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难的十大钢琴曲
4 I( V& l L* z; r* K6 Z: o0 |
. f# e; E2 S U) l) u+ ~7 M* V9 s0 O. h* f7 s- A
世界上的钢琴曲有十首最难弹,称为“世界钢琴十大难曲”。分别包括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李斯特等。来看看是哪几首。
# E) t+ q0 K; H: |1 j6 ~- h/ D F; U+ }+ K* F4 J9 k- }3 ?+ |( F
, q- I$ a& N+ N9 ?7 T9 q. r+ ~7 e" P0 X8 ]6 e
排名第一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 M9 x1 j' R6 }6 L% ~
: {8 {( W# B) j# k, |- n- E: i
+ ]. D" l5 V' o. B
1 |. \6 J9 Y( m/ }- b
, y+ C% L _2 d3 {7 S/ Q! T. c, d: K3 g- Y2 G
+ m5 U) H" Z0 G% s+ f《第三钢琴协奏曲》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拉赫玛尼诺夫用钢铁和黄金铸成此曲,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灵。他曾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一位著名的音乐学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其难度可见一般。澳大利亚的音乐家传记影片《闪亮的风采》描写过钢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们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 拉赫玛尼诺夫说,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p! C8 K0 E8 Y: a$ s
+ a+ p* O' t( z5 s# d/ r
9 v4 h. ~/ `5 d7 ?1 H
; D: t6 R& g9 T3 }4 l \
欣赏霍洛维茨演奏的世界第一钢琴难曲:
4 T- S3 x& ]& E7 p { \1 z& B0 ~2 ?9 Y$ R1 w
# Y @) Q! N! q$ C: c
6 b/ X$ J- A( V$ c2 z
1 e, c6 F. Y9 D- w
+ w2 l: h w( W
" M9 _& i# n; [8 j. Y* Q" `
9 D& y' p+ q- H" |6 v I/ ]排名第二麦可斐尼西《EnglishDountry-Tunes》) A% m8 a3 \, @3 W( I, E0 _
, q% X- P7 X3 t7 D! |$ W+ z* B/ k$ [) w
+ h. l# b# T- z+ n' Y. b
1 X: M9 J; g) k4 C
+ B3 w0 Z9 F, `. p英国作曲家麦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创编出来的《EnglishDountry-Tunes》钢琴曲。这首号称是全球最难吹奏的钢琴曲,琴谱上有时候1个末节里就挤进三百个音符,弹奏的时候手指以及手肘都要用......俄罗斯女钢琴家丝罗克兰德曾经在日本首度弹奏这首曲目。' T+ p% A' e9 s; B
' M. a6 o0 X% O
( ]7 j' J) E. N4 h u
! U* C7 K0 w' j: ]4 e2 P排名第三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1 ] c# F: p1 J$ ^+ p4 l
+ @6 H5 B q5 Q5 n- O
6 D; _8 V$ m, X8 f
6 V8 \; }( B" z8 t2 S! X6 O
+ j, n% n8 `- I1 A6 Z- {1 W" {+ d; X- r
; f4 |, E# R6 Y/ ~: v0 W$ U- J
. e0 d: }+ l1 _2 O% P原苏联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于1913年,因当时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自杀,故此曲呈献给斯密特霍夫,因原谱丢失,普罗科菲耶夫1923年凭记忆再整理而成。此曲1913年首演,因为一直是节奏的激烈敲击与不协和弦的连续,曾遭许多人退席谩骂。多数报道称:“这种未来的音乐,送给魔鬼去吧。我们是来享乐的,我家的猫也会弹这种音乐。”批评家卡拉蒂吉则称:“我确信10年后,听众会给这位年轻作曲家的天赋,报以相当的掌声来为昨日冒失的嘲笑赎罪。”十年之后,果真如此。
' z( ]. X4 h$ z. Q2 ~, n. a' f* `3 M. u# n0 ?9 p. _; u3 W
