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九讲 怎样识别转调和调式变音
* _0 o- r) f' b% ?) \1 v" E8 K6 W教学目的: 更进一步掌握转调,能够分清乐曲中变音记号是转调还是调式变音。 % f, B6 b; @: d+ O0 ]
主要内容: 要识别转调和调式变音。要识别转调和调式变音,首先要识别调与调式。不管是让别调、调式、转调、调式变音,都应该充分依靠听觉,这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最可靠的。当然不管识别什么,也是有一定理论根据的。关于确定调与调式,前面章节已经讲过。关于识别转调与调式变音,关键是识别音的调式作用。转调的情况有好几种: ) P+ I4 R2 b/ n2 W* f& |
1、有时不出现变音记号, ; u; I ?6 E! p
2、有时出现临时变音记号,例38-3,属于转调,调号变音。 4 N& t& r+ {% K! v6 }+ Q
3、不起转调作用的变音记号,辅助音和经过音,如35-8不管哪种情况,最主要的还是找主音,主音是最关键的,然后看调式中的各音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时间长短强弱,稳定与不稳定等等。 2 Z$ L% y" `" k! P
第四十讲 移调 8 l; i: W6 P7 | O% e: w: ~- R. y
教学目的: 知道移调的意义,熟练掌握各种移调法
9 p* s: u% U+ e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移调。二、移调的三种方法。 ) c/ \% x6 v& [0 V
重 点: 移调的三种方法 " y- n' ^1 C! ]1 c# K5 X% R1 `3 o* O* h
教学步骤:
6 \/ M. i/ D% o5 o. h) S一、什么是移调。将音乐作品的全部或部分,由一个调移至另一个调叫“移调”。移调是根据创作和表演的需要,以适应不同乐器不同人声,不同声部的需要。如平时我们在学习声乐中,一首歌曲的调不适应自己唱,如太高,唱起来不舒服,就可以移到较低一点的调等。总之,移调无论对创作或表演,都有着极大的使用价值,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 {5 J# S; C9 H$ M1 B W) x( o
二、移调的方法大概有三种:
( z2 K ?& U% Y1、按照音程移调法:(1)光明确原调。(2)再明确新调,并找出两调间的音程关系,然后写好新调的调号,再将旋律中的每一个音按照两调的关系进行移动。(3)移调旋律中如有临时变音,新调中应记有相应的变音记号,以保持移至新调中音的准确性。这种移调既改变音位,有改变调号,不改变谱号。 5 L5 ?$ K2 n" \) }9 c
2、增一度移调法:这种移调方法简便,移调时只改变调号旋律位置不动。但新调与原调之间只能相距增一度,原旋律中的临时变音记号在移调后也需作相应的调整,更改。 这种移调只改变调号,不改变谱号和音位。 4 O1 P0 q1 x& S0 |" \7 F' j& j
3、改变谱号的移调法:这种移调方法也是旋律位置不动,移调时只改变谱号和调号,掌握这种移调的演奏员必须熟悉各种谱表。掌握首调识谱法的学员,运用此中方法比较容易。 这种移调不改变音位,但改变谱号和调号。 ! w8 L" k- X# x0 ^( `" {) n6 e
不管哪种移调,最好把乐曲看成首调(翻简谱),不容易出错,特别是第一种,音程移调。不管哪种移调法,调号都要变。
6 C' X. i/ H7 }7 k4 z. L第四十一讲 移调的实际应用
- X8 c9 F' [6 T' C! G) w教学目的: 掌握移调乐器的读谱和记谱 ) x3 Q7 J. l" Z
主要内容: 什么是移调乐器,移调乐器的记谱和读谱。
, u' X8 ]4 y4 g教学步骤:
