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声学,作为分析说明、研究解读多声部音乐语言的基本材料——和声的产生与构成的原理、各项词汇、文法、造句、结构的处理方法的一门学科,早已是音乐教育中有关音乐理论的一门通用必修课程。虽然不同专业的要求不同、程度不同、深度不同、重点不同,但均需学习和声学这门课程。
和声学课程,它具有知识性和技能性两大功能——
知识性,指的是他需讲授关于和线构成的方法;关于各类和声材料——从简单至复杂的各种和弦形态、他们的使用方法与进行方式;和声的调性、调式基础——包含古调式、大小调自然音体系与变音体系、半音体系、单一调性与调性转换、调性布局;和声的风格性与历史性发展状况等等理论与应用的知识性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传授有关和声各方面的知识。
技能性,指的是学习和声,不仅只是了解和声各方面的知识,对于作曲理论专业的学习者而言,更重要的是能熟练的掌握和声的应用,包括写作、分析与键盘弹奏等能力。并非了解了和声的知识即等于掌握了应用的能力。应用和声能力有高低、熟练与生疏、完满与一般等差别,关键在于实习的质与量、深入与应用的程度。则就是和声学这一课程的技能性功能方面的意义。
和声学,作为一门课程,从理论性、系统性与实用性三方面体现它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的功能。
理论性,表现在它阐述和声的基本原理、和弦的构成原则、和声的功能、和声进行的规律、调性发展的布局、使用的规则与作品中的使用状况等内容,这些都属于理论性的范围。
系统性,表现在和声学的各项内容,按一定的理论体系,根据和声材料的性质范围,分门别类,前后有序,由易及难,由简至繁,系统的加以编排,顺序进行。
实用性,表现在介绍和声的各类实用方法并设置了为写作、分析、弹奏的实习要求,根据教程的程序,编排了书写的习题、分析的乐例、键盘的实习等内容,通过这些实习,达到掌握和声的处理技巧,理解和声的艺术作用,感受和声的音响色彩,密切和声与创作实践的关系,这就是和声学教程的实用性意义。
我们翻开每一本和声学教程,大致都可以发现这三方面的内容。虽然有点理论性内容较多,例如勋伯格的《和声学》教程一书中有较多理论方面的讨论。有的偏重于实习,例如亨德米特的《传统和声学》,完全着重于通过丰富多样的习题写作,达到掌握富于变化的实用写作技巧。连作品实例均未附一首,因为他认为“指点学生去寻找他写作的范例,这是教师的责任”(《传统和声学》序言)。普劳特的和声教程,其名为《和声的理论与使用》,点明了其内容包含了理论与实用两方面,而系统性亦即贯彻期间。我自编的教材取名为《和声的理论与应用》,亦是遵循这方面的传统意义。
各种传统和声教程,在和声体系方面,都属于大小调和声体系,或称调性和声体系。但由于理论观念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理论体系。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大致有功能理论体系与音级理论体系之差别。功能理论体系有里曼创始,认为调性和声中只有三类基本的功能:主、属、下属,各级和弦都分属于这三类功能。我国广泛采用的斯波索宾等人所著的《和声学教程》即属于功能理论体系范围,采用以T.D.S.(或小调为t.s.d)等字母为和弦功能标记的方法。而其他在我国已有翻译的和声教程,如:普劳特(英)、该丘斯(美)、亨德米特(德)、丽萨四季-科萨科夫(俄)、勋伯格(奥)、辟斯顿(美)等教程,均属于音级理论体系,认为各音级和声(有的将导音级附属于属音和声)具有各自的作用。各级和弦采用以罗马数字为代表的音级标记方法。因此,两种不同的标记方法可视为两种和声理论体系的外部标志。附带一提,法国杜布瓦的和声教程随属音级理论体系,但采用数字低音方法标记,这是某些法国理论体系的特点(虽然法国也有功能理论体系,如丹第的《作曲教程》,但数字低音标记是法国和声体系的主要特点)。我自己最初学习的是勋伯格的和声体系,属于音级理论体系,以后又学习过亨德米特的《传统和声学》、辟斯顿的《和声学》,均属于音级理论体系。后来接触了功能理论体系,阅读了里曼的和声理论著作和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并曾在一段时间内采用这一教程进行教学。当我自编和声学教程时,由于自己一直怀有“兼容并蓄”的观念,采各家之所长而不取“一边倒”的方针,因此,在我的教程里,即介绍了功能理论体系的基本观念和某些基本方法,但又以音级理论体系的观念和方法为中心,吸收了多种和声教材之所长,再加以自己学习的心得,写成了这一套“混合型”的和声学教程。
不论何生教材如何众多,不论各种和声教材的体系、编排、质量、简繁、难易、要求、重点、方法等如何不同,但只要达到教程应具有的理论性、系统性、实用性的要求,在教室的精心指导下,在学习者的认真实习下,都能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掌握和声的应用能力。
习题写作,是和声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锻炼和声写作技巧而言,是唯一的途径,舍此无他途可循。但和声习题,不仅学生需要写作,即使教师,除了在改题方面发挥指点、修改的作用外,也许先期进行试作,掌握每一习题的要点和可能性。
一首习题,可有多种和声配置处理,正如一个教学班上,有多少学生,就可能有多种不同的配置。当然,可供使用的材料愈少,则处理的可能性亦愈少。例如在正三和弦原位的写作时,和声处理的可能性最少。随着和声的材料逐步增加,处理的可能性亦不断扩大。所以,一首习题的写作,存在着多种处理的可能。
另外,传统和声虽已陈旧,但它历史的、风格的、经典的、规范的意义,并未因此“随风而去”。他仍是了解数百年来国际乐坛音乐作品中多声部音乐语言的一把钥匙,进入巍峨的经典音乐殿堂的阶梯之一。
音乐爱好者只需要用他们的耳朵来欣赏美妙的音乐,但专业音乐家还必须用眼睛来阅读乐谱,用头脑来理解它们的构成和技巧,用心灵来感受其中的艺术情趣,用灵感和智慧来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掌握和声的知识和技巧,就是达到分析、理解、感受、创造的一种必需手段。因此,凡有助于掌握和声艺术技能的书籍,总能使人开卷有益。有志于学习者不嫌书籍之多而知憾其不足,和声学的学习研究亦同此理。
学习作曲,除和省外,尚需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旋律、复调、织体等写作能力,主题与音乐的发展方法,曲式结构的整体组织等。特别需要熟悉大量的音乐作品,理解和感受他们的艺术创作构思和技巧。另外尚需不断培养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沉浸于音乐构思之中。这些都非和声可所需解决和所能解决的范围和职责。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曲能力,应当开设其他相关学科和作曲课程,有教师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如何逐步掌握作曲的技巧,发展创作的能力,直至写作大型作品的阶段。而不要将学生不会作曲的问题,规之为和声课的过错,因为和声可并非作曲课。
现在我国和声教学中的传统和声是十七世纪以来直至我国“文革”期间、甚至现时某些作品中仍在应用的和声语言,和声学教程就是将西方数百年来音乐作品中的和声材料和使用方法加以理论上的归纳、整理、分类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