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11-25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这篇“黄沾”访谈,很有启发
$ ]8 G4 J' Y# H
: D. P; y7 z. Z, V z6 l你说半个月华语音乐是什么都变不了的,这句话是对华语音乐的一种看法吗?* | n( T/ x' \* t
3 D9 ?2 ~& Y* g+ z! n: K
黄沾:香港粤语流行曲死了。你必须知道一件事情,流行音乐是一个商品,1996年是19亿,现在是3亿,有些歌星的唱片出来卖几百张,19亿的生意变成3亿就是死。' I5 l% h+ R2 _) x7 K: z9 d/ Z% x/ z2 k
/ r2 u4 V* X. R% g2 e9 R7 {但衰退不仅发生在香港,全球都有。' ~& w% a$ d7 w! Z/ }
: A# }% A) g) l黄沾:所以音乐面临非常大的变化,听音乐、买唱片的方式都要改了。香港流行音乐面临的死亡期很长。可能在死亡之前有个生机,就是香港跟广东音乐人在一起,香港跟广州加起来有8000万的市场,这个市场很大,如果不把这个市场抓住,香港音乐就肯定死掉了。粤语音乐是方言音乐,主力是在懂得粤语的地方。而华语则不仅仅是粤语那么简单。要三地的年轻人全部找到共通点,才会买同一张唱片,但这个很难。0 E9 }% s0 T, u( Z2 j+ H; p9 p
- u1 r" Y; h" R5 J. J; z$ \三地都买一张唱片真有必要吗?
) K6 K9 ?* S' I& d
5 L6 g" i0 ]' ?% ]黄沾:不是必要的,但如果不是这样你就很难做得很大。
/ g# h6 M0 r/ |( T8 D6 _' S+ `' @" G! E: w, }
李宗盛最近说,香港唱片公司过于急功近利,而歌词也是粗制滥造。你觉得呢?
& p9 q" ?/ } O3 x) W' q6 t$ q: l4 d2 N$ n w, \8 K! X
黄沾:有部分道理。创作人青黄不接是一个原因,整个乐坛都青黄不接,比如说现在周杰伦很卖座,行家说是150万张。但我觉得很奇怪,周杰伦玩的HIP-HOP和R&B都是外国的文化,我们怎么学,都没有纽约街头的感受,没有美国HIP-HOP的环境,我们学就跟中央电视台常常播的洋人唱京剧一样,无论他们怎么好都不会像中国人唱得那么好。) x4 u! \& I8 S4 @8 _% I
$ D1 A- V% j. i) s7 E2 q* g
就是因为他们是外国人?
. {& m' l; u4 ^( j3 i8 A
3 @ ]& b" _. c黄沾:其实我们真的要华语音乐有自己的个性,就要找出中国人都能共鸣的音乐。为什么我们现在都听HIP-HOP?因为现在中国人也很洋化嘛。但到了深层次的洋化,真正懂一点的就觉得这个外衣衣不称身。我觉得怎么写都不可能写过外国人,那怎么不听外国的HIP-HOP?崔健的摇滚不也加了唢呐进去,摇滚哪里容得下唢呐?这个唢呐就是中国特色。. q% J) {/ H T" u$ Q& m8 D7 O6 W* {
! }! o* T/ ~+ P5 W
只要加进民族的因素就是有中国特色?2 s7 Y/ f+ _: _' ?2 a+ o# v, a
, L0 [9 s, ]/ [ {& X/ T
黄沾:不是,这是其中的一个方法,我做了这么久都不知道什么是中国味道,这个很难讲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 B9 z: k( `/ R2 M+ k- N& E6 z: F
之前陶喆也在做HIP-HOP,但只有周杰伦敢牺牲中国汉字的发音,让吐字成全节奏,这是不是HIP-HOP的中国味道?