; T! J+ l. w6 A M9 ^# }各种乐器所发的音与五线谱上所记的音,音高不同者,叫做“移调乐器”。也就是说发音音高与 C调音名一致的乐器叫C调乐器,不一致的叫移调乐器。如 b B调黑管、 b B调小号、F调圆号等,都是移调乐器。如F调的号所吹出的“1”是F高, b B调号吹出的“1”是 b B高,它们要吹一个调的谱,必须根据移调乐器不同的调来记高或记低,使其发出的音与通常乐谱上所记的音相一致。如 b B调号记谱,必须记高大二度,这样吹出的音才能与通常乐谱所记之音相一致,因为 b B号发出的音,总比通常乐谱上记的音低一个大二度。如一段C调的旋律,用 b B调号演奏,其实际效果便是 b B调,因此要想 b B调号吹出C调的乐曲就必须给它记成D调。- z& o3 B4 b+ ~- G X
为移调乐器记谱的方法有两种: ; c: w, q' g; c$ V3 Z5 t
一、按音程计算。如 C调的谱要让D调的管吹,D调管比C调高大二度,记谱要低大二度,所以记成 b B调。如D调的谱让F管吹,F比C高纯四度,记谱要比D调低纯四度,记成A调才对。请看例41-5。 4 U; K( G4 Q2 R# `
二、用调号计算。 0 H) W3 F0 {1 P( n% R, R
1、原谱的调号和乐器的调号属于同类时(同升种或都是降种)。就在原谱的调号内减去乐器调号。 原谱调号减去乐器调号 =应记的新谱。
( D i% N$ ]% t; F2、原谱的调号和乐器的调号虽属于同类,但乐器调号的数量超过原谱的调号时,(也就是原谱的调号不够减乐器调号),仍以第一条方法处理,其余剩下的改为相反的调号(如剩余三个升号,则改为三个降号)。原谱调号减去乐器调号,剩余改成相反的调号(升改降、将改升)改过的调号就是应记的新谱。 8 U( ~& n! U0 F9 b" \& C
3、原谱的调号和乐器的调号不是同类时(如一种升、一种降)。则将乐器的调号全部改为原谱调号的种类,并加入原谱的调号,一并计算。乐器调号种类改为原谱调号种类然后相加 =应记的新谱。
( f5 M% Z5 i# `! }* P4、用第三条方法合并计算的结果,如超过七个升降号时,应以等音改记。 相加后超过七个调号时用等音调代替。 x6 G5 d9 g# u7 r' Z+ C
第四十二讲 装饰音 ) s/ t9 B8 C; h+ {3 {
教学目的: 了解各种装饰音以及它们的实际演奏效果。 ( S% a. @) K7 H
主要内容: 一、倚音。二、波音。三、颤音。四、回音。 9 H5 Z }; L; ` L6 F
用来装饰旋律主要音的特殊记号和小型音符叫“装饰音”。装饰音虽然不是旋律的主要音,但它也是塑造音乐形象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对音乐的表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 q5 \/ x& r5 O6 m+ x! r& p一、倚音:可分为长、短、单、复、前后倚音多种。 ' j) X% z1 q8 I: }
1、长倚音:与主音相距二度的音,在主要音的前面并带有强音。标记用不带斜线的小音符,符干永远朝上,时值算在主要音只内,如果主要音是一基本音符,长倚音占它的一半时间,如果主要音是一符点音符,长倚音占它的三分之一时间。长倚音早已废除不用,只有一些古老的乐谱中才能见到。
# m: f0 ~% K1 f2、短倚音:可以是一个音,也可以许多个音。一个音的短倚音叫“单倚音”。许多个音的叫“复倚音”在主要音之前的短倚音叫“前倚音”。后面的叫后“倚音”。
E" Z/ d( _, b! |" S J' k- r二、波音。波音有上波音、下波音两种。 8 }* v3 h z+ b
由主要音开始,很快进入上方邻音,又立即回到主要音叫“上波音”。在上波音中,上方邻音出现一次的叫“单上波音”。上方邻音出现两次的叫“复上波音”。 由主要音开始,很快进入下方邻音,又立即回到主要音叫“下波音”,下方邻音出现的叫“单下波音”。出现两次的叫“复下波音”。' [# k3 e2 Z3 q
三、颤音。颤音是由主要音和它上方邻音快速均匀交替出现而成。曲线下包括许多个音时,表示这些音都要用颤音演奏。
) v, g* L/ X0 Z- F$ b四、回音。有顺回音,逆回音。
, d/ [3 i; j3 s! r$ i p- L; ?第四十三讲 关于旋律知识 5 j( P3 ^$ ]% ^1 e8 d; }( \
教学目的: 大概了解关于旋律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的理论课打基础。 7 e `6 R) n! h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旋律。二、旋律进行的方向与高潮。三、旋律的发展。
