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 L, |0 d m0 \* e% K& m; m6 L! B, ]2 Z. w4 S' p, b$ Y
机柜理线一直是让很多人头疼,机柜型配线架已经成为机房配线架的主体,所以理线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才能把机柜整理得好也是很多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以下针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一下阐述。
; L5 g: @' }2 f, \! P9 D# r
3 u0 j. B" G4 y* `7 v# m3 M& v! _3 _. Z6 V# J
2 f6 A" |& a6 `: f b
整理机柜的几点原则) l# R7 ?5 R* F
要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现有设备情况来整理网线;机柜电源线和网线原则上要分开整理,设备的放置要适当,避免相互挤压、避免太高或太低,避免相互距离太近;如果机柜内设备太多,应该对设备加以编号;对每一根线路要在适当的位置注明来源,对不同的连线(如一般网络连接线、交叉线、专线等)要有不同的识别方法;网线依据房间号编排。概括为一句话说就是:布局清晰,线序规整,标记明确,易于维护。; a: C0 F' L# J+ d& a3 M
" E( P% o5 U' D2 G$ a
机柜整理步骤 G( Y t/ c9 S6 Z9 d
14 D& S* P. O- {1 ]
3 Q) z4 I) e+ \
前期准备
# y+ x8 J; Y# {: z: C0 H- T6 G) F5 V/ k- N
0 i, t9 S+ Y7 o' T* {
( E& }* }/ v: e/ [$ T8 q2 Z 首先要通知用户在不影响用户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整理机柜。; q8 k7 I. S1 Z
' X* K$ v/ U# E0 h3 @7 r$ ]* k' h 然后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现有的设备情况、用户数量、用户分组等多种因素勾画出机柜内部的线路走线图和设备位置图。) k; u, |& G- q, m- |
. Z( G( R, ]3 p F 接下来准备好所需材料:网络跳线、标签纸、各种型号的塑料扎带。7 t! B4 i3 n: ^+ n) i( {: j7 S# ]
+ } \8 {4 v& m0 a2
3 |7 R8 m! l& z6 z2 q6 E7 a2 P- @' M i/ y7 w+ x
整理机柜
1 B0 Y, i- W9 B& N1 p7 e U) K* n( A) u
安装机柜: U1 u% O O$ T% m2 t
6 O/ \9 P$ V, r- Q# ]
需要自己动手做以下三件事:第一,使用随机框带的螺丝和螺母将固定架上紧;第二,将机柜扳倒,把可以活动的轮子安上;第三,根据设备的位置在固定架上调整和添加挡板。整理线路:8 W2 @2 ?- [( g( V L8 ]
' j5 I. g+ ]$ { m 将网线分组,组数通常小于或等于机柜后面理线架的个数。将所有设备的电源线捆扎在一起,将插头从后面的通线孔插入后,通过一个单独的理线架寻找各自的设备。3 Z, y( f- ^- _ j4 O
3 W, N8 P; N$ q* Y固定设备:3 X" c( F/ J, O+ X
+ H. d, ?1 w+ u5 d* H% ~
将机柜中的挡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使管理员能够不开机柜门就可以看到所有设备的运转情况,同时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大小适当地添加挡板。注意要在挡板间留出一定的空隙。将机柜内所有用到的交换设备、路由设备按照预先画好的图放置好。4 B! @' }% b& ]; W
7 W8 i k( u- G# S Y1 g3 M
网线贴标:
8 d* l/ h- O8 ]2 D0 ^6 x, t0 R" I$ @$ R; M! V" J5 K1 h
所有网线连接好以后,需要对各网线进行标识,将准备好的即时贴缠绕到网线上,并用笔在其上加以标注(一般注明房间号或作什么用途),要求标识要简单易懂。对交叉网线可以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即时贴与一般网线加以区分。如果设备太多,则要对设备进行分类编号,并对设备贴标。% J* D& X h% [4 \
