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国产中档耳机?
3 w' \" S9 V! c. v' \1 u
5 [1 v S/ [7 T/ y 全球,耳机产量最大的地方是中国大陆,几乎生产了全球几乎所有中低端耳机,占据全球耳机总量至少90%以上的份额,而这个地方,产量占据90%的地方,竟然没有一款能叫得响亮、拿得出手的耳机品牌……
& e* S: o+ z$ e7 [' {
& \& m4 M$ @3 E! y- m
这究竟是为什么?7 f: I. E5 w+ ~) S( W1 R
* {; ?. j2 t+ q8 S' Q2 ^" y
2004年,是国产品牌努力冲击中档耳机的一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无说收获,难道真的是音质太次太次?我们听过N款国产中档耳机,我们希望能为国产耳机找找市场失败原因。也许很多人要说技术不行,我们肯定的告诉大家,这只是一面之词……更多的是,没有自行设计制造中高档的良好环境。7 R, C/ b- ~0 a! g
) T4 d: m# d: r3 x
你可以去任何一个耳机或者音频论坛,问某款国产耳机如何?然后你静静的匿名看戏,不出所料,你能看到满头飞舞的板砖……( |8 |! v9 @' e2 }' x5 \4 B" V
+ v5 o' n+ ^3 s2 o2 [ P) S国牌竞争对手的板砖
" A# l( ]8 t) ~- A S& \$ w1 B. ]
7 ^5 o5 t" H! H$ T& r: T9 u! A& x0 G 既然是中档耳机,肯定是有明显缺点的,不管是国牌的还是洋牌的,洋牌不好拍,那就瞅准国牌拍,谁冒头就拍谁,遗憾的是,最大最厚最无耻的板砖往往就是另外一国牌拍出来的。这种事情在各耳机论坛精彩上演无数次,板砖常常有个不错的好标题——“看XXX耳机内幕”,“XXX耳机凭什么卖300,看XXX耳机拆解”等等,抓住不足放大再放大,优点缩小再缩小,义正言辞,态度分明,被批判对象就是垃圾中的垃圾,别说比洋牌了,比某国产耳机都次上很多……经典演示贴大家可以去www.erji.net去搜寻。
' N5 ?" a- S- G7 i- k. N" A
% y& {, B; |% ^ k
洋牌竞争对手的板砖% \2 S9 a3 q5 I8 b' @7 d" o
4 l4 r3 H s2 G" S
墙倒众人推,有了第一板砖再加一板也不多,在拍某品牌时,其他品牌很容易结成利益联盟,瞬间有了共同语言,洋牌代言人往往攻击的不是产品缺陷,而是品牌“缺陷”。何谓品牌缺陷,几乎每个国牌都经过了低端向中高端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恰恰成为了品牌缺陷,品牌形象不好,没说服力。这些代言人,一句“XXX,有必要讨论”这类的话,就让不少菜鸟心里发怵了。7 t- L1 N& \3 {0 d, z1 K+ k; R
' |5 H; D# n8 z
不知情人士的板砖
$ J! s" f4 D; F+ b* I* w: F# {: _
' k" H3 `9 ?1 |! x% h 墙倒代表一方势力胜利,让菜鸟们也认为真理凸现了,趁着大势也恶狠狠的马上几句,反正形势已定。“我曾经听过XXX耳机,确实不怎么样”,“对XXX没信心”,“看样子就好不到哪里去”,口碑就这样形成了。! E3 H0 X9 y j4 e0 ?
( `0 z& K4 Q4 \
如何评价国产中档耳机?二
6 @/ K, y) n/ C6 q' U2 d
, d$ x2 h6 }+ |* X! I
r$ x/ J8 n/ H' _! d 国牌为什么要拍对手?: {% f$ f% H. m. L( m4 t/ F- r
) U! [! G( L' d$ w1 K
生存不易,对手死一个是一个。/ v0 ~: _+ j) ~4 z7 P/ d
4 Y& x5 M/ V* x6 v& d. x7 T9 @6 }
洋牌为什么要拍对手?
0 j) l8 I" t& S0 \- ^: h5 c; A1 t# l* L
耳机利润几何?恐怕没几个普通消费者敢想象,国牌的介入,足够让这些洋牌的利润缩水几倍,这怎么能安心,唯一能做的是,在国牌没形成势头时,扼杀一个是一个。
7 F0 @9 e8 e0 w$ d B, A" C* n7 H) _
菜鸟为什么要拍国牌?
