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回顾合成器历史的旅程中,我们来到了1980年代,这堪称合成器发展的黄金十年。这一时期,Jupiter-8、TR-303和DX7等经典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音乐世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1980年却显得尤为宁静。这一年虽不引人注目,但Sequential Prophet-10的发布悄然引发了关注,以其突破性的功能和后来面临的市场挑战为其特别的开端奠定了基础。
# n2 [) S6 g! m0 O0 H
( m2 z$ R% ?) Z' L) l b) ]) R, f7 v1 O% n/ y7 T7 H, I& k' _* v/ O4 n- y
尽管没有大量颠覆性的产品问世,但 Sequential Prophet-10 的发布却悄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款合成器有着不寻常的诞生背景:最初,它的设计目标是打造一款10复音的Prophet。但遗憾的是,产品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尤其是机身过热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者们决定创造一款全新的合成器巨兽——基本上是两款 Prophet-5 的合体!**尽管这款合成器在功能上有所突破,价格却高昂且早期型号存在技术问题,导致其销售量有限。**也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它成为了如今收藏家们争相追捧的珍稀老合成器。
, G/ {- A+ Z9 ^. S# y1 e$ B9 Q* ~4 K0 l! H0 H% ^
2 s; G9 N0 [8 R7 n1980年的特别产品
$ F; T0 R# `3 c4 K- m g! B在回顾了1980年的合成器市场后,我们转向了接下来的1981年。这一年,Roland无疑成为了合成器领域的佼佼者,其推出的Jupiter-8更是被誉为整个80年代最杰出的合成器之一。Jupiter-8不仅是一款8复音的合成器,更拥有分割和分层功能,使得每个声音都能由两个振荡器产生。微处理器的控制使得它具备了64个预置音色的内存位置,并额外提供了将音色转储到数据卡的能力。在单音模式下,它能够在一个音符上堆叠16个振荡器,发出震撼人心的声音;而在合成弦乐和长音方面,它同样表现出色,这些特点都为音乐制作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V! B$ p- |1 V
6 `/ m# V5 x# y/ _) o* z% A
. u" w6 C7 o. z0 B2 G" O% ^Jupiter-8不仅功能强大,其制作工艺也相当出色。尽管它内部构造相对复杂,但操作起来却异常简单直观,这都得益于其精心设计的信号路径和金属面板上的布局。此外,内置的琶音器与时钟脉冲的同步功能更是锦上添花。几年后,Jupiter-8又经历了改进,推出了Jupiter-8A型号,进一步提升了其性能和功能。
; X# _1 Z- E7 b+ p2 s# j6 {, ?# d* p
8 i& e, b# o9 V( {在通信方面,Jupiter-8A还引入了Roland专有的DCB(数字通信总线)格式,使得它能够与其他Roland产品进行广泛的数据交换和同步操作。无论是音序器的控制还是与其他单元的同步需求,Jupiter-8A都能轻松应对。这些创新使得它成为了当时合成器市场的领军产品之一。
4 D8 C! j: r' ~. r' u7 t
d2 `; t+ i# k7 q0 m1981年的创新点
5 k& X7 Q$ H( n6 g6 QKORG与Sequential的贡献3 p4 m+ ?- T0 l* D
在1981年,日本制造商KORG也趁势推出了两款令人瞩目的合成器。其中,MonoPoly以其独特设计脱颖而出,它配备了四个电压控制的振荡器,既可叠加创造宏大的单音音色,又可分割成复音使用,类似于Oberheim的4声道SEM设计。这款合成器不仅瞄准了音乐主流市场,更提供了丰富的实验音色选择。而对于追求更温和复音效果的音乐家,KORG同样有备而来,Polysix便是其中的佼佼者。Polysix以其亲民的价格和出色的振荡器性能受到乐队键盘手的青睐,被誉为性价比极高的复音合成器。
0 k* ~+ G. {# D9 @7 d' B% W3 _8 W! o) V3 j$ w, o
9 ^" ^/ g$ h1 S, q# r _
同时,在美国Sequential也推出了另一款备受尊崇的经典产品——Pro One。这款合成器可视为Prophet-5中的单声部音色的代表。尽管它采用成本较低的硬质塑料外壳替代了木制外壳,但其独特的声音却令人难以忘怀。$ E7 S/ {' `9 {
& n' E: O# B3 j f2 D
Moog与PPG的领先
2 Y4 }& d* D: x NPPG Wave 2合成器采用了创新的波表合成原理,通过复杂的波形(波表)替代了传统的振荡器波形。这一技术突破使得声音纹理能够通过在波表上的移动而不断变化,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音色。最初的PPG Wave 2是一款大型的8复音合成器,但经过两次改进,复音数已增加至16个,功能更为强大。
" b l* w+ @+ }; Q# d( _$ N4 E: V! z* o# x. v
+ ]# u+ K6 \4 t$ _$ K; o这一概念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引领了时代的潮流。许多艺术家都对PPG Wave 2表示了极高的兴趣,其中就包括独一无二的Thomas Dolby,他自称是PPG的忠实粉丝。PPG Wave 2还提供了与大型计算机兄弟产品Wave Term的连接功能,使得编辑过程更为便捷。
3 U& f& j/ @! R$ K& S
0 P! U7 c" p0 S/ [) [; Q影响深远的1982年/ I* U) O+ ?. d- o- n7 H
Roland的多样化产品1 ~! U- h# _+ B: U
