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现代多媒体会议系统的设计
随着我国国力的大大增强以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企事业单位等对办公现代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会议室已从一个单纯的以听、闻为主的交流场所,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的信息资源交流场所,幻灯机、投影机、摄录放像器材、扩声器材等各类电子设备大量进入会议场所,使会议系统的配置越来越专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因此,目前的会议系统可以称之为多媒体会议系统,而对于这方面的设计,也已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1.现代型会议室的具体需求
现代型会议室最基本的用途需求主要如下:
●满足会议、讨论等方面的需要;
●满足演讲、讲座、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的需要。
●根据具体使用要求的不同,满足其他一些诸如同声传译、远程电视会议、DVD碟片式的环绕声电影播放、卡啦OK演唱等等方面的需要。
以上基本涵盖了目前现代型会议室的用途及使用功能需要,虽然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由于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处理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各种针对不同需求的电子设备越来越细化,需要操作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因此,如果满足上述功能要求,则多媒体会议系统至少要提供如下操作功能:
●具备良好的现场拾音、扩(放)音、录音功能,简而言之是说得清楚、听得明白、记得牢固;
●具有良好的现场摄像、放像、录像功能,能播放多种记录载体之上的视频信号;
●具有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播放、存储功能;
●具有各种文件、照(底)片或实物等的展示功能;
●具有使系统操作简单化的集中控制功能等等。
除此之外,根据其他一些具体用途的不同,多媒体会议系统还需要提供诸如同声传译(至少应配备同声传译扩展接口)操作、远程电视会议(至少应配备远程电视会议接口)操作、环绕声解码及扩音操作以及满足卡啦OK演唱的混响效果及混音操作等。
2.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基本解决方案
为了比较清晰地阐述多媒体会议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又不妨把一个基本的多媒体会议系统再分解为音频系统、视频及显示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等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筑起一个综合信息交流的平台。而至于其他诸如同声传译系统、远程电视会议系统等则可以根据自身性质分门别类地归属于上述三个子系统中去。
2.1音频系统:
听、说是会议中最重要的交流手段之一,因此,音频系统便成为了现代多媒体会议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其用途及使用功能的特殊要求,该音频系统又和演出厅堂扩声等其他音频系统在系统构成、设备选型等方面有所不同。
在设计多媒体会议中的音频系统时,除首先要满足有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外,还要特别注意到系统的反馈抑制能力以及使用操作的简便性等方面。下面探讨一下其具体设备选型和信号流程。
一般来说,多媒体会议音频系统由信号源(拾音器、节目播放设备)部分、控制及处理(调音台及各种周边设备等)部分、还音(功率放大器及扬声器)部分以及信号记录部分等组成。其中拾音器方面首先要考虑配备专用的会议传声器(如鹅颈会议话筒、界面话筒或手拉手式会议系统等),此外,考虑到演讲、讲座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的需要,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手持、领夹(或头戴)式无线传声器。节目播放设备基本上均可作为信号记录设备使用,根据目前信号载体情况的不同,应配备磁带式录放机、MD录放机以及CD播放机,如有具体需要,也可增加CD刻录机以及DAT录放机。
