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器法篇$ X9 s& ~/ B/ h# k9 m$ @
! U4 M8 } j/ |( A% b- Z. p
配器法 orchestration
7 w& d6 A8 q: N; h( L7 D! o! A8 D# ?" ?
配器法是一种乐队写作的艺术,它包括两大内容:乐器法Instrumention、配器法orchestration,前者重点研究管弦乐队各种乐器的的性能,后者研究各种乐器的组合与搭配。我认为,一个从事作曲的人士,都应有一定的乐队写作能力。& {3 g8 `" N- Z8 m: h8 I
# F$ Y6 r2 l9 Z8 O) Z+ X1 s
我最喜欢配器课,比如在学习乐器法的初级阶段,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竖琴的性能,它的音域、最佳表现音区、特殊的演奏技法等,就把管弦系的优秀竖琴学员请来,为大家示范演奏,这等事令我们激动不已。
' U% `+ Q+ M- K7 m% \! Y
. ^% ?. P1 L& l; i1 t 学习乐器法是从弦乐的小提琴开始的,我学的很轻松,因为我是拉小提琴出身,很容易理解提琴家族中各类乐器的音域、演奏技法等。然后学习木管类乐器,再学铜管类乐器,最后学习打击乐器与部分常用的一些色彩乐器(不在管弦乐正规编制中的乐器,如:管钟琴、木琴等)。乐器法学的不好,就可能在我们的作业中犯很多初级错误,如把一个音符写在有三个降号的低音谱表下加一线上,而让低音提琴来演奏,或是把旋律分配给不能胜任的乐器等。
% \" S2 k7 x- Z2 O8 y- F- t+ K+ L% l; L7 K% s# w
学习配器法也是从弦乐开始的。记得最初的作业题是把一些钢琴小品改编为弦乐合奏,老师为我们选的作业题大都来自柴科夫斯基的《儿童钢琴曲集》。在把钢琴谱改编为乐队谱时,原谱的低音声部很有说头的,如踏板延音的乐队写法等。钢琴的音响是一即发触,然后慢慢衰减,而弦乐可以演奏一个“笔直”的声音,如何在配器上演译好原作,是很有些讲究的。蔡盛通《管弦乐编曲之艺术》很实用的书,讲的就是如何将钢琴音乐改编为管弦乐的各种手法。
/ D# j" u# m4 g0 W+ k
4 n: m+ B. E7 l" x" O 除了要在理论方面掌握好配器法之外,配器的技能要在大量的的实践中练就。比如,我们学习配器法时,很少能接触到歌曲的管弦乐伴奏谱与一些小型器乐曲的总谱,而在后来的工作中,这些都是创作的主要内容。这就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积累经验。我参与了多部歌舞晚会、舞台戏曲、曲艺、广播电视节目的作曲与配器,采用过管弦乐队、民乐队、电声乐队、各样的混合乐队,还制作过大量midi音乐。在这些实战中,除了配器,和声、复调、曲式方面的知识也充分地得到的用武之地。) r. Z5 B. l4 f
/ o) @- K5 q! Q3 L' o5 Y
' P7 m" G9 x% u
. D d7 C9 R k4 ?+ E* H2 A 我的配器书有:
; t, P3 H1 W% {% C& I5 M! g1 l+ _9 g: Z
, E( E3 i6 K. C* O, s" x4 c8 u! c# i O) c5 | A
柏辽兹《配器法》上册
4 X5 S; O+ F: w6 j( f2 [, i/ d4 ^# s6 D' I3 \- ?; I: l, J
辟斯顿《配器法》
8 O) @7 s( i5 ?9 Y4 L+ M5 U3 L/ \$ B5 p: n3 c6 n
李姆斯基《管弦乐法原理》第二册0 O2 E) y- W+ p/ m* E1 V- l" h
. W" Z9 v6 Q1 x
瓦西边科《交响配器法》二卷上册5 A! a% B0 U6 Y( t, |$ z
