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91|回复: 0
收起左侧

古琴制作与琴式

[复制链接]

427

积分

2

听众

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427
发表于 2006-8-14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琴制作与琴式

古琴的制作      
      古琴的制作非常讲究,要经过选材、制底面、挖槽腹、合琴、灰漆等工艺程序。古琴最重要的是选材,面板应选用纹理顺直、年轮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无虫蛀等干燥的梧桐木和杉木。唐代制琴世家雷氏曾提出:“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雷威制琴精于选材,传说他常趁着大风雪天进入深山老林物色良材。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并提出“琴材欲轻、松、脆、滑”。在赵希鹄的《洞天清录》中,更记有“择紧实而纹理条条如丝线细密,条达不邪曲者”,并“以掐之不入者为奇”。古人在面板的选材上要求极严,有“击之如铜钟……或至虚中别有温润含和”之说,就是要求木材无疵瑕,且质地较松软。底板应选梓木、楸木、色木等较硬的木材。汉代就已用梓木,经过历代实践,琴家“以桐之虚合梓之实”,达到“刚柔相配”。赵希鹄更指出:“盖面以取声,底以匮声,底木不坚,声必散逸”。用现代的解释就是底板要重一些,这样才会有好的琴音。      
古琴的琴式      
      南宋田芝翁所辑《太古遗音》(宋人摹本),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式样的琴论专著,上面绘有三十八种琴式。在唐代以来的传世古琴中,就有伏羲、灵机、神农、响泉、凤势、连珠、仲尼、列于、伶官、师旷、亚额、落霞、蕉叶和鹤鸣秋月等琴式,最常见的为仲尼、连珠、伏羲等琴式。琴式的取名多来自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或自然界的物象,每种名称都是一种象征。通过一些变异的琴式,可以看出古代琴家并非追求统一的形制,而是尽量发挥自己的艺术特色。古琴琴式虽多,但主要是在项部和腰部向内弯曲上有所不同而已。      
      落霞式在琴的两侧呈对称的波形曲线,声音洪亮;师旷式又称月形式,相传为师旷所制,琴体在项腰间作圆月形,与众式有别,音韵如磐;蕉叶式形似蕉叶,是明代闽人刘伯温创制,琴首无凫掌而有一叶柄,琴面中央有一长条浅沟,琴底中央有一相应凸棱,乃仿蕉叶之茎,琴两侧边缘略有起伏,造型玲珑精巧,别有趣味,琴音圆润雅致。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QQ|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 )

GMT+8, 2025-5-29 09:43 , Processed in 0.02549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