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管音色、数字源管素质# x) s' ~, @! |7 o/ {
" ?0 e) _0 s8 d. Z7 T' ]* Q5 W
非常大致地讲一个我个人的经验:在数字源和解码分开的数字音源系统里,数字源设备管素质,解码管音色。; ?3 K3 W; P8 I; d: R, q
( u% H* i" `- K这个简单化的概括判断并不是说解码器就无关素质,或者数字源设备就无关音色。那肯定是错的。但是,更准确地表述——数字源设备和声音“素质”的关联性更大、贡献更大,而解码和声音“音色”的关联性更大、贡献更大。3 |, O: u2 R/ `) [% w, M7 i
3 t R* u3 M h, B' _+ [
1 ]9 }2 L/ c8 \) q. j6 s; d! ^# p, V3 h0 i* {
很多初烧友倾向看轻数字源设备的重要性,甚至觉得在数字音源系统里,只有DAC是关键的。发烧到后来,会越来越认识到数字源设备的重要性。以上这个观点我之前讲过。从我个人的观察,确实经常是这样的。, T' B& _! d# b- A
6 M) ], h @8 z然后,好的数字源设备,可以非常贵,一点不比好的解码器省钱。事实上好的数字源设备也很重要,所以它的贵也是有理由的。不管是CD时代的高级CD转盘,还是现在流媒体时代的高级数播,都是贵的。不可能希望以很少的代价买到一台高级的数字源设备。
+ ]1 E6 g1 @4 o- E' x" z B, }. {* M Q+ @, P) C
不过相对来说,流媒体纯数播,比起笨重的CD转盘,还是省钱一些的。这是因为高级CD转盘的机械旋转机构,都是费钱和费料的,而且会磨损、会故障。LINN当年第一时间抛弃CD机专攻流媒体播放器的理由之一就是它没有机械旋转机构因而没有噪声、震动。这个理由是能站住脚的。同时因为没有机械旋转机构,因而从成本上说也节省了很多。
, F* b4 _; [. V9 C# F) P1 L2 V/ Z8 P. r4 D/ H; n
4 E3 t' e2 k& X/ k D4 J6 f: y0 Y
' v( w2 {; D5 t) v, ?" z7 B有一点个人经验我之前说过不止一次,是我很确信的——数字源设备的水平,决定了它加上DAC之后整个音源系统能达到的“天花板”。换言之,一个比较差的数字源,比方有些人喜欢用手机作为源,或者用很普通的笔记本电脑,那么后面不管加了多么好的解码器,它能发出多好的声音,也是有一个天花板了。哪怕你加了几十万的超级解码,整套系统也没法“上天”了。因为最前面的“源”已经限制和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潜力。# p L2 }5 B4 |
9 O0 [/ B& q5 A& |- S( _- x
在hi-fi系统里,前面的环节如果很优秀,可以“泽及”后面的环节,而后面的环节再牛逼,也无法去完全补回前面的缺失和缺陷。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认可的基本道理。6 t% U! x. l7 `' a" \* B
* s; M% ~0 k9 s/ |' M; K
, O8 X) d$ w% R
8 g1 |7 r& u; q我前面所说的“数字源管素质”,这里的“素质”具体指什么呢?我觉得关系最明显的是声底的干净度、结实凝聚性、声音的规模感等方面。也就是说假如数字源设备较差,本身声底不干净、脏、混、糊、散、声音规模小,那么后面即便加了很好的DAC,往往这些方面素质也没法很好了,因为源头就是这样了。) S7 Y. t/ N' k6 u# N8 x% `" ]/ m
" I; e1 X6 R! r. c9 @8 M手机、普通笔记本电脑、低档的随身器材、低档的声卡,往往就是这样的数字源了。后面加很高级的DAC其实是浪费的,因为源头的水平已经限制了整个音源系统能达到的高度,用昂贵的DAC浪费了。所以数字源设备和DAC也是存在档次协调和搭配的。很差的数字源,搭配高档的DAC,是浪费的,效率低下的,DAC是被拖后腿的。
( k/ Q' G8 Y- { z: B+ P
. A. m* T1 m' J3 R而优秀的数字源是可以“泽及DAC”的,也就是说可以让解码器工作得很舒服,轻松发挥出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注意下,在资深烧友群体里,肯在数字源设备上做投入,是很多的——各种CD纯转盘、高级数播、高级USB界面、最近流行的Helen那样的数字处理器,拿Prism 8XR做界面来用。目的都是一个——追求高水准的数字源设备。. B2 y( Z4 D/ V6 E
+ Q8 h% Y4 l2 L3 F# q6 f8 S* I# f. a' l6 m0 n9 b8 {, ~
3 E- i/ ~4 P" c3 f只要有了优秀的数字源设备,后面的解码就容易获得干净、结实、凝聚、有规模感的声音。哪怕解码不是很贵、不是很高级,也是如此,容易在这些方面达到不错的水平。* E! }. v9 y4 B; Y# t- P& a
) U0 l/ ?. `1 X# Z+ _9 B5 x5 A. \
2 i( E; C/ j( N8 t3 p2 g V解码器当然也有明确的声音素质高下,但是,如果我们对比不同的解码器接在同一个数字源上,往往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音色不同、音响平衡性不同(三段平衡不同)。确实解码器和音色的关联性和贡献是明显的。我觉得数字源设备和“音色”关联性是相对于DAC较弱的,当然我也听到过音色带有较明显特征的数字源,但大多数的数字源并非如此。
( t, M6 S1 I; V. b8 _% U- B2 }% s$ f5 K N" \9 P1 K
很多发烧友喜欢挑解码芯片,觉得解码芯片多么重要,然而事实是,目前在用到的那几个主流的解码芯片,大家的性能参数都很好了。OK有些参数更优秀一点,但那领先一点点的参数,从%的角度看也是微乎其微了,或者说这根本不是关键所在,纠结这个细枝末节意义不大。# g/ _6 r4 V3 P, Z3 C! k
! y" _/ j) j. L3 {9 D h) l
对于DAC产品来说,一个业内很多人都知道、偏偏很多发烧友并不知道的事实是,就“影响程度”而言,在DAC里影响声音程度最大的不是解码芯片,而是解码芯片之后的环节,特别是模拟放大部分。这个部分是很考验DAC设计者的传统功夫的。什么是“传统功夫”?就是传统的设计模拟放大器的功夫。这个领域是老牌子的强项,也是很多新厂家的弱项。为什么很多老的hi-fi厂家,其解码器用的不知什么弱鸡芯片,数字处理根本不会,最后出来声音却挺好听的?就是因为人家模拟放大部分搞得不错。为什么有些新厂家的产品,用了指标最高的芯片、测试参数好得惊人、数字处理花哨炫目,结果并不好听甚至难听?就是因为模拟输出部分一泡污。
0 [1 @' g) T7 i% l7 ? ^1 A2 Q# K- G- ~5 e% ^# G. v
解码器的对最终声音影响最大的环节是解码芯片之后的模拟部分。这个影响比解码芯片的“差别”大得多,甚至比数字处理算法的影响还要更大。而这个“模拟放大部分”可以理解为解码器内置的一个“模拟前级”,其对DAC声音的音色、三段平衡,都是影响最显著的。因此,DAC管音色,是建筑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