; e# H5 D7 T0 l/ Z n+ P" F瓦西边科《交响配器法》二卷下册. G3 x* f, Q+ ^4 F& s* u% ~
, Z4 d) t' f8 ^沙一马《现代乐器学》上册
# I" Y. R& Z, w
0 [. d" T& h" S9 Z! m) |沙一马《现代乐器学》下册
1 z+ }: i: Z$ ?# D
9 J, T+ k1 S7 \# ~6 \, ^蔡盛通《管弦乐编曲之艺术》8 q# @4 `" w' s! ]! a7 T. q/ w
, x, [6 v) J9 W7 e: x: G
熊冀华邱正桂《管弦乐总谱读法》 K7 L$ x h2 t% c+ y: j
G0 u. w( L1 s1 ?) D8 A+ \8 [' w
高鸿祥《配器法基础教程》
0 l$ c* f" X) M! G/ O2 z9 p
$ F: J3 S" ^( R, v钱建明《通俗歌曲演唱与伴奏》, W# X' \# g, o2 `8 K
+ C6 Q" P2 h; g( X5 G) j
梁广程《电声乐队配器法》
5 u% M$ ?* @9 K) x
3 H4 Y/ f6 e- I `' Q1 P许 民《电声乐队配器实用教程》
+ v: i1 R8 ~* p9 Y( l
+ C& x+ ^3 [0 m5 {$ T徐 源《轻音乐编曲法》上册1 {9 Q( K) A1 } K" M, `$ u
1 i) Q# I" L% C* Y李民雄《民族管弦乐总谱写法》
l3 a2 L% `4 B/ Y4 _9 r/ [* l
$ w; e# \; x5 i+ K, e! _$ f& n梁广程潘永璋《乐器法手册》
# I; ^+ M3 C5 h0 Y- Z+ F
/ |5 t2 F8 O/ J3 b ~营原明朗《西洋乐器图说》
0 `- p; Y( l, J: _0 V [4 K+ d: R. [# C8 _. A$ Y
- m; L$ N4 H& u* _. R7 P, l$ ~% W* P$ i$ x0 \9 u# v1 K
记得还有一本16开的配器法书借给一个学生,他的名字我都忘记了。李氏的《管弦乐法原理》上册,NN年前借给我的一个好友,有机会可以要回来的,他现在搞一种助听器,与声学有点关系,但不用学配器法。还有一本电声乐队的配器法书,很薄的一个16开本的,可能与其它类非音乐书籍“鱼目混珠”了,有时间找找。7 z5 l+ Z C) S4 ?; ~; b- @
0 X1 v+ ~9 W6 Z( W; h
配器法在我的音乐创作中还是很派上用场的,但很少有机会为大型的管弦乐队创作器乐作品,好象只有一、二次,为本地电视台成立写的开幕曲,是由省一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用了几年。还有与别人合作创作的歌曲由我配器,是一军区歌舞团的管弦乐队伴奏,可能还有二、三首由省台播放的每周一歌由我配器,省团伴奏的。而为小型管弦乐队,民乐队或电声乐队写了不少的乐曲、舞曲等,都是舞台节目。也为朋友们搞了不少配器,这些都是配器匠之类的活,好听都归功于主旋律的作者,不好听常常归罪于配器。现在配器匠的工作有时也有一个好听的称谓:编曲。$ F1 k y6 Q6 |& N% V
5 g3 V0 U1 Z) c; q0 l& f 有了电脑音序软件后,配器法可以轻松学习,轻松实践了。有好的音源,不论是硬音源还是软音乐源,你就拥有了一个“仿真乐队”,实际很多音源都采样自顶级高手,他们由你在音序编曲软件上,按一定的配器原则,甚至可以打破传统地,支配其演奏。这样,可以随时听到自己的编配,随时改动,最后还可以在音频软件上处理一下,刻录到光碟上直接送到剧场、录音棚或电视台。虽然这些被数字化“描绘”的音乐,只是形似不是神似,不那么人性化,但节省了很多其它资源。
) O3 l# z/ F. T2 F8 J, b$ F3 \+ E! {) j1 I1 q+ t
从配器的书籍谈到配器,罗嗦的多了点,主要由于自己曾是个配器匠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