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45|回复: 0
收起左侧

[资讯] 中国电声音响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复制链接]

3108

积分

2

听众

10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3108
发表于 2006-10-13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中,音乐可以说是无时无刻的都陪伴在我们人类的身边,自从有梦想那天,人类就企盼着把那些天籁留在身边,藏在怀里,甚至可以随时将它们重复播放。这从企盼直到电声技术和音响产品出现,人类终于如愿以偿。2 Q! |5 i! ?0 U0 t, O, U+ m1 V+ ~* S3 F

- R4 ^" o! I- |近年来全球移动通信和计算机产业规模已大大超过传统的设备产业规模,电子信息产品的成长和普及,也带动了电声音响产业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全国电声器件专业生产企业约有1000多家。在电声音响产品等生产企业中扬声器生产厂家占大部分,小部分厂家生产类别较全面,有扬声器、传声器、耳机、送话器、受话器、通信帽、拾声器等(包括附件)。某些中大型骨干企业除生产以上产品外,还生产声传输和声处理设备,成套声系统设备。 ' R" ]0 ?7 h) x$ U# C7 p3 p
- d& H! J( l# d# [1 u
电声音响是人们用声音的方式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艺术必不可少的组件。它具有对声音的接受、转换、传输、重放和测量等功能。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 $ s% I  i' Z/ _' l: D

7 H) m5 Y7 {" B/ j* p% U, g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电子元件产业发展战略提出,要将电声音响行业建成电子元件中第一个出口型产业。现在我国音响产品已经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已成为我国电声器件出口的最大市场,国际上许多著名的电声器材、音响、视频产品制造商(包括一些总裁、总经理)纷纷来华,与我国许多音响企业结成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
8 k$ {- D9 G2 c* B8 Q! _, l
# a: V- b! G- q# j6 G1 m! u- u0 A1 T2 ^1932年上海亚美无线电公司用进口马蹄形磁钢装配舌簧扬声器,拉开了我国音响产品制造业的序幕,随后建立了一些小型手工作坊式的制造厂或兼作厂,但直到1949年也仅能生产少量舌簧和动圈励磁式扬声器。 2 e8 C; P3 }" a! {7 v' H* V  K
新中国成立后,电声音响工业大体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
/ a: n$ e. K2 X$ e8 x
6 a4 t  \8 u' l1949一1957年,是开拓产品逐步形成电声产品专业工业化生产阶段。 * O( ^! L$ q7 s3 ^
一方面以公私合营,厂点合并形成一批重点地方国营企业,如利闻电机厂(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天津真美电机厂(天津真美电声器材公司前身)、广州国光广播器材厂(广州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上海电讯器材厂等;另一方面,南京无线电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等国营企业也分别建立专业化生产车间或分厂,而形成现在的南京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七九七厂等。当时的华北无线电器材总厂一分厂(现七九七厂)是从原民主德国成套引进了扬声器和传声器产品技术、制造技术,从零件制造到成品装配、测试的全套设备及管理体制,这是我国音响产业进入现代生产的里程碑。1953年,国营第734厂成立了通信电声器件设计小组,摸索使用仪器来测量送、受话器的性能指标。1955年来了前苏联专家,为通信音响器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7 \/ R" N( d! ^8 Q8 a9 U* |# c# [
- D3 D3 x" s' j* `1958一一1980年是技术逐步成熟,专业化生产发展壮大阶段。 # Y3 S& S* d& M2 b1 u
这一阶段先以收音机用扬声器为主,后又以黑白电视机、录放音机配套为高潮,扬声器得到很大发展,形成了φ55一φ400的较完整的系列产品,满足了当时的配套需要,并有一些厂开始向香港、东南亚地区出口。1959年国庆十周年为首都十大建筑配套,是我国成套室内外扩声系统的开端,也是电声技术的一次进步。1960年2月电视电声研究所(三所)开始筹建。该所的任务是广播电声器件和通信电声器件以及三机(收音机、电视机、录音机等)的研究。三所成立以来,为探索电声器件的理论、设计与测量技术,发展电声新换能器件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该所拥有全国性电声专业技术刊物《电声技术》期刊。三所的建立为我国电声器件的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6年——1970年,电子部重点抓了军用电声器件的发展,迅速扩大了生产通信电声器件的一批厂点,使得军用电声器件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重点发展。1974年为我国演出团研制成套的音乐扩声系统,标志着我国专业音响产品的起步,同时,七九七厂、南京电声器材厂、上海飞乐电声总厂、天津电声器材厂为斯里兰卡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剧院、议会大厦、体育馆场等提供相应的电声器件和组合件,也为国内大型楼堂馆所提供成套音响系统。 ; i+ ?9 E+ X& R6 M3 G- j1 m