在1982年,Roland推出了传奇的Juno-6合成器,该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与KORG的Polysix形成了竞争关系。Juno-6与其强大的性能和灵活性受到了期待与欢迎。尽管它缺乏音色存储功能,但其强大的单音振荡器和美妙的增厚剂使其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简洁的布局和卓越的性能控制,加上琶音器的出色表现,使得Juno-6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l' E# D1 t' V
, R$ r' }# h5 c& T9 x5 R1 s
, P; k1 i' p2 e& j* o
不久之后,Roland对Juno-6进行了升级,推出了Juno-60。这款新品的上市价格虽然略高,但提供了音色存储功能,使其在与KORG PolySix的竞争中更胜一筹。升级后的Juno-60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多处改进,其新增的音色存储器允许用户在非易失性RAM中保存多达56个自定义音色。
' |' t$ R1 M8 j3 U2 X9 W7 N
$ t" N! }" X7 @+ B9 gTB-303与TR-606的传奇
9 k l$ }5 l4 V3 f1982年,Roland公司推出了TR-808鼓机,这款被誉为“节奏作曲家”的设备,在当时年轻人的想象中,仿佛能够创作出节奏的奇妙画面。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TR-808实际上是一款功能全面的鼓机,其声音源自全模拟音源,与传统的鼓组有所不同。6 U# q/ O5 u+ Y+ E; C
; W1 [* H. ?. b }( [
" T/ }: o8 e, X8 G; v1984年,Roland公司推出了TR-909,作为其回应LinnDrum的标杆产品。TR-909大部分功能仍保持模拟,但镲片和hi-hats部分已替换为采样,尽管其真实度仍有待提高。虽然TR-808和TR-909在商业上的表现并不突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因其独特的声音特质逐渐为电子音乐注入了灵魂,成为了许多音乐人创造力的源泉。
y. W) L: _. g+ ?
9 z+ ~( `8 m7 |( \/ @1983年的技术革新
! e, h3 H7 b7 `0 V) K) yDX7的频率调制合成- t5 S. [) d" w1 r5 J1 [6 }. y5 x
在1983年,YAMAHA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合成器——DX7,它代表着调频合成的开端,通过清晰且富有穿透力的声音为音乐合成带来了巨变。尽管其他一些Oberheims型号曾因质量问题而受到批评,但DX7却因新型的FM合成技术,成为市面上首款频率调制合成器,以其清晰、锐利的声音特质脱颖而出。
& y6 m: F- x0 K# r
# f4 ?3 `7 R: ]; ]4 T
1 d: k( A' b' H( c' {工作站合成器的崛起# x/ r( }6 r+ Z; f8 t5 n! S
在80年代末,合成器领域涌现出一种全新的产品概念——工作站合成器,它们打破了传统合成器的单一功能。KORG公司推出了M1工作站合成器,这款创新产品不仅集成了声学音源的生产功能,还以多功能性和音色库占领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 }6 @& ]/ U0 w0 v% x3 c
0 Z. ]( g3 N1 W9 b3 ^1 t, b; a7 R
这些工作站合成器不仅内置了多达100种基于PCM/采样的声音,还配备了音序器,允许用户对8条轨道进行音序编辑。虽然Roland D-20作为一款价格亲民的替代品,其设计略显保守,但功能上仍对音乐制作人具有强大吸引力。( J) y: ^9 z/ P6 d9 P( _, c; P- Z
: j8 i# l) G; {经典鼓机的力量
; V( u; ~5 _. g: g4 DTR-808与TR-909的故事+ ^; e% [ Q$ X6 \; V
TR-808与TR-909虽然功成于非传统鼓音,却因其独特的声音特质为电子音乐注入了灵魂,长盛不衰。随着时间的推移,TR-808和TR-909成为了音乐制作领域的经典,继续影响着音乐制作的过程与结果。; W3 G) ]# D5 R: w
, D: {; D* \. S! C4 D
1 R' Z2 X, c- v5 |CASIO的突破" [- i I( m0 X% s
在80年代,CASIO(卡西欧)以其不断创新的精神和令人意想不到的产品线令人瞩目。这家以袖珍计算器闻名于世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卡西欧VL-1或VL-Tone的微型键盘。随后,卡西欧又推出了CZ合成器系列,以价美物廉的特点成为基础音乐制作人的重要选择。
* h( v' b* m0 X# C8 P- i0 ?5 k% M0 m4 \ t v
3 ]; @ ?# L- \+ T$ f9 m% ?7 E8 m80年代的最后章节
: Z; L& n1 g |7 n+ a, Z C- o' p工作站合成器的持续影响力3 c6 a3 J0 P4 P, g! Z
工作站合成器如KORG M1与Roland D-20通过集成采样和音序器功能,一并成为音乐制作的中枢。这一趋势在80年代末持续发展,从M1到D-20,工作站在功能及音色库上不断丰富和强大,使得音乐创作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 p! c$ c3 T3 A3 z, H
, v, I, ^% p( o Y7 i/ ^8 i
5 h# h4 k& X# |未来音乐的基础设施
6 i2 Q; Q2 u3 J2 V. [" QMIDI协议的持久生命力和广泛兼容性,在推动现代音乐技术及创作方式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1980年代MIDI协议的发布以来,它一直为音乐制作的基础设施。“MIDI的出现,使得不同种类的音乐设备能够相互‘对话’与‘同步’”,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未来,MIDI都为音乐创作开辟了无限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