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6-5-7 11:35:00
|
只看该作者
❷ 后起新秀 BOSE C5
3 G2 {" r# s: x) d+ ~1 G: l3 j; `7 u# U. J2 G7 O- y! M
随着 BOSE 在心理声学方面的积累,直射声/反射声技术也在持续进步。
- u0 A$ Z2 {/ ~& r+ R7 w" a) {; ^
, j+ p9 {8 |: v7 k4 F7 Y0 B4 o! N
' [* Q6 S, C- L/ m例如 BOSE Companion 5(简称 C5),由 1 个低音发声单元和 2 个卫星音箱组成的电脑音箱系统,看起来和传统的 2.1 音箱系统一样。
9 q* p) N/ X# J- H8 U5 M* c; C6 a4 |+ Z2 i8 m B0 N9 }
但其实 C5 每个卫星音箱内部由 2 个呈一定角度的扬声器构成,工作时并不是传统音箱的左右 2 声道工作。/ T$ \4 D4 E! {- u% O; s! {5 L. y
: x/ V8 e1 {% k3 [
( D& Z! V& I6 l+ n7 u7 F1 A
它是通过直接/反射声技术,配合对不同喇叭声音大小和不同声音播放间隔等一些列特殊调教,最终使整个系统呈现出堪比 5.1 音箱的包围感。
- ^* O* O# P4 s* g( Z. A1 p# L5 r' l* W( q
相比 901 单只音箱内部的 9 个喇叭,C5 大幅缩减到了 2 个,却同样实现了消除皇帝位和比同类传统音箱更好的听音效果,可以说是后起之秀。
5 ?( t- y# A5 J, F: @% Z8 C5 ]
9 {( n( G5 P* W9 v; S+ w❸ 一体式音响中的另类 BOSE Wave
* n( j3 w4 }" i* k4 I W' @/ M: N: a* L+ `" [8 q
- K. M9 g y) ?) O
BOSE Wave 内部结构5 h) e `9 {5 ~+ r. d1 p& V m
除了音乐音箱与电脑音箱,BOSE 更是在其一体式音响——Wave 系统上也广泛使用了直接/反射声技术,弥补了一体式音响系统普遍存在的声场小、定位差的短板。
2 n) h9 y, N' E; ^1 e0 z- b; z; t8 r
: r C P& X& ~( k3 o- p% r% i/ E加上迷宫一样的音频导波管技术,增强了低音表现力,使得 Wave 系统在一体式音响中极富竞争力。
4 d) G: o9 z3 }9 m0 b' J( v1 J) G9 y* K N$ k5 R
耳机主动帮你消除噪音
& A. k* A- j {% m$ l! k如果说 BOSE 在音箱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是直接/反射声技术,那么在耳机领域就是主动降噪技术了。
3 J9 G- L! h& p- U
# D% t) R Q+ p5 v' Q$ ~4 b: P1 l❶ 主动降噪耳机的开山鼻祖
6 S% [; I x1 [. Q* Q9 w7 r% F* [3 V5 g
- u: E' k5 ^: H; V: N! k世界上的第一个主动降噪耳机,正是由 Amar Bose 发明的。在 1978 年一架苏黎世起飞的航班上,Bose 教授不堪飞机噪音之苦,这让他想去研究一种降低噪音的方法,于是一下飞机就开始了方程推导。
9 F) D: W/ i) V/ {' D+ x. M
1 E& Q5 z Z! U" j经过 8 年的研究,BOSE 公司终于研发出了足以令自己满意的第一代原型机,并将它机提供给不间断环球航天飞行飞行员 Dick Rutan 和 Jeana Yeager 以实验其降噪能力,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
7 h8 |2 Z+ ^; d9 e) L: g' a1 K$ P
直到 1989 年,BOSE 才终于拿出了正式提供飞行员使用的量产版,堪称十年磨一剑。而此耳机刚一面市就得到了美国军方的大单,有报道称美国军方通过给飞行员/地勤人员佩戴降噪耳机,节省由于噪音致残而需发放的补偿金达 2 亿美金之多。
$ R( @: H0 O0 {4 I/ p8 P! _: ]7 c1 a) K" D( ]
❷ BOSE 的主动降噪在今天仍是第一
: ~) p- m( d B5 J
& I0 L6 s3 i0 \- Q p+ {. n# IBOSE 不光是主动降噪领域的先行者,也是当前主动降噪技术的执牛耳者。' M/ F& [2 O. |; e! q+ B* w3 J
* P c4 W$ \3 V) U" z) \' ^; a* B' j
) m& s4 @ l$ M主动降噪技术的原理说来不复杂,就是通过耳机内的话筒收集人耳附近的噪声,然后经过内部的降噪电路运算后,发出这些噪声的反向声波,来中和噪音。8 \8 b$ J D. ^5 u3 f ^
, r J) \, H* ` x! s" K L
但 BOSE 能够成为执牛耳者的技术诀窍,在于对于噪音信号的预判。
