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08-3-12 21:49:44
|
只看该作者
8 }9 t& `6 Y5 s' U
B% H+ V( f: b( u8 V- p$ g. U- e+ L# S
5 {1 F% ]; O0 ^
下面所示的是多年前我出国留学前夕所创作的一首歌曲:
4 Y& F) c3 {5 T% M
6 D, A8 E6 b- y0 @2 v; ^《别了,羊城》
- B* ]: M, E# M& f
, h6 g- O3 `2 \; S# G" F$ V0 m---- 獻給我親愛的故鄉4 h3 H' v1 E- I# ?
, i) B% a! @& {词曲:黄鹤楼
0 s4 c- e; i b( `! @: `- A1 ~/ F' Y/ H1 e3 d/ k z% }
夜空閃爍着寒星,
6 \! V7 h' H% [: w k4 C路燈倒照着人影,% W1 U& e! k2 W0 i" x
我徘徊在沿江路上,
0 g( i- a W4 i2 Y9 z- C% {- ?心潮似那江水不平寧。
8 j. N. @. h1 s; y* ~( e1 ^啊,羊城,& }8 ~5 l' n, m8 U( V5 E
我親愛的家鄉,5 }/ M* F. d: Z# M
為了前程,0 q4 t1 U9 P& r8 w0 O( W
我將要離開您,4 t8 {; e1 g7 }- I, w0 F! y/ n
不能不離開您。
( k8 v" z; L: f# q9 m) N( F
5 i* P( U- t2 W- v啊 …… ,
; R8 |+ E, ]: y0 z/ l; Z# Y忘不了傲然屹立的五羊,
^9 e+ W g7 z6 q' M那古老雄偉的鎮海樓;; \6 B7 J! L4 E! e& S2 s1 `+ b
忘不了風光明媚的白雲山,3 h8 C% C# U/ `8 P5 s; T1 o, @: N
那蜿蜒奔騰的珠江水流;9 q( m8 f; o' V0 [9 x, e
忘不了故鄉的月明日麗,
. n) D6 w( I: x4 N" b- n那風姿多彩的春秋。
; c# F9 U& u& Y: h" z1 G! q; h8 b5 v8 o
啊 ……,5 H+ {# o, a" ~* d4 G( J- }/ b
忘不了木棉樹花開花落,
+ Q* E8 S* }$ a0 r/ S7 @1 U$ |7 \那小橋流水嶺南景秀;
- W( n) b [5 U9 ~4 @" B7 g. \! y% d忘不了勤奮求學的課堂,) t/ y8 ?! Y1 ^- ?
那農場生活的甘苦與樂愁;8 r) l# X0 M4 A, L: Z; _' C2 Z9 k8 A
忘不了故鄉的養育之情,: b& C; h' r' {/ y- t
那小庭春色眾親友。
, z$ ^3 I( g6 [0 i- d6 T
. Y' j6 t2 W+ q; h+ [+ a啊,别了, 羊城,
9 M2 {6 x; d1 x& v' [/ o我親愛的生長故鄉。
2 b; n& s; O+ o' H此行一去呀海角天涯,! V. c( ]* N, A
讓那歲月的流逝带走我的思望。1 M* x. \. m2 _4 ?6 [; j' M. ^! v
啊,再見吧, 羊城,
2 f* t% m7 \$ E j( p我可爱的養育故鄉。/ _4 K' [- y: Q6 V. i9 t2 x3 y2 W
愿您青春煥發,4 J( I% r+ e0 n, g9 U1 ~& E
更加秀麗,- `; I6 ?% S$ I2 a% ^ X7 l+ X% X
更加繁荣昌平,/ S7 M& W; M% A
屹立在祖国的南方!
" C0 \/ x+ D: L3 I# m
1 D3 M% L' W$ C4 O, Q4 B1 T% b+ I$ E: J% W- v
这是一首典型的三段体抒情歌曲。第一段是开场白,引子,表明了离别的情由,也为中间的两节(同一段旋律重复唱两节不同的词)作了情绪上的铺垫。第二段(包含两节歌词)由长感叹句“啊”引出对往事的追忆,对家乡熟悉的一草一木的珍重和不舍。第三段是道别,展望和祝愿。% T& M p0 _7 S9 O0 I
6 l7 @' i; \0 X1 ~9 `. w' S
以下是我的另一首拙作:
8 v% B( U, t. U6 V' N5 g! R, D- Y$ j) I. \$ ?1 S
《思君曲》
/ K) F) G2 Y: J/ r7 P7 ]
: h; S' m9 x6 N. B, N词曲:黄鹤楼
9 j% W; V2 x3 Y" F: m1 O2 B* Y) b& {. @; e& l3 H" j
雾满天,: p4 f7 n" s" T6 f. a, m4 ~( b; h
绿相连,
5 B C- P$ x* `2 [% c+ H8 h曲径悠悠上云间。7 f& E( D3 A7 j" r* P- {
人远去,, F# a4 Z' v' j7 J: }3 T
心空恋,: U7 K* ~! s9 G7 w- }
浮生一世几十年。
5 Z4 M) C3 W4 v" r1 j% R( ?. o) v# @别后何时再相见?
' D3 G: z1 d0 ]5 m问君于无言!
