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8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载]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座谈会专家发言摘登

[复制链接]

4428

积分

2

听众

-164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4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9 08:5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座谈会专家发言摘登
; g7 m9 W  ^9 }' G
- B% ^( z, \9 I6 l  作为文化部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之一,由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在青岛先后进行了3次演出,并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乔佩娟、羊鸣、仲呈祥、王祖皆、黄奇石、居其宏、冯柏铭、王晓鹰、盛和煜等专家观看演出并进行座谈。现将专家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 E" H3 q1 s. h5 h- K% B- L# K# K0 U  \# m# E$ ^% L1 r2 l, o
  乔佩娟:看了《马向阳下乡记》现在的样子,真是高兴。这部剧确实是立起来了,有着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感人、动人,好看、好听。虽然不是没有缺点,还有待提高,但能做成这样很不容易。  l3 z7 _3 i. g5 u) C
+ `; e( T% ]$ L% X6 y0 E
  现实题材的歌剧创作太难了。当初看剧本的时候,我都犯愁怎么排,还曾经跟黄定山导演说:“现代题材、现代人,怎么演?”在看戏的时候,我忍不住流泪了,这个戏最可贵、最触动人心的,就是反映了现在人民群众最关注的基层,反映了农村老百姓的生活——他们吃没吃饱?富没富起来?如何让老百姓感受到中国的新时代、过上了新生活?这一切要靠实际行动。剧中的马向阳不是个人象征,而是党的政策的象征,是党和老百姓血肉相连关系的象征。因而,做好这部戏非常重要。/ m2 Z  B1 C' N% @3 L0 S

4 V3 [1 Y- g, A9 t4 t1 F( m  现在,我们是按照文化部定的方向、中国民族歌剧最高水平的要求,来对这部戏负责。《马向阳下乡记》是出好戏,专家们谈了很多真知灼见,创作团队认真听取和思考后,不仅能使这出戏保持演出水平,还能做成一个精品。# ]2 i' X$ M1 i, _/ s

1 X9 z- S- m8 U- e( i  羊鸣:《马向阳下乡记》创作任务能够完成得如此顺利,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一是,担任该剧演出重任的青岛市歌舞剧院演职人员素质过硬,台上个个生气勃勃、全情投入,令人感动。二是,总导演黄定山对这个戏有着明确的定位,即好听、好看、接地气,有民族的根。这个剧让大家看到,主旋律题材的文艺作品也能很有意思,一点儿不说教。2 t# r  h  Z$ s6 h& m/ n

' Q, h$ ]8 _+ d  文化部抓这部戏是有远见的。相比神话剧、历史剧,现代剧很难立起来,因其反映的事情近在眼前,存在一点儿小问题都会被人看出来。虽难,我们也要迎难而上,否则只能裹足不前。通过文化部今年实施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我们看到了文化部对创作者的鼓励、宽容,对民族歌剧精品创作的决心。我们更看到了《马向阳下乡记》每次的进步,民族歌剧发展大有希望,作为老同志我很感动。) k$ T4 s6 |9 Y. v+ _, |6 X) {, i
: T7 R0 i* U( }0 H
  仲呈祥:看完这部剧,我要对文化部推动民族歌剧繁荣发展的举措,举双手赞成。《马向阳下乡记》为什么好,恐怕我们要站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高度来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4428

积分

2

听众

-164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4428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0:01:54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精准扶贫就是其中的一件大事,《马向阳下乡记》的创作紧跟党中央的步伐。该剧讲述了一位农科院的助理研究员马向阳下乡当第一书记、扶贫济困的感人故事。剧中,马向阳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了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建设,不仅帮助村里人物质上富了起来,精神上也强了起来,解决了贫困村多年来的难题。9 J& o5 j4 b: j/ m

; u  j( A, Y8 n6 n0 ?  民族歌剧应该为历史性变革新阶段的成就、为新阶段中涌现的新人物树碑立传。我们高兴地看到《马向阳下乡记》自觉担负起了这个重任。) Y: s/ j/ ^4 V6 ^

! p" e$ J  |2 z# t  王祖皆:《马向阳下乡记》应该受到肯定,不仅人物生动、故事鲜活、充满生活气息与情趣,更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体现着精准扶贫、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有着深刻的当代意义和时代价值。; ^1 l4 g, `/ S, _7 P/ b) V

7 I& g1 b1 _+ _5 ~5 C& R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在中国歌剧界,缺乏民族自信和文化定力、脱离时代与群众等焦点问题亟待解决,这种情况下,《马向阳下乡记》的出现尤显珍贵,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 ~3 Y2 a4 F, |