还音部分则主要由功率放大器以及扬声器组成,需要根据会议室的具体建筑结构、声学处理情况以及功能要求选择设备型号、数量以及布局方式等。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扩声效果,需要对具体设备非常了解,同时又具备大量的实际使用及设计工作经验才能胜任。信号控制及处理部分是该音频系统的核心,由于目前技术的发展以及会议系统的具体操作需要,笔者认为,现代多媒体会议音频系统中的信号控制及处理部分相对于传统的设计方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式音频矩阵处理器以及自动增益调音台等将得到更广泛的使用,而传统的模拟调音台以及周边处理设备将逐渐淡出。此外,考虑到抑制反馈的需要,啸叫抑制器或移频器也应列入设备配置清单中。
经过以上的简单罗列后,我们就可以搭建一套基本的音频系统了。按照笔者相对理想化的构思,与会者的发言经拾音器拾取后,首先应该送入自动增益调音台进行处理,该调音台一方面可以将所有输入的信号进行混合,减少直接进入主音频处理设备的通道数;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设定的总输出电平自动调整各个通道的增益,同时可以随时关闭低于输入阈值电平的输入通道,从而自动完成所有传声器输入的控制管理工作,这对提高传声增益、降低回授啸叫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简化操作。此外,自动增益调音台还大多带有逻辑输出接口,根据需要可以触发其他需要进行配合的设备联动,如自动跟踪的摄像机等,这一点在多媒体会议系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经自动增益调音台输出的信号应该首先进入一台啸叫抑制器(或移频器),通过陷波或移频对传声器混合信号进行处理,以进一步杜绝啸叫的可能性,之所以将该处理放在这里完成,是因为陷波或移频将大大影响信号原来的正常波形,我们在为保证一定的传声增益而对传声器信号不得已而为之的同时,不会对其他重放节目类信号(如音乐节目、以前录制完成的其他各种节目等)产生影响。笔者经常看见某些会议系统工程中,将啸叫抑制器(或移频器)串接在主输出通道上,这将对所有输出信号的音质产生较大影响,笔者非常不建议采用如此的连接方法,如系统没有配置例如自动增益调音台一类的前置混合器,那也应该通过编组或辅助输出将啸叫抑制器(或移频器)跨接在调音台上,通过编组或辅助输出有针对性地将需要进行处理的传声器信号进行处理。
信号经过上述处理后,就可以进入音频处理矩阵了,这是整个音频系统的核心。除上述传声器信号外,其他节目源(如CD机、MD机以及远程电视会议的解码信号等)音频信号将直接进入该处理矩阵(如矩阵输入通道有限,则可以通过配置节目源信号切换器予以解决),通常对于单纯的会议来讲,用以完成本系统的处理矩阵的规模不需要太大,目前市场上通常的8进8出小型矩阵大都可满足要求。
如该系统希望具有环绕声电影播放功能,则经由环绕声解码器输出的所有环绕声信号需直接引入音频处理矩阵,当然这可能会占用音频处理矩阵5_6个输入通道,我们整个的音频处理矩阵的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所有信号在矩阵内进行诸如前置增益调整、均衡、混音、矩阵分配、压缩限制、延时、分频等各种其所需要的处理后,即可送入相应的功率放大器进行扩声了。
同时,如果本系统有同声传译或者远程电视会议的需要,那么我们还需要将音频处理矩阵处理完毕的相应信号送至同声传译主机以及远程电视会议编码设备中去。针对多媒体会议系统,笔者之所以比较认可数字音频处理矩阵作为音频系统的核心,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数字音频处理矩阵具有很强的综合处理能力,集电平控制器、带通滤波器、陷波器、混音器、自动混音器、均衡器、压限器、反馈抑制器、噪声门、延时器、分频器、电平显示等众多功能于一体,且以上功能均可包含在每一通道中,无需通过实际连线即可实现多种功能,大大降低因线路连接产生的故障率以及使用操作难度;
●计算机调试、多级密码管理管理,各种参数可任意存储调用,误操作的可能性非常小;
●开放的控制通讯协议,可接受中控系统的控制,对于非专业的操作人员,实现了“傻瓜式”操作,大大降低操作难度;
●对于具有多种功能的会议厅,能预存多种使用模式,通过模式调用即可完成原来只能在大型的调音台上才能完成的复杂的功能转换工作;
●在某些建声环境不是太好的会议厅堂中,通过音频处理矩阵可以设定传声器输入区域与扬声器放音区域的对应关系,从而能在音频矩阵中,调整相应的传声器区域与扬声器区域之间的还音音量比例,进而有力地避免声回授现象,降低啸叫的可能性。例如如果在一区扬声器覆盖范围下的拾音器前讲话时,我们可以通过音频矩阵的控制,自动关闭或减小一区扬声器的音量,而覆盖其他分区的扬声器则可随着与一区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音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