3 d+ Y8 w) a, k! x, G- [: q% m8 d9 Y# x- S# l) s9 t6 P
黄沾:但我还是很反对。我们应该找中国的东西。什么是中国味道?李宗盛有李宗盛的中国味道,罗大佑有罗大佑的中国味道,我有我的中国味道,不一样。只有每个人找才有希望,流行音乐必须有自己的个性。 h6 N6 B" E. k( v* R# H, i
8 x# B/ Q" ]4 `
你觉得周杰伦HIP-HOP是一时之风,不可能长久下去?8 ~4 Y4 W% c v2 ^' d3 [3 z) N
* G/ F4 G' O! I( t- f7 X
黄沾:我觉得不可能长久。大家现在是不懂,觉得很新鲜,就跟崔健开始搞RAP一样。崔健搞RAP就是一首歌《一无所有》,这是所有内地青年人的心声。“一无所有”不可能是香港的概念,因为香港的青年没有“一无所有”,内地作家必须抓住中国青年的心,把它表现在歌里面,这个歌才能够卖,我不相信周杰伦有这个本事。& E/ {8 x* _4 v' O! t* }# |2 A
6 v/ F7 U+ ?) x6 C
方文山给周杰伦的歌词里加进了不少文化典故,这是否一种新趋势? 黄霑:当然是了,不然为什么他的唱片卖得那么好。我喜欢一个小胖子,臧天朔的《朋友》,你发达的时候不要来找我,你失业的时候需要我帮助再来找我,写出了中国人的义气,很打动我。周杰伦喜欢HIP-HOP很好,因为我们现在很洋化了,连牛肉面都要吃美国加州的牛肉面,其实我们应该吃地道的中国的牛肉面。洋化是一个过渡。4 p/ {7 P! u- h( ]
, B' Q# X9 I) q l9 ]- M3 A
如果让你给周杰伦写词,会怎么写?- k4 m8 \# K' e/ m9 K% S
- {% U }5 t: S s. E; s7 t黄霑:没想过,不知道。流行毕竟是年轻人的,你说恋爱,我的初恋离开我都50多年了,不记得了,我老了。
% _- f( Z. M. z" N4 C' a5 H6 A7 F, N* a7 V
李白也没林夕写得多
% h8 e8 Z0 I3 q4 L' m/ f3 F
0 W% Z, s4 f4 H1 U但你一直是很不服老的,你现在还在读大学?
/ [/ t$ B1 \: n9 R( F; o2 n
( F7 H0 ^0 F7 j+ v黄霑:我在香港大学读流行音乐的博士,5月份拿到学位,写了15万字论文,就是讨论流行音乐和社会的关系。我发现歌词的走势其实反映了社会的心态。这段时间失恋的歌很多,你只看见歌词里都是“我多痛苦”、“我多难受”,却没看见他难受在哪个地方。其实这是人们为外遇找借口,说我还是对爱情坚贞的,对爱情是渴望的,但就是分开没到1个月就有新人了。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时期的流行音乐肯定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情况。
. l. {7 O' H! b, u/ Y$ o6 D; s: n( z5 _! p+ ^& j9 e
周杰伦的流行反映什么样的社会?# D$ J. }$ {& @0 o$ ^
) \/ L: U0 @$ [+ c1 e黄霑:老实说我不知道,我不明白现在祖国青年需要什么。从前我抓得住香港青年的心态,我那时候40岁,现在我不懂啊,我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O) X* D1 W& g
" x, c7 l0 ?. P' K" M8 n+ |) f可周杰伦不仅在普通话地区火,在香港也很火啊。
; J. ` Q; X8 @4 W, O9 \# \' g/ o+ k' i# \" N
黄霑:但像以前谭咏麟的疯狂没有了、张学友的疯狂没有了、梅艳芳的疯狂没有了。没有大众的支持,还是比较小众的火。现在25岁以上的人不听流行音乐了,而我们那个时候都是通杀,什么年纪的人都听我们的音乐。8 g; V9 A( f- {- \- @' U
3 i( J! n8 N/ `, j1 |
你是说流行音乐必须是大家都在听?
4 F6 @& ?! u8 A$ q+ {$ t0 ]$ Q4 ~- k2 c
黄霑:不是,流行音乐本来是年轻人听的,但是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真的是什么年纪的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凡夫走卒,都在听我们的音乐,那时流行音乐真成了香港的代表,我觉得这在香港是不可能再达到 1 j4 l! E1 I) w" f5 p/ Y) u7 K7 ~
H8 d7 h* }; a( A&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