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486|回复: 4
收起左侧

[资讯] 鲍元恺讲解《中国民歌主题二十四首管弦乐曲》之一

[复制链接]

855

积分

1

听众

-4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855
发表于 2006-6-17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鲍元恺讲解关于作品《中国民歌主题二十四首管弦乐曲》之一1991年10月13日,鲍元恺的《中国民歌主题二十四首管弦乐曲》在天津首演。十二天以后,在他当时的办公室,我采访了这位学识渊博的
3 L1 ~6 I  l! o% \" n4 I作曲家,进行了一番由这套乐曲引发的关于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深层对话。6 p; z( r! |6 r) v2 S* d0 z( g, C
: d4 ?" l1 I$ e, N
从那时至今,已经八年过去了,这部作品的传播证实了我的预言:它沿着天津——深圳和北京——香港与台湾——欧洲与北美这条路线,
% l# R( P+ w, f0 a: g迅速走上世界乐坛,成为上演率最高的当代中国管弦乐作品。: [2 c* S& v6 j) H* M3 w
! ]5 D1 D5 z9 a& P
回顾一下这部作品的传播历程,也许是必要的:1994年,鲍元恺将这一套由六章24首乐曲组成的组曲命名为《炎黄风情》,并列入了他
# X, s, g/ i+ s+ J& `以西方音乐形式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浩大艺术工程----交响音乐系列《中国风》(Rhapsody of China)的首篇。1995年,他又根据陈澄雄的9 R" z. a) C  v8 q$ t7 U* T
建议增补了台湾民歌主题的第七章。自1991年首演以来,这部作品已由国内外许多交响乐团先后在北京、深圳、上海、西安、沈阳、成都、) Y: b& G/ @$ x3 K9 P
广州、香港、台北、高雄、台中,以及巴黎、柏林、伦敦、赫尔辛基、阿姆斯特丹、多伦多、纽约、洛杉矶等世界名城演出全曲或选曲% c/ O1 ^# b& y8 z2 S, v; Z$ M/ q
近四百场,使这部展现中国民歌艺术魅力的音乐作品在各地华人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同时也在欧洲和北美赢得了异国听众的高度评价。8 _( |& J5 f, v* N3 F. G3 P
台湾《联合报》载阿镗文称:“佛教因有慧能而不再是外来宗教,管弦乐因有《炎黄风情》而不再是西乐”。1995年4月,由天津、深圳、, v2 \) Z  S1 G& u8 y! a
香港、台湾两岸四地在香港文化中心联合举办陈澄雄指挥的《炎黄风情》音乐会。1996年初,由台湾省立交响乐团举办《炎黄风情》音乐会
/ H- K  v4 P1 H0 ^- H  {巡演,并于2月2日同北京交响乐团联合举行了轰动两岸的北京、台北《炎黄风情》音乐会同步演出。1998年,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发行了* G0 K, h0 @' X/ Y2 [+ ^6 D1 ?9 y
麦家乐指挥俄罗斯交炖滞怕贾频摹堆谆品缜椤啡?2曲的唱片。同年由陈佐煌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北京、天津、广州和伦敦演出- ^8 I0 Y# K: b
《炎黄风情》选曲,并由宝利金公司录制新版本唱片。1998年岁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乐团联合演奏的新年音乐会  F8 [$ q" |5 C9 O& j7 f) `  _, C. ?
上,《炎黄风情》选曲成为唯一的中国大陆当代作曲家的作品。许多指挥家以他们的忠于传统又富于个性的艺术诠释,在世界各地演奏这些0 O& V& M& W6 U0 [, ?% z) v6 V0 Z& A
以中国民歌为基础的管弦乐曲。正是在他们的指挥棒下,这些凝结着中华民族智慧与传统的音乐作品,传遍了大江南北,大洋两岸。
. @7 _! Z/ I  O  p1 r
  _5 ~3 w0 ]; V# H% H; I- ~6 k1995年,《炎黄风情》被中国国家教委列入全国普通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使这部作品不仅得到了空间上的传播,也由此获得了时间上的延续。
; d* Q7 B' L. J: d, d
) i: G4 l! m" a; j5 u' d+ C今天,当我在深圳的书斋里,一边欣赏着欧洲乐团演奏《炎黄风情》的唱片,一边整理当年与鲍教授的对话稿,眼前不禁浮现出我们当时在6 g# x7 o% c/ ]+ d, W2 t: ?. J! ?! j
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即兴式交谈的情景。艺术家在情绪亢奋的心态下,时常会迸发出光彩夺目的智慧火花,这些火花梢纵即逝,不可复得。, Q6 b) i5 b3 @5 l7 U! y8 w
