象要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没有力量行吗?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924

积分

2

听众

-107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924
7#
发表于 2005-6-23 00:58:00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支持!!顶!!!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2万

积分

4

听众

-1572

音贝

音频应用初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877
8#
发表于 2005-6-23 03:43:0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谢谢啊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