+ H9 I) Y9 I/ ^0 o; ]' K h教学步骤: 7 M7 {; c: c4 b
一、什么是旋律。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或全部思想,用调式关系和节奏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独立的许多音的横向单声部进行,叫旋律。通俗讲也就是单声部乐曲和歌曲。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旋律可分为声乐曲与器乐曲两种。声乐旋律是为人声演唱的。因而与人声,语言关系非常密切。其特点是:音域比较狭窄、节奏比较简单,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器乐旋律是为乐器演奏的,它与乐器的构造有着直接关系。一般讲器乐旋律音域较宽广,节奏、速度、力度变化较大,富于技巧性。如钢琴的饿音域最宽。旋律是由许多音乐基本要素,如调式、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表演方法方式等,有机地结合而成。 旋律在多声部音乐中,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主调音乐”。就是说一个声部(大多为高声部)为主要旋律,其它声部都为它伴奏、衬托。有几个声部的旋律完全相同,也可能不同,并且都具有独立的作用,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进行中没有主次,谁也不愿意衬托谁,互不相让,而又不协调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的音乐叫“复调音乐”。如例《黄河大合唱》
/ N4 z/ h( i, j二、旋律进行的方向与高潮。旋律进行的方向,对音乐表现也有一定作用,旋律进行方向有同音反复,上行、下行和波浪式进行多种。 ) Z1 i& z Q7 U- \
1、同音反复。这种进行不太多,比较平稳。
+ L, c# r( F# A% z7 W, M) H2、上行。一般上行紧张度增长,力度加强。 3 G6 k' Q, s) h
3、下行。下行紧张度缓和力度变弱。
& A7 W, y/ [5 n4、波浪式进行。旋律进行的方向,可以进行局部分析,也可以整体分析。在旋律发展中,情绪不断高涨所达到的顶点,叫“高潮”。每一首乐曲或者旋律都有它的高潮。
* U( Q9 [$ m8 H1 h' H: o三、旋律的发展。旋律的发展,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的陈述,都是极为重要的。旋律的发展,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就是变化与统一的辨证关系。这儿主要讲了关于重复。为了使听者留下深刻印象,领会其中奥秘,就必须重复,重复也是多种多样的。看例 9、10、11、12等。 / _' x* P. n3 N* F6 @
第四十四讲 乐曲的基本形式 + l$ I! z2 ~0 k
教学目的: 了解乐曲的基本形式,为以后的理论课打基础。
% t3 E, n0 l# S) Y8 l& ?主要内容: 一、段落。二、乐曲的进本形式。三、旋律分析。
+ |5 y- q8 n' k! s7 `教学步骤:
( A5 {% k0 ~( q一、段落。旋律、音乐和语言一样,并不是永不停息的进行,而是一部分,一段或一句等等进行。那么就有了段落。段落与段落之间,往往带有休止符或长音。另外,某些节奏型的重复,也会使旋律分成许多段落。
2 K, L4 |2 A% ]+ {用来结束段落的某几个音或和弦,叫做“终止”。
, D8 s2 O5 }6 J- |+ d& k6 k0 K1、旋律结束在主和弦的根音上,叫“完全终止”,也就是主音上。
X+ h' e0 ~8 G+ Z2 Q# Y2 X2、结束在主和弦的三音或五音的终止叫“不完全终止”。
1 V) u O* D/ {/ [0 R2 ]1 X3、结束在不稳定音级上,或用属和弦伴奏的属音,叫“半终止”。
" v/ O& e; }8 S能够表达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乐思,用完全终止来结束的,具有相当独立性的段落,叫做“乐段”。