而我因职业得关系,时常有幸成为这些智慧火花得目击者,甚至成为撞击出这些火花得一块燧石。我把这些闪光的思维碎片,收录到我的4 o3 [  C( y  [* t6 S
录音机里,使我得以反复咀嚼和品味这些真知灼见。每一次回味,都会得到新的感悟和启示。这又促使我一次次不惮其烦地把这些吉光片羽
, v' b, W: `) I8 Q" z整理出来,献给广大读者。  |* y, ?- ^0 u; Y) I) Q
) \0 H4 b. N9 v1 _; X. T
我与鲍元恺的这篇对话,就是我所记录下来的最早的几篇作品之一。时过境迁,重读旧作,不但没有明日黄花之叹,反而感到一种当初
" p- J) f* \0 J  T/ \) S4 S! ~4 J5 ^所言今被验证的快感。岁月不居,如逝水东去,而艺术之树则永保厥美,历久弥新——当我们面对着真正的艺术精品,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吧!
9 r( G4 h* ~3 k4 I1 D; {8 U4 a% g+ `) l  O  q" G& b! z
联合起两个分裂的半球 1 r- J" `# h% p% |' @# P; x$ _" D4 M3 Z
侯:鲍元恺教授,我想我们就不必客套了。因为向您表示祝贺之类的话,那天在音乐会现场已经说过了,今天还是开门见山吧。5 \) a; s% \" b3 g
0 r5 a& B' k# A
我想请你解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这部以中国民歌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为什么会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你是在什么情况下0 K, U5 j) p$ v$ C* R4 M
想到要搞这部作品的?当前全国音乐界都处在反思之中。这种反思,即涉及到前一段“新潮”音乐和流行音乐,也包括对传统音乐和五四
5 \7 p! z: t" q, s/ k6 Z“以来艺术成果的再认识和再评价。如果从一个更宽的视角来观察,就会发现这种反思并不仅限于音乐界,美术、戏剧、文学……几乎所有' a* S+ K; Q% k5 x9 I3 Z- I/ \- y% v: V
艺术门类也都在进行着反思。这反映出中国总的艺术趋向,具有某种同步性。有人把这称作“回归现象”。其实这种“回归”绝不可能是# x6 x3 p6 q9 u$ N0 O
原地划圆,其中包含着某种“扬弃”的成份,有些东西抛弃了,有些东西又捡了回来。这当中已经显现出一种认识上的飞跃。而与此同时,
! Y7 g! q6 P; Q9 j. D几乎所有新潮的东西,也都在经受检验,有的还受到了某种指责。恰恰在这时,你推出了这么上部以纯粹的民族传统音乐为素材,以纯粹的8 J' r/ P( h$ t1 W7 y" `3 ?
外来体裁为形式的,其中不乏“新技法”的音乐作品。这种选择本身,便体现着某种理念,某种追求。那么,你能否 ) M/ [4 o% Z% e! a. k+ ]2 w- N
) Z+ r. w1 v  i/ i0 d+ E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sonyvegas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音频应用

855

积分

1

听众

-4

音贝

音频应用新手发布

Rank: 3

积分
855
 楼主| 发表于 2006-7-1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393

积分

2

听众

70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393
发表于 2007-3-16 14: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住的辛勤劳动!!!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8184

积分

2

听众

-710

音贝

音频应用注册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8184
发表于 2007-3-17 08: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也有甲酚功能了?鼓励一哈1:victory:
& ~$ X8 x0 _+ R3 Q$ H4 E; v: @' q& @: T. [5 {0 V
以前搜都搜不到的好东西,全系列的在哪里,怎么不贴在一个主题下?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87

积分

3

听众

-11

音贝

音频应用

Rank: 1

积分
87
发表于 2008-12-7 01: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6 )

GMT+8, 2025-7-19 16:47 , Processed in 0.03156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