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碟、钢鼓起源?特点?
手蝶鼓的由来
手碟鼓(Handpan)是一种打击乐器,由两名瑞士人菲力‧霍那(Felix Rohner)和萨宾娜‧谢雷(Sabina Schärer)于2000年所创。因为它神秘的外表和空灵的音色使Handpan很快流行起来,人们对手碟的需求也迅速增长。
手蝶鼓,手碟由两个半球型的钢模通过氮作用过程(gas-nitriding)组合而成,形同UFO。上半球体中央有一凸起部分,称为“Ding”,可发出固定,周边围绕有7—8个如钢鼓般、中央凹陷的小坑,称为“Note”,可产生不同的音高,并由低至高,以Z型的方式由下至上排列。
下半球为光滑表面,中央部分有一边缘内卷的开孔,称为“Gu”,是参照陶罐鼓而产生的部分,除可发出低频率的声音外,亦能制造与另一种印度的敲击乐器陶壶的音色。
制作手碟的过程非常复杂,为了确保每一个手碟的质量,绝大部分的工序仍然坚持以手工的方式,靠资深调音师进行调校。
手碟同时选择材料也尤为重要,需要良好的钢材以保证声学品质,每一个音位都由调音师细心测定,再经过无数次的手工捶打而成,并且使用先进的仪器检测音准和音色。
手碟为经典D MINOR调式,釆用了最新的氮化技术,将手碟胚体置于密闭高温熔炉中,氮气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氮原子,手碟钢面充分吸收渗氮,有效提高硬度和耐磨性,使手碟音色更加空灵,保持长时间的音准,科学的厚度设计及使手碟触感更加灵敏。
手碟置于槃腿上,以手掌,手心拍打或手指敲点出声,也可置于立架上,不同于钢鼓以槌敲击,声音也较钢鼓细柔温暖。手碟依乐手的手法,声音可能类同竖琴、钟,或是调过音的钢鼓,每个音场在基础音的周围有几个泛音共鸣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