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应用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24|回复: 0
收起左侧

[资讯] 关于触控技术的发展动力面临的困境及趋势

[复制链接]

-206

积分

2

听众

0

音贝

音频游客

积分
-206
发表于 2006-4-25 0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触控技术的发展动力面临的困境及趋势
人机接口产业在长期的酝酿之中由苹果计算机的iPhone手机正式鸣锣揭开序幕,众人惊讶连连,久久不能平息。触控技术在以蓝天为幕,昭日引导,响亮的前进曲的氛围中,引发广泛回响,确为近年来产业界罕见的现象,因为:

  (1)新人机接口引进的新产品概念在一片了无新意的3C产品中活化了生机。

  (2)模块化设计概念下,日渐褪色的系统整合创意的末梢神经突然恢复知觉,让系统设计者在模块组合经验活化创意。

  (3)新技术的引进牵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重新组合换位,都认为机不可失。

  (4)应用面积无远弗届,NB、手机、PDA,掌上游戏机、MP3音乐播放机,导航系统、ATM提款机等受到全面的冲击。

  目前已发表的触控技术有电阻式、表面电容式、红外线式、投射电容式、电磁式、光学成像式、内嵌光检式及复合式(指电磁与电容式)等不一而足,各家各派各具优缺点,并各自拥有其应用面。虽然成本/性能是永远的检验标准,但由于iPhone的出现使得触控面板产生质变,使得多手指触控形成主流规格,并激发产业对人机界面的使用与应用重新思考,进而挤动各类触控技术的使用版图。

内容导航:   
三、专利布局胜出的关键

  至于ITO光学薄膜结构上的专利更是多如牛毛,十多年来在触控面板的发展,各家在专利上的布局已使这个产业地雷布满各式触控面板,当然其原创者都会有所保护。单就投射电容式面板相关专利即有100多种。后继者几乎完全没有插手的空间,目前在投射电容面板主要掌握在美国Synaptics(新思)、苹果(Apple)及台湾升达科技手上。举个简单例子,触控板上必然要单击/双击的动作(新思、升达),若要多手指侦侧,那也是专利(升达、义隆),若要在板子上做滑动(升达、新思、义隆),多手指侦测后要做其它翻页动作(Apple),那些都是专利。目前因投射电容式尚未有多家及大量产品投入,可见不久的将来,一定刀光四射。

四、产业上下游的整合

  由于触控产业牵动整个产业链,因此产业上下游的整合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观察指针。投射式电容本身最大的障碍在于系统整合与应用时的状况,毕竟面板终究得安装在屏幕上,其噪声与系统其它电路所产生的噪声极易对触控产生干扰,造成定位不准,若只是手势应用或许可行,若未来手写与指针的应用、控制IC便是关键;第二:因系统机构的设计致使Coverlens变厚,原则上问题将日益严重。另外,模块厂是否需含客制化Coverlens也是产业供应链的一大挑战。最后,当面板整合到LCD屏幕面板上的贴合,亦将考验制程的能力,因为目前面板贴合良率本身也只有80%-85%而已,另一段的贴合势必将使良率再低,而目前产业上下游整合的商业模式亦为明朗,除美商新思与台商升达与台商义隆电子等有较明显进展,其它尚未清楚有具体方案。

五、结论

  就以上讨论,在整个触控技术在现在产业链,可有如下几点结论:

  (1)目前触控面板仍以小尺寸应用主(尤其是多指触控),而投射电容式面板势将成为主流而逐渐取代电阻式方案。

  (2)Demo不等于量产,目前多指应用解决方案,Demo者多但可量产者少,其间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3)控制IC厂商本身的研发能量决定未来/电子/产品使用情境的发展。

  (4)选择当面板技术是系统厂商最重要量。

  (5)与控制IC厂商的合作关系攸关触控面板厂商的生存。

  (6)虽困难度高,但垂直整合势在必行。

  总结触控面板技术,就多指触控其技术成本及普遍应用性来看,目前以投射电容式为发展主流,但仍有诸多的障碍需克服解决。


欢迎厂家入驻,推文!免费!微信:yinpinyingyo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音频应用搜索

QQ|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官网微博|音频应用 ( 鄂ICP备16002437号 )

GMT+8, 2025-5-30 02:51 , Processed in 0.02528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