0 o( P0 p6 C8 h, [1981一一1988年,以彩电配套扬声器和出口为重点的大发展阶段。 4 G9 ^. K" m3 m1 K% c
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各企业纷纷引进产品、技术和生产线。八十年代初期,七九七厂引进了日本松下公司的前膜式驻极体电容传声器技术及生产线,上海风雷广播器材厂,山东潍坊亚光电子有限公司等,均引进了日本的驻极电容传声器生产线。而我国的扬声器生产线先后从日本、美国、法国和台湾地区引进了20多条。与此同时,各省市、乡镇都在组建扬声器生产厂。通过引进技术和零件制造、装配生产线,促进我国电声行业大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声品质量的提高。使我国扬声器、传声器、立体声耳机产量猛增。1985年产量突破1亿只,1987年扬声器产量猛增到1.8亿只,产业结构也开始向零件专业化生产过渡。以江浙为代表的各地乡镇企业、集体企业、校办企业开始发展,形成区域性优势;以深圳特区及广东省为代表的由各地、各种经济成分形成的联营企业、合资企业也开始发展,电声音响企业发展到250多个。 9 Z7 b  K  `+ z' s2 E, Q. ^
1988 年 5 月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声分会在北京成立。
* g3 J& U7 H- @% h# [1 [/ ]/ K$ q- @  F/ A( o
  本会于 1988 年5 月在北京成立,来自全国22 个省、市、自治区 40 家企业的厂长、经理出席了这次会议。电声协会先后制定了 《 协会章程 》 、 《 秘书处工作细则》、《 会费交纳、管理办法 》 、《 增强行业观念 》 等行规行约。开展调查研究,摸清行业脉搏。本会成立后,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并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先后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摸清了行业现状,掌握了企业脉搏,为政府制定政策,为协会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促进了会员单位之间的学习、交流,推动了同行企业的团结与合作。协会制定了“八五”、“九五”期间电声器件产业发展方针分别为:“分层次、上档次、搞特色、创名牌、上规模、打出口” ; “搞特色、创名牌、上规模、打出口、成系统、增效益”。* k  O0 a8 O1 @( j

% p8 ?( |- A. H6 E. }" M$ Z& B) h  1989年,以出口带动电声音响产业全面发展时期。
" j  u% E& d0 E9 j+ d  由以香港和东南亚为主的市场转向重点开拓北美和欧洲市场,取得明显成效;一些重点企业已进入国际大公司的配套体系,成为他们的长期合作伙伴。这一时期是零部件专业化、集约化和电声企业集约化规模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大发展的时期。在技术改造方面是在消化 80 年代引进扬声器装配线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经验和基础加以改进而建成更加有效和实用的生产线;相当多的零部件生产设备也是国产设备,近年来才又引进一些更先进的零部件生产技术和设备,形成浙江天乐、宁波向阳等纸盆振动系统和盆架等零部件专业化大生产企业,广东肇庆和广西柳州、山西阳泉等 T 铁专业化生产厂。一些具有实力的老企业从竞争和探索中,逐步做好自己的定位,提高素质,搞好特色,形成规模,多数已进入良胜循环。一些新企业如江苏远宇等脱颖而出,以科技为先导,在特色和集约化生产上下功夫,获得长足进步,进入行业的前列。 1989年我国扬声器产量达 2 . 1 亿只,超过日本产量,成为世界第一,形成外向型产业。2 S. r  e' l7 z' n; U7 G0 C: d. g

1 _' Y% ]# g. p3 U0 ^但是接下来的几年,音响行业增长速度放缓,进入一个调整期,整个行业进行洗牌,淘汰了相当大一部分质量不好的产品以及实力不够的企业。因此到2001年为止,生产企业数量急剧减少,品牌相对集中,产品质量逐渐规范化,价格透明度也逐渐增高。
; w2 o$ ]* \  M) k8 H# }
* T; M! D' ?' O) p9 r, ^3 v. i2002年以后,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都逐渐进入平稳状态。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三个代表”中关于先进文化的代表,加速了我国文化的进步,政府机构加大了对发展文化的资金投入,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于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各企事业单位对文化娱乐设施进行了大量的采购。
5 m2 v$ D' C3 e' M: a) X
7 Q& Z# E; a* x) M虽然2003年上半年遭遇SARS疫情,音响的发展经受重大的影响,但是随着疫情时期的过去,文化演出市场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呈强势增长,2003年下半年立刻迎来了一个销售旺季,经验证,2002年-2003年音响的发展稳中有升。/ Z  O+ u% ?. }# E- W8 j0 y2 H
9 Q& u/ ]9 {! N7 h# @! K. j+ J* X
2003以后,音响行业继续稳步上升;2002年-2005年,中国音响的市场增长率已经高达25.8%!据预测,2005年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需求达到5500亿元,演艺器材市场潜力巨大,特别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与亚运会的举办,强烈刺激着对音响设备的需求,音响行业的发展迎来一个高峰! 8 C- R6 i5 j4 G) `/ g
& u( @* B) b' x* K+ e2 I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20 13:29 , Processed in 0.02277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