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大家之所以去买来路不明的货,潜意识里很重要一个想法就是:小小的耳机肯定有巨大的利润,原材料又不止几个钱,动辄几百上千的这肯定暴利啊!于是很自然的希望会有特殊渠道,如果很便宜的话哪怕碰碰运气也是可以的。
! o* k7 G! g" Y; F# t5 L, t
2 r7 j& V, _' ]# |+ t* S于是:造假——售假——消费者侥幸心理——骗术及赌咒式的承诺——买回来。* F& e( v! q: y W- \9 h
2 J. Y; x& P; _买回来之后呢,一种人是觉得不对劲回去纠纷,没关系,胆子小脸皮薄的卖不了假货。你一般是斗不过他的,就算你侥幸胜了一阵,人家大不了给你退货再去骗别人:
: b+ U6 S# n5 U) v( F s/ | 6 C7 c/ ?4 s# w; u& D
一种人会觉得就这么算了,息事宁人花钱买吃亏(国人很多会这么做)
% K4 Z2 X4 s: B* ^+ x4 Q& ?: Z5 |2 j
6 b( v& v1 c# X一种人会觉得越听越是那么回事(也没听过真货,声音这种主观的东西很容易YY到美好)于是撒花庆祝,甚至可能会四处炫耀帮商家拉回头客。
0 _! G. U0 w5 \% I # L9 [, @2 N0 \4 ]
但是可以很肯定的说一件事:终端销售上真货这个东西利润率基本在5%~20%假货则基本在80%~500%。! i0 J3 q3 T/ F$ q& T4 a0 ~
x7 x, _9 H0 ]2 J& J0 w9 |之前曾说过,行货商家是很难负担起淘宝的许多推广业务的,他们极少出现在右侧和下侧的推荐栏里,很多人就会觉得不以为然——耳机这么小点东西,卖行货肯定也是大赚!
. V6 ~8 v; ^2 w% g* a 6 B9 I5 ^5 ]* y; W. b
呵呵,大赚说不上,实体店利润倒还算可以的,但是真到了竞争平面化的淘宝上,说是微利也不为过了,接下来以淘宝市场价约140的MX360举例吧(这个写起来需要勇气)
+ F8 N" J4 p$ Y- m7 t. X 4 ~* \& z i: M- y
MX360的行货出厂价估计只有二三十,但是要进出关加上关税商业税收进出口运费,加上森海的利润和锦艺的利润,到了省代手里就要100,省代再赚一些到了经销商手里就是120左右,然后市面上赚个二三十块钱(门店会多点)
5 W# d: u- H8 X* T( o" K( x
* E3 |+ K; \! J8 c也许看得人会说了:那这不还是暴利么!二三十的东西卖一百多!为什么不去买高仿!% @+ @8 }3 U1 G6 J4 T
6 F' ]; s0 c9 U说这话的人,其实你可以看看自己周围的任何一件商品:某茶杯用的成本只有5毛钱,你是5块钱买回来的;某香烟的成本只有几毛钱,卖十块一包;某CPU也许原材料就值10块钱,卖出来就是好几百(而且他们还都要面临假货不会面临的一个成本:税务)。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事实所说明的就是一个道理:成本不等于商品价值。
) H6 \/ b2 X2 _+ c
4 b2 b/ K" j( u$ J: `9 K0 J森海要有钱来养活他的设计开发及推广管理团队,锦艺要有钱来养活他在全国的渠道售后及广告媒体,厂家需要钱来保证他的生产线及工人顺利运行,运输需要钱关税需要钱设计美工官博君这些样样需要钱。一切的一切就如同人的身体一样在运转。并不是你的手用来打字你的其他器官就多余了,这道理很简单。
' ]+ l; h5 f# Z) l; `
6 h3 y+ ^, g9 Y+ a对比国内外很多型号的售价以及汇率就能明白,排除国外亚马逊之类的部分圣诞模式甩货行为的话,国内耳机其实不贵。再考虑到国情因素,以及国内代理的多层渠道模式(亚马逊那可是没有中间商的),事情就更明朗了。行货卖三年不如假货骗三天。0 m4 b7 x4 _! _& ?5 F( b4 a1 }# Q3 ~
# p$ m1 p& D$ @. a" k) O2 J( N8 P而假货则省掉了这其中大部分环节,到了商家手里一条高仿CX500最多20元罢了(然后就卖150)。假货产业就像病毒一样,他们不需要到媒体推广不需要开什么试听会不需要设计不需要公关不需要大部分流程,只是以蚕食别人的细胞来迅速扩张(如果不是森海设计了CX500并进行了相应的市场策略实施以及推广宣传,假货商如何去仿,仿了谁买?),长此以往任由病毒滋长蔓延的最恶劣结果当然就是各大耳机厂商放弃中国耳机市场,任由其癌变死亡。
! Y2 G8 s" B0 K* h . l% u! p& |% y; b1 I
PS:如今全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假货的天下,行货商家的数量越来越多蛋糕却越来越小,利润被压缩得更可怜了,很多人面临倒闭,长此以往不堪设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