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80|回复: 1
收起左侧

[乐器] 乐器古琴基础简介-中国民族传统音乐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

听众

894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6357
发表于 2008-10-18 21: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乐器是古琴,和古筝是不同的两种乐器,在中国民乐当中,古琴无论是在乐队当中,还是独奏都应用广泛.尤其是在近几年电影和电视剧里都频繁出现.古代文人四友指琴、棋、书、画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围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即“文人四友”。今常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1-2] ;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琴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现存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传范围是中华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而欧洲、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东周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五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说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史可查也有三千年了,可以说基本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并逐渐发展、完善至今,其魅力自然与众不同。它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厚二寸,富天地阴阳之气。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传说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徵、羽定弦,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位元素,后来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其琴面拱圆,底板平坦,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架弦的岳山、龙龈,支琴的雁足,发音的龙池与凤沼等形象与神奇的比喻,蕴涵了古时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喜爱与对华夏文明的执着。
  作为一件乐器,它音色优美、深邃,拥有三种不同音色:泛音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故称天声;散音深远、雄浑、厚重,有如钟磬之声,故称地声;按音细腻、柔润而略带忧伤,极似人的吟唱,故称人声。天、地、人三者相互补充、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架构了古琴丰富的音乐艺术表现平台。《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阳关三叠》、《酒狂》、《关山月》等三千余首悠远、动听的古曲和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更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曾多次提到古琴——“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吕氏春秋·本味篇》里,记述了春秋时楚国著名琴家伯牙鼓琴——高山、流水,而钟子期听后感慨道:“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从此二人成为知音。春秋末年的孔子既是思想家、教育家,又是一位音乐家,他不但会弹古琴,而且技艺娴熟。他曾向师襄学弹《文王操》,能把乐曲内容完美地表现出来,并有着惊人的鉴赏能力。他教授的“六艺”之中的“乐”,就有弹琴诵诗的内容。他还作有《获麟操》、《猗兰操》等琴曲。西汉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曾为卓文君弹唱《凤求凰》,从而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被后世传为佳话。东汉的蔡邕既是弹琴圣手,又是作曲名家,也是制琴大师。据《后汉书·蔡邕传》中记载:蔡邕在吴地时,有一次邻居家烧柴做饭,他听到柴木在火中发出清脆的爆裂声,知是良材,立刻向邻人索要出来,制成琴后果然音色优美,因琴尾还带有焦痕,故被人们称为“焦尾琴”。这张琴同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共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魏晋时期的琴家嵇康,位居“竹林七贤”之首。他博学多才,崇尚老子、庄子,音乐上颇有造诣,政治上鄙视腐败政权。他后来被司马氏杀害,临刑前还从容弹奏《广陵散》,以表述愤恨不平之情,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因此也就有了“《广陵散》从此绝矣”之说。可以说,有关古琴的传说、史实和文学作品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古琴又是一件工艺品——在上好木料(面板一般用梧桐木、杉木,底板一般用杉木或梓木)制成的琴身上髹(即上漆)上乌黑镜亮的漆胎层,漆胎里还会掺上鹿角灰、八宝灰(金粉和孔雀石、玛瑙、翡翠等珍贵玉石碾碎混合)。十三颗徽有螺钿、玉石、金、银等多种质地。调弦的琴轸也有木头、象牙、牛角、玉石等各种材质。丝织的穗更为古琴添上了几分秀美。装琴的琴囊用的是典雅华贵的绸缎,有的琴还用紫檀或黄花梨等珍贵木材做成的琴匣来盛装,琴匣内外还会有精美的雕刻。由于古琴制作精巧,且音色动听,琴的主人们往往以琴为宝,并根据其特点、音色等来为琴取名,连同对琴的赞美的诗句一并镌刻在琴的底板上。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名琴“九霄环佩”的形状是伏羲式,底板上还刻有诗句、铭文——龙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四个字,龙池下方刻篆书“包含”大印一方,再下是苏东坡的一首诗:“蔼蔼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老龙吟。苏轼记”二十三个字。龙池左方刻“超迹苍宵,逍遥太极。庭坚”十个字,右方刻“泠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十个字及“诗梦斋印”一方。凤沼上方刻楷书“三唐琴榭”一椭圆小印,沼下方刻篆书“楚圆藏琴”印一方。琴腹内纳音左侧刻楷书“开元癸丑三年斫”七个字,此琴传为唐时西蜀雷霄所制。
  古琴有多种样式,南宋田芝翁所辑《太古遗音》(宋人摹本),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琴论专著,上面绘有三十八种琴式:神农、伏羲、灵机、响泉、凤式、连珠、仲尼、列子、伶官、师旷、落霞等琴式,最常见的为仲尼、伏羲、连珠、落霞、蕉叶等样式。琴式的取名多来自发明者的名号、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或自然界的物象,每种名称都有着自身的特定含义。
  历代文人墨客专门为古琴所写的诗、词、歌、赋就有厚厚的一大本。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就曾写过“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诗句。

  琴中有天、有地、有人;有年、有月、有日;有山、有水;有龙、有凤;有北辰、五行等等,真如一个小宇宙。它历经沧桑仍朴实无华,充满神韵却毫不招摇。它以自身的魅力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昭示了华夏儿女那颗深沉而质朴的心。


1-1606101G94M10.jpg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1万

积分

3

听众

-2252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13058
发表于 2008-10-31 15: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的曲子呢?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QQ|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 )

GMT+8, 2025-5-29 10:46 , Processed in 0.04048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