8 h' V( ?% i+ t$ `2 L
: ~! x9 M7 T. e2 L2 ~8 }
. i& Y2 T, |* P$ P3 V+ b要知道,降噪电路处理声音信号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意味着耳机不可能在听到噪音的瞬间立即给出反向声波,所以大部分降噪耳机的效果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9 o1 _5 p9 e, I' C
7 r- g& r Y6 e `& x
BOSE 的做法是,通过收集当前噪音,对未来马上要产生的噪音进行预判,在恰当的时机给出“未来噪音”的反向声波,达到近乎完美的消噪效果。# S* S- p( p u* R8 P0 K
- F z" A$ P7 w! U5 O
" M0 R/ g" ~: j$ d: e+ }0 f) @# F
并且日常生活中的噪音,是很多种频率的声波叠加在一起的,能同时对不同频率的噪音都做到精准预判,更是难上加难。
7 g7 o0 b' u0 o, S! U3 K6 v1 k6 S% U2 ]7 y0 ]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即使各大传统厂商纷纷推出主动降噪耳机,BOSE 家的依旧是市场上最好的降噪耳机,并且依然是各大航空公司头等舱的标配。
0 [1 s5 t$ V- Q6 z# K) P0 w& t N7 p
❸ 除了耳机,BOSE 还把主动降噪用在了汽车里 {4 o, l4 f: E: R
5 E- r4 A, q3 r0 P7 }' Q
# ?% ]* ^5 O8 P4 Q法拉利 612 scaglietti 中的 BOSE 音响系统% S4 y6 f) R% t' [7 H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悬架和排气系统发出的 40-180 Hz 噪音会造成低频污染,严重干扰到音响的回放效果。
& f! e C" S6 N" E) i* W( m3 b* B. G M9 F
BOSE 在 1998 年将主动降噪引入到汽车音响产品,消除低频噪音对欣赏音乐造成的影响,为其汽车音响产品提供持久有力的竞争力。
; T# h8 D" S! k# b- G; e1 I* g8 S' v9 k- z! P: Q) g, Y% {! \ [4 t5 a
BOSE 的专利忧虑
4 g4 z9 q( `# K9 q
0 A+ R8 J/ _' W; H# {/ G无愧于其 Slogan“Better Sound Through Research”(官方翻译是:尽探索之力,享音乐之极),在心理声学应用上多年的探索与积累,使 BOSE 通过听感增强的技术优势占据了大量市场。
* Q l8 x# f( V9 Y5 [) }
3 r7 ~3 t% X. A, F" V不管是直接/反射声技术还是主动降噪技术,都体现着 BOSE 在“软件”上的努力,这与传统音频生产厂商通过突破振膜和磁体等“硬件”技术的策略截然不同。
: r9 G+ `' r; U$ L
8 f3 ]' R& |) m$ k" n# }
8 {2 g3 a, f9 [3 @, k; V* a更好的声音要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得到,而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则正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 j6 A1 }% K/ v% K9 \& y% Y9 p7 T, ~7 D) I% E5 E
传统厂商大力出奇迹的做法固然无疑问,但 BOSE 公司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只要抓住要害,即使剑走偏锋,也能四两拨千斤,获得巨大的成功。
( F' ]+ C t G* g( i& _; }7 q& m/ n9 E" j
1 G! T" j7 c( c/ c然而以“软件”为主导的公司,核心技术更容易被模仿,随着一体式音响和主动降噪耳机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开始由蓝海变成红海,BOSE 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2014 年,Bose 和 Beats 就发生了降噪耳机的专利纠纷。# a4 t! D7 b. o, f
# n! R" X5 X# g' f& o7 i
面对传统厂商“越来越软”的趋势,BOSE 需要弥补短板,投入相当的资源开始“硬件创新”,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继续保持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