# }9 O- G8 d1 F+ P; a- M$ d( M3 G4 d7 t" w: u5 b+ n9 T, N
春兰鲜,
- @2 p6 d. M/ W' _秋菊艳,( \, t: E2 g( k2 r Q$ A
落寞庭院空争妍。, h. W' m; {0 u, E* m. @
君何在?4 h* |) `1 \% B1 B2 O& r5 z
问鸿雁,. B2 `5 x$ S- j: Y* i: ]9 ~$ M
梦里春回泪沾颜。+ ^2 I7 L: w. |6 J
往日欢情难再现。 ^0 k2 h& q4 @+ j
聚散总是缘!% k2 J$ R* P4 g: H2 R3 n/ R, O
, l5 i3 F$ m9 o+ ^2 w这是首一段体二节的抒情歌曲,歌词体裁为仿古词的非非体。前后节歌词在形式和字数上完全一样,这种歌词形式很便利于写曲。
9 Y( ~8 D9 P& O: Q* K Z( P
' X# y8 b7 N) u) f+ e7 m% @1 X( R2 \对于多节的歌词,每节所含的句子数应相等,但某节某句里的字数不一定要跟前后节相对应的句子的字数完全相等,但相差也不应过大,差个两三字是允许的。但要注意的是,相差的字最好不要是“实”字(有意义的字)。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思君曲》歌词第一节第三句“曲径悠悠上云间”跟第二节第三句“落寞庭院空争妍”字数完全相同。其实,“曲径悠悠上云间”可改成“曲径悠悠直上云间”,或者“落寞庭院空争妍”改为“落寞庭院里空争妍”都不会有影响,因为“直”或“里”字在这里都不是实字,也就是可有可无的衬字。但是,如果改成“曲径悠悠送我上云间”,跟“落寞庭院空争妍”差别就比较大了,因为“送我”是有意义的实字。虽然只多了两字,在写谱时就不太好处理。为了消除因上一节同句里多了“送我”两字的影响,可把“落寞庭院空争妍”也改为“落寞庭院里为谁空争妍”。这样虽然又多了一字,但“里”是可有可无的虚字,无妨。$ Y5 Q! h- B& B& H7 [
$ L, Z& _5 o5 D再来谈谈歌曲的类型。歌曲的类型分别是大概和相对的,要看歌曲的旋律跟歌词来分。歌曲可大致上分成如下常见的几大类:. T# ^2 J6 U+ @
9 k3 y; \% ^: C& y1. 抒情歌曲:抒情歌主要是看旋律来分别,因为很多抒情歌单从歌词上是看不出来抒情与否的。一般来说,抒情歌曲的歌词以长短句为多,但并非所有的抒情歌歌词都是长短句如《不了情》那样的。上面所举的《我的祖国》,《送别》和《血染的风采》,整首歌的歌词句子都差不多长短,也没有“啊”之类的衬字,读起来感觉上并非那么抒情。但配上旋律后,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M1 v! v5 ~0 B4 O- S4 A+ H
% o' i/ N2 f( k! |
2. 队列群众歌曲:通常简称为“进行曲”。进行曲的歌词一般都是比较划一,每句大约在七,八字左右(不是绝对如此),这是因为要照顾到人的行进步伐,太长或太短就不太合适,人们边走边唱容易产生协调不良的问题。典型的进行曲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歌唱祖国》等歌曲。
( R8 X* A2 q# m' L
$ C1 X+ i3 Y) G3. 叙事歌曲:叙事歌曲的歌词通常是多节的,每句的长短不一定,可以很抒情或不抒情。典型的叙事歌有《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个人认为其是一首非常感人动听,小而精的优秀歌曲,全曲的旋律就只有四个乐句),《十送红军》(非常感人的好歌之一),《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旋律很优美)等等。
) R/ m" l: H: `8 z- b
/ ?7 S* e$ D% \/ k* r- o* l1 N还有其它种类的歌曲和由此几大类引伸出来的分枝,由于篇幅的关系就不多列举了。* d: A# n. i( f2 {$ X
3 a9 T& a+ }8 K8 w9 I在为歌曲写词前,应先要明确想要写的歌曲类别,然后再按那类歌曲的特点去写。还有,应确定该首歌是写给独唱,重唱(二重唱,三重唱等等),齐唱,或合唱用的。如果是给重唱或合唱用的,在歌词里要注明一下,因为作曲者要为歌曲作和声的配置(写和声旋律),工作量比不需配和声大很多。要不然,作曲者只为歌曲写主旋律。在合唱曲里,合唱部分除了主旋律外,还要为其配置了三部和声旋律,加主旋律总共要写四部旋律(四声部合唱是一般合唱曲的基本做法。大型合唱曲可以有多于四个基本声部的旋律)。
$ h% v4 ~- Z, P0 @* Y/ S- m6 \: B7 g9 c8 a+ Z% Y; `" C$ r8 L5 x% x
