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响产品按其功能以及使用环境来分可以分为专业音响 、汽车影音、民用音响、公共广播、HI-FI器材、DJ-音频-控制设备、会议系统、歌厅设备、碟机、随身听数码系列
专业音响:
专业(Professional)音响器材通常指适合录音棚、广播电台、电视台、音乐厅、影剧院、歌舞厅(包括卡拉OK、迪斯科舞厅、一般歌舞厅)等专业场合使用的音响器材,以及宾馆公共扩声系统,体育场、馆,厅堂扩声系统的专用器材。
专业器材是严格按IEC、FCC、IHF等标准进行生产的,它们的外表通常都极朴实,长时间耐用性较高,相对讲价格也贵,但并不一定适合家庭使用。如录音棚、演播厅等使用的监听音箱,要求能忠实反映原声,而不是迎合人们的喜好,不能有自己附加的音色,这些基本要求即是与家用音箱的根本区别。主要类别包括:功放 、音箱 、喇叭 、效果器 、调音台 、激励器 、压限器 、反馈抑制器 、移频器 、分频器 、话筒-麦克 、媒体矩阵 、数字信号处理器 、均衡器 、信号分配器 、电源时序器
汽车影音:
汽车音响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初现端倪。发展至今,它已由最初的汽车收音机演变为集视听娱乐、通讯、导航、辅助驾驶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多媒体车载电子系统,并成为汽车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汽车音响主要包括车载CD 、车载VCD 、车载DVD 、车载功放 、均衡器 、车载卡带机 、车载显示器 、其它汽车影音。主机是汽车音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好像人的大脑,要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得由大脑来控制。目前流行的主机有CD主机、MP3加CD碟盒和CD/DVD主机,一般使用最多的是车载CD音响系统。
扬声器俗称喇叭,它就好像是人的歌喉。发出的声音是否甜美,就要看其嗓音如何了。车用扬声器以锥形设计最为多见,这是因为在车内安装位置有限的情况下,锥形设计可以尽可能地扩大振膜的有效面积,而振膜的有效面积决定了扬声器的低频响应。所以喜欢听低音的朋友用的都是超大个儿的喇叭。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其作用是将音频输入的信号进行选择与入处理,进行功率放大,使电信号具有推动音箱的能力。我的车里就没有这个东西,一般的经济型轿车多为CD主机集成几十瓦的功放,所以才会觉得原车音响的声音“没劲儿”。
汽车音响的生产及销售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为汽车生产厂配套定制(即OEM)的产品,俗称“原装音响“,这类产品是各大汽车制造产根据不同车型的特点而要求音响制造商为其度身定制。其特点是外观和汽车内饰溶为一体,且安装稳固,但其功能多数较为简单,所造用的音响器材大多属于中档类,这主要受汽车制造成本所限制。另一类则是市场所供应的、用于后改装的各大品牌汽车音响产品,其特点是个性化极强,产品档次繁多,能适应不同层次消费的需要,但同时也受汽车预留安装尺寸的影响。
因此,许多车主都喜欢更换原车所配的音响,不外乎有以下几点理由:欣赏更多的音源(大多数中档轿车原车只配卡带和收音主机)、获得更好的音质、扩展音响的功能等。
然而,后改、加装汽车的音响往往带来被人们所忽视而却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汽车音响安装技术,因为从接口线路的连接到音响器材的固定不但会影响到汽车音响的表现能力及使用寿命等,而且还会影响到汽车本身的其他线路、外观及功能。
民用音响 :
民用音响的服务区域一般都小于50,服务对象为人数不多的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因此要求功放的输出功率不大,扬声器的功率也较小,对扬声器的电声转换效率(声压灵敏度)、指向特性、最大声压级等指标特性不大在意,为追求高音质,可不惜功本(尤其是发烧的HIFI系统)民用音响主要包括:家用音箱 、家庭影院 、电脑音箱 、耳机 、音源 、迷你多媒体音响 、投影系统 、等离子 、高清 、数字电视 、液晶电视
公共广播 :
公共广播系统是专为公共场所提供背景音乐、广播及消防报警的智能专业设备。广泛应用于工厂、商住小区、学校、广场、商业大厦、酒店等。目前,公共广播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将数码技术应用到公共广播系统中,从而使公共广播系统安装更为方便,功能更为强大,应用更为广泛,操作更为简便。 公共广播系统采用全数位制式,由前端设备(前置放大器、电话接入装置、警报发生器、数码程控主机、程控键盘、调制器、节目电源定时器、音乐源、监听器等)中继、终端设备(音箱、喇叭、小区定压功放等)组成。 公共广播系统的功能: 1、独立广播:可对任意终端进行独立广播。 2、矩阵分区:公共广播系统分区功能由程式控制,可自由设定,包括矩阵分区:每终端可重复分区、自由组合;独立广播;多区广播;全体广播。 3、定时广播:具有定时、内置定时音乐,可对某个区或全体进行定时广播。 4、直观显示:采用键盘操作,不仅操作方便,显示更为直观。主要包括:家用音箱 、家庭影院 、电脑音箱 、耳机 、音源 、迷你多媒体音响 、投影系统 、等离子 、高清 、数字电视