: W$ |8 \! `8 F7 f% ?% Q9 ?3 ]6 Q: W5 y
/ }/ O% d3 k( I. C1 W9 l! C- G5 Q3 H6 D- r' s' O( P) h
9 T: w3 |/ j$ C4 E& ?
理线工艺简介6 y2 P6 t% F ]' h
1瀑布造型理线, _) v- [% s$ [* ]9 g- C* u' }8 E
/ c% x7 \/ e; {/ T; M6 V5 } 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布线造型,有时还能看到其踪影。它采用了“水帘洞”的艺术形象,从配线架的模块上直接将双绞线垂荡下来,分布整齐时有一种很漂亮的层次感(每层24-48根双绞线)。0 I0 ?/ u' c4 s" L( w0 m8 L
m3 \9 ]& X1 t( S3 K1 l) O1 e! _9 D' d
# M4 m8 f$ Q Q
0 J9 z. u1 f" N. Y 在现在,仍能见到有些配线机柜后侧采用瀑布型理线工艺,即线缆不做任何绑扎,直接从配线面板后侧荡至地面。这样做的优点是节省人工、减少线间干扰(串扰)。
5 n/ w& N6 C. \5 Q% i1 T+ f( M
6 d. T, u% g6 u1 k* ^
; Z* B- _8 e8 X/ e# v# {
2 `& k/ _* Q0 }8 x. j5 ]; W 瀑布型理线工艺是最常见的理线方法,它使用尼龙束带将线缆绑扎在机柜内侧的立柱、横梁上,不考虑美观,仅保证中间的空间可以腾出来给网络设备使用。 e% |, S3 K2 p: }0 \
) o" Z# u- r7 U9 F) l- H0 \& f 这种造型的优点是节省理线人工,缺点则比较多,例如:
* d5 C5 X$ _2 `( I: e" L$ P0 h( k- P1 }; L- p+ |2 z
1
- h- ]# w( D0 V# I1 `安装网络设备时容易破坏造型,甚至出现不易将网络设备安装到位的现象;
, o5 Z8 ~9 O3 f' d9 r
: U0 e5 f2 o5 d7 L# V2
0 O* R" j# o" j9 f每根双绞线的重量全部变成拉力,作用在模块的后侧。如果在端接点之前没有对双绞线进行绑扎,那么这一拉力有可能会在数月、数年后将模块与双绞线分离,引起断线故障;
' p* S8 S' x' U# b# E" V& W A
5 Y' z. Q/ [! ^3
2 T4 W$ f6 }4 b8 r2 r( u- Z8 @3 Y万一在该配线架中某一个模块需要重新端接,那维护人员只能探入“水帘洞”内进行施工,有时会身披数十根双绞线,而且因机柜内普遍没有内设光源,造成端接时不容易看清楚,致使端接错误的概率上升。
6 P! _9 Q$ `( j( b6 W Q$ L5 t1 q8 Y) g; F2 ?
! S% m8 s' N! }& z$ I, B* G3 O3 ~$ p) O
2逆向理线* b/ i7 _: k v
5 e) E: B( _3 d. R8 r 也称为反向理线。逆向理线是在配线架的模块端接完毕后,并通过测试后,再进行理线。其方法是从模块开始向机柜外理线,同时桥架内也进行理线。这样做的优点是理线在测试后,不会因某根双绞线测试通不过而造成重新理线,而缺点是由于两端(进线口和配线架)已经固定,在机房内的某一处必然会出现大量的乱线(一般在机柜的底部)。3 @7 I2 J; t" {
6 K' r8 _3 p2 a
. o3 \( g# l% M* F4 k0 t: ?* \/ ~0 N, p. x& G) ^
逆向理线一般为人工理线,凭借肉眼和双手完成理线。由于机柜内有大量的电缆,在穿线时彼此交叉、缠绕,因此这一方法的耗时很多、工作效率无法提高。& s4 h: g* y. P# a; b6 }4 W/ e: }
; W+ Y/ B3 V4 W" k9 l; U
- F+ {+ B7 Z7 z0 ^/ k
! J: B& ?0 c3 ~3 B2 P 逆向理线的优点是测试已经完成,不必担心机柜后侧的线缆长度。而缺点是因为线缆的两端已经固定,线缆之间会产生大量的交叉,要想理整齐十分费力,而且在两个固定端之间必然有一处的双绞线是散乱的,这一处往往在地板下(下进线时)或天花上(上进线时)。- i- ~, [: L$ E7 C$ e# Q7 C
