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l芯片家用电脑的历史沿革
说起计算机或者电脑,相信绝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因为今天对于它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但它是怎样一步步进入我们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呢?也许你还不是十分了解。
下面就带您大致浏览一下家用电脑在国内的发展、兴起和普及。首先,人们通常会以中央微处理器(cpu)的级别来给电脑划分等级、档次。以Intel(英特尔)品牌的为例,90年代初期386开始进入国人的家庭。这些PC(个人计算机)被称为“80386电脑”或“386电脑”,有时也简称“80386”或“386”。80386的广泛应用,将PC从16位时代带入了32位时代。这在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紧接着到了90年代中前期,也就是95年左右,486开始在国内普及,与386不同的是微处理器(cpu)的工作频率和功能的提升。人们已经可以利用486配置多媒体影音功能了(加装声卡、解压卡),这在当时是多么新鲜的事!但更好的在后面,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进步,586在97年上半年紧随其后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奔腾“处理器。这时国内电子电脑市场开始蓬勃发展,出现了”北有中关村,中有珠江路,南有华强北“的局面,从大的品牌到各类兼容机型充斥着整个市场,极大丰富了国内的家用电脑行业。
时间到了98年,带有MMX(多媒体扩展)功能的奔腾处理器芯片在国内普及开来,人们梦寐以求的多媒体功能已经不需要另外增加部件(声卡、解压卡)就可以实现了。这时“奔腾”的家用商用已经发展到了高级奔腾(Pentium Pro),同年带有MMX功能的Pentium Pro普遍进入市场,就是众所周知的奔腾2(PentiumII)。奔腾2的运算功能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主频在66MHz总线上,分233、266、300、333Mhz,在100MHz总线上有300、350、400、450Mhz。与此同时,Intel公司推出赛扬(Celeron)品牌处理器芯片,功能上比奔腾2少了二级缓存,但性价比好,也赢得不少用户的青睐。在接下来的Intel CPU代际更替中,赛扬与奔腾一直相随相伴(同级产品只是赛扬比奔腾少了二级缓存),后面就不逐一赘述了。
到了99年Pentium III成了Pentium II进化的产物,等于是Pentium II的加强版,新增七十条新指令(SIMD,SSE)。时间进入2000年,Intel Pentium 4处理器 (Pentium 4)随即推出并进入大众的视野,支持快速视频流编码的SSE2指令集,主板接口升级到了更成熟的socket478平台,这时计算机内存开始出现DDR代替之前的SDRAM了。
2002年,超线程P4处理器推出。英特尔在全新intel奔腾4处理器3.06GHz上推出其创新超线程(HT)技术。超线程(HT)技术支持全新级别的高性能台式机,同时快速运行多个计算应用,或为采用多线程的单独软件程序提供更多性能。 2005年4月,英特尔的第一款双核处理器奔腾处理器至尊版840的面世标志着,Intel处理器从此进入桌面双核时代。2006年7月,英特尔公司向家用和商用个人PC与笔记本电脑,发布了十款全新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和英特尔酷睿至尊处理器。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家族包括五款专门针对企业、家庭、工作站和玩家(如高端游戏玩家)而定制的台式机处理器,以及五款专门针对移动生活而定制的处理器。
2011年3月,使用32nm工艺全新桌面级和移动端处理器采用了i3、i5和i7的产品分级架构。其中i3主攻低端市场,采用双核处理器架构,约2MB二级缓存;i5处理器主攻主流市场,采用四核处理器架构,4MB二级缓存;i7主攻高端市场,采用四核八线程或六核十二线程架构,二级缓存不少于8MB。自此,Intel处理器进入多核心时代后,产品分级架构被重新确定。在接下来的近10年时期内,Intel 多核系列处理器从最初的1代到现在的第10代不断推陈出新,家用和商用电脑在购买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