HI-FI器材:
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特点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HI-FI的意思是“高保真重放音响系统”,HIFI系统均为两声道的纯HIFI系统。AV系统中“AV”的A是指Audio(音频),V即是Viden(视频),AV系统是以音视信号的重播做为首要前提来配置的。主要目地是重放清晰的画面和高度保真的声场以摸仿出身临其境的效果的。一般而言,人们在观看电影时非常重视图像的清晰(即视觉效果)和语言对白效果,而对背景音乐的细微部分并不十分留意。因而,AV系统的设计侧重点更在于表现视听环境的大动态音响效果和爆棚声,夸张的制造出一种空前逼真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音场。
有些发烧友认为AV是低档次的东西,跟HIFI无法相提并论。其实这一观点是极为错误的,我想许多发烧友之所以有这一观点原因之一就是被充斥在音响市场中的许多所谓的“家庭影院”迷惑了。却不知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影院对声音的重放的要求比HIFI系统要严格的多,比如THX标准和DTS标准以及DD(AC-3)标准除对软件的格式有着必须的要求外,还建议家庭用的多声道(文中仅指目前较为普及的6声道)AV系统至少要有5个独立放大的全频带声道和一个超重低音声道,并要求除超重低音外每个声道的扬声器不仅要一模一样。还都要必须具有对20Hz――20KHz全频信号的重播能力。甚至在一些多声道重播器材中为避免听音环境和房间驻波对重放质量的影响,还具有调整各声道延时时间的功能,可见,想玩好AV并不像一些初烧的想像的那么简单和容易,也没有几个发烧友具备DTS和THX标准所要求的聆听环境的条件,现在所谓的大多数的家庭影院跟真正THX、DTS、AC3还相距甚远,我们的家庭影仅是有些环绕声的效果而已。
还有些发烧友在搭配器材的时候出于资金的考虑想HIFI与AV兼顾,其实这又是一个错误的理解,AV与HIFI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线,它们对声音重放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高保真!所以我在向烧友们推荐组合的时候往往劝这些想“兼顾”的朋友不如直接配置HIFI系统,以免永远也达不到家庭影院的要求,如果要只要效果的话,就不必花费许多的资金投资在效果并不理想的声音重放上。现在最新的HIFI系统已经是多声道的DVD-A和SACD的格式了,所以我们不应戴着有色眼光来看AV与HIFI的差别,假如一万元投资在HIFI(两声道)上的声音去跟一万元的AV(六声道)系统在声音上做比较是极不公平的,如果按一个原始算法来计算(仅为便于比较)一下便会得出结论:前者等于一万元投资在两个声道的价格,每个声道约为五千元,而后者每个声道的投资约仅为不到二千元还要照顾到图像的重播,因此也可估计出同价位的HIFI系统与AV系统在声音重播上的性能比约为1:6,即六万元的AV系统,在重播两声道的音乐软件时,只可能达到一万元纯HIFI系统的素质。
任何一套HI-FI器材无论对声音重放还是器材的素质要求都是极为苛刻的,Hi-Fi器材讲求对重播音乐的高解析力以及低失真,在HIFI系统中使用的器材没有“最”字,没有绝对重要的某个环节,我是说讲究声音上的平衡而不是投资上的平衡,其中音源、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重要性,本人并不提畅早些年有人提出的5:3:2(即音箱、功放、和音源所占的投资比例)的搭配原则,因为很多低灵敏度低阻抗的音箱需要大电流、大功率输出的功率放大器才可能推出好声,可是这类素质相当可以推好音箱的放大器往往在价格上要高出音箱,甚至高出几倍,假如你的功放很高档,与扬声器的搭配也没有任何问题,而你却用一台VCD当做重播的音源,那么就算你花了一百万元来配置这套系统也可能不会好过一些发烧友合理搭配的一万元的系统的声音。
音源做为前端器材固然是越高档其声音的重放素质就好,当然价格也就越高,目前HIFI系统中的音源使用最为普及的就是CD机,CD机分为转盘和数字解码部份,转盘所指的是CD机的机械部分,包括激光读取装置和伺服系统。它的任务是读取CD盘片上的数字信号,然后传输给解码器进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的转换,最重要的要属D/A转换器,D/A转换器还有单比特和多比特之分。
