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10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09- n8 T" n. y+ ?5 E
埃塞尔·史密斯
! Z8 s% P) [5 }/ t2 X+ }8 A; l( p英国作曲家
6 C4 |$ R- J- M; f* i3 @Ethel Smyth (1858-1944)
# w* D# F A: c+ f- G* a
/ z' R5 k5 }0 r, @! l6 r. r作为一名勇敢的女权主义者以及训练有素的作曲家,埃塞尔·斯密斯夫人拒绝继续被维多利亚时代的习俗所束缚。愉快地独立之后,史密斯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并以此来挑战自己的父亲,尽管对有些标准感到失望,但史密斯继续私下里师从奥地利作曲家海因里希·冯·赫佐根伯格(Heinrich von Herzogenberg)学习音乐,老师将她介绍给了勃拉姆斯和克拉拉·舒曼。由“女性”歌曲以及钢琴微型作品形成的沙龙世界并不适合史密斯的创作风格。从一开始,史密斯就以勃勃雄心投入大规模形式的创作,包括为圆号和小提琴创作的《双协奏曲》、《D大调弥撒》以及六部歌剧。1903年,史密斯创作的歌剧《森林》被搬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而她的喜歌剧《水手长的伙伴》则以令人愉快的对话风格赢得了当代听众的赞誉。英国指挥家托马斯·比彻姆1934年以她的名义组织了一场音乐节,伦敦逍遥音乐节创建人亨利·伍德也是她的仰慕者:1913 至1947年间,史密斯的作品共演出了二十八场。她那部1906年在莱比锡首演的歌剧《破坏者》,终于在1994年首次登上逍遥音乐节的舞台。
2 X0 K' k0 O8 e; h8 V, j. H" q2 l; l [. z+ c. K3 u
10
* \* G7 W. _' M* i. j7 m" J. n9 i, `露丝·克劳福德·西格- j* _1 E Y6 ?& L+ L, x( Y( l
美国现代主义作曲1 H Q2 K' Z b6 P
Ruth Crawford Seeger& t9 H! E7 B! ^
(1901-1953)
! {* h8 N$ _+ ^. o6 w$ b' V" D7 b2 h
露丝·克劳福德·西格是这张榜单上的关键人物——不是因为她作品的规模,而是因为她激进的独创性。这是一位可以“像男人一样甩出不和谐音”的女士。1903年3月,她成为第一个获得古根海姆奖学金去欧洲旅行的女人。在柏林,她创作了虚幻无言的《三首圣歌》,接下来的是她最为著名的《弦乐四重奏》(1931),一部令人惊讶、脉络分明的原创杰作,至今仍在影响着后来的作曲家。在她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觉到有那么一种思想,正以辩论般的关注以及狂野的自由,质疑着音乐的基本结构。在与美国音乐学家查尔斯·西格(Charles Seeger)结婚之后,她把自己的音乐天赋转移到了为国会图书馆搜集美国民歌的辛勤工作中,这是一个她热心投入的项目,最终成就了1948年精华版美国儿童民歌集问世。直至1952年,西格才凭借《管乐器五重奏组曲》回归了严肃音乐作品的创作,那时候她的癌症已经进入晚期。
& |: H j# L# a0 c: Q
( p- u6 b. n, s! G0 l* e6 T5 Y7 d% ? s, }* b( H4 g0 O
除上述十位女性作曲家之外,以下十位同样杰出。
- W9 b& E% W; d" C( u7 R) ^6 R6 i
尽管我对自己作品的价值没抱任何幻想,但我却对其中潜在的力量充满了奇妙的感觉
4 V9 M# }& U" B——丽贝卡·克拉克% C* q- L/ w# Z& f- j
; b" ]/ q& Z( t/ e, {+ p2 D纵观音乐史,想创作音乐的女性一直反对直到最近还在流行的主流观点,即女人无法创造出高水准艺术。今天,我们开始欣赏这些女性所创作的大量作品,在许多情况下,这些音乐还尚未被很好地发掘。我们在这系列的第二部分中,将展示另外十位伟大女性作曲家的复杂生活,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聆听她们的心曲。( _8 {5 O+ u9 |; f2 f9 o- {
+ r/ b8 T R" j+ n1 x9 f, _
11: b5 {" x4 A" G" F$ l( ~
马达莱娜·卡苏拉纳5 d% C" G. W7 N1 U& D; a' [9 {5 }
意大利作曲家) V. a, h5 _* x4 X
Maddalena Casulan
( X9 }3 W3 J3 N(c1544-1590)) G8 p; K4 E' V6 d- L4 \
# V1 H( E, r5 q1 T: d
" M; R. m3 k7 W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出版自己《合唱歌曲集/madrigals》(无乐器伴奏)的女性,卡苏拉纳对自己作为一名女性作曲家所面临的偏见并不抱有任何幻想——在敬献赞助人伊莎贝拉·德’美第奇·奥西尼第一卷合唱歌曲集(1568)的开头部分,卡苏拉纳写道自己的目标是“向世界展示男人们那些愚蠢的错误,他们非常相信自己是高智商的天才大师,在他们看来,自己似乎不可能和女性一样普通”。除了她可能在意大利北部的维琴察生活了很长时间以外,人们对卡苏拉纳的生活知之甚少。她一共出版了六十六部《合唱歌曲集》,其中许多作品都表现出她对半音音阶、不和谐音的嗜好,以及对文本的细心关注。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就是哀伤的“我的心不会死”。7 w `' i3 O& }$ w, U) k
, W0 O5 W- \# n7 f
3 t1 j! i! A/ Y# }; C8 ?% e& |( g! g12. e" j, ~( |8 N% q. L
玛丽安娜·马丁内斯5 x+ Y. u2 l, k3 a
奥地利作曲家; C- z0 s3 S3 W f I! n
Marianna Martines (1744-1812)+ M( s1 m0 R3 D3 C" E
- p6 q A4 S2 B9 j7 Q2 a# {& ?2 ~, [2 I3 B, x
虽然她的音乐在她去世之后不久就失宠了,但在她那个年代,玛丽安娜·马丁内斯可是维也纳音乐界的一名关键人物。马丁内斯的父亲是一位西班牙人,出生于那不勒斯,以教皇外交官的身份来到维也纳。作为一位老朋友,已经成为桂冠诗人的彼得罗·梅塔斯塔齐奥(Pietro Metastasio),与马丁内斯一家生活在一起,扮演着马丁内斯家孩子们教父的角色——对于表现出作为音乐家早期希望的年幼玛丽安娜来说,他安排了唱歌以及作曲课程,以及一位年轻邻居约瑟夫·海顿的键盘课。马丁内斯的音乐是早期古典维也纳的典型代表(音乐学家查尔斯·伯尼将其描述为“既不常见也不违反习俗的新事物”)。这些作品经常是非常有价值的名家之作,带着华丽的装饰。集歌手、钢琴家等诸多技艺于一身的这位作曲家首演了许多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声乐作品,她本人以及创作风格都表明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表演者。作为一名音乐家,玛丽安娜当然会受到社会的尊重,1773年应邀进入博洛尼亚爱乐学院。玛丽安娜每周在自家举办的音乐晚会成为维也纳音乐界的重大社交活动。她的常客中有莫扎特,莫扎特甚至特别创作了一些四手联弹的钢琴奏鸣曲,用来和女主人一同表演。
1 |) U9 m+ C5 B& Q& g1 l& R# m4 b5 ]- X" d) G4 H4 w"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