. O/ R8 o4 w1 I: @. {2 f8 r  这部作品的音乐令人称赞,风味纯朴、旋律流畅,综合运用了山东地区的民歌、戏曲以及曲艺等艺术形式,使得音乐接地气、服水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圆满完成了导演创作之初就定准的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乡村喜歌剧的风格定位。
* _( R& s& X# y! S( W
8 U5 x: C" k1 l: h- J! @  黄奇石:有句话说得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同样,文艺作品好不好,要看老百姓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马向阳下乡记》演出时,几乎每一个唱段结束,现场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9 M* _- K; d; r' Z
: v& Z1 h* H' A  L  好听、好看、接地气,是我看完《马向阳下乡记》的第一感受。该剧有着浓浓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选材精准,主题思想与党的重要战略、决策紧密结合,与民生密切相连,可以说“得风气之先”,这是本剧创作的一大优势。同时,在人物塑造上,每一位演员都很出色,其中老祖奶的人物设置尤为好,她的出现将村里的现实与过去连接了起来,使作品有了历史纵深感。明显看出,该剧导演黄定山在努力探索他的导演风格,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没有虚心和刻苦学习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一个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C) p; ^# H  f0 k$ Y

* w: ?( c5 B" E6 D  t( p  居其宏:在我看来,《马向阳下乡记》是继歌剧《小二黑结婚》以来又一部农村题材的轻喜剧,还是继歌剧《拉郎配》以来以乡村歌剧为定位的作品。这个定位非常好。3 v) m0 J& M3 x

' e$ J/ E0 ^4 d  中国歌剧不能忘记广大农民。要知道,西方歌剧是从宫廷走向剧场的。中国民族歌剧恰恰相反,是从乡村的秧歌剧走向城市剧场的。因此,我认为,为农民写戏、写农村题材的戏、塑造新时代的农民形象是如今民族歌剧的重大使命。山东的文艺工作者20年前就提出“乡村歌剧”这个概念,现在又用自己的创作来实践“乡村歌剧”的定位,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带了一个好头。+ A: A3 J. S" m8 ~; b; }

  P& e5 a! V7 L6 C6 x  更重要的是,《马向阳下乡记》是文化部扶持民族歌剧以来,有意识地、自觉地践行民族歌剧的观念、语言、技法,整体呈现民族面貌的较为典型的一部民族歌剧。无论是在剧本、音乐,还是在演唱、表演等各个方面,《马向阳下乡记》都自觉践行了自《白毛女》以来的一系列民族歌剧的艺术追求。
- f# P' [( X* ^  c- H+ h  ?  V( D8 o; a2 h& j% W
  冯柏铭:《马向阳下乡记》在喜剧方面的呈现是我最喜欢的,相比第一次看,现在喜剧的因素得到了加强,有很多重要、严肃的问题都在轻松的氛围下表达,这种幽默手法是非常高级的,如会计演唱的“钱钱钱”片段。我认为,这部剧应该贯彻这种幽默的风格。
/ G9 s- [. B, J2 [. h9 B* o7 L9 |! z: x- [0 S  T/ }. \
  看《马向阳下乡记》走到今天,很是欣慰。希望该剧能够先上“高原”,再攀“高峰”。
- l6 a- w# k$ K% w! U
3 o$ i6 ]( ^: r. L; q  王晓鹰:由衷向青岛市歌舞剧院表示祝贺,该剧排得如此完整和成功,实属难得。《马向阳下乡记》一开场就打消了我之前的担心,满足了我的期待。该剧有着非常强的现实生活质感,生动、火热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且歌剧感很强,有着民族歌剧探索的追求和品质。该剧的舞台呈现很好看、接地气,真切展现了当今社会基层群众的精神状态。2 ~4 m0 \3 k2 `" G2 v2 _* E9 u
+ ^4 K1 k. @, L1 }6 b
  在我看来,该剧编剧、导演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一是探索了政策戏如何艺术化;二是体现了对喜歌剧的追求,让戏贴近生活。剧中,4个村妇的人物设置很有中国民族戏剧的特点,其表演和唱段结构都来自中国戏曲,使得演出衔接更为流畅,把舞台换景的问题解决了,这可作为打造民族歌剧的成功经验。
( |/ x4 A  \4 [. p& X& L, l' D
' C" h. C; F0 n# P: O' R  盛和煜:实际上,中国民族歌剧的模式没有定论,直到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看完《马向阳下乡记》,我认可它。它清新、亲切,是真正的民族歌剧。现在很多戏特别是一些歌剧作品,骨子里有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并不招人喜欢。民族歌剧不能这样,要接地气、真正融入群众的生活中。
, }+ q* e& Z5 O3 l" H, {+ l/ X3 L6 k  F
  “有戏”和“草根”是《马向阳下乡记》两大特点,也是最大优点,在很多细节上有所体现。如李云芳和二叔争执的情节设置就很有意思,这场戏的演员表现、场景细节、舞台调度都很到位,把农村的矛盾冲突通过歌剧的形式极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鄂ICP备16002437号)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