顺便说说,可能大家对“合唱”跟“齐唱”的区别有点混淆,会认为是一样的唱法,只是说法不同而已。“齐唱”,顾名思义,是指大家齐齐唱,似乎跟“合唱”,大家合起来唱,是一样的做法。但从音乐专业的角度来看,两者是有区别的。“齐唱”,专指众口一起唱相同的旋律,没有主旋律跟和声旋律的区分,所以听起来没有层次感,也就是所谓的单声道或单声轨;而“合唱”,专业上是指有分声部的齐唱,也就是有些人唱主旋律,有些人唱和声旋律,因此听起来很有层次感,也就是所谓的立体声或多声轨。一般来说,标准的合唱曲(例如《黄河大合唱》组歌里面的合唱曲)或一首歌曲里的合唱部分(例如《我的祖国》)包含至少四个声部:女高,女中,男高,男低,也就是所谓的四声轨。这就是为什么专业的合唱团唱起歌来音乐是那么混厚雄壮,富有层次感,给与听众无限的感染力。一般的群众性的“合唱”(其实是齐唱)只是齐齐唱主旋律,歌曲的感染力和效果就差很多了。
) ^2 K( |! u% o' L3 g2 n& l! ]: v/ O, R+ H* A4 r8 u+ C7 K
最后谈谈词作者跟曲作者的合作问题。也就是创作一首歌曲时,是先写词或是先写曲,还有两者的互动。
9 o( c# L8 ?# _$ L W: N3 R% z2 {8 B( e3 z# A+ ~
歌曲的创作可以是先有词而后谱曲,也可以是先有曲而后填词。
; q/ ~6 Q9 \' ?, k8 v( F |5 A _& C2 h7 P1 s
但是,在实际的歌曲创作上,可以这么说,绝大部分歌曲的创作是先有词而后谱曲的。作曲者要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感情去配置相关的旋律曲调。很明显,如果一首内容哀怨的歌词被配上欢乐的旋律,或一首内容欢乐的歌词被配上哀怨的旋律,大家不用想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了。3 W. E0 k: k- P- m5 H) e' K; L
: c5 v$ n6 ?" f+ O7 o& j3 u至于先有曲而后填词的歌曲,多是出现在用外国的歌曲来取其曲而去其词,另填中文歌词上去,举一例子,邓丽君唱红的歌“榕树下”就是台湾有音乐人拿日本歌曲“北国之春”的曲填上中文歌词:“路边一棵榕树下,是我怀念的地方。…….”(其内容和原日文歌词牛头不对马嘴)。国内风行的“北国之春”的歌词是从日文翻译过来的:“亭亭白桦,悠悠碧空, 微微南来风。……”,所以内容和原歌词相差不大,不应该认为是重新填词。邓丽君唱红的好几首歌都是别人拿日本歌曲重新填上中文歌词的。另外,有的歌曲本来是乐器演奏曲,由于其曲子好听,容易上口和易记,就有人为它填上歌词当歌来唱。例如广东音乐里的“彩云追月”和“梁祝”的主题曲等等就曾被人填上歌词当作歌来唱。
- V- N1 y; h I/ V' o: z% M' [; v6 S( V& [" \" C5 I) ]: Q) @
先曲后词之方法难就难在作词者要去理解揣摸猜想作曲者写这段旋律所要表达的意思,或者是不管作曲者的原意,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填上词。由于用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不像用文字表达的那样明确,所以填词者比较难掌握分寸。加上受旋律节奏等因素的局限,填起来会有绑手绑脚的感觉。这有点象按律去填写古诗词那样放不开。- u. y5 L& V2 I+ P0 e- D
: R5 P; U& B3 f
( [ _0 c* w) B# Z. B
填词通常的做法是,先把想要填词的那段音乐旋律听很多遍,要摸清和熟悉旋律的节奏和乐句的结构,拟好词意大纲,然后再下笔。当填词者掌握每一句好旋律的节奏后,再根据旋律的节奏感来定那句的字数就比较靠谱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靠谱”这两字的含意之一)。一句一句地写,先不要管文法押韵等等,先把你想要表达的意思的轮廓写出来,然后再回过头去逐句逐字地修改,尽可能用“正字”,少用“倒字”。填完整首歌后,再回过头去精打细磨。这个过程有时需要重复很多遍才能大功告成。很多人就是受不了这过程的折磨而感觉很难很挫折就放弃了。
; @( @/ b+ i' N( Y5 T; H# U$ w+ I1 x
+ n- }9 ^, B" m/ @3 D当歌词作者写好歌词后,作曲者就根据歌词的形式和内容来写旋律。在谱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作曲者需要对歌词进行微调和小修以利更好的词曲相结合。例如,假设上面所提到的“曲径悠悠送我上云间”和“落寞庭院空争妍”是词作者的歌词原稿,在写曲时作曲者发现不太好处理,要把“落寞庭院空争妍”改成“落寞庭院里为谁空争妍”。这点作曲者要先跟词作者打声招呼并征求词作者的同意,以免彼此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如果歌词需要大改的话,最好的处理方法是词作者跟曲作者互相协商并由词作者自己动手作改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