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曲家创作乐曲时,经过酝酿、构思,初步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后,共写作次序一般是:先写好音乐主题,把头开好;继而予以发展;最后通过合理的曲式而完成音乐形象。这三步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面先从音乐主题谈起。9 \" ^) A J3 S$ T- I% Q4 s" E' I
7 a/ k* G- B. z$ C# J
概述
, ~: O2 U9 `# N" U8 [- L( @3 Y音乐主题是一首乐曲最主要的乐思,常是作曲家在充满激情的精神状态下写出来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富有较强的表现力,意义也比较完整。乐曲一开始往往就是音乐主题,也有经过引子才出现的。因它是形成全曲音乐形象的基础,很重要,因此创作音乐作品时,首先应把精力集中于此。0 ^3 b! w/ K' Y5 h8 Z" c
+ {4 g* Z6 N# |) l( ~6 M3 x
主题的构成,就乐句的句数来看,常由两个乐句构成,也有由一个、三个、四个或更多个乐句构成的。它常结束在调的主音上,或三音、五音上(即结束在主和弦上,大调是1、3、5,小调是6、1、3,徵调式是5、2,商调式是2、6等),有一结束感、段落感。
/ B6 S- p) R6 w, {$ T; F
) p+ b( D# G- N主题往往是一个乐段。: n6 x; {/ M! b" I/ F' l0 C* U
# }- L* m& K" B2 G主题核心是主题的一部分,多在开始的地方,常见的是一或二小节(自成一个“单元”),有时是一个乐句。整个主题常由此核心延展而构成的。平时谈及音乐主题时,常不是指主题的全部,而是指主题的一部分,如主题核心。" J( z4 ~, B0 U( S7 Q; y' H
4 H# F' Y* X0 e- ]
这是由两个乐句(每句八小节)构成的音乐主题,终止在小调的主音上,开始两小节是主题核心(很有小草纯朴无华的特色),整个主题由此发展而成。: m! f; M* {: v
" p4 n0 y% ~' \* }$ Y5 k主题节奏" a3 N! ~( d6 W
作曲家创作乐曲时,经过酝酿、构思,初步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后,共写作次序一般是:先写好音乐主题,把头开好;继而予以发展;最后通过合理的曲式而完成音乐形象。这三步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n3 m) I. T2 }& v
$ e( P6 |8 }7 U5 Z主题节奏是指主题或主题核心的节奏骨架,主题的个性特点以及主题的多样性常由此奠定。7 |# M+ F: ^+ `: d9 ^0 ~
0 i3 Y3 n! T: h( Y1 p主题节奏就歌曲来说,常与歌词朗诵的节奏有关。但无论是歌曲或是器乐曲的主题节奏,更重要更宽广的来源是作曲家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是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涛上所进行的各样富有特色的"浮雕"。一种是主观心境的刻画,这是主要的,为数也最多。一种是客观人物、景色的刻画、描绘,虽然是客观的,但也绝离不开主观的作用。. c- Z9 l1 x2 _0 d
# L- R i& X. ~ l! S; w0 L
主题节奏与歌词朗诵节奏的关系有些歌曲的主题节奏与歌词朗诵的节奏基本一致,如:不少歌曲的主题节奏与以上情况相似:: z0 i' E" y* e# {# S+ d3 d/ [ y
& b0 Z- I- i ]" V" g# m$ e这类易在群众中传唱的歌曲,特点之一是音乐的主题节奏与语言的节奏相当吻合,音调也较通顺,因而感到自然,容易上口。应充分注意到,音乐的主题节奏要比歌词朗诵的节奏丰富得多。作曲家刻意追求的是音乐主题要富有个性特点,并与内容吻合。朗诵歌词时,肯定不会把节奏拖得如音乐主题的节奏那样悠长
: W! H9 c$ |6 N4 H; w0 `
T. s1 P* R7 O. N主题音调9 ?) J0 M. Z* k4 t, j/ @) @9 ]
主题音调是指独立于主题节奏的高低的连续,常具有一定的特点。7 \7 {+ b' j6 F' n
R& _* ?9 J+ E4 q0 Q主题音调的民族风格音调有相当强烈的民族范围内的继承性。音调与民族的语言及思想感情特有的表达方式等密切联系着,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外许多著名作曲家所创作的音乐主题,其音调大都一定程度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曾说过,音乐是人民创造的,作曲家不过是加工改编而已。特别是从音调来看,这话是有根据的。有些器乐曲的主题本身就是民歌,如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主题:是一首俄罗斯民歌。我国沙汉昆《牧歌》(小提琴独奏)的音乐主题:来自内蒙古民歌。+ b3 x5 A) N) j7 i
" m/ M/ {* ^7 t
我们有些革命群众歌曲,本身就是民歌,只是重新填了词,以新的时代的激情去演唱,从而有“出新”。原封不动地把民歌作为主题,总的来看终是很少数,更多的是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 K0 V8 Q1 w# @! u ) r% n1 ~2 E+ s( n* p% x, Z
音调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这在歌曲创作中尤为显见,如音调的起伏尽可能与歌词朗诵的语调相一致,以使歌词内含的感情较自然地表达出来,歌词也让人听得清楚。
* b B' Q* A7 S r* n% y - i8 A1 G1 L! |+ L( h8 h
朗读第一句歌词时,“握”字要比“手”字自然地扬上去一些,“一杆”稍低下来一点,“钢枪”的“钢”字,明显地要更高地扬上去。这个音乐主题的音调起伏与歌词的语调基本一致,听起来很自然。应注意到这当终是以音乐形象的塑造为中心的,以上这一切与特定的宽广的主题节奏结合在一起展现战士的胸怀,含义才全面。) ?' a/ Y1 L: Q+ N% R
# f( a* l# I+ E2 e" v! A有时音调的进行与歌词字音的起伏有矛盾,一般来说,这时应着重音乐形象的塑造,因为音调自身的起伏还有它自己的规律,有一定的独立性。通常,好歌曲脱离了歌词,移植到乐器上演奏,仍很完美,说明了这一点。
( e0 P6 j( H% j: q& r! F; e* j
- u. Y9 b- N- C& c* j音调与歌词朗诵的起伏从总的来看基本一致,大部分歌词都听清楚了,但其中的“滴阶前”听起来像是“滴解前”,不理想。但从音乐本身来看,音调起伏婉转,很有“春思”的意味,特别是前调小节的音调5 1 2 3与后两小节的音调 i 6 2 3 2是呼应的。若为了把“阶”字唱清楚,势必要改动整个主题音调,权衡利弊,还是像原曲这样为好。
) r1 Q, ?3 f5 r% a! C7 c: h! _2 U
4 t8 D1 h4 D) ]' z: e' v. j自然,如将“你是灯塔”谱成3. 1 |6 3 |听起来像是“你是等他”词意全变了,显然不可取。而赵元任作曲的《老天爷》其中的“老”字内含有由低往高的明显趋势,音调上配以3 5,听得很清楚。3 R; M ]2 L' v
1 s& K0 I: @* L/ a聂耳、冼星海的歌曲,其音调的起伏与歌词朗诵的起伏多结合得相当完美,但并不全按字寻腔,而更多地着眼于整个音乐形象的塑造。
6 q: ?; K% _. v1 G- U B4 k! @2 F7 W8 }3 i4 f0 [5 P
; d! z8 ^& ]5 ]: s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