1 a* C! A, m0 b u$ v4 S, D5 ?+ m# _' q5 V+ g. P1 O4 C0 n
p+ r9 `4 V% h) E" O0 i3正向理线
; X2 t! D/ E% P5 d' j* B1 A8 E7 S/ e; g F+ s) o
正向理线也称前馈型理线。正向理线是在配线架端接前进行理线。它往往从机房的进线口开始(如果是从机柜到机柜之间的双绞线理线,则是从其中某一机柜内的配线架开始进行理线),将线缆逐段整理,直到配线架的模块后端为止。在理线后再进行端接和测试。
' N6 w" `6 q' K i1 ^6 V$ ~0 t% ?' O+ G
* c' V+ c* L+ i$ G
$ u1 Y* a5 M. Q( r8 \
正向理线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自机房(或机房网络区)的进线口至配线机柜的水平双绞线以每个16/24/32/48口配线架为单位,形成一束束的水平双绞线线束,每束线内所有的双绞线全部平行(在短距离内的双绞线平行所产生的线间串扰不会影响总体性能,因为桥架和电线管中铺设着每根双绞线的大部分,这部分是散放的,是不平行的),各线束之间全部平行;在机柜内每束双绞线顺势弯曲后铺设到各配线架的后侧,整个过程仍然保持线束内双绞线全程平行。在每个模块后侧从线束底部将该模块所对应的双绞线抽出,核对无误后固定在模块后的托线架上或穿入配线架的模块孔内。* {& H* Y0 G8 U6 l
" N* T/ h4 \" {& E/ Y6 o# j
( C' G4 y k1 z& M2 Q
4 x5 q4 m3 \2 X" F$ z 正向理线的优点是可以保证机房内线缆在每点都整齐,且不会出现线缆交叉。而缺点是如果线缆本身在穿线时已经损坏,则测试通不过会造成重新理线。因此,正向理线的前提是对线缆和穿线的质量有足够的把握。
2 Z; f I/ c% w1 G3 w9 ~
1 k2 b' d1 d. o# T* A, `- m; l! c+ ~- n1 J0 j3 p( d p# d/ S1 c, Y. R
2 O$ @8 |4 ?. |( u" [, D0 y% M正向理线工艺5 x" G }% j9 G |
在正向理线过程中,需要布线材料的配合,并使用理线板和理线表,配合着理线工艺才能完成一个同时具有美观、可靠、快捷、预留的效果。下面以最常见的右进上出理线方式介绍正向理线的基本施工工艺:
$ R( M& i* Y: e, |" w4 P
" U; \& ^, Q+ i% S q1
& f% a8 A4 J; M8 T将配线架固定到位,背后装好托架,正面将打印了线号的面板纸装入配线架(或贴在配线架上),若配线架的模块可以卸下,则应卸下模块;
( {" j1 f7 c* _6 j
& O/ s# }3 N$ m; D) t
- @7 P# H; c5 D: }2 T1 a% X$ d
1 z+ J- A+ } E% J5 |2 S6 X/ t26 j+ Q) c* u/ n+ v# |$ J V
理线板定位:理线板在穿线前先应确定其方向,使理线板在理线过程中不需要硬行扭转方向,就可以使E1孔就近自然对准1号模块,此时理线板上的2-5孔与配线架的2-5号保持平行。通常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定位:先将理线板垂直放在1号模块背后,使E1孔对着1号模块(有字的一面朝向24号模块),然后手持理线板顺着线缆未来的路由走向,向机房的进线口移动,移动时确保理线板只出现平行移动,不发生转动,当理线板到达进线口时,记下理线板的方位(主要是A1孔位置所在的方位),以便后续每块理线板使用;' P" i% [0 @5 t! \
1 M" g1 c# ?! H7 T9 B+ @+ Q4 q8 r" n
3
- P, X/ J Y- c理线板穿线:在机房的进线口旁,将理线板按2所确定的方位将板的方向调整好,将水平双绞线按线号依理线表穿入理线板(有字的一面对着自己,线从无字的一面穿入板中),这道工序一般由两人共同完成:一人找到线号(只要找到该理线板所需的线号即可)并将其与其他线缆分离,一人将线穿入理线板的对应孔中。应该注意的是,双绞线应全部穿过理线板,也就是应该将理线板紧贴在进线口旁,这样才能保证进入机房的双绞线全部被整理;
' L9 i$ q% K2 _& i+ T. D" ?
