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6 20: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更加突出了全曲音乐形象的个性。! J- O- ?5 w$ i2 M
例14一开始是两小节的引子,好似军号齐鸣。接着是主题,连续的切分节奏表现出顽强的毅力。( j# x9 _+ [0 v) P2 B+ E# U
例15是该交响曲第一乐章引子的主题,乐章中所有主题都从此引出。第1、2、4小节都是正规节奏,很舒展。第3小节是切分节奏,有跳荡的变化。总的音乐形象有似大地回春。
/ R! |% I$ A5 o8 n2 I例16的主题节奏,先是显得跳荡--开始两拍经过顿拍的演唱后,又一停顿,继而转入舒展平稳的节奏。总的节奏有激动、平稳(幸福)的内含。4 ]0 _; a/ p8 r6 h
例17的主题节奏,除第3小节的切分节奏作为变化、对比,主要节奏型X XX X 是中国锣鼓节奏。全曲第一部分以此主题节奏(连及少许变化)贯穿着,表现出欢乐、活泼的气氛。: ?: W8 o3 d1 [& I& y
关于主题的多样性,下面再从一个作曲家的作品中浅释这一问题。
2 Q; x( `, P0 M, S# V6 l+ a约翰·斯特劳斯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他创作的圆舞曲多具特点,首先体现在主题节奏上。
" N `! R$ H0 n, Q$ R例18《蓝色多瑙河》由几个小的圆舞曲组成,有的由A、B两部分组成,有的由A、B、A三部分组成。
& ~! }1 o. Q" s3 }1 t5 V第一首圆圆舞曲,A、B两部分的主题分别是:
8 X6 Q2 F' b! v& O# |# Fa) 是重拍起句,特别是5音的持续,使整个主题显得很宽展。b)的第一拍是休止的,每二小节是一单元,短促、活跃,与a)形成对比。6 D5 `2 ?% [% v( F, u+ K! w, D
第二首圆舞曲。A部主题:: U& W H4 _: r8 \1 R4 Q( t: }
由弱拍起句至强拍,前两小节有停顿,后两小节连贯。停顿与连贯并列、交织- [" }8 v* V7 U
在一起,与第一首圆舞曲的两个主题又有新颖的变化、对比。2 M$ V1 I: c9 Y& Y9 F4 S6 O) \
此曲B部主题与第三首圆舞曲A部的主题见例24及例25,都运用了变节拍。
& U3 S9 b* z* v$ y* u9 T8 Q( Z仅从以上几个小圆舞曲就不难看出,每个主题首先在主题节奏上就没有相同
% ^* C: J6 I5 Z( \的,而总有变化、对比,从而使整个圆舞曲充满新鲜感。
( o9 g' ]/ w) g8 Z( k2 z中外许多著名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乐曲,仅就某一位作曲家来看,如中
* d4 T" v* h8 T5 }" Y3 t N国的冼星海或外国的贝多芬、舒伯特等等,他们创作的音乐主题,首先是主题节奏就没有完全相同的,总是各具特点,极为丰富多彩。这一点十分值得重视。$ y# w6 ]2 F0 O2 |' P4 q2 J
记忆尽量多的中外名曲的主题(当然包括主题节奏),予以体会、消化、融会贯通,对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很有益处。
6 _9 E" @/ G8 X) e主题中混合复拍子及变节拍的运用2 D) J, D0 l+ ~: A# B- M6 V |
就处理节奏的基本手段来看,除了常见的切分音的运用(它打破了每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强拍的"一统天下",从而使节奏丰富、活跃),还应富有成效地运用混合复拍子、变节拍等。先谈混合复拍子的运用。
5 v _+ @! j" V2 [$ l3 g9 K9 L2 b( K: \
这是由三拍子与二拍子组合成的混合复拍子--五拍子,体现了"一唱(三拍子)一叹(二拍子)"富有特点的节奏处理。8 S- e& n" u+ ]' ]2 }! q, T5 x
7 L9 \3 }" a2 B( E; b0 Z. x此曲也是三拍子与二拍子形成的混合复拍子。试若改为4-4的节拍,似也可以,但显得有些急促,还是原作更富有特定的"谣"的情趣。% o, J0 {! D& C" z |
我国汉族民歌中混合复拍子较少见,但维吾尔族的歌舞音乐《木卡姆》中混合复拍子的实例则不少。如:
( A \( ~4 i! Q' x- N
5 N# `1 b; ]5 g, E; z0 F' K8 W% B) X在新的创作中,似对复拍子应有更多更好的运用。+ c- [7 x4 [- i2 @/ G* ~
不少初学作曲者,常只会运用2-4、4-4或3-4的节拍,6-8、9-8等拍子很少用,显然这样就局限了自己的表现能力,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运用各样的节拍,包括混合拍子。& c4 U/ ?' l4 y9 }' o
变节拍的运用,下面谈的指拍号不变(如一直用3-4的拍号),但在内部有节拍的变化(如变为2-4的节拍),艺术效果是打破节奏的单调感,增强变化、对比。% L/ h& q" R, S
试比较以下两个圆舞曲主题:9 E, O" `9 P- [; K% F
2 O1 T% O( W& [
此例与下例的第一句音调相同,但主题节奏在艺术上却有高低之分。% d& v* s) ]2 R) \% ]( u
3 C5 O0 u# e1 c+ W! M例23的节奏显得有些平淡,但例24的节奏很活跃、新颖,除1-2小节运用了切分节奏,再就是运用了变节奏:第5-6两小节变为2-4的节拍(如虚线所示),然后又回至3-4的节拍。4 Q3 A B& l6 i/ x
再如同一作品中的另一主题: q( g2 A' ~ [9 c
5 V0 I5 n0 Z; ]& C
旋律从头至尾是2-4的节拍,它与圆舞曲基本的3-4拍子形成交错节奏,很活跃、新颖。
: }' G y, Y2 Y I6 I0 J- g# W所谓交错节奏是指两种节拍同时运用,重拍多不同时出现。
8 ?4 G. ~7 ]. J5 h/ @& J下面是声乐作品的主题中,运用变节拍的例子:
2 E. Z! D1 z. T: D% y* V
9 n( R7 i( _9 K3 J9 j6 m" e1 c此曲的主题核心(第一句)中3-4、2-4变节拍的运用,在以后发展中("可是我的心和你的心紧相连,互挂怀"的旋律中),特别突出了二拍子,加以旋律线上升,造成相当大的紧张度(高潮在i音上),以后又回复开始的节奏,有放松之感。整段音乐的感情起伏很清晰并有特点。. w. t |0 w. E. }7 X
下例变节拍出现在乐曲发展的中间。
, T. m- T$ ^( Y6 Z: O+ _: `) I$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