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古调式(特种大小调式)中古调式 中世纪的欧洲出现的几种调式。由于这个时期是罗马教会统治欧洲的时代,所以人们后来把这些调式叫做“教会调式体系”,也叫中古调式。这些调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其音阶由七个音构成,全部都是自然音,没有变化音,就好像人们只在钢琴的白键上弹奏,因而人们把这些调式也称做“自然调式体系”。也有的人与大小调式体系加以比较,称其为特种自然大小调。教会调式在当时被广泛地用于格里高利圣咏中,当然那时只是不自觉地运用,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参考。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调式都产生于大量的音乐实践之后,由音乐理论家从音乐中抽象出它的规律来,以便规范音乐的创作。对教会调式最早的描述,是公元850年左右Aurelian的“Musica disciplina”。
3 X, F( `. v8 |4 U; n 起初,有四个音可以做主音:re、mi、fa、sol。以它们为主音,可分别构成四种正格调式: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这些名称来自古希腊,中世纪却很少用。 ( G# e4 H7 }! M& r
后来,格拉雷纽斯(Glareanus)给主音为la的调式取名为爱奥里亚,主音为do的调式取名为伊奥尼亚。
' {8 v2 O# H0 n% y# Y 副格调式从正格主音的下方五度出发而构成,每个正格调式都有一个相应的副格调式。这样,我们就有了十二种教会调式。而现代的一些著作又把它扩充为十四个调式,加入了以si为主音的洛克里亚调式和它的副格调式。 ! \' E- r" Y( |" j4 ?
下面,我们就把七个正格教会调式分别介绍如下:
* Q* z8 x- I# z& R" E$ s 1. 以首调唱名do为主音的调式,叫伊奥尼亚调式(Ion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表面上看,它与自然大调式、中国七声清乐宫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属于大调类调式。 : N9 h- x" |; i Z
2. 以首调唱名re为主音的调式,叫多利亚调式(Dor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大六度,这个六度叫做多利亚六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商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属于小调类调式。
c9 g5 W+ u* z6 s# ~4 i 3. 以首调唱名mi为主音的调式,叫弗里几亚调式(Phryg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二度,叫做弗里几亚二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角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属于小调类调式.
& t! A5 y8 z* r8 D7 j7 y5 | 4. 以首调唱名fa为主音的调式,叫利底亚调式(Lyd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大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增四度,叫做利底亚四度。增四度是三全音的音程,它给这个调式带来了一种特殊的、神秘的韵味。属于大调类调式. * U& i! X6 U4 w2 s1 I
5. 以首调唱名sol为主音的调式,叫混合利底亚调式(Mixolyd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大调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七度,我们把它叫做混合利底亚七度。表面上看,它与中国七声清乐徴调式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它也是大调类的调式。 7 v+ |9 R/ n3 r4 D6 A" u0 o
6. 以首调唱名la为主音的调式,叫爱奥利亚调式(Aeol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它的音阶结构与自然小调式、中国七声清乐羽调式完全相同,属于小调类调式。 ' O* R6 r& t: ]$ {3 A) Y% D
7. 以首调唱名si为主音的调式,叫洛克利亚调式(Locrian)。它的音阶关系是: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这个调式的特点是:与自然小调式相比,主音上方有一个小二度和减五度,我们把这个五度叫做洛克里亚五度。与增四度一样,减五度也是一个三全音音程。它是最具小调特点的调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