6 @3 }4 \' R4 X; h9 y
% {) f# m) ]* H4 N% ]) [
欣赏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王羽佳和迪图瓦演绎这首曲子:
. K0 o2 f/ f$ N
; q X, d7 `- [. L. h- t2 V4 V/ y7 m. b8 R6 n
8 A: W G- u6 k" c* x5 x6 |- U4 P/ F1 S1 B
6 C- L2 A; g& A0 g
1 F f- k8 u9 W8 J0 K! r" J6 R1 E
7 m' i. e% t: S- K( T6 w6 K排名第四李斯特《唐璜的回忆》
3 y! P; o' Y. R3 o7 u7 v/ c; _0 B. B: n) @* _0 _: @
* D& o5 d4 C. }/ D! }6 z/ S' x( T- A: `* C- F
( \4 V0 ~ q- z! D
( O$ K& i& a, Y8 Q
8 V$ `# Y7 D; j, o0 a F7 l# F* p
) D! E2 T' v7 \ x. D! I* F. `《唐璜的回忆》是匈牙利作曲家,被称为“钢琴王子”的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技术之艰深,场面之宏大,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上制造出惊人的气势。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本来长约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钢琴曲没有删除歌剧中的一个音符,整首曲子无论是节奏还是技巧,都是难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忆》被称为是最难的钢琴曲之一,鲜少有人弹奏。
- B, n N3 m% j1 s1 t4 p1 P$ N: s6 K# `! S t7 p
郎朗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演奏李斯特《唐璜的回忆》,几近癫狂:
* Y! N& a. C, _/ A, v, L9 }2 @3 d: x6 h. L h: G0 D, [; a
3 _; Z! g& e& I- G- v$ d1 `9 z& w1 {! k
& p2 N6 B- J. S+ h
- ?# d2 l& W* ?8 m5 t1 ]" h+ @: C c+ C2 T9 d% I' W
2 `4 M6 F: L+ o' _0 f2 ^0 P3 a排名第五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h+ R3 L2 M' T3 P' E" u, L" {0 q
) o8 k K& |8 ?: J v
; Z# p# [$ h& [( W- F1 m* v
U8 Z1 Q: c0 a! s3 p
0 O% U C9 Y3 H; R$ _4 N7 t+ N8 d% u8 r+ u, f
# Z" C% y& \( T3 _7 w1 e5 V O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于1881年。这首钢琴协奏曲十分特殊,既无莫扎特式的流利,又无贝多芬式的豪壮,是典型的勃拉姆斯式作品。与其它协奏曲比拟,作曲更显繁重暗涩,技法也出其的难。有人说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谐奏曲》是“要钢琴家血汗的至难协奏曲”。这首乐曲具备勃拉姆斯所独占的冷静与厚重,同时又有他坦荡爽朗、温柔的另外一面。
% p+ O9 c1 H7 q
7 D) ?* H8 L" o+ N- L" f2 }$ X6 e: h2 b% E8 A1 d0 d
1 W [) O5 s0 }- ~5 }5 K! _排名第六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斯卡》
. z( f, ?& D1 C, @1 }+ M7 g. A
# y. A3 z9 N Y' f% ]# e' ~$ x/ c# v& {% |. S9 x
0 ~6 J# H6 A/ V) d- D* _" G
. h3 x0 q: k+ t* L
( ?# ^: p6 z) t+ {# s) |6 M+ l, B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国作曲家、批评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士。父为圣彼得堡皇室歌剧院男低音歌手。他曾经师从里姆斯基·科萨夫学作曲。他的作品浩繁,风格多变。《彼得鲁斯卡》原为管弦乐曲,后改编为钢琴曲,困难程度极高。沈文裕在英国演奏《彼得鲁斯卡》时,惊艳四座,本地的《今勃拉姆斯世音乐厅》杂志给予他高度评价“技法崇高高贵,音品变化之富厚,跨越了波里尼(闻名钢琴巨匠)。”4 R% z0 d8 h) d" I& H. d
