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筒声反馈抑制器的应用9 _9 h' m7 D' `) o5 e7 T
- V6 ?4 `4 `& }6 \
5 }0 |6 K) L9 \, ~大多数音响师在使用声反馈抑制器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使用单支话筒时,如果话筒发生啸叫,运用声反馈抑制器(例如用插入法)就可以较为理想的把啸叫声抑制住。然而,当同时使用多支话筒时,收到的啸叫效果往往就不够理想,常常会出现只有其中的某些甚至是单支话筒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余的话筒在推大音量时,啸叫声并未得到抑制。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 ~% y8 `, r' {, Y6 H
+ l" `4 B- s# e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造成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 R* A0 @- v4 T7 s$ @4 z, C
+ Q/ [1 h h! ^. O, R+ w& R: O. u) q6 e 大家知道,由于话筒的结构及特点,不同品牌话筒的频响、阻抗、灵敏度、指向性等指标是不一致的,即使是同一品牌的话筒在这些指标上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再加上各支话筒在实际使用中用途及摆放位置不同等客观因素,造成各支话筒的反馈啸叫频点不是在同等音量时发生。
% m9 p5 }( z( U' m4 Q& S% \' X' P4 e Z9 ?) h: {) c0 X
如果我们再运用常规法进行移频时,往往最先发生啸叫的那支话筒将触发抑制器进行逐点移频,结果其余多支还未发生啸叫的话筒并未得到有效的移频。当音量开大时,这些话筒就会照样发生啸叫,抑制器已是无能为力了。假如我们用多台声反馈抑制器用插入法,分别对各支话筒进行逐点移频,那么,这些诸多的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可这就造成了设备成本的提高。要是举办一场综合性的歌舞晚会,这种配置一是在安装调试上费工费时,二是在成本费用上也是很不实际的。其实解决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调试方法,用一台反馈抑制器完全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移频抑制效果。 3 }2 S7 \& l; Z# c+ W
2 g! l+ ?/ X1 w. i) s
下面我想举一个在演出中的实际例子,详细地介绍该调试的操作方法。
' R+ e& e4 R% i8 N( r: @6 d) Y0 |( A2 b/ m/ q. P5 D% o& F
例如,在演出中有一个小品节目,同时需要8支领夹话筒。 4 E7 v( }; o! J, \) n$ Z- c: M2 z6 E
1、 将8支领夹话筒在调音台上都编程为一组,把各路高、中、低音调EQ和各路增益GAIN钮均调在中音位置上,然后把各路辅助音量推子拉下。
9 P: G0 J8 l: R N2、 在舞台上把这8支话筒集中在最易发生啸叫的地方,然后放置在离舞台地板高度1m左右的平台上。 $ ^( H4 H2 e h }
3、 按照常规将扩音系统联接好。用插入法把反馈抑制器插入这8支话筒对应的编组INSERT接口中。
" @4 f$ b) Q3 v7 X# }4、 将串接于调音台至功放之间的各个周边器材(包括声反馈抑制器在内)均设置在旁路上,并将各器材的输入输出旋钮均置在0dB处,功放衰减钮设置在中间位置上。 : _- o( t0 C, {8 I2 p k) i
5、 将调音台上话筒编组输出推子和主输出推子均设置在0dB处,通过增益钮和辅助推子之间的配合,分别对各路话筒进行调试。 % @6 [5 [8 [7 t; _) c) F% J
6、 将其中一路话筒的辅助音量推子慢慢地往上推,待稳定的啸叫声出现为止。记住该路推子上所处的分贝位置,然后把该路推子拉下,接着进行第二路话筒的调试,依此类推,直到这8路话筒都调试出稳定的啸叫声为止。这一步非常重要,需要耐心细调。 , \2 P. i i& R2 U9 S2 s
7、 将调音台上主输出推子拉下,恢复各路筒分推子在啸叫声出现的位置上。
* h. o4 B- k' s, H9 |+ p) q8、 将声反馈抑制器的旁路键恢复成工作的状态上,并选择S1单点滤波方式,然后将主输出推子慢慢拉起。待哪叫声出现后抑制器会逐频点的把这8支话筒的各个啸叫声抑制住,直到抑制器上的各个红色滤波指示灯不再闪动为止。 0 b4 l7 G7 U3 S$ J! l* o' d& p5 R
9、 最后按STORE存储键,用旋轮选择好存储号码,再按STORE键将调节结果存储起来。 5 [$ x P2 u s0 ~2 M( E' Y3 M! I! i2 w9 F
10、 恢复各台周边器材至工作的状态上,整个调试工作即告完成。 # s+ s1 i# I5 U6 z9 W- J6 p1 d
通过上述的调试,这8支领夹话筒都能稳定地工作在最佳状态,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演出中极易出现的声反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