. V5 M) c y0 L9 Q( h
+ o, t; }8 a. N- b 说起来,这个才是最悲哀的,在汽车、音频、光学等行业,国人几乎对国牌都苛刻过洋牌,可以苛刻到不用试用就可以妄加评论,我们永远只配制造没品味的货色,耳机这块尤其严重,严重到国牌几乎没有生存空间,这些信口开河的家伙们,你们听过几款洋牌?本站曾经计划在2004年大幅扩展耳机内容,为此收集了差不多市场上所有品牌的200-500元价位的耳机,但是最后我们放弃建设这部分内容了,要符合大部分人的观点,就少不了说违心的话,因为以本站对音质、以及性价比的理解,90%的中端洋牌耳机可以归为垃圾一类,甚至还不如某些国产低端耳机,别吃惊,事实就是这样,垃圾成堆的市场混蛋评价才越多。7 ~: M7 E R/ [2 P7 k# m* t7 U
1 U* U+ m7 W5 G/ {, W! P 在渠道建设方面的问题,我们为此蹲过中关村几天,低端绝对国产的天下,因为洋牌不乐意做,中端就几乎找不到国牌的影子了,我们很纳闷,好心的经销商告诉我们,卖一个洋牌的利润可以抵得上卖10个国牌中端耳机,大部分顾客也绝对相信一分钱一分货,这是众枪们的战绩,顺便表扬一下,洋牌都不需要怎么介绍就出手了,国货还得多费口舌……价格低反而变成一种错了。0 J0 E7 E) D5 M+ \. k" {5 w
9 S: G4 c: C: Q1 W- M `: d8 t 谁在玷污国牌的名声?
1 O$ O* y8 Q- s1 j* `
3 E, E; y1 a" u4 c 首先是国牌自己,内战内行,成为几乎所有国牌的营销特征,洋牌代言人火上加油,让这份本该是国牌的天下变得狭窄,让国牌无法呼吸,永远只有干帮人贴牌的份。国牌往往存在两种极端心态,一就是缩头乌龟型,不敢挑战洋牌,另外一种就是沉浸于意淫,不切实际的盲目宣传,“只制造全球顶级耳机”的口号不是洋牌喊出来的,而是深圳某耳机厂,太夜郎了吧?敢于承认自己不足与优势方可进步,但几乎没有一个国牌能认识这点,更有甚者,伪造一个什么“德国电声”血统来欺骗人,国牌血统就真的让你内分泌失调了吗?“盲目夸大与妄自菲薄都是对国产耳机的最大伤害”,这是耳机大家坛版主af2000的一句话,可以看做是一种对国牌耳机的现状概述,可以算作对所有菜鸟和业内人士的一句箴言。6 [! z/ R- p) ^$ ]2 o7 \+ |$ _
0 P- e1 B# m' n o7 {: G' T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去评价国产中端耳机?这是我们在写达音S01耳塞测评中的一个问题,按实评论,对S01的肯定会招来无数板砖,想起这些,我们就忍不住写下一段牢骚话,没想一写太长,于是单独成文。
; ?& I- t; w- U/ Q/ {( S, [, {
' P; X/ I' x0 T; p$ p# F 给国产耳机的几句良言
; P+ b: I+ t! o; l! O- e. U' M# J
/ z6 j: W8 z# G0 d% k 1、正确认识自己的品牌形象,别定位太高也别太低,长期的形象还得靠产品说话。
. ]& _0 E( @5 w- a- k7 g5 o' O" N. a0 Z2 V: ~7 D& {) K
2、继续努力,作出更优秀的中端耳机来,别盲目攀高,品牌也有一个发育过程。
) Q; S( x0 F- ?" l( }* r6 m6 ] ?8 E& T9 K. {
3、千万不要以谋求暴利为目的,虽然现在洋牌利润惊人,看看HiFi音响市场,暴利的结果。
$ z- R7 j3 `$ @4 H; [
2 u3 G+ S/ |1 y2 ?/ E' r. B4 w 4、做好外形设计,耳机不只是音质好就行,佩戴舒服也十分重要。不要模范洋牌耳机,抄袭永远没法超越。4 P6 `9 i8 {! F7 I0 \" G. P5 j
) e# p8 m4 k9 R9 [, _
再次引用af2000的一句话作为这段牢骚的结尾——盲目夸大与妄自菲薄都是对国产耳机的最大伤害。& x7 d/ ]" v, J% K* y9 t5 c
; t# @* T* w& e& a 我们衷心的希望有几个属于大陆属于世界的耳机品牌。7 b( ], }6 y" A
: N. W; \2 H }" a3 O# q$ b
+ [- Y9 I+ A3 X) A+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