我们比较常见的CD机都将机械部分和解码部分装在同一个机箱里,这种形式的CD机我们称之为合并式CD机。比较讲究一些的器材将转盘和D/A转换器做成完全独立的两个器材,以减少的相互的电磁干扰,我们称之为分体式CD机。然而更有甚者还干脆将电源部分也分离出来,这样的音源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分体式CD机:一个音源就有三个独立的箱体,电源、解码器和信号读取装置互不干扰,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音源内部的信号串扰,因此这种分体的式的CD机在重播CD软件的时候往往有极高的性能指标。但无论是老式的黑胶唱盘还是新式的SACD,后端的器材(功放、音箱)都要忠实的再现音源输出的音频信号,后端器材的档次越高对音源的敏感程度就越明显。这里不妨给大家打一个比方:假如一套三千元和一套三万元的音响系统都在用同一台低档次的卡座做音源,后者的声音也并不一定比前者好听,甚至还不如前者!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越是高档次的器材对细节的还原程度就越高,前者对音源信号还原重度相对后者来说本身就存在很大差距和缺陷,甚至会丢失许多细节,而后者则会相对完善的将音源输出的音频信号真实的再现,而其中也不免会夹杂着一些低档卡座的各种噪声。所以后者传出的噪声含量会比前者更多,我们听到的声音也理所当然成为“噪音”了。可是,如果我们同时给这两套系统换上一台高素质的CD机,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由于前者的保真度远远不及后者,所以换过音源后其改善远远不及后者明显由此可见音源的重要性。
再说功率放大器:常见的HIFI纯音乐功率放大器分为甲类、甲乙类和乙类,其中甲类(也称A类),甲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无交越失真和开关失真,而且谐波分量中主要是偶次谐波,在听感上低音厚实、中音柔顺温暖、高音清晰利落、层次感好,十分讨人喜欢。但由于甲类功放器十分低效,整机成本极高、和器件长期工作于大电流高温下,容易引起可燃性和寿命等方面的问题,使用的人群大多是有些资历的老发烧友。甲乙类(也称AB类)放大器在低电平驱动时,放大器为工作在甲类状态,当提高驱动电平时,便转为乙类工作。甲乙类放大器的优点在于它比甲类提高了效率,虽然失真比甲类大,然而至今仍是应用最广泛的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样本, 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标称为纯甲类的功放器,其实都是甲乙类的功放,一台真正的义意义的纯甲类功放想做到10W,其体重至少也要达到二十公斤,有些烧友买机器的时候总喜欢甸甸器材的重量,其奥妙就是在这里。乙类(也称B类)放大器的偏置使推挽工作的晶体管(或电子管)在无驱动信号时,处于低电流状态,当加上驱动信号时,由于两只放大管轮流工作,必须采用推挽电路才能放大完整的信号波形。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较高,理论上可达78%,缺点是失真较大。
再说音箱,音箱在音响的发展史上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音箱作为一种尽可能忠实再现音乐作品的器材,“高度的保真”重放应是最为重要的,但就目前的技术对于“高度保真”而言还只能是相对意义的“高保真”。在整套器材中,失真度最大的就是音箱。喇叭的振盆在功率放大器的电流做用下产生空气振动,于是我们便听到了声音,但振盆的运动中会产生高次谐波和对某些短促的声音产生严重的失真,这种失真叫瞬态失真,相对而言,书架箱的瞬态反应要明显好于落地音箱,但小型书架箱的缺点是重放音乐的动态和气势远远不及落地式音箱来的凶憾,于是一些落地箱常常会采用几个小尺寸的扬声器单元代替一个大口径的扬声器单元以综合小型书架箱和落地箱的各自优点从而取长补短提高声音的重放质量。但功率放大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扬声器的重播质量,有经验的发烧友常常是像盖一座房子一样先根据所择的音箱(就像房子的地基)来搭建整套HIFI系统,不仅科学合理,而且还会少走许多弯路从而节省了换机的开销。许多初烧友很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配出的几万元的音响还没有别人几千元的音响系统好听呢?这便又回到了老生长谈的器材搭配的问题当中来了。
HIFI器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信号线 、电源线 、喇叭线 、音源 、功放 、HI-FI音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