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5-6 09: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03. }5 a2 x I* _, R1 F
! U. @9 q; K+ K' s4 u( ^% n
建立时间(Build Up)! X' O) I, V3 v" g+ {& O
0 ~ I6 `% x, W* P3 ^
在预延迟时间的右边,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参数,建立时间(Build Up)。; s5 J$ _3 h+ P( b+ {! n
& ^+ Y$ X" S! ^
/ _5 f: _* N( K5 @
9 R# V9 Q# u2 o& h) ^ F
这个参数其实相当于我们在很多压缩器中常见的启动时间(Attack),指的是混响达到最大强度所需的时间。
) _, z5 B0 b& R+ ?" W' d, T2 ?, i
$ ?+ q6 `9 o' ^! i9 F) S9 T O o; K7 p2 g" ]) ~
一般来说,空间越大,建立时间就越长。现实生活中这个值不可能为零,但在混响效果器中这个值可以为零,也就是说一开始混响的强度就直接达到了最大值。
' T, U0 K+ T% H3 P9 P \7 n
! {1 P% v- F6 ?( c. E( |$ e5 m6 I$ ^4 G H6 ~0 d" m: b
- f+ c g+ I3 `
! t4 H. R+ @: H% l/ Q* @9 x1 h. p, w6 Q
如果这个值大于零,上面的图示就会变成这样:
4 T' b! [1 c# i" `3 @2 N; K; W# n# l+ a( ]. o' G# Z
: o) F0 c" B* Q2 P) h h- o/ m9 K% |: Q% v: s- P4 k6 }
可以看到混响强度在达到最大值之前是有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的。
( y( }# z/ s& ?$ S8 H: M" ^2 t5 W4 b# S3 Q2 U$ v7 }2 X
5 M) e9 d9 U# C# x/ e/ b2 Q- }1 {4 t
04 o2 U5 `9 T, N
7 V! W/ i8 e4 l& y j. P
空间大小(Size)
- E4 e H9 k6 E% X
P- h- X4 E: B( G在建立时间的右边,我们看到了第三个参数,空间大小(Size)。9 _8 V: g( ? B# \
6 M# V. H Y u% k
$ U1 n3 q" |% k' x# c/ z0 `: ]
6 D* S" F. F U8 H. r+ @ y4 s; p: z# y2 r6 M
空间大小是与混响器的混响类型有着比较重要的联系的。空间大小设置得较小时,混响类型偏向于房间混响,较大时则偏向于大厅混响。; t" @ w% I2 R$ p, t# j3 _
" m& n" d1 G+ ~6 Y1 f1 N
% |, l2 u5 N& W [- ~5 Y
! O& y$ d1 d( x% q+ G05+ Y0 D' {) {$ w& p' Y2 p
, B( \1 R, E7 M+ x* ^混响时间(Reverb Time)
* R& {; y& D5 A. ~' H$ M$ ]5 V8 t1 @3 t9 F, ^' U
在混响效果器上,除预延迟时间之外,混响时间(Reverb Time)是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所谓的混响时间,指的就是混响持续的时间。
3 M0 _3 l5 Y8 e' l0 | p( W6 z" S6 p% q0 ~
6 H+ x/ A/ ?7 ^* [2 d/ D3 q: P% b3 N8 I
房间、大厅和板式三种不同类型的混响都有着不同的混响时间的取值范围。其中,房间混响的范围大概在0.3-1s。
, J% H1 U6 O+ {+ |! s, [4 r$ O
: f3 w/ w/ u/ ]% h1 y
( j8 ?, s7 i9 s4 x% F
2 H9 G" N" y" P3 o# A2 U+ n f
$ R& u) a) v, _5 k) T; Y' |6 @& U B
大厅混响的范围大概在1.5-4s。+ x7 K% c& t9 O+ X2 P) k& P
4 n3 {8 ?, {$ P- m l) k9 V