0 z1 q0 W& c: @乐段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往往开始部分相同,而结束部分不同。有的乐段甚至它只有最后一个音不同。例 43-9《共产儿童团歌》。
5 r6 W4 g/ e5 K" a- L乐段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叫“乐句”。一个乐段一般包括两个乐句。第一乐句用半终止或不完全终止结束。构成乐思的不完整性和尚待发展下去的趋势。第二乐句,差不多总是用完全终止结束。 乐段也可能只有一个乐句,或更多的乐句。乐段结束时,保持原调,叫“不转调乐段”。如果乐段结束时,发生转调,叫“转调乐段”。乐句可以分为较小的部分“乐节”,乐节的再分“动机”。动机是旋律构成中的最小单位。至少包括一个弱音和一个强音。一个动机,一般是一个小节。两个动机构成一个乐节。两个乐节构成一个乐句,两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所以一个乐段的长度,一般是八小节。
) t! H0 u: I3 ?) B: c n二、乐曲的基本形式。
( V4 ?0 E; E8 z乐曲的基本形式是由乐曲的内容所决定。 乐曲的基本形式即一段体、两段体、三段体。以一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叫“一段体”。由两个对比的,性质不同的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叫“二段体。
7 L \! n3 j8 y I三段体是由三个乐段构成的乐曲形式。第三段往往是第一段的重复。重复时可照原样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二段为中段,与第一、第三段有明显的对比,例 7,如《歌唱祖国》等。
: H3 L3 W8 }6 o& r# k9 i ^( c三、旋律分析。旋律分析也没有一个固定模式,也不需要生搬硬套,面面俱到,要以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g" B8 q ]0 [
分节歌曲——一首歌曲的歌词常常分成几段。每段歌词韵律相同,并唱同一旋律的歌曲,叫分节歌。如《歌唱祖国》、《南泥湾》、《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许多。
9 B0 N6 j; Z X通谱歌曲——作曲家谱写多段歌词的歌曲时,为了要用音乐来表达歌词内容的细节,常常把每段歌词谱写成不同的音乐,这样的歌曲叫“通谱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松花江上》等。8 c3 R8 \8 h* q
扬抑格与抑扬格:曲调可以强拍起,也可以弱拍或派装配能够的弱部位起。前者强起弱止,称"扬抑格"后者弱起强止,称“抑扬格”。
7 d- o1 p+ f M) q" T" W. S终止的基本类型 ,分为两个基本功能类型: # S. ^7 n( E4 K: u' J6 o5 Y
1、以稳定和弦T作结束的终止,
|( m; ?9 o* v7 v. c% X' M# Y3 q2、以不稳定和弦D或S作结束的终止。
W# y5 N3 G3 h$ x/ t稳定的终止又有三类:
0 V3 q/ B9 U( n; M* s2 F) I$ I1、正格终止:在乐句或乐段结尾处 D-T进行叫正格终止。
$ J- ^) E5 j3 L% F% j- h$ x2 E- b2 r2、变格终止:在乐句或乐段结尾处S-T的进行叫变格终止。
, q' o; v& u0 Z0 g2 C0 J3、完全终止:在乐句或乐段结尾处,含有两种不稳定功能和弦的S-D-T进行叫完全终止。 : c) z2 D# F6 y2 |7 h
用不稳定功能和弦( D或S)结尾的终止叫做半终止,分两种:
$ T5 Z5 H n3 w8 _1 I7 a0 X8 v1、用属和声结束第一乐句的叫正格半终止。
3 ]8 q% [' n3 k# Q7 r2、用下属和声结束的第一乐句叫变格半终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