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位法
4 \. @0 {) T+ m, n+ Y' ~ h
6 K- J, j7 u# v. Z5 n第一类写作:8 N+ x( w0 W$ @4 F3 ], G# _* y4 X
0 l# k+ [6 x+ q# m% m) H6 w o
要求对位声部(Cpt)必须以一个全音符与C·F的一个全音符相对。* [0 }3 \& Y* s1 {
8 N* R1 Y6 c) U) \
(一)和声基础
% n. [* X# r2 v9 w
1 ]5 w4 u1 \* @" E8 ~# ^协和音程: 完全协和音程(同度、纯五度、纯八度)/ K! `7 c6 b- ?5 i5 F( n( d: O
E0 u0 V. d5 c1 f" T% Y; u充实的协和音程(大、小三度;大、小六度)' Y- o9 G% p. u5 t% b
4 f4 |. H% }& ~1 D$ f. ?9 s不稳定的协和音程(纯四度)6 F8 o& F5 V. M$ ^" Y8 v$ A
; ]' Q& v9 ?. Z4 E7 S6 | I, b不协和音程:柔和的不协和音程(大二度、小七度)
- ^7 j9 j4 k2 e* g( R; e; z V
3 D+ H! w4 C( V" {尖锐的不协和音程(大七度、小二度)
& i7 O4 f' J# L. N* u* n0 O x
+ M: h: \& ^$ X# {5 g暧昧的不协和音程(增四度、减五度)1 s# j, w4 I$ N t& V1 R- F" Y
9 V' q! q0 K' R ?& w(二)二声部对比复调第一类写作规则(一对一)3 l" e ]/ s, r; a
6 z. i. |* ?, ] x
1、声部进行:两个声部最好形成反向进行,斜向也可以但只能出现一次。平行、同向进行暂不能使用。特别是结束时要反向进入主音。
1 h" @: {2 t* U! u7 n+ Z) O6 M- X; R8 S' [' u) x9 U5 h" C
2、和声关系:两声部旋律音点的结合,除了大小二度、大小七度,纯四度,其他音程都可以使用。! c" |) \* i4 L# ~
! g# ?# C1 ~" A: k* p3 [* d/ b, ^
3、禁忌规则:) t+ m- D5 d1 k, M1 \
6 b* {' C1 Z) N
A 纯八度、同度只能用在开始的第一小节(音)或结束的最后一个小节(音)。& h: J2 ^; u5 B+ q* B5 d3 B
" w- r* a6 \- G1 qB 严禁平行五、八度、隐伏五、八度音程的出现。
. W X H* X& _7 X; ~3 R h6 E7 z3 q
第二类写作:
1 m* ]* ]! H8 A$ z1 O7 M- o
7 l, ]; j3 e! X( X7 `- u0 x7 c要求对位声部(Cpt)必须以两个二分音符与C·F的一个全音符相对。" t' Z6 s' R* t) |! s( c# d8 O" P
* O& T# b X1 X) P. X6 g" w, ?二声部对比复调的第二类写作(即一对二)规则相对于第一类来说,相对的稍加松弛。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三点:
$ H2 P$ j" n1 ~- U; K* I' |$ Q K- }9 g/ Z
(1)声部进行:旋律可以做适当的流动,加强了独立性,二声部仍然保持反向进行。
. ~" p, O! K9 x2 |2 n$ W% |' [- e7 }7 F% V
(2)和声关系:可以采用和弦外音,但此时只限于经过音(倚音、换音等暂不能使用)。由于使用经过音所形成的纯四度,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关系允许出现。. @/ o( v4 p& [- B6 p9 q* q; R
( C" T6 H' ?' X, Z
(3)禁忌规则:除由于使用经过音所形成的纯四度,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其他地方都不可以出现。还要注意平行五、八度。! }" T( \, `# T G9 z
* ? @2 Z% s* `" T
除了上述三点基本规则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D. d8 B7 ~; e8 a; x8 ~' X( T
$ j" l4 o& ^7 f( g" U" ^" m9 O/ J1、一般在开始小节空二拍,这样可以使两声部错开,声部对比性强。结束时,终止前一小节的两个二分音符必须都是协和音。其功能意义:7 V- a# }% `$ K) V
6 R; }7 {9 U2 g
(1)用两个和弦音级进或跳进到主音。
, }0 p+ e1 q6 t8 Z0 f0 Z! K. g9 `2 T' P5 t3 o' E) j' n: h$ l u9 ?
(2)同和弦转换,绝不能用不协和音进入结束的主音。
* O: t" H5 L" y. r3 g9 F( [% U/ o8 S- o+ k' v1 y
2、跳进的协和音转换,在第二类对位中处在小节强拍上的协和音用跳进的方式进入另一协和音,如同同和弦转换。这种进行的功能意义是改进声部进行,改变旋律的音域,以取得旋律变化。
7 }/ O! ]/ u; n! F* H
, f4 A9 E# w2 D7 o3、由二度进入同度的经过音,必须禁止使用。用作辅助音由二度离开是可以的。用作经过音时,由二度同向进入三度效果不好,但并非不可。(禁用同向)。$ U, u1 o8 i6 Z, s0 s8 L7 |$ p( H
2 m7 m) P$ _8 x, \和弦外音:分为旋律性质的不协和音(经过音、助音、换音)和和声性质的不协和音(倚音、留音)两种。" K3 r2 f8 W$ K0 z3 h' z1 t6 C
7 E( m9 \3 d7 p9 ]4 o, e(1)经过音:" E$ S' S, w( I+ o, J0 u2 q
2 k0 @8 H( O h: A
不协和音位于弱拍或弱位,插在两个协和音之间,形成直线上行或下行级进进行。其节奏感觉不强。/ m4 ~) P. S7 W, s6 m
5 _2 i1 k' d: E: m
(2)辅助音:
) P1 r$ \, T8 ]# N# n/ a6 u& |1 P( l% J& W3 V: _/ q/ n
不协和音位于弱拍或弱位,插在两个同音之间,形成上、下级进进行。主要作用是对一个单音加以装饰。
9 y7 H% O, F9 s+ q) Y3 a
. I& }+ E2 k& e3 M4 U(3)换音:# z9 @4 u }$ j# ~$ U( p
% h+ r# m5 l, a* M6 T5 `3 `" a也有称为邻音。跳进到弱拍或弱位的不协和音后,再级进到下一强拍的协和音上;或级进到弱拍或弱位的不协和音后,跳进到下一强拍或强位的协和音上。上行或下行均可。% `! E* ]1 X3 i6 U( s: }7 _
i3 ~( b6 B" t( b1 S#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