S z+ W% W0 r$ {
. f G7 I6 k) E. C$ }% F [. J# e+ i
排名第七李斯特《12首超技操练曲鬼火》& @, N1 u9 `, c: T0 d+ o/ y3 V6 M
# P4 L4 |4 d( V) w1 i/ Z( S/ u0 D
. ]; D) W9 U3 Z" I
$ j9 M( t$ h% c) e9 c, `% D
i; i- P5 Y% Z3 G0 x8 r
; {2 N7 V* ]6 W' Q/ k2 c( q5 u李斯特的《12首超技操练曲鬼火》是钢琴史上令人生畏的高难曲目。从技法上看,李斯特的这12首作品难度过度深,好像是钢琴吹奏艺术的象牙塔尖,纵然在20百年钢琴巨匠如过江之鲫的年月,也很少有吹奏家勇于挑战。其中的《鬼火》有高难的双音技能,拉赫说它是最难的练习曲,技术刁钻不说,还必须弹得轻灵有趣方能服人。/ M1 q* I J2 a. D. _
; g1 q5 u8 k( @/ F' t) E
( m5 B9 n' S! ]3 ], o4 N3 M- u. i0 A4 f, A. X$ t# U2 D, W# I; K
排名第八巴拉基耶夫《伊斯拉美 》8 a3 x0 j* {/ X9 ^: ` I; y
* @4 A# y0 W7 ?+ N1 `& u! }
1 e g; }. \% c9 W/ m- L p4 n2 C8 r+ u" ?" w
7 e+ C5 p- f8 E4 _9 q# p( r
- @! c4 d8 P/ Y1 B, [- |4 x/ i' P! {: R3 b# F7 K+ b4 w
9 ^% w1 D0 p; {/ Y2 j( b巴拉基耶夫是一名超卓的钢琴吹奏家,他奏琴都是凭影象,从不看谱。他创编了一套技法性很高的钢琴作品,最闻名者就是《伊斯拉美》。这是一首极难吹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域兜风而创作的,副题为“东方玄想曲”。是三段体:先是主奏,抒发正题;然后是中段,奏出充满感情的小行板;然后末端,增速速率,回到正题,尾奏是十分狂热性的猛烈的急板。因为其极高的困难程度,很多钢琴家把它看成挑战。) i A0 U% M2 `# t
' T+ @; s3 V7 e0 T' y) V0 b/ F
l* U7 G, |* F# R
, i9 t# }: v: k p排名第九李斯特 《帕格尼尼操练曲之钟声大幻想曲》
7 o, |+ L$ [) g# Y
+ G1 ]. y- V9 ?
0 A& I1 T0 i0 v: N5 r9 t4 n! l( F7 W9 A
! Z# {# v0 X/ ^* v, A7 ^, k4 u4 m ^
& v! p/ o/ B4 {9 N7 u8 p2 {
3 b# S1 |' T1 K! H' R' c
( R0 p+ `$ i% S4 z9 h《钟声大幻想曲》是李斯特按照意大利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调儿第二号提琴协奏曲》的正题转变的钢琴独奏曲,李斯特最有名的炫技作品。用盘旋曲式写成,正题每一次呈现都变换一种新的吹奏伎俩,充分阐扬钢琴吹奏的技法。《钟》这首乐曲是钢琴家们时常在音乐会上表演的曲目,因为它可以充实体现出演奏家的技法。演奏者需要极高的钢琴技法才有可能杰出的把握此曲,李云迪曾经也挑战过此曲。
' s2 j: S; g+ J! @7 m4 h: ]( i% S! Z" E3 s, t1 n4 O7 l& J. P9 d
7 M- _7 P5 Z& \, z; C
9 Z+ u& w: |/ B; q( H' t& r排名第十李斯特《诺玛的回忆》
* j) E9 ^3 S3 l6 M! \' Q; L7 G4 d3 \
6 s# P: Y: d8 W2 f5 D# x" z9 c t K' ]4 y, a/ f" b3 d E
% U8 j( H0 b* u/ D3 j! j0 D
4 ^4 T' Z6 S) @* P
8 T- y. G: V7 w4 @3 w5 U8 U
+ |2 \; T5 z. |8 \3 E5 W& I# M《诺玛的回忆》是李斯特受《诺玛》启发而写的一首大幻想曲,它技巧艰深、篇幅宏大、音色辉煌灿烂、情感佚宕磅礴,浓缩了最震撼人心的剧情,表达了李斯特最炽烈和崇高的赞颂之意。李斯特以萧冷、悲怆的引子预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随着音乐的发展,段落中浮现了歌剧最具代表性的旋律。在情感抒发上,乐曲以强烈的情绪对比掀起一阵阵幻想的劲浪,其中既激发了昂扬之志,亦贲张着情变、矛盾、紧张、狂乱等复杂的气氛,最终绚烂升华,绽放出爱情与宽恕的永恒光芒。 i( L: J- l( K$ g4 Z0 U7 L
7 S2 d# F/ x$ O! u- p5 B
8 Z7 U2 o& N) e! S/ ~ _5 N
% t# X2 }0 }+ X( \如此可见,钢琴是如此神奇的乐器,能将我们带入奇妙的音乐世界,跟随着音符伤悲和快乐,为之激动,被其震慑。
0 L! Z; h# C# J$ P& }8 u$ v4 Q! ?4 i1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