% J7 i; ~4 a* O6 B& e) N$ i v8 ~# I8 t
9 O! \! D7 h# o: x f$ @1 f" d
4 c3 d7 |( \' e2 B3 l% j8 k2 ]
路由理线:先在理线板外侧(无字侧)根部用魔术贴(或尼龙扎带)将穿入理线板的双绞线扎成一束;然后将理线板沿着指定的路由向自己方向平移,平移100mm后在理线板外侧根部用魔术贴(或尼龙扎带)再绑扎一次(防止前次绑扎松动),此时应注意使线束形成圆形,而线束外侧的线应该是理线板外围一圈的线,理线板中间的线在线束的内部,确定后的所有双绞线的相对平行一直要保持到配线架的最远端的模块后侧(即第24个模块后侧);继续平移理线板200mm左右,在理线板外侧根部用魔术贴(或尼龙扎带)绑扎,注意每根线应保持与前次绑扎时的位置相同,不允许有些线从外层转入内层,也不允许内层线转入外层;依次平移,直到配线架为止;
& C& X5 p, v7 G& R: c: K: T+ ~( s' z6 F1 v5 l
5: f/ H; U. F) o' O# X W
线束固定:在理线过程中,如果旁边遇到桥架上的扎线孔或机柜内的扎线板,则应在绑扎线束的同时将线束绑扎在桥架或机柜上,以免线束下滑;; K; E3 f! z1 A" b3 \7 n) y. B
( {; K6 o ]8 Y) A% g6
" z! K% B1 {% m: Z弯角理线:当平移过程中遇到转弯时,必须让理线板贴近转弯角,在弯角旁顺着转弯,不可以绑扎后再贴上弯角(由于弯角处内侧的线短,外侧的线长,因此如果按直线绑扎后再转弯,弯角处的线束一定会变形)。这就要求所有的线束必须在现场绑扎,不可以事先绑扎后后再移到现场来;7 d$ F3 Y. N( G6 [0 B
% ~% A, v% C: @1 \' q, t
0 L$ m1 E/ _% ^9 b9 b8 u, h: L( _8 y2 C m
$ ~3 L. c2 D8 Y0 `- T( S* e$ B3 B! T* e' L. Y3 y
7 i% y5 H+ i% q9 F2 I# \
托架理线:当理线板到达配线架背后的托架上后,先将线束绑扎在托架上,然后向前平移,每到达一个模块前时,将线束绑扎一次,然后分出该模块对应的线号。此工序应配备2人:1人分线,1人将线从配线架背后拉到配线架正面去(如果模块可以卸下,则将线从模块孔穿到正面去),同时2人唱号核对线号与配线架上的面板编号是否一致;
. G6 H5 r" v9 P# X4 v
7 ^- Z5 @5 [! N: u; C1 P# \- S9 Z% b6 g1 j* a! e4 Z% C& @
( g$ R2 C9 y, x, V; d8+ S7 _$ F W( I: }! A% o
将退出的理线板重新拿到进线口,使用下一个24口配线架的理线表,依次重复1-8,完成下一束线的理线工作,直到全部完成。
& c" R( ^1 {* _3 C9 O* _: v; T
* T2 O1 d7 H q% z) v0 p
8 j/ T2 X* j8 | y* P: h0 h8 r. }2 N1 x
多束线理线(分支理线): c: U" d: \* i, H! ]/ J& |( U, d
& s' Q) _% n3 n# b 当机柜内有多个配线架时,每个配线架的线束应分别理线。但由于机柜内的扎线板宽度有限(一般宽度为100mm),只能并排绑扎3~4束24根的线束,而深度为800mm的机柜内右侧最多能放2根扎线板(机柜内的水平双绞线应从单侧绑扎,以免影响美观),即可能达不到绑扎200根水平双绞线的目标。
0 i2 ]' ]4 U( W* V( o7 d
7 @6 c- W3 X+ W) J) h) l3 H; x
! Q6 h3 X7 y* e4 I! E8 O# J4 q4 o8 u; ?* }' O L: V+ Q
这时可以使用二次理线方式,先使用8×8理线板扎出48根的线束(6×8),到一定高度后再添1块5×5理线板将该线束分为2束后,继续理线至配线架。! Z9 u2 X, l' U$ A5 A& z
4 s$ v) V) i( V( i3 r
" l P$ q$ g/ L4 f( k1 v
! {% p, }4 F) I& i 正向理线的起点可以是机柜的线缆入口处、桥架处口处、机房入口处,甚至可以是从工作区面板开始理线(不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