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9-19 0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舌头的运用
( d* {" }" _. A2 K: n* V# _- |& B. Q, Z3 N$ M7 u6 z: G
舌生在口腔底部,由三种方向排列的横纹肌组成。吹奏时舌在口腔中的各种运动对笛子的发音有各种影响。舌体横纹肌的不同收放,使舌体向各个方向弯曲、伸展,吹奏中由于舌体横纹肌的交替收放,使舌与上颚时而贴近,时而离开,对呼气起着“开关”的作用,造成呼气的时断时续,使吹奏的笛音产生分奏的音乐效果,如吐青、垛音、叠音等。舌尖在放松的条件下利用气的冲击与上颚有弹性地时抵时开,使笛声产生“碎音”效果,如花舌音、弹音等。" k- P V3 R/ Y/ m% c* B* Z
5 R( M9 q" V- S. e, |6 y4 f 舌在不用时应自然放松地收于口腔下部,以使口腔打开,增大气流的通道。; p6 A, m/ S A: z( o+ S( K
' x: T1 G+ c" {' { (五)呼吸与口形的相互配合及气息控制
" i: A6 M% _* K" N: K+ s$ z7 m2 e& l" b. R" R6 A* U
要吹出美妙动听的笛音,需要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口形。要吹出笛子的高音、低音、强音、弱音,需要呼吸与口形的变化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3 z; j- u [/ W) F5 Z! E) o" y# r/ ~" N: f' ~* z. W
在吹奏中首先接触到的是笛子每个发音孔(包括筒音)的缓吹(平吹)和急吹(超吹)的呼吸与口形的相互配合问题。吹笛子最低的七个基音时,从全按的筒音向上到第六孔用缓吹(平吹)的方法,这时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小,”风门”比较放松,呼出的气流较粗,速度较为缓慢、平稳。
5 [2 [ u) |: F6 `3 n% u1 O- `+ Z- S! E$ [# L
吹比七个基音高八度的音时用急吹(超吹)的方法。这时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加强,气的压力增大,“风门”相应缩小(自我感觉保持圆形,不是用上下嘴唇向两旁拉来压缩“风门”,而是两嘴角向中间收,增强嘴四周向中间收缩的压力),控制“风门”的嘴劲加大,呼出的气流急促有力。. r ?8 ?3 V' n4 D
# D$ k, P- m9 X2 H" ~2 t# y5 ~, \( ?
当吹比基音高两个八度以上的音时,则在急吹(超吹)的基础上,再加强呼吸肌肉的收缩,进一步加强嘴劲和加快“口凤”的流速。
4 o# ]- S8 d! p. _! i& ^& c% ~' j9 `4 U; q; @ u. n
初学者开始可进行吹长音的基本练习,从最低的筒音开始,一口气吹一个音,逐一向上,直到最高音。要注意姿势、呼吸方法和口形的正确,使每个发出来的音都均匀、饱满、响亮,切忌颤抖和忽高忽低。使用急吹(超吹)的方法吹奏高八度的音时,要注意呼出的气流速度加快、嘴劲加大、口风更急的变化,使高音吹准,音色明亮、结实。* Y: p1 @: a# Z; z9 B4 O+ x
3 F% O& J& y8 o! g9 E" }7 g 音是否准确,首先要有音高、音程的概念(听音能力),平时要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
$ f" O Q( i- M: ~1 d% o& s$ a* W" x o) q5 E( Z' N, @
吹笛子的口劲(嘴劲)、口风和风门是随着音的高低不断变化的。吹低音时口风要粗而缓,随着音的逐步升高,口劲也逐渐加强,口风流速加快,风门逐渐缩小。所以在练习中一定要找到缓吹、急吹的口劲、口凤和风门的相应位置,因为它们对音准有直接的关系。当呼吸肌肉力量不足、口劲不足、口风流速不够时,音就会降低;当呼吸肌肉和嘴部肌肉过分紧张、口风过大时音就会升高。一般来说,吹低音,冲一冲音就偏高;吹高音,由于嘴劲不足,松一松音就偏低。; h8 b+ i% y' J, t$ @' ~
, n: ?0 S8 s' |+ I5 ^/ Z
初学者吹奏时,开始会有头晕和嘴酸痛的现象,这都是正常的,如果呼吸方法正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便会逐步减轻和消失。开始练习时可每次吹二十分钟,然后休息一刻钟。3 W( p/ Y& _/ c3 a) \
4 C; {9 e3 }8 i2 T* ]8 b$ }
竹笛既能演奏强烈、激昂、奔放的音调,又能演奏优美、典雅和如泣如诉的乐曲。
3 J: D! r/ V8 K) x$ t8 ^
5 o+ {; S t/ e+ V3 U5 e 气息控制是竹笛表现各种感情的重要一环,它要求吹奏者在表现乐曲内容时,使口劲、口风、风门以及它在吹孔上靠前靠后的位置变化和音量、音色、音准达到全面、细微、熟练、完美的配合。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自然规律如下:
* J- d( l1 m, I( }# S