2 h( m' Z) Q) Y+ M+ t
; \7 n% Y" I5 D7 b板式混响则因为是混响器混响,没有特别明确的范围,但一般都应该小于大厅混响的混响时间。
7 ^. d& ^ v4 |3 O3 R- I& i" Y5 L2 \6 k& @0 M A- H
; ^3 H, S( j5 n
$ J5 v6 y1 X. A7 `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效果器的混响时间的测定标准是RT120,也就是混响消减120dB所需的时间。
* W- h% k/ C( X0 D+ t& h% N6 C0 \% d( O4 ?! D
+ J& v+ I- s1 `4 I5 v( _% b0 P9 n- h' S$ R2 p
06; s1 b- m/ \" g* B0 ? c
( s# P7 a8 n/ s4 o/ R* d( Y早期反射声/晚期反射声(ER/Tail)
" l. i) x1 S- _2 l) f4 o' @" t0 s. J( u8 d7 O' M0 z
在混响时间右边的三个旋钮中,我们看到了(ER/Tail),这个指的是早期反射声(Early Reflections)和晚期反射声(Tail)的比例。
5 h$ ^+ ^5 Y7 C$ J+ J) M; U# G3 e0 H
+ E1 z' H% I- D( _, V9 ^: w) ?$ [/ Q$ p9 `
我们知道,整个混响的声音正是由早期反射声和晚期反射声共同构成的。$ J* u0 d# d, e) P' @4 C- L. h
4 C& y0 F! P* X- E" z: H
) M( |; f$ g/ k6 E% f3 p. y* j. F7 l
7 L0 Q# \9 N4 s) C; j2 _
& a8 O1 G) E% i
逆时针调节这个旋钮的时候,混响中的早期反射声的比例便会增大,顺时针调节时,晚期反射声的比例则会增大。
- |6 j1 n; P& I0 `6 K$ S- n% X8 k/ O
9 g! ~* v+ b$ R6 V9 l
1 W( f: E K2 j% R- }/ a0 \这个值的选择的不同会对混响的音色产生一定的影响。
. p. M, h0 ]$ A7 O, Y: S, x: `! ~9 V+ |" F
+ h$ a" ^# A. `) H7 K# w& |
4 b) f, B# D' K$ l07$ V( M- }5 x5 f% P) X; Z
/ e w+ ?& E0 W7 m9 V6 T4 m2 h
干湿比(Dry/Wet)输出(Output)
: r: j6 ^8 Z" P+ P& n9 n) ~2 @0 e- V k) R
在早期反射声/晚期反射声的右边,我们可以看到干湿比(Dry/Wet)的旋钮,这个指的是干声信号和混响信号的比例。
0 j% S, E5 A( X$ C, |2 f
# e: Y% p$ ?$ y! ]# m1 \, W1 f$ f P1 t" I
% |. a0 |8 |" o9 v! F% u9 f. |5 R4 |, ^
而在干湿比的右边又有一个输出(Output)的旋钮,这个指的是最终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大小。
0 d, {2 ^* D& z0 n4 y/ f6 `2 O1 _& ?2 t* K0 L5 F' ]1 E
$ a$ {4 z+ h$ y! ^3 V) m t/ j
2 h, @1 t* T- T1 f, A
! w- _# r- F, ~; N& o! s; M
5 E! N) z6 m" J$ z4 u, ?! Q: V! N& O6 ^, N
如果我们选择插入式的方式来添加混响,那么这两个值的大小往往不需要太大,干湿比甚至只要1-2的值就可以(这里的干湿比其实严格来说应该叫湿干比,因为分子其实是混响信号的大小)。
3 ~6 Q% U/ I. _+ D- @) r- N/ O
7 D) ^8 G& D h
( w8 F+ O- {- i7 ?. V/ o) B* \+ i6 ]& ^" T8 `1 g1 x Q
而如果我们采用的是发送式混响,那么干湿比和输出的大小都不用动,保持默认的满刻度即可。0 c8 I" W8 p: v& D
. z9 y; z7 |6 h$ }. K0 u# G% }4 C3 A* t5 r# W8 M4 o+ t7 ?: D/ W
) c3 W P9 u+ e
P% J4 i& i( ? t5 f0 D& u至于具体的混响的量,我们则可以通过调节发送量来控制。 |
|