" n1 Y. s8 W7 J) ` 1.口劲足时,音量强,音要高,音色结实;( |& o/ H8 P% R' z) Y
) p7 O4 ^. G9 n/ } w; g 2.口劲松时,音量弱,音要低,音色柔和;- W- U/ {% S# i7 F" Q
2 r% H- X& w0 g; S4 i( ? 3.口风急时,音量强,音要高,音容易发噪;
4 s9 I* l/ ?& O3 t H1 j9 E# E$ R) J) [) \5 Y* p: S) {" n
4.口风缓时,音量弱,音要低,音色较优美;
5 O$ i! P/ Z2 X& _+ u, }: n# I! ]+ l- I
5.风门大时,音量强,音要高,音色饱满;
. L3 p6 U* p) n8 H7 c; S- m! Z$ Y3 l. J, q0 u5 A5 m
6.风门小时,音量弱,音要低,音色纤细;
4 L$ }; L" Y. E0 h( S5 W. t, e. M% }7 f* I9 _
7.风门位置向里(即唇部向前,盖住吹孔使气流向下),音量弱,音要低,音色较纯;
1 F( f0 c. N- d+ E0 l
7 k+ \/ L. ?. S$ P 8.风门位置向外(即唇部向后,离开吹孔,使气流向前)。音量强,音要高,音色噪。
4 z2 P, Z) h# R4 f, Z, {; e4 J; }3 ?5 T
气息控制的要求是:1 Z' w$ T; V9 t* m. ?
, d5 L' o5 o; K" I8 S
1.音量能强能弱;
. P4 O4 A0 i- [% i8 H2 a9 f* _% U$ v" e! n U3 Y( ]8 e X
2.音准做到强而不高,弱而不低;, I9 H3 P0 P5 E2 |5 t" R/ i+ X
" t1 k8 x/ v7 ?
3.音色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4 Q2 W5 e+ r C) e8 s
% D, ?! C# d2 `3 L% u
了解了上述八种关系,要达到气息控制的三个要求就必须做到:
% }" {" Q8 j7 p+ S8 O0 G( T! c% e0 {3 f" v
1 .口劲松,口风缓,风门大,风门位置向里,使音量强而音色不噪,音不升高。
" ~- G" q M' f; t ^0 P. V' i; g* \% u1 F% a8 V, n3 Z8 Y
2.口劲足,口风急,风门小,风门位置向外,使音量弱,音色不虚,音不降低。初学者首先要将笛子音量、音色全部吹出来,坚持最基本的长音训练,不要急于练习气息控制,以免分散精力。等熟练掌握基本吹奏法和有一定运气功夫后,再逐步练习气息控制。
- Y( ?8 n- n6 _
& Y3 a8 A5 f* U1 w: o 在吹奏笛子中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会引起音不准:
9 |+ g, j; `) b4 t9 D4 K: g5 Q% s, m c
1.听音能力低,音准概念差;! t" q( V( x0 Y3 F8 s
- P" n. T: p" F0 ]
2.演奏技术不熟练;
# w' q% `/ p: e' j: I4 \# b& J+ V. e, {& F! d9 q# }
3.笛子本身音不准。如属听音能力问题,就要先学习视唱练耳,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若是演奏技术不过硬,就要加强基本练习。若是笛子问题,就请有经验的人进行试调和修理。不要没搞清原因就将笛子这里挖挖那里捅捅。
# l% N! c, `. e. F6 Y0 M6 P(六)手指( ^: f0 z& X3 p' t9 Z @' E
: \/ k8 \) d! [ 吹笛子需要双手持笛,开按指孔,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因此要使每个手指灵活而有弹性,能持久、独立地活动和相互配合,就需要进行严格地训练。
5 c. |) J& z- E' `, |' _4 }7 J
c" m* X) w& G Z 吹奏时双臂和手要松弛,手指自然弯曲,用第一节指肚中部轻轻盖严笛孔(小笛子管径小。孔距近,用指尖按较合适)。开放音孔时,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大约离指孔一到一点五厘米左右。手指过高动作不迅速,影响吹奏速度;手指太低会使音准变低、音量变小、音色变闷。
7 w3 `0 n4 \/ R& W, d- X' t) y
/ q" H- S# {% X0 [# \* e! o 手指盖闭音孔要严密,不能漏气,但也不要僵硬。当迅速开闭指孔(颤音)和连续从上至下按闭指孔时(演奏历音时),都应有弹性地击打发音孔。这时不吹笛子也可听见指肚击打音孔发出的同吹时一样音高的基本音(低音)。( |' Y; r# L& y
. g1 |8 P \% G9 o+ d 平常不拿笛子也可进行手指各关节(尤其是第三关节)的放松和击打动作的训练,频率由慢渐快,越快越要保持松驰和弹性。无名指一般最不灵活,更要加强训练,小指不用时,要轻贴笛身,不要用小指活动来帮助其他手指。这样在以后吹奏各种颤音和装饰音时,就能轻松流畅,运用自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